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橘猫囡囡

    “对了,这两日朔方可有什么新鲜趣事”柴顺吩咐人送了几张小马扎过来,与商贾们在门口边晒太阳,边打听着一些朔方的动态。

    “趣事儿嘛倒是不少”有个中年商贾朝送板凳的军士拱手一礼,才接过板凳坐下。

    “听说席家大郎下个月月初要与李大将军家的三娘子订婚,当然,我只是偶然听商会的管事提起了一句,倒是不知道真假的。”

    “哦”柴顺闻言,双眼大亮,说起席家大郎,可不就是当日辛獠儿攻城时,救了白石城十几万人命的席君买柴顺心中感激,对于席君买当日的救命之恩,柴顺如今还铭记于心。若是席君买真的要订婚,说不得还要托人送上一份贺礼才是。

    “其他的,便是前几日,突厥小王子阿史那奧射设”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将阿史那奧射设如何伤人,如何被惩罚的经过绘声绘色的讲述了一番,至于阿史那奧射设北上集结人手试图南下的消息,他们是无从得知的。

    但仅仅是席云飞让阿史那奧射设吃瘪,甚至抓住他的人关押进地牢不放,还索要大量赔偿的经过,就已经让柴顺听得心向往之。

    相比于席云飞的随心所欲,长处于突厥人压迫之下的白石城众将简直憋屈得要死,作为大唐最北边的防御城池,白石城一直都生活在突厥骑兵随时可能南下劫掠的阴影下。

    每年秋收的时候,白石城都会出现难民潮,这些人都是在突厥人劫掠中失去家园产业的大唐人,尽管心中气愤,但没有上级命令,柴绍并不敢带兵出城反击。

    柴顺年轻,有冲劲,有一次偷偷带人俘虏了二十几个突厥人。可是等待他们的,不是嘉奖,而是贬职与察处。至于那些突厥人

    不仅需要好生伺候,还要赔偿大量金银布帛谢罪,否则引来突厥大军,谁也担负不起这个责任。要知道,当时的大唐内忧外患,河北匪患,江南反贼都没有平复,要是再引来突厥觊觎,开国皇帝李渊估计要成为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之一。

    所以,武德一到九年,大唐人都活在突厥人的阴影之下,年年纳贡,岁岁称臣,对突厥,只能好生哄着,生怕对方一个不高兴,直接带兵打到长安城。

    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二章:李靖借兵(下)
    听说阿史那奧射设竟然在朔方吃了那么大的亏,柴顺自是震惊不已。

    解气、惊叹、羡慕、向往如果那个折辱阿史那奧射设的人是自己,这辈子已经是活够本了。柴顺心中这么想着,拉着几个商贾又将那日发生的事情打听了一遍。

    对于突厥人的猖獗行为,他早有体会,这些年来,常常有在梁国待不下去的前隋民众举家南下,过不下去的原因很多,但其中十有是得罪了突厥人,逼不得已而为之

    正在此时,城卫所门口同样听得心驰神往的士兵们突然站了起来。

    柴顺疑惑,远眺城门,只见一骑飞骑急速奔腾而来。

    “朔方急报”

    柴顺闻言一怔,急忙起身迎了上去,牵住来人座下马儿的马头绳,急切问道:“可是前方告急”

    柴顺突然想起那个被折辱了一番的阿史那奧射设,要是他以王子身份,不顾一切召集边疆各个部落围攻朔方,只怕此时也差不多集结够了人手唉,那孩子还是太冲动了一些

    马上的青年跳下马儿来,有些疲惫的虚晃了一下身子,怕是屁股大腿都被颠麻了。柴顺见状急忙伸手将其扶住,心中想着驰援的事情,毕竟收复梁国不到一个月,要是再丢了,那可就是大罪过了。

    那青年站稳之后,急忙从怀里拿出一个竹筒,竹筒的封口用蜜蜡封好,上面还有三原李氏的印鉴。

    “柴都尉,急见柴大将军我家将军请借精兵一万。”

    见青年神情急切,柴顺心凉了半截,看来真的是被自己拆中了,还真的是来借兵的,能让李靖如此重视,看来这次突厥人组织的兵力不少。

    前一刻还在为朔方喝彩的柴顺,此时心中不由得一阵气馁,无奈的叹了一口气,在那青年莫名其妙的注视下,亲自带路朝城卫所内走去。

    不多时,二人抵达后堂议事厅。

    柴绍听说朔方有急报传来,已经迫不及待的跑了出来,三人在院子里碰到了一起。

    还不等那青年开口,柴顺却是将朔方发生的事情一一告知了柴绍,主要是阿史那奧射设被折辱的事情,还有可能引发的一切后果,而他身后前来借兵的青年无疑证实了他的猜测。

    柴绍一听,顿时气不打一处来:“我就说嘴上没毛,办事不牢,这梁国腹地才安定下来没几天,怕是转个头又要交出去了唉,也是苦了药师兄,跟着那个小王蛋胡乱折腾,到头来怕是免不了一顿诟病。”

    收复梁国故地的捷报已经送往长安,上面有李靖的印鉴,还有柴绍的亲笔签署,作为北防大将军,能够收复梁国故地是不可多得的大功绩,柴绍自然不能够错过分一杯羹的机会。

    而且李靖派往旧梁各处的军士也需要大量的补给,这些都是从他延州调度的,前前后后,柴绍已经砸进去了近十万贯粮草。

    若是在这个时候,梁国重新被突厥人夺取,那他无疑也要跟着一起倒霉。

    到时候他们不仅得不到为大唐开疆拓土的奖励与歌颂,或许还要背负错失疆土的骂名,毕竟名义上,梁国的三州之地已经算是大唐的领土。

    柴绍此时心中气急,暗道:要不是席云飞折辱了阿史那奧射设,估计突厥人也不会这么快南下,自己等人也有更多的时间布防朔方

    又想:果然任由一个毛孩子在朔方为所欲为就是一个最大的错误,说不得这次长安那边会有相对应的手段,怕是那小子也蹦跶了不了多少天了只是亏了那三州之地,本来可以将大唐国土北扩几百里的

    “那个”一直拿着竹筒没有说话的青年终究还是忍不住开口了,虽然不知道这两位大人物为什么一脸的菜色,但显然他们好像误会了什么:“两位大人,是不是先看看我家将军的密报再行斟酌”

    “嗯,拿来”柴绍随手接过竹筒,直接拧开,心里在狂滴血,以李靖的性子,断然不可能轻易放过好不容易得到的夏州等地。只是,若要死守,只怕需要的兵力粮草,就不是自己能够轻易配合的了。幽幽叹了一口气,将竹筒内倒出来的宣纸展开

    “”

    旁边,柴顺亦是愁眉苦脸,他与柴绍的猜测差不多,都在担心李靖狮子大开口,要他们延州全力支援北上布防。只是驰援固然没错,但若是守得住夏州还好,要是倾巢之下兀自守不住,只怕到头来他们延州也要危矣,这可实在是让他们为难了。

    柴顺心中七上下,转头看向柴绍,等了老半天,也不见堂弟有所反应,柴顺好奇的朝柴绍的颜面看去,却见柴绍神情满是错愕。

    柴顺心中咯噔一跳,“难道情况还要更加槽糕”

    好半天,柴绍才将宣纸递给好奇不已的柴顺,而后转头朝那个青年问道:“那小子把突厥王子抓入牢狱了”

    青年闻言,先是一怔,接着神情激动的点了点头:“不错,就在小人南下之前,郎君亲自去了一趟突厥的乌乐集市,将人五花大绑的绑了回来。”

    “乌乐集市”柴绍想起密报中,曾不止一次提起的地名,好奇道:“这乌乐集市真的是那商会在突厥的据点”

    青年顿了顿,其实他知道的也不多,不过关于这点多少知道一些,回忆了一番,道:“具体的小人也不是很清楚,但常常听护廷队的人说起乌乐集市,好像那里方圆五十里的大草原都是商会的附属牧场,大部分从突厥南下准备交易的牛羊都会在那里停留,等到商会完成货物交接,再将牛羊一起赶往朔方”

    这时,看完密报的柴顺抖擞着双手,又惊又喜的问道:“那些突厥人,没、没有反抗吗他们允许咱们大唐人在突厥草原上一家独大”

    青年朝他摇了摇头,想了想又急忙点了点头:“倒是不曾听说有什么反抗的事情发生,可能是商会在朔方的名声不错,对于各国各邦的商贾都是一视同仁,不会因为他们是突厥人而故意刁难,也不会因为大唐商贾的身份就格外优待,所以倒也一直相安无事。”

    柴绍堂兄弟俩相视一眼,两人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难以置信的神情。

    沉默了良久,柴顺躬身道:“将军,柴顺请命,愿领精兵一万北上,与李将军共同驻守乌兰素大草原请将军恩准!”

    “这”柴绍此时心中乱得跟一锅杂菜粥似的,脸上也是一阵青一阵红的变换着颜色。

    本来还在责怪席云飞不堪世事,却不想转眼间,人家又为大唐拿下了方圆五十里的新疆域。虽然,对比于大唐万万里面积的国土来说,这五十里可能不算什么。但柴绍心知其中的意义因为,这五十里疆域可能会成为大唐nn突厥的前哨站。

    而此时,若是柴绍还有一点身为大唐人的荣誉感,那么,不惜一切代价帮李靖守住这五十里疆域,才是他应该去考虑的问题。



第四百一十三章:养蜂人
    朔方东城,夜幕降临,但城市却不缺光亮。

    人声鼎沸,灯火如龙,这是朔方东城的常态。按照惯例,正月十三就可以提前上灯,从正月十三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七,上元节一共燃灯五日。

    而这五日,当属上元节当日最为热闹,各种官方的,自发组织的活动不计其数。而从正月十三开始,朔方便有一场盛大的活动,吸引了方圆几州的才子佳人前来赴宴。

    “明日的桃园诗会看来是去不成了”庄里,正在扒拉着饭菜的席君买突然说了一句。

    席云飞夹了一筷子青菜,疑惑的朝他看去:“为什么听说十分热闹,错过了怪可惜的。”

    席君买摇了摇头,朝一旁正在喂三妹吃饭的刘氏看去,道:“我要去接裳儿她娘,按日程,明日午后她们一行人应该刚好抵达延州白石城。”

    刘氏闻言,赞赏的点了点头:“如此是该去迎迎亲家母的。”转头又朝席云飞说道:“既然你大哥去不了,那你就带紫衣一起去嘛。”

    席云飞咀嚼着食物,吐字不清的说道:“人家本来就是座上宾”

    三妹看了一眼席云飞,抬头朝刘氏喊道:“娘,我也要去”

    “不行,你才多大过两年该嫁人了再去”

    席云飞闻言一怔,暗道:去个诗会跟嫁人有什么关系又不是相亲大会。

    翌日,穿戴整齐的席云飞,在马周的陪同下一齐前往桃园。

    从朔方东城南城门出发,约莫五六里的山路并不平坦,还好二人骑着马儿,倒也便捷。路上遇到不少徒步前往的书生,还要坐着轿子的姑娘小姐,大抵都是朔方本地有些身家的士二代,富二代等等。

    五六里的路程并不远,越过两个小山头,大老远的就能看到一片延绵的粉色山坳。

    “那里便是桃园了吧,没想到朔方还有怎么美的地方”席云飞话音刚落。

    “小郎君怕是外地来的学生吧”旁边有个老翁走了上来,背上背着一个竹制的背篓,笑道:“这片桃园可有些年月了,鲜少有人不知的。”

    席云飞低头看去,见老翁满头白发,身形佝偻,那竹篓里还装着一个陶罐子,显然重量不轻。

    与马周相视一眼,二人同时跳下马来,席云飞伸手扶住老翁背上的背篓,入手极重,显然那陶罐里装满了水之类的液体,忙劝道:“老丈若是不介意,这背篓可放在马背上,我们帮你送进去如何”

    那老翁闻言一怔,看了一眼席云飞,又疑惑的指了指自己:“小郎君那好吧”

    老翁犹豫了片刻,或是感受到了席云飞的真诚,点了点头,在马周和席云飞的帮助下,将背篓绑在了马背上。

    三人就这样牵着马朝桃园走去,路上老翁打开了话匣子,说了好多关于这个桃园的传说和神话,有山精鬼怪,有男欢女爱,有忠士烈女千奇百怪。

    席云飞和马周也听得有趣,民间的一些古老传说就是要从老翁翁嘴里听才有感觉,好像这些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从他嘴里说出来,也多了几分真实性一般。

    路上,不少认识席云飞和马周的人,见到二人后都会驻足停下来躬身行礼。这一度让老翁蹙眉不安起来,不过见席云飞二人始终态度和蔼,也不在乎他一个老头子磕碜,还主动询问他故事的后续,老翁也懒得计较二人到底是何身份了。

    从山坡上下来,道路宽阔了许多,路边已经有零星分布的桃树,有些还没有,有些已经开始争艳,引来许多野蜂停留。

    老翁边说着故事,边不时环顾着四周,见到聚集的人群越来越多,老翁的情绪渐渐低落了起来。

    席云飞和马周相视一眼,好奇问道:“老翁为何事愁苦,这来的人多了,你的生意不是该更好嘛”马周指了指马背上的陶罐,他已经闻过了,里面应该是酒。

    老翁微微蹙眉,摇头道:“两位小郎君怕不是误会了,老头子我只不过是一个养蜂人,生意不生意的那点蜂蜜还不够我一个人吃的。”

    “养蜂人”席云飞好奇的朝四周看去,见到不少人正在摘花,心道难怪,老翁一路上不时的蹙眉,想来是怪那些人坏了蜜蜂采集花粉的时机。

    “到了,这就是老头子的住所,二位小郎君要是不介意尝尝老头子自己酿的桃花酒如何”正说着,老翁指着不远处一座茅草屋,笑着招呼道。

    席云飞二人抬眼望去,却是看到了不少熟人,正在一座茅草屋外的青石桌旁围坐闲聊。

    “那是你家”席云飞在人堆里看到了师姐虞香兰,还有美得让女人都嫉妒几分的欧阳折梅兄妹俩,此时他们还没发现席云飞,正被人簇拥在中间,讨论着一些什么。

    老翁见自家门口人这么多,心情好像不错,指着那些才子佳人,笑道:“每年这个时候都能见着他们,虽然那个什么诗会有些糟践我的桃花,但能赚点钱换米面也不错。”

    正说着,老翁从马周手里接过背篓,示意二人跟上,指着不远处的一颗桃树,让他们把马儿系在那边。

    而后,老头儿从茅草屋里搬出来一块床板大小的木板,上面隐约能够看到一些黑色的字迹。

    “老丈,今年周师兄不在,我来帮你描字。”人群中,有个书生走了出来,手里拿着毛笔和磨好的墨水。老翁愣了愣,疑惑道:“那兔崽子怎么了”

    书生看了一眼席云飞和马周,恭敬的行了一礼,见二人并不想声张,才微微颔首,转而向老翁解释道:“周师兄前些时日被突厥人伤了,医仆说没有十天半个月起不来床,这不,刚好错过了今年的诗会”

    “天杀的突厥蛮子。”老翁灰白的浓眉皱在一起,想了想,反身回屋里,不多时,又抱着一个腰粗的扁平陶罐出来,对那书生道:“回头把这些蜂浆送过去给他,每日吃上一碗,保管他半月之后依旧生龙活虎。”

    那书生看到那瓦罐,竟是不自觉的舔了一下嘴唇,老翁见状,莞尔一笑:“你也吃一碗,算是请你帮我描字的报酬。”

    话音刚落,旁边突然响起席云飞的惊疑声:“老丈,你手里拿着的,该不会是蜂王浆吧”

    老翁回头看去,见席云飞一脸惊愕的看着自己手里的瓦罐,笑道:“小郎君也知道这玩意儿呵呵,你稍等,老头子这就请你吃一碗,搭配老头子我自酿的桃花酒,保证是这天下最甜的美味。”
1...166167168169170...3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