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橘猫囡囡
“对对对。”席云飞朝王老六看去:“六叔,先把后勤组的人借调一下,今天先把《知音》的事情解决了,通铺明天再盖,告诉他们,今天委屈他们一晚,干完印刷坊的活儿,一人赏十文钱,明早每人多两个水煮蛋,两个大肉包子。”
午时过后,长安西市南侧的怀远坊,如今的长安城只有东面的万年县建设得好些,西侧的长安县因为居住的达官显贵较少,所以一直得不到发展,原本常驻的许多胡商还能带动一些人气。
但前一段时间突厥南下,许多胡商都躲到南边交易去了,至今还不知道突厥退兵的消息,想要恢复往日的繁荣,还需要一段不短的时日。
怀远书坊,在长安,乃至整个大唐,都是仅次与平康书坊的第二大书坊,与平康书坊依托老贵族不同,怀远书坊的背后老板赫然就是皇室,最开始只是武德二年,长沙公主带着几个公主想要赚一些体己钱而开办的小书坊。
到得后来,由于新老贵族斗争激烈,连同书坊也成了决斗战场,在几大新兴贵族的支持下,怀远书坊渐渐从一个小书坊,发展成了如今的巨无霸。
不过与平康书坊还是有很大差距,毕竟平康书坊背靠太原王氏,仅仅纸张这一原材料,就碾压怀远书坊一大头,要知道皇室到今天都还在贴钱造纸。
午时早已经过了,不过今日的怀远书坊与往日不同,原本门可罗雀的坊门口,此时依旧挤满了人,很抱歉,古人估计还没有按序排队的基本常识。
《知音》,所有人的目的,据说今日只有五千册,全长安几百万人口,西边的长安县占了十之六七,就好像后世的贫民窟,穷人总比富人多。
第六十九章:皇后也催更
许多人说,说书(评书)这个行当是从唐开始有的,我看不尽然,从小的看,这每个人小时候听长辈讲故事,不就是说书的一种形式吗
走南闯北的乞儿和商贾,偶尔聚在街头巷尾、茶肆酒馆闲聊谈趣,不也是说书的一种形式吗
同样是话本,有些人喜欢自己慢慢品味,独自yy,可是有些人却喜欢听人讲,虽然听来的往往都是别人理解的戏文,但听着享受啊,而且不识字也只能听。
都说长安是个大城,一直以来也都是,可是它也小,在这个物质得不到满足,精神无处慰藉的年代,一点点陈芝麻烂谷子的小事儿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知音》,不对,准确的说,应该是《梁祝》这个话本就在这些人的口口相传下,彻底火了。
自东晋始,在民间流传已有近三百年,可谓家喻户晓,流传深远,晋室南迁,士人平民纷纷相随,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汉族南迁和多民族融合。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梁祝》的各个版本在民间得以兴传。许多非汉室出身的民族第一次了解汉文化,估计都少不了听一段这么一个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
长孙皇后,李世民一生最爱的女人,虽然是鲜卑族出身,但是她对汉文化的痴爱,绝非任何女子可比,不过她不喜‘三从四德’,却独爱有思想有灵魂的女性生活方式。
她组织编撰的《女则》,被后世腐儒称为:名不副实。
什么意思
有些人认为《女则》的内容与后来的《女诫》等倡导三从四德的书籍相同,实则不然。
明朝仁孝皇后徐氏作品“以教宫壸”的《内训》,白底黑字提到:“有所谓《女宪》、《女则》,皆徒有其名耳。”
所谓《女则》徒有虚名,言下之意就是《女则》名不副实,“女则”不是“女”之“则”。
这也难怪,例如,《晋书列女》里的谢道韫自身素养高尚,才华横溢,自命不凡,公然表示对丈夫的不满,反对丈夫的工作方法,建议丈夫改变工作方式,甚至亲手使用武器杀敌。
而谢道韫烂漫的林下之风,正是长孙皇后在自己的另一部作品《春游曲》诗作里所自诩的。
所以这么看来,大唐女子思想为何如此开放,或许可能跟长孙皇后有关咳咳咳,跑题了,说这么多,只是想表达一点:长孙皇后很喜欢女扮男装,敢于追求真爱的祝英台,毕竟,男女平等嘛,凭什么只有男人能勾搭女人咧。
太极宫,立政殿,李世民刚刚忙完朝会的公务,想起多日没有陪伴爱妻长孙皇后,所幸屏退左右,晃悠悠朝甘露殿走去。
谁知还没走到甘露门,在万春殿门口便与长孙皇后碰了个满怀。
李世民看了眼长孙皇后的肚子,急忙上前亲自搀扶:“观音婢怎么来了,我还想去甘露殿找你呢。”
长孙皇后现在怀着的应该是城阳公主,就是后来嫁给杜如晦二子杜荷的那位,此时唐高宗李治还没出生,最小的小兕子李明达更是要几年之后。
“二郎这几日难有空闲,我见你消瘦了些,便让人炖了些药膳。”长孙皇后母仪天下,但在李世民面前却还是一个需要人疼的孕期少妇,一日不见李世民都觉得心慌难受。
“呵呵,走,回甘露殿,不止我吃,观音婢也要多多吃点。”
二人回到甘露殿,长孙皇后独有的住处,一进门,李世民就看到书案上放着两本《知音》。
“观音婢也喜欢这话本”李世民随手拿起一本,刚好是今日发行的第二册。
长孙皇后眼里闪过一道光,急忙点了点头:“早上妹妹们来问安,这是丹阳(就是那个和薛万彻结婚几个月还不知道什么叫洞房的公主)送来的,看了一炷香就看完了,听说第三册要等下个休沐日。”说完,眼睛一眨不眨的看着李世民。
“呃。”李世民愣了愣:“观音婢这么看着我做甚”
长孙皇后故作娇羞的白了他一眼,道:“我说这话本一炷香就看完了,不够看。”
&nbs
第七十章:站着尿尿
这皇帝的家务事便是天下人的家务事,为了后宫和谐美满,宦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
这次的差事原本可以像往常一样谴人去办,这皇城能吩咐的人太多,一般宦官是很少亲自出宫办事儿的,因为某些原因,行动起来尤为不便。
不过今日不同,这《知音》话本,宦官们之间也有流传,因为不能人事,在精神上便更有追求。
圣人替皇后寻找《知音》的差事一下来,甘露殿十几个宦官争夺了半天,最后终于决出一个代表,前往下沟村,替圣人要那余下的话本后续。
“黄安,你可记住了,你是咱们之中抄书最快的,这话本能抄多少,就看你的本事儿了,要是让咱们几个不满意,回头这甘露殿的苦活累活,你可逃不掉。”
那叫黄安的小宦官急忙点了点头:“颜力士放心,小的一定不负众望。”
在大唐,宦官是职务,力士是对宦官的尊称。
黄安离开皇宫后,先是前往万年县驿站,寻了孙风来带路,这孙风就是给他们送第一册《知音》的罪魁祸首,托他的福,这两日许多宦官都是彻夜难眠。
从东市万年驿站出发,往北沿着丹凤街直走,从丹凤门出城,就是龙首原,这里如今很多工部的人正在测量坡度,要盖的,就是后来的大明宫。
不过如今别说大明宫的影子,连块砖都看不到。
一行人直奔下沟村,抵达时,已经过了小食(下午四点左右)的时辰。
刚刚进村,对面一队车队迎头从村子里出来,为首的一人便是万年驿站的邮驿。
“班头您怎么又来了,剩下的一万册已经装好车,我们这都要送回长安交差了。”
孙风朝那人摆了摆手:“你们先送货要紧,两个书坊催了一整天,我这边还有要事儿,不用等我。”
那人会意,看了眼为首的黄安,随意的点了点头,倒是没有行礼的打算,肯打个招呼已经是很给面子了,宦官在大唐可没有什么地位可言。
黄安也不在意,知道自己如今身子不健全,根本得不到尊重,还不如老老实实做事儿,争取赚多点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进了村子,孙风自来熟的带着黄安直接来到食堂门口,刚好席云飞也在,知道黄安是李世民派来要书的太监,席云飞倒是没有多少惊讶的神情。
“圣人只要《梁祝》的本子”席云飞请黄安入座,对于这个年纪跟自己相仿的可怜人,给出了足够的尊重。
黄安倒是有点受宠若惊,以前也曾出宫办过差事,哪里有人接待过自己,更何况是拿出一堆自己见都没见过的美食招待。
“不错,郎君这《梁祝》的话本写得极好,娘娘更是喜欢得紧,所以圣人才上了心。”
席云飞闻言点了点头,朝旁边的柳三看了一眼,对方微微颔首,转身便朝学堂走去。
见柳三离开,众人都知道席云飞没有拒绝交出话本,黄安更是松了口气。
“黄力士来得巧,这是刚刚炸好的鸡块,我叫它啃得鸡,搭配这个快乐水一起吃,最是美味。”
这一桌子炸鸡和可乐,本来是席云飞拿来犒劳众村民的,因为印刷坊紧急抽调帮工的关系,大家都忙了一整天,好多人连午饭都没吃上一口,一整天都在连轴转。
炸鸡是丑娘和花婶按照席云飞提供的方子做出来的,除了面衣黑了点,外观和味道基本跟后世吃的肯德基差不多。
至于肥宅快乐水,则是席云飞买了几桶散装的,然后倒进陶罐里,丢了冰块冰镇,外包装早已经烧了个精光,倒是没人知道这是什么玩意儿,都以为是席云飞自己煮出来的甜汤水。
炸鸡配可乐,这才是宅男的最爱。
黄安吃了一口炸鸡就忘记了矜持,每一口可乐喝下去,脸上都洋溢着青春的欢乐气息。
吃饱喝足后,天色已经很晚。
黄安用袖子擦了擦嘴角,满意的打了个饱嗝,转头朝席云飞看去:“郎君有话但说无妨,你这么盯着我,倒是让我浑身不自在。”
从知道黄安是太监开始,席云飞就在思考一个很重要的命题,这个问题在场只有黄安有解,所以吃饭的时候,眼睛总是盯着他看,倒是让黄安误会了他有事相求。
席云飞闻言扭扭捏捏的喝了口可乐,欲言又止道:“你,是站着尿尿还是蹲着尿尿啊”
“”
孙风目瞪口呆的看向席云飞,这种问题他是怎么问出口的,太伤人了吧
倒是黄安先是一怔,接着嘴角一扬:“你就想问这个”
第七十一章:懵逼的程咬金(二更)
黄安回到宫里后,一刻也不敢停顿,先是将《梁祝》的手稿上交甘露殿上官,又马不停蹄的朝立政殿跑去,这次因为是呈物,所以李世民见了他。
“二郎当着众人的面交给你的”李世民这是第二次见到a4纸,他不陌生,并断定里面内容不凡。
黄安拜服:“不错,当时除了有众多村民,还有万年驿站孙班头在场。”
李世民微微颔首,又轻声说道:“没人见过里面的内容。”
“绝对没有,小人拿到纸后,便直接藏进怀里不曾离身。”
“嗯。”李世民挥了挥手:“下去领赏。”
“喏。”
黄安走出立政殿,擦了擦额头上的虚汗,重重吐了口气,紧了紧袖口的瓶子,才抬脚朝后宫走去。
立政殿里,李世民将纸展开,看了半响,随即面露微笑,道:“二郎这孩子倒是有几分心机!”
看了眼书柜,李世民将纸珍而重之的夹在一本《太史记》中,而后抬头朝门外朗声道:“宣辅机(长孙无忌)、玄龄(房玄龄)、克明(杜如晦)入宫。”
“喏。”门口禁军领命离去。
李世民拿起桌上的茶杯,本要喝上一口解解乏,想起《知音》里关于‘后不利’的禁忌,又随手将杯子放下,而后拿起桌案上的《知音》,脸上的笑容一刻也没有停止。
“原来这灰纸制作工序如此简单,呵呵,有趣有趣,虽然比之宣纸轻薄,但成本却只是宣纸的两成不到,这份礼太重,可是又让我不得不收。”
李世民话毕,抬眼看了看书柜,思忖了半响,摇了摇头,笑着说道:“等大郎和三郎的追悼会办完,你回家休养一段时日吧。”
话音刚落,书柜里传来一道深呼吸的收尾音,接着很快消失。
依旧沙哑的声音传来:“谢陛下。”
永嘉坊,程府。
玄武门之变后,程咬金官拜太子右卫率,随后又因守护乌城,牵制突厥后援有功,迁升为右武卫大将军,享受实封七百户。
如今的程府可以说是家大业大,不比一些老贵族差,当然,比之五姓七望还是没有什么可比性,对方经营了几百年,早已经根深蒂固。
这几天程咬金很神气,走到哪里都是奉承和吹捧的声音,得意之下,就连家里的饭菜他都觉得异常美味,每日都要吃个顶喉,才心满意足的走出饭堂。
不过今日却是没什么胃口,从午时开始,就老有人给自己送帖子,不是邀请自己参加酒宴,就是请求上门拜访,其中有自己的知己好友,也有朝堂上的狗腿子。
而每一份帖子上有必定会提到两个字:知音。
程咬金有点懵逼,不对,是十分懵逼,自己的产业都有些什么,自己比谁都清楚,翻遍了府上的账本,都看不到《知音》两个字,不止是书,自己连个书坊都没有,更别说印刷坊了。
最后还是来自秦府的帖子给了他信息:贤弟回来有些时日了,明日若无要事,便到府上一叙,哦对了,你嫂嫂说她想念钰琪孩儿了,便也一起带来,别生分了云云。
“钰琪”程咬金不傻,反而很精明,看到这里立马发觉今日的种种怪事儿,或许都跟程钰琪有关,不过他没有去追问,而是打算明日到秦府拜会秦琼,先探探底,回来再问个究竟。
次日一早。
程咬金准时应约,这秦府他熟络得很,不用人带路,便大咧咧的朝后堂会客厅走去。
原本以为会客厅就秦琼一人,可是门一推开,吓了一跳。
“徐老道你怎么也在”
相比于程咬金的惊诧,屋内二人倒是没有表现出什么多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热情。
“远来是客,咬金进来坐吧,我这身子近来越来越弱,就不起身相迎了。”
说话的人是坐在首位的秦琼,他只比程咬金大一岁,今年三十又八,但是因为次次大战都一马当先,冲
第七十二章:被盯上了(三更求票)
徐世勣见程咬金模样真实,吃瘪的模样倒真的不是装出来的,更何况他也没必要在自己和秦琼面前装样子,捋了捋胡子,奇怪道:“你说你不知道这话本的事情,可是我府上管事去问过了,这《知音》与你家琪儿有牵绊,难道她一个小丫头还有这等能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