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古代当贤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别予安
“当然。”萧文坐过针对性训练,依靠观察对方微表情和肌肉的变化,他能够提前预知到对方恶意的突然袭击。
因此,他并不担心这个老者拿过剑后直接砍向自己。
而只要有那么一瞬间,萧文也可以用自己的副武器十手进行反击。
依靠他对迅捷剑的理解,他是能够很轻松地
第370章 李世民的第一个问题
第370章 李世民的第一个问题
当杂家的人走后,孙尚香看着这些杂家人离开的方向,找了个凳子缓缓坐下。
刚才,那个老者给她心灵所带来的冲击,十分强大。虽然她曾经也因为爱好当过游侠,但她所当的游侠,显然和这种秦国出来的老一辈,不能相提并论。
如今的游侠,虽然勉强还能叫做游侠,可和当年吕相门下的那些游侠相比,他们还是差了很多。
其差距,大概有二十世纪的洪门,以及二十一世纪某音某手上的社会人差不多。
“这才是游侠啊!”孙尚香轻轻叹息道。
然而,听到这话的诸葛亮等人却困惑不解。他们没有打扰面色还处于铁青状态,似乎没有在那些杂家长者们的正面冲击下缓过神来的萧文。而是纷纷看向了孙尚香。
诸葛亮问道:“啊香姐,这是怎么回事啊”
“这都不懂,你们要笨死了!”看着这些人竟然看了刚刚震撼人心的一幕,却毫无察觉的诸葛亮,无奈地骂道。
“这...我们又不是游侠...”
“婉儿,”突然,孙尚香对着婉儿说道:“你以后不要和这个大猪蹄子玩了。”
“额...哦!”虽然不知道孙尚香为什么会这么说,不过婉儿也只是当做玩笑话给答应了袭来。这却让众人更加困惑。
......
时间很快过去,萧文在第二天开始,又重新恢复到了外交官的生活当中。
他一边和大唐的官员武将做着一次次的利益交换,另一方面,他也开始和大唐的达官显贵推销着自己的政治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唐的官员们。
不过与此同时,大唐的坊间也传出了一则消息。
就在大唐杂家拜访萧文的当天,因为他们在聊天的时候爆发出了冲突,导致萧文毫不犹豫地拔剑刺向自己的长辈。
对于这件事,有一些人儒家学者觉得这是不孝的行为。但很快,和萧文有过利益交换的一些朋友,尤其是嵩阳书院的李纲就出来洗地了。
他在一些社交场合公开声援了萧文,声称萧文这只是在追求真理。
不过反正儒家所教授的东西,其实就是为了应付科举的敲门砖,用过以后就可以丢掉。在官场上,除非攻击政敌,或者给自己的举动寻找理由,否则很少有官员拿儒家的经典来说事情。
要不要诽谤萧文,其实都是看这件事到底有没有利。
因此很快,大唐的舆论导向就直接把萧文塑造成了一个为了真理,可以不顾亲情,大义灭亲的伟人。
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萧文也知道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留给他的时间不多了。
在大唐又进行了一个星期的外交工作后,萧文受到了李世民的召见,进入到了皇宫。
当天,李世民为萧文举行了一场盛大的欢迎仪式。
因为这几年,大汉和东边的其他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以及大汉的外交系统的确不怎么样,因此大唐和东边各国之间的外交工作也陷入了停滞状态。
虽然通过安西都护府的存在,他们和西域的一些小国往来密切,但是那都是宗主国和附庸国的关系。
那些小国,根本难以进入李世民的视线当中。
甚至乎,一些体量太小的国家,给予的贡品也不够丰厚的话,李世民甚至懒得亲自接见对方。
不过谁都知道,大汉之强大,不在大唐之下。
大汉,或者萧文出手之阔绰,哪怕是在大唐这个仅次于宋的华夏国家里,也让人啧啧称奇。
因此,和大汉恢复外交关系,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大唐外交上的一次重大进步!
所以当在一声“汉国使臣萧文觐见”后,萧文进入皇宫时,他发现迎接自己的排场十分隆重。
房玄龄,杜如晦,程咬金,尉迟恭...
&
第371章 萧文的无妄之灾
第371章 萧文的无妄之灾
说实话,听到李世民的第一个问题,萧文是露出了懵逼的表情的。
不过随即,他就看向了不远处站在一起的房玄龄和杜如晦。他看到这两个家伙面带微笑,一脸平静的样子。他看到他们充满期待的眼神,似乎在等待着自己的回答。他看到这他们没有任何紧张与意外,一切...都是事先安排好的!
显然,从天策府延续到现在的习惯,并没有让李世民养成如同刘邦和朱元璋那样独断专行的性格。
在面对问题的时候,他总喜欢和自己的大臣一起研究。
因此,李世民刚刚的问题,并非是拍拍脑门想出来的临时问题。
那么,李世民到底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的呢
时间回到五天前。
当李纲遵循着和萧文的协议,开始了和萧文的计划后,大唐的政府朝廷,其实就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这件事。
这并不是大唐的朝廷效率有多高。
毕竟这是封建时代。我们不能要求这些政府能够像二十一世纪的政府...甚至是十九世纪维多利亚时代的政府那么高效。
其实,他们之所以知道雄文的情况,是因为在李刚引导出分歧以后,就有大臣和贵族向李世民抱怨,诽谤李纲,认为他挑起国内的阶级矛盾是在妖言惑众。
不要怀疑古人对于阶级的敏感性。
虽然哪怕到了十九世纪,也没有华夏人对于阶级方面的社会科学现象做出科学性的总结。甚至就连官方,也经常在“民”的定义上出现矛盾的地方。
有时候,“民”的定义是包括自耕农和没有土地的贫民。
但有时候,尤其是在明朝,官员士大夫却总是喜欢和皇帝讲“不与民争利”的事情。
而这里的民,实际上指的还是官员士大夫和大地主——甚至当时的小地主,对于他们来说也只是一群下等人。
不过对于这些问题,一开始李世民是没有太多想法的。
的确,如果不是二十一世纪,学过完善的政治和社会学知识的人,在对这种还处于发酵阶段的阶级矛盾,哪怕再聪明的人,也很难发现其中的问题。
而这,也是萧文胆敢算计唐国的原因。
毕竟虽然很多人强调社会经验有时候会比知识更重要。那些社会上混了很久的人往往为了优越感,会去黑象牙塔里面的学生。
但其实,在真正面临问题的时候,经验往往很难代替专业的知识。
不然的话,在二十一世纪,民科和专业科学家之间,智库当中的社会学家和微博公制大v之间的界限,就不会如此分明了。
然而萧文在布局的时候,却似乎遗忘了一个麻烦的存在。
在大唐,的确没有人会根据正常的思路察觉他所埋下爱的伏笔。但这不代表,没有人会用用不正常的思路,找出萧文的问题。
事实上,魏征,这个大唐历史上因为直言上谏,而千古留名的名臣,实际上总是喜欢因为屁大点事就去骚扰李世民的家伙,就很神经质地盯上了萧文。
那是一个算不上算不上风和日丽的下午。李世民在批复完所有重要的奏折后,忙里偷闲地跑到御花园里,玩起了他那只上个月刚从西域的一个小国朝贡得来的宠物雕。
据说这只雕是一只狩猎用雕,能够在一里开外,就发现猎物的踪影。对于猎人来说,是能与顶级猎犬相提并论的狩猎伙伴。
作为大唐帝国的皇帝,李世民从小酷爱狩猎。与狩猎相关的东西,其实他都爱不释手。
也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从小培养起厉害的武功。乃至于成为如今华夏武力值最高的皇帝。
&n
第372章 无奈的众臣
第372章 无奈的众臣
事实上,虽然萧文原本做的事情很隐秘,但是因为运气原因,他却还是被李世民以及魏征发现了蹊跷。
在皇帝的召集下,在萧文觐见之前的两天,位列凌烟阁的天策府功臣们,纷纷聚集到皇宫之中,商讨有关萧文的事情。
“还是魏相老成持国,朕这几天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个萧文,的确有问题。”当众人聚集之后,李世民第一时间就对魏征说道。
听到这话,魏征却是一阵尴尬。
毕竟那天他不过是想恶心一下李世民,发现萧文的问题这件事,不过是瞎猫碰上死耗子。不过他如听到李世民的称赞后,也不好意思戳穿,于是只能顺着李世民的话说道:“其实臣也只是稍微有点怀疑。真正做出决断的,还是陛下。”
听到魏征这个老实人竟然少有地称赞自己,李世民的心有些飘飘然。不过他也只是高兴那么一小会,就重新回复冷静。
他看着杜如晦,说到:“杜相,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房谋杜断,对于奥做出判断的时候,李世民总是习惯性地问一下杜如晦。
然而这一次,杜如晦却摇了摇头,转而看向房玄龄道:“据说在我们当中,那个萧文第一个找到的,是房相。所以我想先听听房相的想法。”
“这...”虽然包括房玄龄等众人已经在来的路上,就先行了解到了今天要谈的事情。可不要说他们,就连李世民也只是隐约感觉到萧文在大唐布下了一个很麻烦的局。
可如果让他们说出这个局是什么,他们却说不出。
毕竟挑起阶级矛盾这种套路,最早也是要到殖民时代最鼎盛时期才会出现。在这个对于阶级概念刚刚萌芽的时代,他们根本没有那个理论,能够支持他们完整地说出萧文的计划。
就算要强行说出来,那也会像盲人摸象一样,漏洞百出。
不过最终,房玄龄还是说到:“虽然臣其实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但臣还是勉强说一下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吧!”
听到这话的李世民点点头,示意房玄龄继续说下去。
只听房玄龄说到:“日前,大汉使臣萧文来到我国,首先接触的,就是嵩阳书院。而在书院当中,这个萧文以讲学为由头,对那里的莘莘学子们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君子”
“什么是君子”房玄龄了解到的一些情况,和其他人有所区别。例如杜如晦就因为其他公务,并没有听说过这件事。
看着众人茫然的表情,房玄龄也呵呵地笑着,捋了捋胡子,说道:“我也是听遗爱那小子说起的。”
听到这话,众人点了点头。在众人当中,房玄龄对于家庭是最在乎的。因此如果是从孩子们那里传播的消息,理论上房玄龄的确会是最快知道的那个。
于是李世民继续问道:“那房爱卿,你有什么看法”
听到这个问题,房玄龄的表情上也带着一丝茫然。他摇头说道:“那个萧文在嵩阳书院的讲学过程我并不是特别清楚。不过无论他的过程是什么,但最终,学生们分成了两派。一派认为,只有世家子弟才能配得上君子的名号。而另一派却觉得,即便是寒门,也能够有君子。”
“他想挑起世家和寒门之间的矛盾”杜如晦突然问道。在那一瞬间,他似乎有了一些朦胧的想法。但这种想法只是白驹过隙的灵感,他并没有牢牢把握住,无法继续想下去。
然而房玄龄却摇摇头,困惑道:“虽然汉国以军功选爵制度为主。但是国家还是要靠勋贵来维持。而在汉国的东边,宋明两国却有着数不清的寒门士大夫。我觉得,萧文这么做对于大汉并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这时候,一旁沉默的武将中,却有人开口道:“各位别忘了,萧文那厮,可是南唐人。”
众多文臣看过去,只见说话的人原来是侯君集。这让众人十分诧异。
毕竟侯君集早年不过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公子哥,后来跟着李世民造反,才有了今天的位置。
虽然论文化程度,他们武将当中还有其他人打底。但这个侯君集,也不是什么擅长谋权之人。
所以,众人都很奇怪,今天的侯君集,为什么会提出如此有用的观点。
“怎么...我有说错什么吗”侯君集虽然本来只是想抹
第373章 上钩了!
第373章 上钩了!
当听到了李世民的问题后,萧文露出了一种非常奇怪的表情。
这种表情十分微妙。说它是惶恐吧!以萧文胆大妄为的性格来说,哪怕刀剑加身,其实他也只会考虑一件事情——如何把用刀架住自己脖子威胁自己的人干掉。
更何况李世民这个问题给予萧文的感觉,并没有那么恐怖。其实萧文也就觉得这个问题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对他威胁度不值一提。
但如果说欣喜,那也不对。毕竟他本人是为了外交而来的。可现在,李世民却询问他有关于外交的问题。这点,其实已经超出了萧文的预想范围。
你问房玄龄,问杜如晦,那都是英国的事情。但你问萧文呵呵,就算萧文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他也不可能回答。
毕竟这要是回答了,回到汉国,刘邦估计都会气得把他吊起来抽一顿。
因此,萧文的表情其实是十分困惑的。
作为外交使臣,他在行完礼仪以后,其实是有资格直视李世民的。毕竟他一方面是代表自己本人,另一方面也是代表刘邦。
因为代表了自己,因此他会对李世民稍微做出一些象征性的礼仪。而因为代表了刘邦,大唐的礼仪官也不敢对萧文做出太多的限制。
此时,萧文看着李世民,用他从超级图书馆当中学习到的微表情知识,很快分析出了这个皇帝的心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