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武侠修真

妖魅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洛逍

    “叶老道,听你话里的意思,你这三十年来在括苍山潜心研究易理,是颇有所悟了,我倒想见识见识。”李元中很爽快。

    “是领悟到了些。”叶桦向谦逊了句,便按捺不住自信,“不管是巫、是道、是佛、还是妖魔鬼怪,无论修为深浅,掐指立辨。”

    “噢,你竟敢夸下如此海口”李元中惊讶。韦善俊也神se一动,以高修为看低修为不难,若以低修为看高修为那可绝非易事,谁敢把话说满。另一边的林遥也惊疑,更加的谨小慎微,神识毫不妄动。

    “且试试看。”叶桦向掩饰不住得意。

    “当今‘昭玄院’的首座是谁”李元中随口追问。

    “哦,原来是李淳风呀!”叶桦向手指一掐,便即恍然道。自然也明白了,李淳风乃大名鼎鼎的易理全才,李元中如此问了又问,显然是要羞臊叶桦向打着“神算”的招牌幌子。

    “还敢夸口‘神算’么”李元中笑着揶揄,随即示意:“且看看那位,敲渔鼓的老先生是何来路”

    “嗯。”叶桦向点头,手指连掐,却是神se大惊。

    “怎么样”李元中顿时不禁问道。因为,李元中早就觉察到此老翁为异类,却尚未瞧出底细来。

    “唔。”叶桦向紧闭着嘴,神情惊慌。

    “怎么样、怎么样”李元中打破沙锅问到底。

    “我不敢说,一说立死。”叶桦向愁眉苦脸。

    “有我……和韦善俊道兄在此,保你无虞。”李元中拉上了韦善俊,才敢信誓旦旦打出这张保票。叶桦向于是眼望韦善俊,见他点头认可,脸se才缓和下来。

    “此老翁乃混沌初开时的一只白蝙蝠jing。”叶桦向话音甫毕,仰天便倒下了。

    唿…唿……

    两道身影she向那老翁,那老翁的身影却霎时不见,林遥随意地往窗外望去,只见老翁背负渔鼓,向手掌上的折纸吹了口雾气,折纸鼓涨起来便形成了一头活驴,老翁悠然地倒骑在上面,一溜烟远去……

    林遥望见此幕情景,脑海里浮现了蝙蝠习惯倒挂在岩洞上,不禁莞尔暗叹:真是江山易改,本xing难移。

    转眼,见那李元中、韦善俊已然返回,一个翻看叶桦向的眼皮、一个给叶桦向把脉,正紧急地忙于施救。林遥又不禁暗忖:这老翁真是胡说八道,那老翁不过三千多岁,哪里乃是什么混沌初开时的、还白蝙蝠jing呢,估计在二千多年前也就跟眼下此狗一样黑不溜秋。

    转念又想:方才那老翁将折纸吹成灰毛驴的绝活,却很有点意思。

    林遥不识傀儡术,没见过傀儡兽,虽然看出那老翁的毛驴并非幻化,却哪瞧得懂是如何形成的,心里难免有些好奇。

    而对于这只蝙蝠老妖,以凝神还虚境中期的修为,当场震死了在两位凝神还虚境初期修为者庇护之下的凝形化神境中期修为者,林遥还是感到佩服不已,觉得大开眼界,领悟到神念竟可以运用至如此程度。其实,林遥在两年前开天眼、天耳的那个夜晚,神念就无意间震爆了一个小巫境的尹姓巫师,只不过并非有心,如今浑然忘了。

    此时,韦善俊手摁叶桦向神门穴,李元中掌按叶桦向的百会穴,真气同时运转,蓦然间叶桦向双目圆瞪,睁开了。

    “我死了么”叶桦向醒来张口就问。

    “差不多。”李元中收掌,回答。

    “那蝙蝠老妖,没有要你的命,否则我们还真救不活你。”韦善俊直言不讳,坦诚说道。

    “若是连南北两大药王联手,都救不了我的话,那我死了也活该。”叶桦向已然神气活现,老脸上还有些洋洋之se。

    “我们救不活你,你就只能去‘罗酆殿’鬼王那里报到了,你居然得意起来”李元中目光如炬,顿时抢白道。

    &nb




122.笛声意境,听风怀古
    走出文瀚书坊,林遥被寒风一吹,心里不禁深深叹息:唉,自从伏羲、女娲为天地立规矩以来,妖魔鬼怪退避三舍,混迹人间的都是潜伏势态,那彭祖分不清人类与妖类,倒也不能说是糊涂,只能说是没见识罢了。【全文字阅读】

    “端木姑姑,我想听你吹笛子。”方颖忽然说道。

    “好。”端木琪答应,转而问道:“遥儿,你想听姑姑吹笛子么”

    “嗯。”林遥点头应了声。

    “那我们到‘听风亭’去,走吧!”端木琪潇洒迈步。

    郢都并非建筑于开阔的平原上,因此除了背靠荆山,城池之中也散落着几座孤立的小山丘,后来发现这几座小山丘不仅没有影响京师的威严,而且还为京城增添了壮丽之se。其间有一座颇为美观,自然便被形象的命名:凤凰岭。

    听风亭就建立在凤凰岭的山腰上,能够眺望郢都雄阔的全貌,也可以更真切地感受荆山巍峨的景致。只是在这寒冬时节,没有几个人想跑上来吹冷风,但端木琪带着方颖、林遥兴致勃勃跑上来了。

    视野开朗,藐视红尘纷扰,远瞻天穹云际,没有比吹奏一曲,更能畅抒胸怀。

    端木琪迎风而立,按着横笛吹奏起来,声音悠扬飘响。

    方颖伏着石桌坐在石凳上,双手托着下巴颏儿,乌溜溜的眼睛望着端木琪吹奏,满脸认真倾听的神情。林遥以前那里见过笛子,从未聆听过如此优美的旋律,闭上双眼仿佛心儿在飞翔的感觉,妙不可言。

    笛声抑扬顿挫忽远忽近,仿佛远到了千里之外,又仿佛近在咫尺之间;音调婉转忽高忽低,仿佛高到了九霄云天,又仿佛低至水波表面……

    渐渐地,笛声歇止了,林遥陶醉于意境的景象之中,依然享受着余音袅袅。

    “端木姑姑,真好听。”方颖清脆的声音,打破了林遥脑海里的画面,仿佛一下子落回到听风亭。端木琪微微一笑,望了一眼方颖,又望了一眼林遥,目光便转向天地之间,暗自感慨:只有站在这“听风亭”,我才能将此曲《高山流水》,发挥得淋漓尽致。

    林遥双手扶着阑干,随意瞭望之下,目光落向荆山环抱的那处建筑群,殿堂楼宇庄严肃穆,其中的三座大殿雄伟无比,透着凛然的威势。林遥好奇心起,不禁凝神用上了天眼,只见前面这座大殿门额牌匾上,赫然标着“神殿”两个字。

    旋即,林遥的目光飘移进去,望见大殿正中的上首位置耸立着一块石碑,左右各立着一尊玉雕人像。左边男的持“矩”、右边女的持“规”,这两尊玉雕的形象也非常特殊,林遥却真正的认识,果然是伏羲、女娲两位大神,背面呈现着那幅女娲的手笔《山河社稷图》,顶面悬着伏羲的手创《八卦图》,而石碑上刻着两个灵光浮动的大字:天地!

    如此情形,林遥当然毫不意外,回想七千多年前,尽管林遥是不识字的睁眼瞎,但有两个字的印象,仿佛烙在脑海里永远都不会磨灭。

    而这两个字,便是“巫”与“道”。

    之所以那么的印象深刻,是因为“道”字乃“人首龙身”,正是伏羲、女娲的形象化,也就是眼下神殿里那两尊玉像的样子,而“巫”字乃伏羲手持的“矩”与女娲手持的“规”横竖相结合,蕴涵的意味不言而喻。懂得天地之道,掌握天地之规矩,是为巫也。

    林遥修得“预思法诀”以来,之前许多未解的疑惑,大半年里都分析透彻了。当初父亲教他识字时,林遥以为方块字是新出现的事物,后来翻看《说文解字》还以为真的是仓颉创造,直到在《尚书》序言里,发现这样一段文字



123.曲折婉转,孤魂野鬼
    (回头看了眼上章,发现我在关键的字眼上写错了,就是神殿的玉像伏羲执“矩”、女娲执“规”,这不是虚构的,伏羲女娲手持“规矩”图出自汉代,发现自己的笔误,忽然想到“天方地圆”与“天圆地方”若非认真分析,便容易颠倒,“规矩”一词划圆的规在前面而伏羲女娲分别拿的是“矩规”,总之伏羲女娲传达的信息,准确为“天方地圆”,可以理解为“天乃方正之道、地乃圆融之道”。【全文字阅读】)

    端木琪带着方颖、林遥下山时,没有走上山时那条路,而是沿着石阶从东面转过南边去了。山脚树林间有楼台轩阁,显得格外清静,林遥经过时向大门匾额上瞥了眼,望见“凤麟书院”的字样。

    林遥虽然已经读过不少书,却不知眼前的凤麟书院,那是与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齐名的四大书院之一。

    当前是年关时节,凤麟书院里的人影,寥寥无几。

    转眼到了除夕,林毅自然免不了,要带妻儿到父母坟头拜祭。千万年来,尽管几经改朝换代,无论如何也没有改变的是,祭天地祭祖先的传统习俗,依然如故。林遥跪在爷爷nainai的墓碑前,焚香烧纸钱,在如此情形之下,忽然意识到自己身体里流着的血脉,已经不再是从前的虾蟆妖,而是龙的传人。

    跨入新的一年,元宵节过后,林毅收拾行装准备回林荫庄了。

    “陶伯,你也收拾一下,跟我同去。”林毅对老管家说道。

    “林家老宅,总得有个人留守。”陶伯道。

    “就是一所老宅子,谁又能够搬走不成”林毅干脆道,“你为我们林家cao劳了大半辈子,如今上了年纪,我也放心不下你一个人,还是跟我回林荫庄去,享享清福吧!”

    “老奴这辈子,碰上林老爷就是天赐的福分,如今虽然年纪大了,但老奴这把老骨头还算硬朗,估计还有好些年头可活的。”陶伯耿直地唠叨起来,“我留守在老宅,若少爷不得空回来,逢清明、除夕,也有个人去给老爷、夫人扫墓、年祭,初一、十五便给老爷、夫人的灵位上炷香,保佑少爷、少夫人、小少爷平平安安,若少爷哪天回京城来,多少也方便。”

    “陶伯…”林毅是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少爷,你就放心去吧!”陶伯苍迈的声音,却透着祥和。

    林毅无法说动这位老管家,只能拿了三十两银子,交到陶伯手里,请他好好保重身体,别舍不得生活开销。

    收拾停当,林毅带着妻儿特地去了趟外家,跟岳父、岳母辞行。方菲又要远离双亲自然是依依不舍,临别时方冯氏将贴身丫鬟茗香送给女儿,显然是陪嫁的意味。

    “茗香,今年多大了”方菲走在路上随口问了声,娘家人感觉亲切。

    “婢子有十四岁了。”茗香回应。

    “嗯,与念伊年龄相仿。”方菲随口说着。

    “二小姐,让我抱着小少爷走吧!”茗香很开心的样子。

    “我自己会走路。”林遥被娘亲拉着,嘴里嘟囔道。

    茗香腼腆着脸吐了吐舌头,却愣是盯着小少爷,林遥走自己的路,毫不理睬于她。到了老林家,带上念伊,阿忆仍然挑着担子。

    陶伯送他们到码头,林毅等六人上了客船,回头却望见方楠带着方颖,正往码头赶过来。

    “二哥。”方菲随即走下船,要跟方楠道别。

    “小妹,船要开了,快上去。”方楠远远招呼着。方菲于是转身,又上了客船,却见方楠抱着方颖快步也上到客船来,客船顿时便开走了,林毅向陶伯挥了挥手。

    “二哥,你这是去哪”方菲问。

    “去你家作客呀!不欢迎么”方楠回答得有些调侃。

    “欢迎、当然欢迎。”方菲不禁笑了。

    “反正,我也是闲人一个。”方楠说道,“生于官家不入仕途,难得可以借此机会,去趟江南游玩。”

    “闲云野鹤不好么就是没见你离开过京城几次。”方菲说道。

    “在咱爹、咱娘眼里,我是整天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方楠莞尔而笑。

    “爹爹……料想是交待你什么了吧”方菲笑问



124.武夷宗的道长
    “娘,我们要回自己家了。【最新章节阅读】”林遥坐起身来道。

    “回自己家,就把你乐成这样子。”方菲的神情有些无奈,“娘家不是自己家,难道林家老宅也不是我们自己家呀!”

    “外公、外婆,二舅、二舅娘,小舅、小舅娘,大舅、大舅娘,姨母、姨父。还有这表哥、那表哥,这表弟、那表弟,这表姐、那表姐,这表妹、那表妹的叽叽喳喳……”林遥掰着手指头念叨了一番,然后怪声怪气道:“烦都把我烦死了。”

    “遥儿,不许这样说!”方菲板起了脸,却忽而自己忍不住扑哧,笑喷了出来。

    “你们娘儿俩怎么了大晚上的这样开心。”林毅走进房来。

    “此次回来,真应该带遥儿到他姑nainai、姑爷爷、舅nainai、舅爷爷、姨nainai、姨爷爷家去串串门儿。”方菲也掰着手指头,满脸捉狭的神se。

    “唉!”林毅叹息一声,满脸认真地回答,“都这么多年没走动,我恐怕认不准门。”自从家道中落之后,这些亲戚便断了,那时林毅的年纪也还小,如果想续上关系的话,实在说不定会有认错门的可能。

    “真烦人!”林遥吐出一句,缩进了被窝。

    “遥儿是怎么了”林毅望了眼被窝,转而望向妻子询问。

    “我逗他呢!你却当真了。”方菲笑盈盈说道。

    林毅惟有摇头苦笑无语,旋即伸个懒腰,显然是有些疲累了。今天换乘马车,但是没有雇到马夫,便由阿忆驾一辆,林毅亲自驾一辆,估摸着方向走的路程又是颠簸不平,从早到晚跑下来车马劳顿不用说,人也确实困乏。躺上床,眼睛一眯便睡着了,睁眼时已经是东方破晓,正月里的曙光,给人的感觉格外暖和。

    用过早点,林毅在地图上找准了路线,随即也就动身起程。方菲拉着林遥、方楠拉着方颖、茗香和念伊相跟着出走客栈,阿忆与客栈的两名小厮已将马车打理好。

    “师叔,你看那个小孩。”景德镇街头路口,有四人停顿下来。

    “真是好苗子。”为首之人望了一眼,便赞道。

    “可惜了。”随之另一位男子开口,却是摇头微叹。

    “子齐师兄,怎么可惜了”最后那位女子不解地问了声。

    “你没看出来吗那小孩已经修了巫法。”

    “哦。”女子定眼望过去,缓缓点了点头,也感叹道:“真是可惜!我还以为捡到宝了,却未料到空欢喜一场。”

    “如此好苗子,估计是千载难逢,天下难找!”为首之人赞叹不已。

    “师叔,再千载难逢的苗子,都已被别派捷足先登收了,我们在这里只能瞅几眼,又有什么用呢”女子颇为无奈地说道。

    “过去探问下情况,或许还有机会。”为首之人当先迈步。

    “三天来,师叔终于热心了,恐怕却是白忙活。”女子冲为首之人的背影皱皱鼻子,窃窃私语。

    “师叔显然是见猎心喜。”
1...3233343536...6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