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橘猫囡囡
为什么说奇形怪状,因为那台自行车明显不是席云飞从光幕上买的。
“那是”李渊半个身子探出窗户,饶有兴致的说道“该不会是他们自己打造的单车吧”
对于自行车,李渊并不陌生,席云飞不仅送了他一辆,还送了李丽质一辆,爷孙俩有事没事就会在院子里骑着转圈圈。
席云飞掀开门帘,站在车板上看了半响,好笑道“确实是单车,不过少了一些零部件,不算是成品,但也模仿得不错了。”
这时,人群里几个人突然囔囔了起来。
“郎君,是郎君”
“郎君来了,这姓李的要倒霉了”
“大家快让让,让郎君看看这两个不知廉耻的人”
“”
那些人七嘴八舌叫喊着,倒是真的让人群让出了一条道来。
席云飞与李渊相视一眼,二人同时点了点头,跳下马车,并肩朝人群中走去。
“郎,郎君小人李方李圆见过郎君。”
那两个操弄车子的中年人见席云飞来了,吓得直哆嗦。
席云飞温和的笑着,走到那台用木头和铁器打造的自行车旁,摸着车把,道“这是你们自己打造的”
两人闻言,急忙跪伏在地,对于席云飞的威名他们兄弟俩早有耳闻,虽然没见过席云飞本人,但据说是个大手一挥,伏尸百万的主儿,估计是茶楼里说书听多了,此时见到席云飞连正脸都不敢看,浑身抖得跟筛子一样。
席云飞见状,一脸无语,俯下身子将其中一个扶起,道“我在问你话呢,这车子是你们自己打造的吗”
那中年人被席云飞这么一扶,心都跳到了嗓子眼,结结巴巴的应道“是,是,是小人,小人做的,小人,小人也是,是,受人之托,小人,不敢了,不敢了,郎君饶命,饶命”
席云飞好不艰难的听清他的口音,应该是河北来的汉子,怎么这般胆小
“你说是受人所托”席云飞蹙眉道。
中年汉子急忙点头“是,是的,受卢公子,所托,按着他的图纸打造的,我们,我们兄弟俩不知道是郎君独有的物件儿,我们,我们饶命,郎君饶命啊”
席云飞眉心微蹙“图纸拿来我看看。”
“是是是”中年汉子急忙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宣纸。
席云飞接过,慢慢展开,看了几眼后,有些好笑,又有些惊奇。
好笑是因为,宣纸上就画着一辆自行车,其他的什么细节都没有。
惊奇是,这个人竟然能根据这么一副图纸,打造出这台像模像样的自行车来
“你这车能骑吗”席云飞饶有兴致的问道。
中年汉子急忙点头“能,能骑,不过,卢公子说没有达到他的要求,就,就给我们兄弟俩退了我们,我们花光了所有身家打造这车,眼下连回临城的盘缠都没了,就想,想卖了它,凑点回家的钱资”
中年汉子越说越没有底气,这台自行车刚刚已经被围观的路人贬低得一无是处,他兄弟俩将价格一降再降,至今没有半个买主出现,不想更糟的是,东西没卖出去,还等来了制作这物件儿的祖师爷两兄弟一直以为席云飞就是打造这奇物的匠师。
古代虽然没有什么产权保护的说法,但古人注重廉耻,知道事有可为和不可为的说法,若是之前他们知道这自行车乃是席云飞所出,他们肯定不会接下那什么卢公子的单子。
但如今做都做出来了,他们后悔也来不及了,只能祈求得到席云飞的原谅,饶他们一命。
席云飞却没听他继续说,抓着车把直接反身上车,坐在用木头雕刻成的座椅上,有些硌得慌,不过还算不错,最起码打磨得很平整。
抬脚轻轻踩了一下,自行车晃晃悠悠的朝前移动着。
席云飞终于知道那个什么卢公子为什么要退货了。
尽管是在水泥路上,但是这车轮胎是木头打造的,转起来只要碾过一块小石子,他这屁股就癫得生疼,毕竟座椅也是木头打磨的,连快软垫都没有。
而且,这车竟然没有刹车,席云飞苦笑一声,急忙放下双脚,采取脚刹的方式,才让车子停了下来。
回头朝那两个中年汉子看去,席云飞笑着说道“这车还不错,我买了。”
“真的”两个中年汉子红着眼睛,一脸的难以置信。
席云飞朝他们点了点头,摸着车把思忖了片刻,突然道“我打算建一座格物坊,不知道两位有没有兴趣在我手底下做事。”
“我们”两人闻言呆愣当场。
围观的人群更是哗然一片,感叹这两个中年人因祸得福,能在席云飞手下做事,那可是福泽子孙的大好事儿啊,君不见苏齐兄妹
倒是李渊若有所思的走了上来,在席云飞身下的车子上来回观摩着,最后视线定格在三角车架上,那里有一小块类似印章的雕刻。
席云飞见状,也好奇的低头看去,确认字形后,不确定的嘀咕道“李春”
第五百二十二章:格物基金会
“你知道李春”李渊见席云飞一脸错愕,好奇问道。
席云飞急忙摇头,否认道“不知道,只是看这刻章有趣,竟然跟车架完全相融,不知道是黏上去的,还是本就长在这木头里的石头。”
李渊不以为意的点了点头,抬头朝李方李圆俩兄弟看去,蹙眉道“这李春,可是河北安济桥那个李春”
李方与弟弟相视一眼,急忙点头“好叫贵人知晓,您说的安济桥李春便是家父。”
“哦”席云飞闻言,脸上一喜。
李渊若有所思的看了一眼席云飞,又问道“我记得武德三年,朝廷曾经派人前去招揽,旨在黄河中上游修筑大桥,不知令尊为何拒绝了招抚”
李方闻言一怔,回忆了半响,瞄了一眼席云飞,道“家父是个愚忠之人,觉得李唐反”
“咳咳”席云飞没想到这李方说话这么直接,急忙出言制止,估计他还不知道问他话的人正是李唐开国皇帝本人。
李渊没好气的朝席云飞瞪了一眼,看向李方李圆兄弟俩,没来由的叹了一口气。
当年他起兵造反,在很多前隋的人看来,确实属于反贼,李春不接受招揽也是情理之中。
“那不知令尊如今可否愿意出山”李渊还不死心,黄河是天险没错,但因为黄河的存在,每次行军北上都十分不便,要是能有几座大桥连通,那大唐对北方的掌控必将更上一个台阶。
席云飞也一脸期待的朝李方兄弟俩看去,别说他不心动,最近修路的管事们时常抱怨造桥之事,主要是没有办法抵御洪水冲击,但安济桥屹立千年而不倒,可见在抗洪冲击的设计上有独到之处
可惜,李方兄弟俩听到李渊的问话,瞬间满脸的忧伤,落寞道“不瞒贵人,家父三年前就已经病逝了,其实当初大唐皇帝派人招抚的时候,家父就已经卧床不起了,唉。”
“病逝了”席云飞顿感晴天霹雳,不过仔细一想也正常,李春修桥的时候最少也二十几岁,如今二十几年又过去了,接近六十岁的李春早已经活过了古人的平均寿命,算是长寿。
不过,得知李春去世的消息,席云飞多少还是有点失落,与兄弟俩说了一番建立格物坊的安排,便带着他们直接回了内城。
先秦时代,“格物致知”这句话大概并非特别深奥的语言,故而用不着什么解释。
但汉代以降,由于文化断层等原因,人们对它的解释却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东汉郑玄为大学作注时,对“格物”解释说“格,来也;物,犹事也。其知于善深,则来善物;其知于恶深,则来恶物。”
所谓格物致知,其实就是一个对事物不断探究,追根问底的过程,这点跟现代物理学十分相似,以至于,清朝的时候,严复在原强中写道“二百年来,西洋自测算格物之学大行,制作之精,实为亘古所未有。”这里的格物,已经在字面意义上表述了何为自然科学的致知之道。
翌日,新一期的知音例行发刊。
不过,这次的封面与往日有所不同,竟然画了一台奇形怪状的自行车。
若是昨日在城门见过那台木头车子的人看到了,一定惊讶万分,不错,这封面上的车子便是李方李圆兄弟俩打造的木头版自行车。
“这李方和李圆到底是何许人也,就因为造了这台四不像,竟然被郎君奖励了这么多好东西”
“良田百亩,庄子一座,内城庭院一处还认命李方为新建格物坊主事,薪资待遇等同”
“这,这两人我知道啊,昨日还在城门口见过,当时他们仿制郎君的自行车,我还以为他们大祸临头了呢,没想到啧啧啧,这也算是因祸得福了吧,真是羡煞老夫了。”
“这格物基金会又是什么”
“第五页写得很清楚,郎君私人掏腰包,拿出十万贯现钱,建立格物基金会。”
“基金会的宗旨便是鼓励民间能工巧匠,在各自领域拿出独到的建树得到基金会认可后,就能够申请研发基金”
“研发基金又是干什么的”
“你傻啊,就是钱啊,好比这李方兄弟二人,就因为做了这台四不像,现在由基金会统一出资,让他们打造出完整的自行车,上面还写了,只要能够得到郎君认可,便能得到郎君亲自颁发的匠神徽章,还有一万到五万贯不等的奖励。”
“万贯奖励那不是一夜暴富,一辈子大鱼大肉都花不完了啊”
“唉,谁说不是呢,我看这些工匠们怕是要乐死了,这什么破木头车子都能够拿奖,那造个大马车不是比他拿的还多”
这人话音刚落,茶楼角落几个十指异常粗大的汉子不由得撇了撇嘴。
“一群外行人,懂个屁”
“师兄别跟他们一般见识了,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不是咱们这行的人,看这台车子确实觉得可笑。”
“唉,我也就是发发牢骚,这李家兄弟这回儿算是发了,不仅得了这么多好处,郎君还出资让他们继续打磨精进,我们田家怕是又要被他们压下一头。”
几个汉子闻言,都是默默低下头来,同为工匠世家,田家同样来自河北,但因为李春修筑安济桥得到朝廷和百姓的认可,田家这几十年一直处于声名不显的尴尬局面,毕竟,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技艺同样高深,但河北人人只知安济桥李春,根本不会把他田家记在心上。
“师兄,你打造的那台水车要不要拿到这个格物基金会试试”
“水车”汉子们面面相觑,为首的一个络腮胡壮汉有些忐忑的说道“我那水车汲水还没人力快,怕是行不通吧”
最先开口的青年赶忙摇头,鼓励道“师兄此言差矣,这自行车不也没有马跑得快嘛,李家兄弟模仿郎君的自行车就能得奖,我就不信师兄呕心沥血打造的水车得不到回应,虽然汲水速度是慢了点,但胜在不用人力就能日夜不停的灌溉近百亩田地啊”
“这”络腮胡壮汉兀自犹豫不决,要是没被选上,总感觉更加丢脸,这脸面的事情
旁边几个师兄弟见他如此,都是怒其不争,格物基金会给出的奖励让他们心动不已,眼神交换之间,师兄弟们打定主意,你一句,我一句的出言劝道“大师兄,我觉得小师弟说的有道理啊,咱们也去试试,没准真的被选上了呢”
“对啊,要是能够得奖,哪怕是最小的奖励,也足够我们吃喝两三年了,大师兄,咱们就去试试吧”
第五百二十三章:百工争鸣
连续好几日,朔方都弥漫在一股莫名的气氛中,让人心多了几丝浮躁,也多了一些专营的心思,只是这其中是好是坏,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一些本来已经放弃手艺,为了生活转而去工地上当劳力,或者去各个工坊当长工的匠人们,在听闻格物基金会的事情后,都是躁动了起来。
不管是真有本事,还是半桶水晃荡的匠人,都觉得自己有机会得到格物基金会的认可,就算没有李方兄弟那样厉害,但最少也能混个安慰奖之类的,只要有了钱,这往后的日子最起码比他们现在早出晚归来得安逸。
当然,有这种想法的人很多,拿着自己所谓的作品去格物坊申请格物基金的人也不少,但真正能够通过审核的却是寥寥无几。
老爱曾经说过“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但那百分之一的灵感往往比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来的重要。”
这点放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是如此,灵感可以是一个念头,也可能是一个机遇,更可能是一丝丝的运气,可遇而不可求
而在发明界,这就话就显得尤为现实。
多少能工巧匠,哪怕拥有堪比鲁班的高超技艺,但如果没有那一瞬间的灵感,便只能泯然众矣,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叶扁舟,随波逐流。
而只有抓住那一丝灵感,抓住机遇,抓住那一丝运气的人,才能够逆流而上,在历史的长流中扬起风帆,百舸争流,乘风破浪。
新一期的知音如约而至。
这次封面的图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之外。
“播种器”
“胡癞子”
“娘希匹的,这个胡癞子该不会是我们村那个胡癞子吧”
“怎么回事儿,小兄弟认识这个人”
“这还真是我们胡家村的啊,这个胡癞子我知道,好吃懒做的邋遢汉子一个,平日里不事劳作,惯会偷奸耍滑,安逸享乐,要不是家里还有几亩田地我他娘的,五千贯这什么劳什子播种器竟然奖励了五千贯”
“啧啧啧,又是一个走了狗屎运的,这播种器不过是几块木头做成的小物件,竟然能够得到格物基金会的认可,五千贯啊,一辈子什么都不干,吃都吃不完。”
“呵呵,几块木头你们怕是嫉妒过头了吧,看清楚了,这玩意儿能加快普通人三倍的播种速度,而且不仅种籽可以用,就是幼苗也可以用它来栽种。”
“嘿,还真是啊,这后面有图例和操作说明还别说,插到土里一撑,顺手把种子或者幼苗丢进去就行,拔出来后,两侧的土自己就将种子盖住了,比咱们刨坑一个个埋快多了。”
“这,这就是播种器”
“小兄弟见过这玩意儿”
“见过,何止见过,我特娘还用过”胡姓青年此时死的心都有了,这玩意儿还是胡癞子拜托他爹打造的啊,天杀的,突然觉得自己丢了五千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