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商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穷四

    有些人手里赞了不少钱,寻思着买个房子住吧,他们这是刚需啊。

    需求房子的人多了,许多人还不喜欢二手房,觉得第一次买房子,买新房最好,甚至许多人都没考虑过毛坯房装修的问题,等房子到手之后,多少人都后悔了,装修太贵!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今年开年,房价就没少涨。曾经许多城市楼盘的均价不过两千块,如今已经有许多人口多的城市,房价突破了三千,尤其以京城、魔都等一线城市涨幅最快。

    多少人下岗之后,都选择了去大城市发展,他们觉得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人口也多,哪怕去卖苦力,赚的也比在家里多。

    而许多人来到大城市之后,生意做得还不错,也有了在城里定居的打算,导致大城市的房价上涨更快了。

    安杰地产这次开发的楼盘,就都在一二线城市,三个楼盘,可不是三栋楼,资金压力也是非常大的。

    甚至公司已经贷款了,郭继杰觉得预售一些之后,能够回笼资金,正好用于房屋封顶等后续工作,这时候忽然被王浩安叫停了计划,那接下来还怎么继续施工

    “老郭,是我叫停的,因为我觉得现在预售不划算。虽然我们背负着不低的贷款,但是贷款的利息才多少,等房价涨涨再说。”王浩安解释道。

    “安仔,房价不是已经涨了吗这可是比去年的时候,上涨了百分之十呢。我跟你说,今年建筑工人特别好招,我们的人工成本比去年还降低了,我们的利润率也就提升了,你还不满意”

    百分之十啊,这个幅度还低吗他们这三个楼盘都是去年拿到的,按照王浩安的要求,慢慢的开发,这才赶上了今年涨价的好时候,怎么王浩安还不满意

    王浩安撇撇嘴:“老郭,你这也太容易满足了吧,这也叫涨价”

    一年才涨了百分之十,这算多吗也就比通货膨胀快一点,比银行利息高一点,这算什么啊。

    前世他曾经见过有的房子一个月就涨价了百分之二十,还都是




第697章 做高端住宅(3/6)
    “安仔,关于安杰公司的经营,我还有点事需要跟你沟通一下。”郭继杰忽然说道。

    “你也知道,我经历过香江的房地产泡沫,我老豆也经历过岛国和美利坚的房地产泡沫,我记得你也跟我说过,华夏的南海岛,也有一次房地产泡沫。”

    “现在我们要大力发展房地产业务,这个政斧真的会支持吗会不会出台什么官方的限价政策,从而调控市场又或者会限制房地产开发什么的”

    王浩安仔细回想,郭继杰的担忧是有道理的,前世好像还真的发生过不少类似的事情,在不止一个城市。

    政斧当然希望一个行业可以有序的发展,就怕出现什么天价泡沫。毕竟教训有过一次也就够了,谁也不希望在同一个坑里,连续摔倒两次。

    想想那时候的南海岛,在人均工资三四百块的年代,房价愣是炒到了九千一平米,这是多么的恐怖啊。

    如果这个数据放大十倍,其实在王浩安重生前,根本不算什么。人均工资三四千,房价超过九万的也有,并且还没崩,依然很有市场。

    但是那是经历多多少年的发展,涌现出了许多富豪之后才形成的。南海岛房地产泡沫那个时候呢,房子根本没人住,就是用来炒的。

    要说这种情况会完全停止,王浩安其实不太相信,因为许多地方政斧,会放任这种情况的发生,有那么多有钱人来他们辖区炒房,那他们这儿的经济肯定能被拉动不少,最起码餐饮业、建筑业什么的肯定会非常繁荣,能带动多少经济发展呢。

    就像前世,明明南海岛已经有过教训了,可是后来不是还有许多城市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么,形成了许多人口中的鬼城。比如鄂尔多斯,北海什么的,他们不知道这个会崩吗知道,但却怀有侥幸心理,觉得不会砸在自己手里,反正能赚个快钱,为什么不赚呢

    真砸到手里之后,多少人都悔得肠子都青了,要么接受这个现实,要么被这个现实所击垮。

    但是这种事,王浩安根本管不了,他还没那么大的能力,只能顾得了自己这一亩三分地。

    “老郭,你的担忧也是有道理的,但是不能因噎废食。我们不把价格炒的那么高,并且保证质量,保证新颖而又舒适的设计,甚至可以给一些楼盘进行精装修,从而提高整体利润率。”

    “那几栋楼盘,我看你的定价只是比那些城市的平均价高了一点而已,这个定价可不对。甚至说,你对公司开发楼盘的定位就不对!”

    郭继杰有些懵,怎么定位就错了呢公司之前开发楼盘的经验,不就是建造那些员工福利房么。

    我们的建造速度是行业领先的,甚至多少楼盘都用的一套图纸,户型、朝向都没什么变化,这次开发的楼盘也是如此,这为我们节省了多少设计费用

    “你考虑的是去年下岗职工多,经济下滑,而且去年还有许多单位突击分配了一批房子,所以房价过高肯定卖不动对不对”

    “但你考虑过没有,这两年华夏出现了多少个体户而这些个体户,又有多少月收入超过了五千,甚至超过了一万”

    “我们重点开发的都是什么城市,是一二线的城市,所选择的都是经济好,且人口密度大的地区,这地方缺少有钱人吗”

    “你想一下,香江的有钱人对住宅的要求是什么样的你想想我们住的小区,如今价格涨到了多少是不是很多人挥舞着支票也想买一套咱们小区的房子”

    “



第698章 模式(4/6)
    “董事长,您怎么来了,提前打个电话,我好去接您。”地产公司的负责人杨一鸣站在王浩安对面,表情十分的恭敬。

    “站着干什么,坐。我是正好有空,就顺便过来看看。还有这边的事情,以后不要去麻烦郭总了,他现在很忙,工作的事情先跟我汇报。”

    “是。”杨一鸣坐下,“董事长,那个咱们的项目预售都被您叫停了,这个工程进度可耽误不得啊。一旦不能按期完成,别的不说,光是设备的支出就不是小数目。”

    设备就算是一天什么活都不干,也是算钱的。大部分设备是公司自购的,但还有部分,是从国营单位租赁的,按天收费。

    “这个你不用担心,今天后续的资金就能到公司账上,你把预算报表给我拿过来看一下。”

    他跟郭继杰的注资,今天肯定能到账,工程进度不会耽误的。

    “那就好,我这就去拿报表。”杨一鸣大喜,这样就稳了。而且资金更加充足,他或许都不用压工程队的款子,以后活肯定更好干。

    看了一下预算报表,王浩安对工程进度比较满意,放下报表,他看向杨一鸣:“杨总,你是咱们公司的第一副总,公司的日常管理,也都是你在负责,对于公司的未来发展,你有什么想法吗”

    杨一鸣受宠若惊,他可以插手公司的计划了吗,这以前不都是两位老板做决定,他只是负责执行吗

    “董事长,我还真有一点不成熟的看法,请您斧正。我觉得现在基建会成为政斧的支柱产业,而其中房地产、公路、水利是最主要的三块。”

    “咱们公司马上就要进行再次整合,这三块业务,董事长都不想放弃吧公路、水利这都是政斧投资的项目,而且是国策,不会没有活干,但要小心干完了活无法全部结算,政斧压资金的事儿,太常见了。”

    “所以我觉得房地产这块,还应该是咱们的主营业务,并不因为我是房地产出身的。而且这块业务也是咱们最熟悉的,无论是商场、写字楼,还是住宅、工厂,咱们的资质都是最顶级的,可以直接做开发商,这块的利润也是最大的。”

    “嗯,还有吗”王浩安对此也很赞同。

    水利现在国家拨款最多,是因为去年的天灾,随后几年都是如此。包括国家又规划了好几座全球顶级的大型水电站,未来二十年,水利的工程都不会少,但基本上私人没机会当业主,顶天也就是自建个码头,水电站什么的,上规模的都是政斧的,小规模的,不给你审批,说浪费资源!

    公路方面,倒是有了新模式,可这个回款期比较长,喜欢做长线投资的,做这个比较合适。王浩安其实对此没什么太大的兴趣,投资那种回报期长的业务,为什么不投资商场、写字楼呢

    所以房地产,也是王浩安认为最合适的,但这个大部分人都知道,杨一鸣笼统的说了两句,并不能让他满意。

    “董事长,做房地产这块,我是按照区域来划分的。首先我们要注意一二线城市,这里商业环境好,人口多,需求量自然也最大,这是公司早就定下的基调。”

    “但是在一二线城市,也是有区域划分的。比如魔都这边的浦东,比如京城那边的通洲,这些城市新规划的开发区,商业区,可以预见在未来肯定会有很好的发展,但现在肯定卖不上价。”

    “我们是直接在主城区购买地皮开发楼盘,还是到新城区购买,着



第699章 我亏得起(5/6)
    王浩安跟杨一鸣说过的那种地产模式,实际上就是前世的万大模式,曾经在全球被许多地产公司作为经典模式讲解过。

    但是这种模式有几个先决条件。首先就是房地产还未兴起,已经兴起之后,狼多肉少,万大集团根本没有钱开发那么多商业广场,也得不到那么多的地皮,自然也就谈不上什么万大模式了。

    其次就是需要政斧的配合,你建造什么地产,都得经过政斧的规划才行,可不是说你买一块地,就可以随便建造了。

    政斧要考虑到这个区域内各种地产的数量和面积,还要考虑到是否预留出了足够的教育、卫生、文化用地,这个区域是否要规划工厂,是否还有其他用途等等。

    尤其是地皮属性,要是商住两用的,当然简单多了,如果这块地皮只能作为商业用途,开发商场、写字楼,你这个模式还怎么实现

    最后一个要求,就是人口密度要大。也正是这个要求,让许多国外的地产公司根本无法模仿,他们人太少了。

    华夏恰好符合所有的条件,所以说这个模式在华夏可以很好的推广,但在其他地方,也只能用来分析和学习了。

    当然,其实还有许多地产方面的经典模式可以模仿学习,比如汤臣模式。这家公司在零五年的时候,在浦东这个新开发区开盘售楼,在周围普遍价格一万左右的时候,直接开出了十万每平米的天价。

    当时这个价格当然是无人问津,所有人都觉得这就是炒作,没人会花那么多钱去购买的,一户住宅四百多平米,岂不是说这一套房子就要四五千万

    这时候一套别墅,很多也没这个价,自然不会有人买。甚至政斧为此还派人来调查,要调控市场,不能被有些人恶意炒高房价。

    事实上这家公司周边的房价,确实蹭蹭的往上涨,汤臣的老板也投资了,也有人说是跟周边开发商进行了换股。

    反正汤臣就这么撑住了,在几年之后,陆续有一些人开始买入这里的住宅,让这里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第一豪宅,价格不但没有降,反而还继续上涨,在王浩安重生前,这里的每一套住宅,价格都超过了一亿,且是银行评估认可的。

    说白了这就是一个炒作的模式,先把价格炒起来,然后提供配套的高端服务,这样每卖出一套房子,都能赚上一大笔。

    但是这么做的前提是你得有足够的资金作为支撑,否则你开发的房子卖不出去,银行又催债,恐怕这房子就要被银行强制收走了。

    还有就是要能搞定政斧,不能让政斧觉得你在扰乱市场,强行将价格给你降下来。再有就是要跟其他地产商合作,带动周边房价之后,你也得分一杯羹,才能继续有钱撑下去。

    地产赚钱的有名模式有许多,前世华夏那些顶尖的地产公司,包括国外的地产公司,都有着自己的一套成熟模式,每一家也都赚到钱了。

    当然,那些国营的地产公司,越是大的,负债率就越高。也正是因为如此,许多人才说,房价跌不下去,如果真的暴跌,那些地产公司就要破产了,银行又会出现一大批的坏账、烂账,那对华夏的经济会产生沉重打击。

    所以政斧只能通过其他方式来进行调控,比如增加炒房者的难度,对二套房贷款什么的增加一些费用,对房产、遗产税增加一些比例,再开发一些平价房、廉租房等,提供给普通百姓居住。

    但实际上,这个效果并不是特别好。看起来许多七零后,八零后甚至九零后未来都有不止一套房要继承,可是一来现在许多人活得越来越长了,医疗条件越来越好,政斧福利保障也越来越好。

    &n



第700章 十个亿起步(6/6)
    王浩安的话非常的霸气,如果没人买,我自认亏,我也亏得起。这句话把孙副柿长给噎住了,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评价。

    按说他一个京城负责城规、住建的副柿长,经手过亿的项目也有不少,可像王浩安这么有底气的,还一个都没有。

    哪个大公司老板敢说这么多钱亏就亏了啊,那是九位数,多少老板的全部身家都没这么多呢。

    “王总,我看你这上面规划了六个安杰广场,分别在京城的六个主要城区,而且这地段都还选好了,面积上也做了规划,你可知道这六块地皮就要多少钱,你的建造成本又要多少后续的运营成本呢”

    王浩安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这我还觉得少了呢,我原本是计划在每一个区县都规划一个安杰广场,成为这个区县的地标,但想了想太高调了,所以先少弄几个试试水。”

    孙副柿长:“……”

    你这算是低调吗这么大的规模,你叫试水

    “王总,不是我不相信你,你是华夏内地的首富,名声在外。可是涉足房地产项目时间不长吧,你可知道这个资金占压非常严重,而且政斧现在对这种项目做了不少限制,你想贷款发展,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重复贷款,已经被限制,当然也不是完全杜绝,可有人捅,这就绝对是个大事儿!

    “孙柿长,你既然知道我是首富,但恐怕你不知道我的身家有多少吧你们看到的,只是我在内地的产业,食品、服装什么的,目前都是内地的老大,在亚洲也排的上号。”

    “但实际上,我在美利坚等海外地区,也有不少的投资,我赚的不只是rmb,还有美元、英镑什么的。”

    “我的合作伙伴,郭氏集团的二公子,郭氏集团市值几百亿港币,郭继杰自己的身家也有几十亿港币,你觉得这点钱对我们算事儿吗”

    “只要政斧同意,我们的第一期资金随时可以到账,而且对市里的经济也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一举两得。”

    孙副柿长显然没有被王浩安的话忽悠住,他开始仔细的看上面的规划,不能跟政斧原本的规划有冲突。

    王浩安一个生意人,只考虑自己的经济效益。但是他作为政斧的副柿长,要全市通盘考虑,不可能让一种模式,复制到全市每个区县,那样必然会失败。

    有人说政斧的规划,有点像是计划经济一样,不同的地区,要有不同的支柱产业,不同的支柱产业,带来不同的经济模式。

    比如一个靠海的工业城市,靠近海滩的,可以发展旅游业,渔业,船舶运输业,不靠近海滩的,可以发展工业,但还不能是高污染的工业。
1...163164165166167...195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