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从学霸开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敢为

    那么盛唐要做高端严选农业,可以精准投放的市场就有3亿多。

    当然,要算上神奇的临时工的话,这数字将无法统计……

    盛唐自己绝对管不了这么多人的饭菜,哪怕形成模式也不行,最后会是多家联合,那可能是几十年后的事了,

    农业研究者学的东西是很多的,李德带人进盛唐就可以自成一派,盛唐农业方面成立事业群,李德为总负责人。

    如果是在城市建水培实验室,那成本就在地上,唐觉晓托关系联络南粤住建部的人,私下喝茶商量。

    的是一名脑袋微秃的40来岁的中年。

    “唐先生你好。”

    “李先生你好。”

    对方往那一坐,哪怕是不认识,唐觉晓也能很快的察觉到这是个官员,很神奇。

    就像中、日、韩三国的留学生在美国说英语,一会儿也能分辨出他们的国籍。

    对方先开了口:“曾经的唐先生经常骂我国各种部门和官企,但最近唐先生好像改了口风”

    ‘并没有骂很多部门,我通常骂的都是住建部好吗我只是最近不骂你们了……’

    唐觉晓呵呵假笑一声,说:“因为在美国留学嘛,看到很多美国的情况,一对比国内,的确国内不够好。但我意识到我并不是美国人的时候,就改为用互联网+引导为主,舆论监督为辅。其实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让国家变得更好。”

    对方叹气道:“是的。但现在舆论不利,而且我们确实没能控制住房价,原因太多了。”

    简单的说,有人私心太重了,而且这样的人极多。

    但最紧要的问题,不怕个人贪婪,就怕官民争利,不是某个官员,而是整个官府,这是非常可怕的。所以唐觉晓一直呼吁收敛着基建,以及真正的减税。

    “况且以前我不知道你们的主要目的,误会了大家。”

    “什么主要目的”

    “你们很多人是计生办调动过去的吧”

    我特么……

    对面表情狰狞,然后平稳气场……

    网络上编段子攻击住建部的,带头的就有唐觉晓啊!

    这就很神奇,如果精准的攻击哪个人,被认定造谣,就会被告,但如果攻击一个部门,那就没事。

    李姓官员平稳了气场,说:“还真不是,我们学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我好奇心重,城市化、城镇化的意义,以及难度分别是什么,李先生可以大致和我解释一下吗”

    “好处谁都知道吧,整合资源,方便管理和服务。这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只是,在每一个环节里,并非谁都会是得利者。至于难处……还是在于农村,农村才是社会治理的根基,这需要各方面协调合作,这是漫长的过程。农村人口变成城市人口,不仅仅是称呼问题,能否适应城市生活节奏,能否融入城市面貌,这才是难处。”

    唐觉晓听明白了,在遥远的未来,市、县才有机会,到了乡村,机会基本就没有了……

    现在经济局势渐渐不好,将来许多人只能等待下一个10年,可是人生又有几个10年,以及民心逐利,很多人心态变了……

    男的可以向下发展,很多女的快被一些鸡汤文洗脑成巨婴了。现在一些媒体在做的最恶毒的事,就是无限的培养中国女性的巨婴心理。巨婴化加强到一定程度,放弃自我反省,怪罪对方,最后变成人人讨厌的刺猬,躲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怪罪为什么没人拯救她们……

    巨婴化是这个时代的人多少都有的,人的一生就是对世界的感悟过程,去巨婴化,做明白人,越早明白越好。

    一些女的也不用太担心年纪大生孩子危险的问题,生孩子风险最低的年龄是30到34岁,主要得看身体锻炼状况,34后才会突然风险增加。

    “唐先生找我的目的是”

    唐觉晓就把城市做垂直农场的计划说了。

    毕竟是做土地工作的,来的人也懂这个,就皱眉说:“这不太符合我国的市场经济,荷兰一公顷玻璃大棚,得投入几百万人民币,中国塑料大棚几万,差距太大。有很多老板到荷兰考察,回来之后雄心壮志……最后都干不下去。”

    在中国居然谈市场经济这就告诉你什么叫中国式市场经济……

    唐觉晓说:“如果是官府干,官府的钱就是无限的。而且赚不赚钱要看消费能力,建在燕京和建在南桂肯定不一样。”

    老李内心复杂……

    为什么现在做农业的人那么少呢因为官府就不太重视这个,要是像做房地产一样,像做代工一样,像做互联网一样赚,做农业的就多。

    个人干这个会破产,官府就不一定了,几大运输




第907章 种地,我是认真的
    李怀仁没有加入盛唐,但他介绍一个人加入了,这也是唐觉晓最近才不抗拒的事。随梦

    纯商做得再厉害,敌不过一张a4纸,而让有权力的人入局,起码有权力的人会用自己的权力保护自己的利益。

    只要这利益是合法的,现在唐觉晓不会去抗拒。评价一个人好坏,不是看他有多少钱,而是他做了什么事。

    农学如果发展到巅峰,地球养个两三百亿人绝对不是问题,而且阶级一旦分开、固化,人口自己就控制得住,也很难有那么多人。

    现在中国的农业问题极大,光是每年1600亿美金的进口数……

    美国一吨大豆通常在330到340美金之间,进口一亿吨也不过是300多亿,这么一算,各方面缺口实在太大了。

    如果中美交恶,改买巴西大豆,巴西能涨价到400。

    李德是一名学者,学者难免会有野心,很多人希望能够凭借一己之力改变世界。他把荷兰模式交给唐觉晓,再结合光伏发电等各种东西,就挑起了同样具有野心的唐觉晓的。

    中国农业哪怕是一个省,发展出荷兰模式为主,每年能在农业上获得的利益之大,都远超打仗。

    最重要的一点是,其它任何国家在这事上都不具备和中国竞争的条件。

    只要中国农业工业化20完成,绝大多数人可以不做事了,这很梦幻。

    李怀远是一名官员,官员考虑的就实际得多。

    第一,农业大学每年就出来5万人,就这点人能干什么绝大多数毕业等于失业,只有3000人能投入农业里。算上别的农业的学校,总量也不大,就业情况差不多。

    一想到13亿人口国家的农业研究,就靠这么点人……

    第二,中国的大环境,就不利于新型农业发展。中国是小农经济,每个人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年杀头猪,差不多。互联网随便就能查到新技术,但偏偏这批人是最难接收到新技术的人。以及,如果没有销售渠道,学到新技术反而是灾难。

    第三,大多数农业工作者,没有一个统一的前进思路,大家各顾各的。每个人生产流程不一样,标准不一样,监管不到位,会造成严重后果。简单说,镉大米怎么来的

    再加上人们技术的落后,绝大多数人的农具是50年前的款式……

    就算唐觉晓愿意砸钱做荷兰模式,和农业大学全面合作,毕业生全进盛唐,其实对国家农业影响也是微乎其微。

    李怀远的观点,必须把农业研究者当“将领”用,而不是当“士兵”。三五个农业研究者可以带上百普通人做超大农业项目,不一定是毕业生,导师带实习生也可以。

    这样一来农大的3000人就可以分成1000个小组,带10万人进行新农业研究。

    如果模式成功,那就不是每年3000研究者投入,而是5万,每年会带动百万人研究新农业。

    再加上其它大学也有农业……

    等过个二、三十年,中国出现500万农业研究者、3000万辅助,或许不是梦。

    到时候慢慢转入大数据+人工智能+机械化,人们或许就都不用做事了。

    唐觉晓采纳了李怀仁的建议,让人写策划。

    李德那边唐觉晓也没冷落,毕竟是投靠盛唐的第一个农业大将。

    傅梦瑶还有一个月临产,唐觉晓要当爸爸了,决定给员工发福利。

    盛唐农科准备投资建“盛唐农业园”,全套采用荷兰模式最高标准,目前第一期先盖10公顷,专门用来生产西红柿、土豆。这不仅仅是员工食堂福利,盛唐还做礼品装,内部出售。价格方面好说,玻璃大棚20年能回本就行。

    一开始人们没感觉,唐觉晓想种地已经很久了,这谁都知道。

    后来有人去查了价格……

    最高标准的话,一公顷投入至少800万人民币!

    “我的天,吃货为了吃的,竟然干出这种事!”

    “唐总这是为了自己吃吗他吃的东西哪样不是全球各地进口来的他这是为了我们!不得不说,给唐总点赞!”

    “太期待了!作为从企鹅跳槽到盛唐的员工……”

    “作为从阿里跳槽……”

    “作为从度娘……”

    两马一李不明白自己做错了什么……

    丁三石在微博发言:“务农这件事,一圈朋友里就我俩最认真了!”说完艾特唐觉晓。

    一时间“唐觉晓和丁三石这俩,务农才是爱好,做互联网只是为了糊口”的段子再次火起……

    唐觉晓是真心想做农粮,中国确实有厉害的农业公司,中粮、北大荒,也有很好的产品,冻贝贡米,但中国农业整体是不行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进。

    原先唐觉晓不着急,但知道了一些以前比较“机密”,现在互联网可以轻易查到的事后,他开始认真起来了。

    做“盛唐农业园”,李德会高兴,员工会高兴,如果能够累积技术,那可能全国人知道了都会高兴,但这远远不够。

    盛唐要进入伟大级,那就得做匹配伟大的事……

    中国最大的问题就是整体贫穷,改开到现在三十多年,还有近亿人在贫困线下。

    干扶贫这一块,好啃的肉已经啃完了,接下来难度会越来越大,必须“精准扶贫”。

    李怀远又到盛唐给唐觉晓资料,两人商量构思。

    盛唐要扎根两广,那就要先为两广服务。

    唐觉晓是南桂人,强行绑定的两广,有些人是不认可的



第908章 培养新农业土壤
    盛唐终于全面做农粮了,如今的盛唐就是一只巨兽,更可怕的是唐觉晓不但擅长使用巨兽的力量,还擅长挖掘这只巨兽的潜力。

    未来如何,不敢想。

    农业方面的研究者整体是欣喜的,因为唐觉晓懂基本农业,以及支持农业研究者,就看互联网+新农业能做到哪一步了。

    盛唐系要是全面的做农业数字化助手,建立一个个蔬菜大棚,甚至可以养殖大棚,只要在做,互联网+就能让农业每年升级一代。

    盛唐的大数据记录着各个地区的各种农产品销售情况,盛唐不仅能帮种、帮养,甚至可以包销,这才是真正牛的地方。

    细节方面,唐觉晓不过问,交代下去后他和陈桐思考“战略”级别的东西。

    互联网的好处是很容易知道东西,坏处是知道东西太多了,人可能就害怕,陈桐最近有点想去干别的了,把东西交托给张逸鸣,但眼下是关键时期,唐觉晓请他多干几年,至少到美国总统换届。

    陈桐翻看着资料,唐觉晓进来了好一会儿他才发现。

    “唐总,来了也不说一声。”

    “这不是看你认真,怕打断你的思路吗在看什么”

    陈桐说:“最近盛唐不是准备砸钱做农业吗我就在看农村的一些旧事,有点小感慨。”

    唐觉晓说:“又是什么感慨”

    “我发现农村最困难的时候,未必是五六十年代。”

    唐觉晓皱眉:“这不是公认的吗”

    “唐总你想,五六十年代之前是什么年代是长期战争年代。经历了那么长时间的战争,新中国成立了,人们能够活下来了,这本身就让他们高兴。哪怕是饥饿,总比不知道什么时候没命好多了。除了饥荒最可怕的那几年……人们大多数时候应该是比较满足的。”

    唐觉晓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么个逻辑,想想有一定道理。

    “你这么理解,的确也对,那你觉得还有哪个时候是可怕的”

    陈桐说:“看地区吧,1990年到2005年,有些地方往前一点,有些往后一点。”

    “为什么你说这时间段困难”唐觉晓有点惊讶,他这个时间段非常幸福,但他不知道当时的农村详情。

    “这时间段土地承受不住压力了。很多地方哪怕是小孩,也得参与农业生产,要挑粪,要割草喂猪,同时还必须保证学习。人们什么都缺,缺饮用水,缺灌溉用水,缺衣少食,只能努力的从大地母亲身上找东西吃,小孩什么都吃,在山上找宝贝。”

    唐觉晓想起来了,那些年他的确暑假和朋友们漫山遍野的找东西吃,不过他是觉得好玩,老家朋友应该是饿的。

    那时候人们一开始还抓泥鳅、抓黄鳝去卖,很多起点小说写重生文靠这个赚第一桶金,因为全国都有这类情况。

    后来渐渐抓不到了,很多山秃了,一下大雨山上、路上全是泥水。

    现在一想,那是大地母亲在流血……

    陈桐说:“那时候很多人去世,当然现在也是,死亡是不会消失的,但那会儿的人死了,很多人是没感觉的。难产死了孩子,伤心一阵,一尸两命,多伤心一阵。家里长辈去世了,有的人可能觉得还少了负担。如果是孩子打工去世,获得赔偿,父母高兴有养老钱了,这种都很常见。因为贫穷,人们的想法和现在是不一样的。连吃饭都不能保证,和他们讲仁义道德这是很空洞的,很可怕。”

    唐觉晓沉吟了一会儿,说:“我没什么感觉,这样的应该是比较少的吧。”
1...452453454455456...50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