大唐重生兵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冶山有熊
韩啸的声音陡然抬高,双目之中似乎要冒出精光。
“一统天下不是说说就行,也不是陛下一人有此心就成的。”
“我大唐百官要同心同德,为一统天下做准备;我大唐将士要刻苦训练,为一统天下多流汗水;我大唐百姓要努力劳作,多收粮食,为我大唐一统天下筹备粮草。”
“这一切不是一个人的事,兵器、铠甲,战马,粮食。所有的准备都要进行,我大唐还有心思去管一个小小草头王的废立之事”
殿中声音回荡,所有人都呆呆看着中央那激昂发问的韩啸,他说的这些,扪心自问,谁都没有细细思量过。
便是上首的李世民,目光之中震惊夹杂着惭愧。他虽有一统天下的雄心,却是根本没有考虑的那么长远。
李渊此时心中也是复杂异常。
他以为韩啸助他捕获白鹿,宣扬道祖授经,此等功劳便是这辈子也是无忧了。但是没想到这个小家伙,真是一心为了大唐,为了大唐天下。
“韩啸,你说的有道理,可是此次王郑新王登位,我大唐若不派人去,那不是刚好让他们这些割据一方的逆贼相互勾结到时候我大军讨伐,他们群起而抗,岂不是难办”
哪怕韩啸说的再是有理,总会有人提出异议的。
“我大唐便是派人去了,他们就不会勾连起来,一同对抗大唐”
韩啸的反问让开口者无话可说。
“那依你之见,我大唐便关起门来,一心备战,不管其他事情”
韩啸眉头一扬,高声道:“那怎么行我大唐要去书斥责王仁则得位不正。还要发文与各路豪强,不得派人观礼,否则便是藐视大唐威仪。”
说到此处,韩啸拱手对李渊道:“臣请皇上在王仁则登位之时,同时举办庆典,让那窦建德、杜伏威等人选择,是与王郑一起对抗大唐,还是顺应我大唐,孤立王郑。”
好,毒!
其他大臣都是互望一眼,这法子真是狠毒异常,却是堂堂正正的阳谋。
这个韩啸年岁如此之小,武功高强不说,这样诡计多端,立于朝廷,也不知是祸是福。
“父皇,儿臣觉得韩啸所言之计甚妙。我大唐可将捕获白鹿之事大加宣传,并邀请各路豪杰前来长安,不来之人——”
站出来说话的是李世民,他微微一顿,语气却是坚定。
“不来,就是我大唐的敌人,他日平定天下,绝不容情!”
“秦王所言极是,臣附议!”
“臣附议!”
秦王开口,殿中没有人再反驳。
李渊看看太子,再看看李世民。
“王儿既然也是如此认为,那便让礼部发文,申斥王仁则,警告他们不得前
五十四、只有秦王可为帅(求推荐)
李建成缓缓回身,向着上首的李渊一礼。
“父皇,儿臣——”
“太子殿下请慢!”
韩啸打断李建成的话,看向群臣,又看向李世民。此刻,他的心中也是忐忑。
他不知道,李世民会如何选择。
“秦王殿下,那日白鹿宴上你曾以诗明志,今日,请问你会如何选择”
“韩啸,你是在找死吗如此挑拨天家的关系,你到底想干什么”
“韩啸,你疯了吗”
此时,不管是那些原本不待见韩啸的大臣,还是那些跟他关系不错的,都纷纷开口。
这韩啸简直是在找死,天家从来无情义,但这一切都是放在台面之下说的,现在韩啸将台子一把掀翻了,最后不是将陛下一家都得罪死了
此时,李渊心中也是疑惑起来,韩啸从入他眼时便是二子世民的人,今日针对太子也可看出。可是现在,他一下子将世民也架在火上烤了,这是为那般不过,他也好奇,世民会怎么选择
而李建成则是心中一松,犹如逃过一劫一般,低头看看韩啸,却不知该不该感激他。略略转头,看看身旁的二弟,他,会怎么选择
殿中的声音缓缓消失,落针可闻。
所有人都在等,等秦王的答案。
他会怎么选
韩啸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虽然他知道结果,但他希望的,与结果却不一定是一样的。
怎么选
李世民缓步上前,脚步从迟疑到坚定,眼神从迷茫到坚毅。韬光养晦等机会
“大唐秦王李世民向皇帝陛下请旨,臣愿亲率大军讨伐叛逆,不胜不归!”
声音回荡,众臣却是连大气都不敢出,也没有谁敢抬头看上首的李渊和李建成。
秦王没有说什么一切听陛下的,也没有问太子的意思。
这是,逼宫吗
韩啸浑身发抖,一切改变了!
李世民没有如历史上那般忍让,在征讨大军连连败北之后再力挽狂澜,而是真的如自己期望的那样,自请为帅!
看着那挺拔的身影,韩啸身上战意勃发,这才是秦王,这才是太宗!这样的人物才值得为之搏命。
“韩啸!你想干什么”
韩啸身上的战意之浓烈,已经达到了身旁之人都能感觉到的地步。
韩啸缓缓低身,单膝跪地,一字一顿。
“陛下,若秦王为帅,韩啸愿为前驱,人挡杀人,神挡杀神!”
这是逼宫!
李渊脸色铁青,大殿之上的文臣武将个个警惕的看向四周。李元吉一个箭步上前,站在大哥的面前。
匹夫一怒,血溅五步,韩啸号称天下第二高手,金殿之前,若是有所图谋,结果如何,都很难料。
“父皇,儿臣今日开诚布公,在此起誓,不逼宫,不篡位,不夺嫡!”
李世民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所有人都感觉到目眩神迷。
李渊与李建成一脸错愕,大殿之中,秦王一系的朝臣心中犹如鼓捶。秦王这是在说什么
“皇上,您还不明白吗秦王殿下心中只有大唐,只有我大唐百姓!”
韩啸神情激动,他几乎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我大唐,能领兵一统天下之人,只有秦王!”
“因为他是秦王,不仅自己文韬武略,盖世英勇,更得大唐武将敬重,人人效命。而且他是大唐皇子,陛下信重之人,只有他为帅,才能凝聚众将之力,如臂挥使。”
“可是他若是领兵出征,大军在手,怕是太子和陛下都睡不安稳!”
这话已经有些诛心了,可是韩啸没有停下来。
“但秦王殿下今日自荐,起誓,便是为了安陛下之心,安太子之心,安群臣之心,安天下人之心!”
“陛下,虽说天家容不得情义,但秦王与陛下、太子,毕竟是血肉至亲。若是你们都不能同心协力,那大唐,还能指望谁若你们不能相互信任,还有谁值得信任”
李世民看向韩啸,他没
五十五、科举选才
今日的秦王府外面看似冷冷清清,大堂之中,却是一片火热。
虽然秦王在金殿当众起誓不夺嫡,这让不少追随的官员心中微微一凉,但今日皇上加封秦王为兵马大元帅,这是对秦王的信任。
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大唐一统天下之战,这是最后捞取军功的机会了,封侯但在马上取,此时不参与进来,这辈子只怕都没有什么前途了。
此时秦王府中,人才济济一堂。
韩啸看来,十八学士来了十三位,还有武将差不多在京的都到了。
“韩啸,今日你为何要如此做”
唐俭板着脸问道。
今日韩啸在朝堂之上,真是弄险,虽然秦王如愿得了兵权,但其中得失,却是真的说不清。
“唐大人,今日我在朝上,真不是为了一己私心。”
韩啸对这位处处为大唐尽忠的老臣,还是很敬佩的。
“秦王,乃是我们的主心骨,我等效忠于他,当然也要看他是否值得效忠。”
“若是秦王殿下为一己私欲,置千万百姓和数万兵士的性命于不顾,推脱不受元帅之职的话,或许他日前程远大,但今日怕不会受到我韩啸的敬重。”
“今日秦王能不为私心,殿前立誓,这般大气魄,大胸襟,怎不值得我等追随”
厅堂之中众人听到这话,都是点头。
“韩啸,今日你那一问,我也是心中挣扎许久。但是想到天下未定,我们兄弟父子便要相互戒备试探,真是悲哀。”
李世民从后堂走入,便走边说。
“我宁愿做一个率大军征伐天下秦王,也不要缩在长安城里,做一个伺机窥探皇位的秦王。”
李世民看向四周,眼中赤诚。
“我今日一吐胸襟,只觉畅快无比。现在,我也是如此。本王欲征战天下,扫平贼寇。诸位若是愿意助我,本王感激不尽,必当率领诸位攻城拔寨,斩将破敌,马上封侯。”
“若是有哪位觉得我李世民胸无大志,不值得追随,等过了今晚,不再登临我秦王府,我也绝不追究,我们好聚好散。”
“臣韩啸追随秦王殿下,万死不悔!”
李世民话刚说完,韩啸单膝跪地,已是率先效忠。
这种效忠之事越早,越能进入秦王的小圈子,成为秦王的铁杆。
“臣————愿追随秦王殿下,万死不悔!”
满殿朝臣个个拜倒在地。
“好,诸位请起,从今以后,我李世民与诸位同富贵,共患难。”
再等起身落座,殿中气氛已是不同。
“诸位,父皇加封我为天下兵马大元帅,那这平定天下之事,还望诸位助我。”
“殿下放心,我老程给你做先锋,铺路修桥,定当做的妥妥当当。”
程咬金第一个开口,一幅信心满满的模样。
“殿下,尉迟恭也不落人后,攻城拔寨之事,绝不含糊。”
那些文臣当然是矜持一些,但也是面露坚毅之色,让上首的秦王看到心意。
“诸位将军,韩啸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
“韩小子,你还是趁早别开口,今天在金殿上差点被你吓坏了。”
程咬金赶紧开口,不让韩啸说话。
其他大臣,或许真有不少人是心中支持老程的,这韩啸,一说话就没好事。
当然,这时候让韩啸不说,那是不可能的。
“韩啸,有话就说,不要藏着掖着。”
李世民在上首发话,让殿中整个厅堂安静下来。
“殿下,不知此次准备率多少大军出征”
程咬金一听,呵呵一乐道:“那还用说当然是越多越好啊,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
没有人回答。
“此次出兵,殿下欲取得什么战果”、
这一次,程咬金也没有开口了,这个只有秦王自己心中清楚。
&nbs
五十六、缺钱?拆大兴宫
隋炀帝此人在历史上历来是毁誉参半的。
毁掉隋朝的几件大事,开凿运河,东征高句丽,还有就是科举选才。
开凿运河耗费民力太多,使百姓怨声载道;东征高句丽,大隋的精锐大军死伤殆尽,国势空虚;而科举选才,犹如断世家高门的根基,直接将他们逼到了对立面。
隋朝末年,三十六路反王,又有几人身后没有世家高门的身影
韩啸现在要将科举重提,卢承庆等世家子弟已是色变,那些寒门出身的,除了唏嘘之外,也是忐忑。
“诸位多虑了,若说这科举,的确有其益处,但我却不建议施行,而且,此时也不是说此事之时。”
韩啸的话让整个厅堂之中气氛一松,众人都是大喘气。
“我大唐需要人才,很多的人才。不只是此次征伐天下,等攻略一地之后,地方的治理与人口土地的厘清都要人。”
“但是这些人,却是不需要如卢兄这般的大才,便是卢家那些子弟去,都是屈才。”
“依我看,只需认识几个大字的,略加培训教导,就够用了。”
“这样的人虽说也不多,但还是能找得到的。”
韩啸这样一说,其他人都是点点头,这般说来,还是可以接受。
“长安城里,但凡识字的,都能找个差不多的差事,我看怕找不到那么多的人。”
有人斟酌道。
大唐立国三年,长安城中百姓生活还算安稳。那些读了些诗书的,就算不在衙门中任职,一些店铺、货栈还是抢着要。
“长安城那哪够怕是整个大唐的读书人都来也嫌少。我看不如这样,殿下可以发出招贤令,让天下贤才都来我长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