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唐第一村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橘猫囡囡

    待得席云飞几人上了二楼,一楼大厅的气氛才慢慢恢复过来。

    二楼包厢。

    席云飞刚刚进门,就看到面前摆着一桌子热气腾腾的酒菜,桌面上还摆了三副崭新的碗筷,想来是刚刚放上去的。

    何晟带着席云飞朝东边的座位安排,又将北边的位置留给裴明礼,自己则在西侧坐下。

    顶着他那副笑弥勒一样的大脸,开口说道:“小郎君来得凑巧,这一桌子菜都是刚刚出锅的,全部都加了您的十三香,我夫人连夜改良了这些个菜,还没来得及搬上菜单呢,呵呵呵。”

    席云飞闻言,朝他点了点头,低头朝一桌子菜看去,不巧几个菜他倒是吃过。

    “清蒸羊蹄儿,蒜蓉羊肉片,这两道菜我倒是吃过,不过加了十三香有什么变化吗”

    何晟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解释道:“我夫人说有变化,不过我不懂,我这张嘴就知道吃,除了鼻子灵一点,倒是分不出好坏,要不,郎君帮忙尝尝!”

    席云飞也不客气,拿起筷子夹了几片切成薄片的羊肉,就着羊肉上面沾着的蒜蓉,直接丢进嘴里。

    细嚼慢咽一番,露出惊喜之色,赞赏道:“不错,是加了十三香,而且是加了辣味的十三香,但真正提鲜的是这羊肉没有腌制过头,肉质十分弹滑。”

    “辣味的十三香”裴明礼好奇的看向那盘羊肉,也拿起筷子夹了几片羊肉放嘴里。

    席云飞看了一眼何晟,点了点头,道:“十三香只是一个统称,我给何员外的十三香一共有五种,辣味只是其一,其他还有五香、浓香、怪味、滋补四种,每种对应不同的料理方式,可以做出各种不同的极致美味。”

    席云飞说着,伸出大拇指,对何晟说道:“尊夫人看来也是一位高手,能将辣味十三香用到这些菜里面,我府上的厨娘可都做不到。”

    何晟听到席云飞夸奖自家夫人,也不谦虚,呵呵的点了点头:“多谢小郎君夸奖,我家夫人确实精于此道,若非夫人帮衬,我这家业可起不来。”

    一旁,裴明礼好像对何晟的夫人也有所耳闻,插嘴道:“郎君可能不知道,何夫人不仅厨艺了得,年轻时还曾凭一块干馍,帮何员外赢了千亩良田,可以说,何员外如今的家业都是何夫人打下来的也不为过。”

    “哦还有这等趣事儿,快快说来听听。”席云飞饶有兴致的转头看向何晟。

    何晟尴尬的点了点头,倒也没有隐瞒,开口道

    原来朔方东城还属于隋朝管辖的时候,何晟就已经在城里开了一家小酒楼。

    而他的夫人便是酒楼大厨的独女,深得老父亲亲传,小小年纪一身厨艺便冠绝朔方。

    那个时候,驻守朔方的大隋将军曾发下一道征令,征集全城所有酒楼派出一名厨子随军出征高句丽。

    彼时,何晟也是刚刚从老父亲手里接过重担,小酒楼唯二的厨子就是何夫人和她父亲,让何夫人去从军做饭,显然是不可能的,可是何夫人又舍不得让老父亲去送死,毕竟远征高句丽路途遥远,她怕老父亲熬不过来,直接客死异乡。

    为此,何夫人苦思冥想,最后机缘巧合的,竟是被她研究出了一种全新的随军干粮。

    也就是裴明礼所说的干馍。

    “我夫人将干馍送到军中后,那守城的将军大喜过望,当下就赐了千亩良田给我夫人,还特赦我何氏酒楼不用派出厨子随军,并且整个朔方东城随军的厨子直接减了一半,那些不用去送死的厨子们感念我夫人恩德,这些年来也都陆陆续续加入了我何氏酒楼,就这样,酒楼越做越大,越做越多,不知不觉就十几年过去了,呵呵。”

    席云飞听得有趣,何晟回忆起来却是心惊胆战,不过好在一切都已经过去。

    一念及此,何晟起身道:“小郎君稍等,何某这就去那一份干馍来,如今的干馍经过我夫人多次改良,已经变成我何氏酒楼的一道特色菜。”

    席云飞‘嗯’了一声,他也很好奇到底是什么食物,竟然能为这何晟赚得千亩良田。

    不多时,何晟端着一个竹编碟子去而复返。

    席云飞好奇看去,神情一怔:“锅盔!”

    锅盔,关中人称之“干粮”,按发酵与否,又分为起面锅盔和死面锅盔。

    ‘陕西十大怪,锅盔象锅盖’,吃的时候,用刀子切成块。

    小时候常见乡人走秦岭担柴扛木头,走时背个布袋,里面就是锅盔。

    锅盔很硬,又特别厚,吃的时候咬牙切齿,使劲地咬,很费劲,往往双眼圆睁,因此,乡下人又称“睁眼锅盔”。

    啃几片“睁眼锅盔”,喝几口山泉水,锅盔耐饥,几十里崎岖山路,百十斤柴火或木头就这么被汉子们扛回了家。

    后世市面上卖的,大多是起面锅盔,面粉经过发酵,易消化,撒一些芝麻提香,更为吃客们喜爱。

    席云飞倒是吃过几次锅盔,只是没想到这锅盔是这么来的。

    “呃,那个,我能膜拜一下你家夫人吗”




第二百一十四章:下沟村日常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自从花木兰的画本在长安地区风靡开来,许多私塾都将这篇木兰辞搬上了课桌,既能引起孩童们的兴趣,也能文娱互动,老师教的轻松,学生学得开心。

    下沟村,今日又如往常一样,方醒木带着孩子们背诵过一遍木兰辞后,抬头看了看天色,才朗声道“休息一炷香时辰,大家不要跑远了,也不能去隔壁班叨唠玥儿姐姐上课,知道吗”

    “知道啦”孩子们一听到了休息时间,都是激动万分,再听不能去隔壁班捣乱,眼睛都是一亮,相比于在这里背诵诗文,还是隔壁班上的声乐课有趣得多。

    不过,这些天小班的孩子王席如慧心情不是很好,几个孩子见大姐大没有去扒窗口的兴致,便也悻悻的坐在席如慧旁边作陪。

    丫丫,作为席如慧最早的玩伴,自然知道席如慧为什么心情不好的。那个经常给自己糖果吃的席家二哥哥已经好些天没看到人了,不仅席如慧想念,丫丫其实也想的紧啊。

    “丫丫。”

    “嗯”

    原本一脸惆怅的席如慧突然转头朝好友丫丫看去,粉嘟嘟的小脸涨的通红,一脸决绝的说道“我想去朔方找二哥还有大哥,你陪我去好吗”

    丫丫闻言一怔,朔方是哪里不过好像很好玩的样子,而且找到席家二哥哥还有糖果吃,激动的点了点头“嗯,我陪你去。”

    两个四岁半的小孩儿加起来十岁不到,哪里懂得朔方是哪里,只是听大人说,席云飞带着人去了一个叫做朔方的地方,都已经过去了十来天了,还不见回来,小丫头心里想哥哥,想得慌了。

    “那我回家收拾零食,你去食堂拿两把刀,我们一会儿在芦苇荡集合。”

    “拿刀干嘛呀”丫丫小脸儿紧张兮兮,刀可是很可怕的东西,伤到了很疼,还会流血。

    席如慧嘟了嘟小嘴,摇头晃脑道“我也不知道,不过大哥每次出门都要带刀,我娘也说过,山里的野兽多,不带刀不安全的。”

    “哈啊,咱们还要进山啊”丫丫一脸的小委屈,偷偷进山是件很可怕的事情,会被爹娘打屁股的。

    席如慧也突然犹豫不决了起来,是啊,还要进山,这山里有比自己还大的豹子、老虎,还有咬一口就会死翘翘的蛇席如慧想起这些东西,浑身鸡皮疙瘩都立了起来。

    “要不,要不我们明天再出发吧”席如慧转头朝丫丫看去。

    丫丫闻言一喜“好呀好呀,明天再出发,嘻嘻嘻。”

    席如慧如释重负的点了点头,小脸满是激动之色,明天就可以去朔方找二哥了,真好。

    两个小丫头立下明日出发的约定,便笑眯眯的手牵着手,朝不远处正在玩跳格子的伙伴们跑去,不一会儿便融入了集体,玩得不亦乐乎起来。

    学堂门口,方醒木倚着门框,无语的看着跟孩子们玩成一片的席如慧,心中替千里之外的小东家默哀三个呼吸,刚刚两个小家伙的戏码不知道演了多少遍了,每次都说明天出发,眼看着半个月过去了,也没见她们有丝毫行动。

    叩叩

    “嗯”突然听到隔壁传来敲门声,方醒木好奇看去,只见隔壁班门口站着一道娇小倩影,此时正一脸困惑的看着自己。

    “玥儿,你也下课了,怎么我脸上有东西”方醒木伸手摸了摸脸颊,好奇问道。

    刚刚给大孩子们上完古筝课的玥儿摇了摇头,好奇问道“方大哥,你每天都站在这里傻笑,到底在笑什么呀”

    方醒木闻言一怔,看了眼不远处玩得忘乎所以的孩子们,说道“没笑什么,就是心想,现在这样的生活挺好的,不用为生计奔波,还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玥儿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是挺好的。”不过随即眉心一拧,脑海里一道孱弱的身影闪过,眼色瞬间黯淡了下来。

    方醒木没有注意到她的表情变化,接着道“今晚田大爷过寿,你准备好贺礼了吗要是没有,我们吃过午饭,一起去泾阳县看看”

    玥儿急忙收敛情绪,强颜欢笑道“田大爷已经邀请我去当琴师,贺礼我倒是不用准备,说不定还能拿到一个不小的红包呢。”

    方醒木闻言无力的拍了拍自己的额头,心道有一技之长就是好啊,有免费的寿宴吃,还能赚钱小钱买胭脂咦,对啊,我也是自带才艺的男人啊。

    眼看方醒木一脸激动的跑开,玥儿急忙问道“方大哥,等下还有一节课,你这是要去哪里”

    方醒木呵呵一笑,回头喊道“我去给田大爷送一份寿礼。”

    下沟村往西南这一片地儿,以往都是田大川一人的产业,不过如今都已经易了主,席云飞将这片肥沃的菜园子买下来后,直接挂牌下沟村育种基地。

    眼下,这一块地里,种植了不下百种各式各样的新奇种子,每一种植物的培育方式都不一样,这就需要有一个专业人才实时守护。

    地头上,田大川虽然今天过寿,但是手上的工作可轻易不敢耽搁,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田大川是个本份人,即便席云飞不在,但依旧按照席云飞留下的育种手册,一丝不苟的照顾着地里的小宝贝。

    “这冬小麦果然是宝贝,播种不过个把月,就已经涨势喜人了,呵呵呵。”

    田大川身后跟着负责记录的大山,这句话就是对大山说的。

    大山这些日子也怪想念席云飞的,所幸每日手头上的事情多得做不完,倒也转移一些注意力,听到田大川说冬小麦涨势喜人,急忙在本子上做了记录。

    田大川从怀里拿出一根木尺子,丈量了一株作为标本的冬小麦,将数据报给大山,才喜滋滋的朝另一片地头走去。

    大山见状,急忙抬脚跟上,只是回头看了一眼雾蒙蒙的暖阳,如今的泾阳已经入了冬,也不知道朔方的天空又是怎么样一番景象。

    二人朝下一片区域走去,不远处的田埂上,几个妇人正在采集小葱,村里的葱姜蒜都是随意播种的,想吃的时候,走到门口挖一株便是了,不过这几个妇人是食堂的人,需求的量有点大,只能到地头上来挖。

    丑娘小心翼翼的拔出一把小葱,将葱头的泥土抖开,放到菜篮子里,看了看已经快要装满的篮子,吆喝道“婶子们,差不多够了,就这些吧,记得把发了芽的葱头种回去,收拾好咱们就可以回去做午饭了。”

    婶子们点了点头,轻车熟路的从腰上摘下一个小布包裹,里面都是发芽的葱头,直接丢土里埋好,冬日里还能长,个把月后又能吃了。

    将小葱种子埋下,一众婶子才在丑娘的带领下返回东丘食堂。

    路上,刚好碰到从泾阳县回来的柳三和王大宝。

    王大宝一把接过丑娘手里的竹篮子“我帮你提。”

    “呦呦呦”大宝如此大胆的举动,自然引起了众婶子们的一片叫好声。

    丑娘没好气的白了王大宝一眼,也没有拒绝,反而压低声音问道“采买到米面了吗”

    王大宝闻言一怔,接着神情不自然的点了点头“买是买到了。”

    丑娘见他神情扭捏,急忙问道“买到了是好事儿,你怎么这副表情。”

    王大宝无奈解释道“买是买到了,只是好贵啊,也不知道二郎当初是找谁进的货儿,我们找了十几家粮行,就没有一家质量能好过之前那些的,而且还死贵。”

    丑娘闻言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随即伸手在王大宝后脑勺拍了一下,道“二郎的本事能是你能相比的嘛,没准之前咱们吃的米面都是从几位国公爷那里采买的。”

    “对哦”王大宝被丑娘这么一提醒,倒是领悟了过来,难怪那些米面都那么白,感情是专门给国公爷吃的珍品啊。

    众人回到东丘后,便开始忙碌起来,东丘食堂要供应全村百多口人的饮食,虽然工作量没有其他两个食堂大,但是菜品就精致了许多,也需要花更多心思做好。

    而此时,第一食堂,新泡菜工坊门口,刘氏带着妹妹刘英刚刚从工坊出来,两人一身的汗,显然已经忙碌了一早上。

    刘英帮姐姐把额头前的乱发挽到耳后,又拿出一方湿巾递给刘氏,道“没想到你如今要亲身管理这么大的一份家业,这林林总总几十种泡菜,要不是亲眼所见,我还不知道原来泡个菜也有这么多讲究呢。”

    刘氏洒然一笑,她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如现在的刘英一般,被那些眼花缭乱的材料和工序吓得不轻,不过如今熟稔之后,其实倒也没有那么难,只是如今泡菜坊产量大增,要照看的量也多了起来,所以更累一些。

    不过每每想到泡菜坊的进项,刘氏这心里就又火热了起来,最起码三个孩子婚嫁的钱,刘氏已经不缺了,眼下就等大郎二郎赶紧回来,刘氏已经迫不及待要为两个孩子张罗对象。

    简单的擦掉脸上的污渍,姐妹俩相偎着朝食堂走去。

    只是还没走出几步,下沟村方向突然传来一阵刺耳的敲锣声。

    “官府来人了”刘英疑惑的看向姐姐“你们村今年的徭役不是已经过了吗”

    刘氏眉心微蹙,心中闪过一丝不好的预感,故作镇定道“我也不清楚,去看看吧,兴许只是陛下又有什么政令颁布下来而已。”



第二百一十五章:阳谋(为【肥企鵝】加更)
    铛铛铛铛

    急促的铜锣敲得人心慌意乱,东丘之上,隶属下沟村的村民们围成里三圈外三圈。

    正中央的青石板上,泾阳县令卢瑜负手而立,红光满面的俯视着神情忐忑的村民们。

    “日子过得再好又怎么样见了本官不还得老老实实的苟着。”卢瑜有些羡慕的看了一眼面前的柳三,这柳三身上的衣服料子一看就比他身上的好,这嘴上便有几分酸气。
1...7374757677...34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