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魅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洛逍
阿房宫里,大秦皇朝末世皇帝,只能乖乖地献出传国玉玺。
项坚率领的十八万大军顺利开进潼关,大秦皇朝宣告灭亡,历六百八十余年,传二十五世,共三十二位皇帝。
八百里秦川尽归楚,然而项坚虽掌握传国玉玺,面临的局面却相当复杂,北狄胡虏虎视眈眈,中原群雄却各自形成割据势力,称王称霸甚至称帝的有十余个。攘外必先安内,接收秦皇朝的烂摊子,责任非常之艰巨。
项坚在咸阳称帝,楚皇朝成立建元,以传国玉玺号令天下,不归附者讨伐之。收服中原各方割据势力,一统江山用了五年,终于尘埃落定。
总结秦皇朝,军事力量最强时期是武皇帝扶苏在位,当时得封彻侯的五大名将为,辅国大将军“忠勇侯”蒙恬、以及镇守东疆的“威远侯”韩信、镇守南疆征服百越的“宁远侯”赵佗、镇守西疆的“抚远侯”章邯、镇守北疆的“定远侯”项羽,都不是泛泛之辈,直至时机成熟,将东夷、西戎、北狄逐个击破,消除四面环伺的强敌,开疆拓土千万里。从而八方进贡,成就大秦皇朝的辉煌,使秦五世文皇帝在位时国力推向鼎盛,疆域达到九十二郡,安稳太平几百年,之后逐渐走向衰落,疆域免不了有所缩水……
由于人口增长,时代不断向前发展,大秦皇朝后继的皇帝增设了郡县,又在郡上面设置州一级,从起初的十二州增至二十六州,而郡增至一百三十六。秦末连年战乱,楚皇朝平定天下,大一统之后,中原有些州郡县十室九空,大量的人口锐减……
面对北狄死灰复燃迅猛崛起,已经构成强大威胁
094.九鼎迷踪,河图洛书
何叹涯找到了问题的根源,然而却面临更大的问题,九鼎已经下落不明,要想破除这个两千多年的禁咒,那么就必须得先找到九鼎,否则无从下手。【最新章节阅读】
九鼎哪里去了呢何叹涯在秦宫的藏书室里,继续翻阅史料典籍,把有关于九鼎记载的竹简、册子,全部归纳了出来,仔细研究九鼎的去向……
首先要弄清的疑团是,九鼎到底是九个鼎,还是一尊九州鼎在这么多文献里,却难以寻找到确切的答案,模棱两可令人糊涂。以何叹涯的判断,既然是用天下九牧贡献之金,再分开来铸造九个鼎不太合理,应该就是合成一尊九州鼎,如此才合乎兼并意图,国之重器才够份量以镇山河大地,才能象征至高无上的王权。
而且,何叹涯相信,这尊九州鼎的铸造绝非凡人所能为,只有大巫方能炼出宝器,必然是通过法力淬炼,否则何来灵性镇国运若非如此,禁咒依附其中,何以会永不消失
思路清晰了,何叹涯继续分析手头的文献,秦文皇时期司马迁的《太史》记载,九鼎沉没于彭城泗水,发生在周显王四十二年,距今差不多八百年。还记载了一件事,后来秦始皇南巡到泗水,派了几千人打捞,却落得一场空。何叹涯将此线索放在心里,然而等全面阅览了周王朝的历史,再回顾这条线索,只能哑然失笑,不禁想:周朝的天子戏弄诸侯,从此事看来倒是有了长足的进步,毕竟不像当年周幽王连续的点燃烽火,只为博取美人一笑。
周王朝那时的都城在洛阳,以这尊九鼎的重量,再怎么样搬运到徐州的泗水,又如何能够掩人耳目,瞒过天下诸侯几乎没有可能,自动飞过去,那纯粹就是笑话奇谈,除非是有大神通之辈……
然而,若有如此能人辅佐,那么春秋战国,周王朝又何至于落魄到如此地步呢诸侯争霸全然不把周天子放在眼里,楚国都率先称王了,庄王甚至把军队拉到了洛阳附近,周定王无奈派人慰劳欢迎,飘飘然的楚庄王此刻得寸进尺,公然问起鼎之轻重大小……
楚庄王起了这个头,那还得了,诸侯们纷纷关心起这尊鼎的重量来,都想问鼎中原,夺取这尊传国宝器号令天下诸侯,结果大家如此一扯皮,周天子反倒安全了。
因此,在这种情况之下,周天子要想保住九鼎不失,安稳呆在王位上,必然煞费苦心。
何叹涯推测,正是因为面临如此情形,迫使周天子想方设法将九鼎藏起来,又空头许诺千方百计让诸侯们互相牵制,总之是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但是到了最后,周赧王却首先成了真实虚假的牺牲品,西周之亡是因为幽王戏弄诸侯,东周之亡何尝不是因为戏诸侯,到头来反被诸侯忽悠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攻秦,结果成了超级冤大头,连王朝都没戏了。
滑稽的是,《太史》却有记载秦国灭周之后,从洛阳掠取到九鼎回去,这显然是无中生有,即使有……肯定也是假冒货,要不然秦始皇怎么会傻乎乎地派人下泗水去打捞,秦皇朝六百多年,也没见文字记载何时展示过这尊传国宝器,而用和氏璧雕刻了一尊传国玉玺,来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
何叹涯闭目静心,用“预思法诀”,在脑海里探测九鼎的存在。
半晌之后,何叹涯起身离开藏书室,飘然出了长安城,径向洛阳而去。
洛阳城郊外,洛水、黄河交汇的地方,何叹涯的身影出现,面向河水滔滔迎风而立。蓦然间,何叹涯两臂张开运起强劲的法力,只见河洛交汇的水中央,有着闪动的光芒,河水汹涌澎湃翻滚形成了漩涡,随着漩涡转动之势,水底的光芒逐渐明显壮盛……
忽而,漩涡里浮现出一尊大鼎,深沉的暗金色,却是散发着耀眼的光芒,缓缓地脱离水面腾空而起,飞落到何叹涯跟前。
铿!好沉的钝感力量,威势凛凛…
哪里还有错正是名震天下的传国宝器——九州鼎!
何叹涯收起法力,这尊鼎散发的光芒旋即隐去,深暗色泽虽然与古铜接近,质感却是大有差别,确实是特殊的金器,而非平常的青铜器。
九鼎就在眼前,怎样破解禁咒呢何叹涯明白不简单,当年实施禁咒的九位大巫穷极后半生,都无法办到,可以想象如此困局,两千多年来将巫修传承陷入万劫不复之境地,真是天大的难关……
何叹涯用神识感应,却是受到强大的反弹力量,
095.天纵之才,太奇葩
然而,开创功法谈何容易何况还要威力的绝对超越,大巫们现有的功法,都是前辈大神们辉煌成就的结晶,顶级功法更是已经达到了难以企及的高度,站在历代大神的肩膀上奢求突破,若非走到迫不得已的绝境,也不会有如此痴心妄想。【最新章节阅读】
其中两位大巫,呕心沥血,却带着遗恨归天了。
夏王朝,九位大巫作茧自缚的过失,全压在最后一位大巫身上,要拯救巫修传承于危亡的责任太沉重了,无法破茧而出真是死不瞑目。
但是,这位大巫从追随大禹定天下、炼九鼎,再到从三百二十余岁开始全身心投入到破禁咒这一件大事情上,五百多岁终于也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自知命不久矣,有生之年已经无力挽回,只能将这两百年间费尽心血钻研,而尚未完全参悟的功法在九鼎上记刻下来,若干处难以融会贯通的地方,都作出自己纵其想象的见解……
何叹涯见到这套功法,虽然只是半成品,却真是匪夷所思的精奥。最后有行小文字,标注下面隐蔽刻录了一些经典的功法,何叹涯定眼细致地观察,果然还有文字被高明的巫法隐蔽,旋即将隐蔽的巫法抹去,见到了这些功法。何叹涯本身修炼的顶级功法,都有在上面刻录着,而还有一些,没有见过的都是极其精妙绝伦。
何叹涯本以为,已经掌握了巫法中最高深的功法,此时见到这些功法,才发现巫法何其博大精深,简直出乎想象之外,巫山传承的只不过是其中一部分。
自然,比如九鼎上刻录的《赤炎真诀》,这是炎帝部落固有的功法,何叹涯在小巫境就开始修习;而九鼎上刻录的《轩辕诀》是在炎帝部落巫修归隐之后,才形成的经典,何叹涯在巫山上肯定就不可能见识到。
数日后,项坚亲率三万人马,风尘仆仆从郢都赶到洛阳来,得到神殿祭司禀告大祭司何叹涯找到“九鼎”的消息,楚皇朝这位开国皇帝再繁忙,也毫不迟延地放下一切大事情,再大的事情也不及迎回九鼎的事情大。迎回这尊九鼎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楚皇朝的江山是天命所归,传国宝器九州鼎的份量,绝非传国玉玺所能比拟。
从大禹、到商汤、到周武,都是定鼎天下,使民心所向。
项坚到来,何叹涯也就不再耽搁,分别跟皇帝以及同门交待了几句,立即辞行回巫山闭关去了。
面对这尊九鼎,项坚很激动,仍然沐浴斋戒了三天,才命令众人搬运。一搬之下,才真正感受到这尊鼎非凡的重量,国之重器果然名不虚传,百来名士兵压根就撼不动,数千名士兵合力才勉强抬起来。
项坚心里感慨万端,先祖项羽曾经闻名天下的一件事,便是力拔山兮气盖世,能够将鼎扛起来,当然绝非这尊九州鼎,不禁莞尔而笑。
随驾而来的有八位祭司,全都是何叹涯的师弟,小巫境中期有三个、其余五个为小巫境初期,却也没有一个能够独自搬起这尊鼎。当然,即便三位小巫境中期的祭司,能够合力抬走这尊九鼎,也不会劳驾祭司们,并非因为搬运九鼎的活太粗重,而是九鼎现世象征着楚皇朝应天命,怎么可能藏着掖着静悄悄地搬运回郢都,就是要人多势众轰轰烈烈地抬回去。
项坚留下二万九千七百人马,轮番接力抬九鼎,由六位祭司全程护送,只带着三百轻骑及一位小巫境中期、一位小巫境初期两位祭司先行回京。回到京城,便抽调三万力大强壮的士兵前去接替,半个月后又抽调三万士兵去接替。
如此这般,动用了九万精锐部队,终于将这尊九鼎抬进郢都,接下来择黄道吉日,举行祭天地仪式……
楚皇朝从此国泰民安,转眼十五年过去,郢都的规模虽然仍是比不过长安城,却实实在在繁华了十余倍。一天夜晚,郢都人们听到巫山方向,响起龙吟般的声音,久久不绝于耳。
“师兄,巫山上……这是发生什么事了”荆山神殿里,众祭司也被震惊。
“你没听出这声音么”非常从容的回应。
“这声音……是何叹涯师兄…”
“对!何叹涯师兄……应该是出关了…”
“如此响彻云霄,即便是师父、师伯他们闭关功成,也从所未闻……”
“师父说过,何叹涯师兄是千年难得一遇的……天纵之才。”
“何叹涯师兄……本已大巫境中期,此次闭关十五年圆满功成,那就是……突破到大巫境后期了呀!连师父都未能突破……师伯才大巫境初期呢”
“要不然,怎么叫天纵之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必然会这样…”
“莫尘望及,真想回巫山……去看看。”
“何叹涯师兄出关,应该会马上来神殿…”
没过多久,何叹涯果然来到神殿,因为九鼎放置于此。
顺利破解九鼎端口的结界,继而将困扰巫修传承的禁咒消除,何叹涯闭关这十五年才算大功告成,神殿里众师弟又亲眼目睹到师兄的风采,见识了师兄刚修炼成的逆天神通。
“师兄,禁咒解除了么”
&
096.黎明之前,天亮了
上古洪荒时期,巫妖之间有太多的恩恩怨怨,林遥对巫法向来好奇,今时今日得窥巫修门径就没有考虑那么多,一不小心就出格了。
自古以来,没有妖能够修得巫法,林遥此刻自然明白了因何缘故,巫修法门简直就是为人类量身而定制,人类之外的万物生灵即便是成精、开窍,甚至化形后的躯体结构,也与人类不尽相同,虽然有命魂却衍化不出七魄,无法形成人类的七个脉轮。
妖类的这些缺憾,对于妖孽林遥而言,却是样样齐全。
而且,以林遥一万余年凝神还虚境后期修为,元神何其强大,只要是以元神主导运行的法诀,掌握窍门就会轻而易举。因此,这套修巫入门法诀,简直太小儿科了。
只是,通常要三年才能修成的法诀,林遥沉迷其中不知不觉间,哪里会去想花多少时间才合乎正常状况,当明白醒悟过来时,连自己都觉得离谱。林遥此时的表情,就像一个犯下大错的孩子,等待着长辈的处置。
端木琪着实受惊了,虽然感觉有点忐忑,挺难以置信,骨子里却跟方菲同样的感性,有个比天纵之才更奇葩的侄儿,那绝对是开心的不得了。此刻,端木琪更是非常好奇,不禁想象以遥儿如此逆天的资质,可能会在几年间突破小周天圆满,达到小巫境呢
“遥儿……你睏么”端木琪问道,现在已经是五更天。
“不睏…”林遥轻轻摇了一下头回应。
“那姑姑再教你,修炼的基本功法‘顺逆真元诀’,你用心记住。”端木琪性格开朗而直率,当即说道。
“嗯。”林遥应声,点头。
端木琪的修习经历是,入门功法“黄帝虾蟆诀”用了三年修成,打通任督二脉接着修“顺逆真元诀”,八年后小周天圆满突破,当然这八年期间师父会因材施教,搭配修习若干术法,还可以选修辅助性功法。“顺逆真元诀”在小巫境、大巫境仍然可以作为基本功法,到了小巫境搭配修习的术法自然就要高深些,未达到小巫境之前,端木琪主修的是“翻云覆雨剑”,而目前在修炼“轩辕诀”。“顺逆真元诀”也可以作为入门功法,但打通任督二脉的效率,不如“黄帝虾蟆诀”。
初修巫者第一关,就是要打通任督二脉,使七个能量场畅通无阻。“黄帝虾蟆诀”对于打通任督二脉,有其独特的优势,因此这套功法还衍化出一部医书《黄帝虾蟆经》,是为针灸经典。
上古时期,医术是巫术的一部分,夏王朝开始,由于禁咒的缘故,巫术走向没落,直接分化出武技、舞艺,而巫医仍然传承如故,巫师在商王朝的地位虽然受到尊重,但也扭转不了没落的命运。巫术博大精深,修不出法力的巫师虽然全面沦陷,但巫术五花八门分化,依然使华夏子孙世代受益,而真正的巫却被世人遗忘,只知道已经变质的邪恶黑巫术。
到了周王朝后,本领低微的巫师彻底沉沦,医术便从巫术中分化出来,行医者脱离巫师身份生存,形成新的职业:医师。于是出现了医学典籍,《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黄帝脉诀》、《黄帝明堂经》、《黄帝阴符经》、《黄帝虾蟆经》等等……
直到大楚皇朝立,何叹涯找到九鼎破除禁咒,巫修回到光明正大的位置,巫术也重新焕发异彩。因此,当今之世巫师能治万病,而医师只能治百病。
传授这套“顺逆真元诀”,林遥仍然过耳不忘地记住,端木琪很轻松。踏入了巫修的门径,这套“顺逆真元诀”对林遥而
097.乖巧,耗子稀奇
房间里静悄悄,阳光从窗户洒进来,气温逐渐暖洋洋。【】
约摸半个时辰过去,端木琪小心翼翼起身,轻轻离开被窝,又轻轻给林遥拉好被褥。正准备去拿袍服,刚要伸手出去却忽然停顿住,转而伸进自己的颈项,摸到丝绳随之摘取出一物,便即俯身将此物戴在林遥的脖子上。
然后,轻手轻脚穿上袍服、拿上宝剑,毫无声息走到房门边,悄然拉开房门出去,旋即带上门……
“菲儿姐姐…”端木琪轻轻唤道。
“琪儿,彻夜未歇息么”方菲问候的声音。
“刚哄遥儿睡着了,我也歇了下。”端木琪轻声低语。
“那……去洗漱,一起吃早点。”方菲轻声说道。
“嗯,时间也不早了。”端木琪点头回应。
“遥儿,听不听你的话”方菲随口问,两人的脚步声远去。
“遥儿……太乖了。”端木琪夸赞道。
“平时很调皮,难得也听你的话。”
“聪慧的小孩子,都很调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