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月正春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江庭雪
顾守正这样说,基本上就是决定了,没有什么大的可商议的余地了。顾守正是个老派的人,他是读过私塾的人,解放后,还当过镇上的土改工作组的组长,不过后来因为家里老父亲的要求,才回家务农,不然他那时候可能就去镇上当官了,也不会有顾远明他们了。家里的儿女在他面前,很少要逆反着来的,虽然如今的顾远明已经要满三十岁了,可面对严肃的父亲,还是习惯性地听从他的话,何况顾守正的话说的很有道理。
何玉珍:“远山去县里订票,也带了很多钱在身上吧”
张映华:“确实带了很多钱,家里一共就一千块钱,全部带上了。要买火车票和汽车票,我们又不晓得要多少钱,想着多带点,免得不够。”
何玉珍:“那他把钱放哪里贴身带着”
张映华:“我给他的秋衣里缝了个布口袋,把钱装进去,把袋口也缝上,让他扎在裤子里,外面穿了一件外套,这样就盖住了,就算小偷要动手,那么厚的几层布,动静会比较大,容易惊醒。”
顾守正:“老婆子,你给他们两兄弟的秋衣都缝两个口袋,一个口袋只装一百块钱。现在天气冷了,穿得厚实,外面要套件毛线衣,还有一件外套,基本上只要不睡着,小偷划包,都会知道的。”
顾远明:“这个办法好。反正还要背个包,估计小偷要划包,也会划我们背的包。”
张映华:“也是。不过四兄弟,你们明天带那么多钱在身上,还是多小心些,总不会有错。”
&nb
第53章 青花砖瓦市场
第二天一大早,顾远明就去请杨老四到他们家来吃早饭,去到杨老四家,杨老四还没起床,他的老婆胡桃正在灶上切菜,大儿子杨小明在灶下烧火,胡桃赶忙出来招呼顾远明,叫杨小明搬个小板凳给顾远明坐,一边说:“我马上去叫他起床。杨老四还在睡懒觉。”
胡桃风风火火进了房间,叫她的老公起床,嗓门很大:“杨老四,人家顾远明都来喊你去吃饭了,你还不快点起来。”
杨老四本来还想再睡会儿,一听说是顾远明来请他了,他还是很要面子的人,立刻就起了,赶忙穿衣,洗了脸,用手抹了两下头发,牙也不刷,头也不梳,就跟着顾远明走了。
村里像杨老四一样,没有刷牙习惯的男人,特别是跟他年纪差不多的,还不少。村里人也不觉得有什么稀奇,特别是这种小事,不影响自己家里,就不会有人说。
还好,顾远明一家人,受他父亲顾守正的影响,牙还是要刷的,唯一不靠谱的,就是他的二哥,自从娶了陈小英分家单过后,越来越懒,两口子的家里也是乱糟糟的,如今更是连刷牙都成了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何玉珍煮了腊肉和香肠,等顾远明和杨老四回来时,她已经把肉和香肠都切好了,放在蒸子里保温,现在人来了,请赶紧叫小女儿顾远芳帮忙摆桌。乐山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会在冬天的时候吃一种叶大茎厚的“玉荷青菜”,用来煮腊肉特别好。这种菜有一种清香,叶子带一点苦味,农村人做这道菜的时候,把大部分叶子去掉,只留少许芯里的叶子。桌上除了一盘香肠、一盘腊肉,两大汤碗青菜,何玉珍还炒了一盘花菜,一盘土豆丝,看上去,也很丰盛。杨老四是个话多的人,吃饭的时候,因为他总是说话,这顿饭吃的很热闹,也吃的有点久。
吃过饭,顾远明和顾远荣就同杨老四一起出门了。他们家在山顶上,渡口在山脚下,山不算高,估计走下去,也就两百米的样子,不过这条山路比较陡,是条小路,下坡好走,上坡就比较费事。
下山的时候,除了他们三个人说话的声音,便只有清晨的冷空气,河面上吹来的风,偶尔树叶发出的沙沙声。整个村子都很安静,河对岸的镇子和村庄也是一点声音也没有。鸟儿偶尔的鸣叫,让这种安静显得更肃然。
码头上只有两只船泊在岸过,都是村里的船。大的船和小的船都是渡口上的,过渡的人少,就撑小船,人多,就撑大船,要装卸货这些,也用大船。这个渡口,如今是村里的三家人合伙承包的,之前已经在商议,要不要把大船卖了,现在已经没什么跑远路的活好接,不像大集体的时候,上半年要装粮食,下半年装甘蔗,还要装煤炭,土地下户后,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村里原本可以装五十吨的大船卖掉了,换成了现在这艘可以装七吨的大船,这几年来,这艘七吨的大船也慢慢闲置起来,大家要去县里或是去市里,一般都是搭乘汽车,土地分到各家各户之后,大家种的粮食和经济作物,就算要装船运出去卖,也用不上这稻七吨的大船。只需要旁边那艘三吨载重的船就够了。如今这艘大船唯一的用处,大概就是帮着河边这一带三个村子的村民装砖瓦,这几年,附近几个村子陆续有人家修新房子了,家里要买砖买瓦,都比较方便,只要付船钱,就能去青花砖瓦市场,用船直接装下来。要是不走水路,走公路的话,车费比船费贵了一倍不止,大家也花不起那么贵的价钱。
杨老四的年纪,和顾远明的大哥的年纪差不多,只不过他就读了个小学,但他父亲以前是生产队里的船长,那时候,队里的大船装五十吨的货,上乐山下宜宾,都是他父亲掌舵,他很早就跟着父亲学撑船的手艺了。虽然他的话多,还喜欢说大话,但撑船的本事却是一流的。青花市场在牛化下面一点,他们要去青花市场,是逆水行舟。上了船,顾远明就去帮忙撑。等船驶出几丈远,杨老四已经换了桨,让顾远明不用撑了。
顾守正拿了两百块钱,请杨老四帮忙保管,这明明是一件差事,杨老四却很高兴,他觉得对方很相信他,才会让他帮忙照顾钱财,所以这一路撑船上去,杨老四的兴致都很高。到了青花市场的渡口上,杨老四泊好船,对顾远明说:“顾老四,你们两兄弟去市场上,当心点。你大哥每次来,都很仔细,这个市场我跟着他也跑了很多趟,小偷很多。”
顾远明:“我们晓得,谢谢你哈,杨四哥,只有麻烦你在这里多等会儿。”
“没事,我在这渡口上溜达溜达,你们快去吧。”杨老四摆摆手。
渡口上,已经泊了不少船只,有些船,已经有人在装砖瓦了,显然人家来得更早,都已经买好砖和瓦了。
到了砖瓦市场,顾远明和顾远荣就有些傻眼,但两个人又都不肯表现出自己没有见过世面。砖瓦市场的街并不比他们镇上的街新,甚至因为是卖砖瓦的,地上很多灰,而且这个砖瓦市场,有点像超大版的农贸市场,一行一行的巷子,每个摊位都很大,码着砖和瓦。在这里,基本上都是男人做生意,来买砖的人几乎都是男人,卖砖瓦的人,也都是些中年汉子,大家都抽着旱烟。
 
第54章 纸条传书
周三的时候,从霜接到父亲的来信,父亲在信里说,给家里汇了六百块钱回来,还给她和秋晨、还有张映华都买了衣服。从霜算了一下,估计他父亲只留了几十块钱在身边备用。
不过等到周五放假的时候,她也没有收到邮局送来的包裹通知单和汇款单,从霜猜想多半是送家里了,因为到邮局取东西,都要身份证,特是汇来的钱,收款人肯定是写的她母亲的名字。
恰逢周一是元旦,又逢学校放归宿假,难得有了一个三天的小长假。到了周五的时候,班里很多学生都没什么心思上课了,特别是下午的几节课,连从霜也没有太多心思听课。她倒不是多着急放假,只是想着父亲信里说的事情,觉得心里有些高兴,也有些浮躁。父亲在信里说给她和秋晨一人买了一件棉衣,从霜十分好奇父亲买的棉衣是什么样的,希望足够保暖。今年的农历年除夕夜是工历年的2月7号,如今才12月末,她就觉得很冷了。到了一月份,进入农历年的腊月,真不知道会冻成什么样子。她很担心自己会冻感冒。
方觉早就察觉到从霜上课走神了,他不免有些好奇,他一直以为以从霜的性格,恐怕是再不喜欢的课,也会认认真真的地上,要么就会认认真真地看她自己的书,没想到这两节课,从霜既没有看她的书,也没怎么听课。方觉在草稿纸上写了一行字,撕下小半截纸,悄悄放到从霜桌上。
你今天怎么啦我看你一直在走神的样子。
从霜看到小纸条上的字,心里有些意外,没想到方觉还会写小纸条嘛。她觉得有点好玩,她都不记得前一世的时候,自己读书的时候,有没有和同桌传过小纸条了,没想到还有机会重温这种只有学生时代才会做的事。
从霜拿起铅笔,在下面回了一句话,又将纸条悄悄放到方觉桌上。
方觉拿过纸条,一看:想快点放学啊。要到1994年了,有点小兴奋。
方觉偏头一看,从霜脸上可真的一点也看不出兴奋,要不是因为同桌了快两个月了,方觉都会以为她在认真听课。
新的一年到了,你想做什么吗这么高兴。方觉写下这句话,又将纸条递过去。
从霜想了想,准备做什么呢只能好好读书啊,还得继续过着勤俭节约的日子,什么时候她的父亲能够挣到多一点钱,她才能有机会去说服母亲冒一点险,改善家里传统而古老的全靠种地生存的现状。如今她可没有什么别的本事,除了读好自己的书,周末回家多帮着家里干点活,还真没有办法帮家里改善经济。天云镇随便一个小摊子的东西都很好吃,她也没有手艺可以通过做点什么吃的东西来卖。就是父亲离家前,奶奶亲手做的米花糖,也没法做成一门生意。镇上这些杂货店批发店卖的米花糖,也很便宜。奶奶手工做的米花糖,其实更香些,但成本却不便宜,何况如今大家的生活水平,也远远不到可以追求享受手工制造的程度。
想买张彩票,中个大奖。。从霜写完这句话,在后面画了个简笔画的笑脸,让这句真心话看上去只是一个玩笑。她忘记前世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在哪家卖体彩的店,看到的一句广告语:中一千万,比挣一千万,要容易多了。
这句话对也不对。即便是得到这样一次人生重来机会的从霜,也并不相信一个普通人,能够不经奋斗,就随随便便取得成功。所谓的作者开的金手指,连股票市场操盘都不懂的人,也不记得前世哪支股票大涨的人,重生一次,就能变成世界富豪,那不叫痴人说梦,只能叫睁着眼睛说瞎话。
一个普通人,一生要挣到一千万,可能性兴许是数万分之一,但彩票中奖的机率,恐怕是数十万分之一。幸运的人总是有的,不过从霜并不相信这样的幸运会凭空落到自己头上,所以这句话,又还真的是一句玩笑话。
方觉看了纸条,不知道该回什么,便没有再回纸条了。他不太能理解从霜现在生活上的经济困窘,只知道班里农村来的同学,大多家庭条件都不怎么好,赵琳琳和关春燕还有班上另外两三个女生时不时在班上会说些刻薄的话,酸那些农村来的很穷的同学,因为没有指名道姓,班里也不好处理她们,方觉也还是听闻过好几次,他和从霜同桌了快两个月,自然看得出来,自己的同桌家庭条件应该真的不怎么样,衣服只有那两套,而且都是旧衣服。所以他看到这句话,不知道从霜是真的在感叹家里穷,还是开玩笑,他也不好对这句话发表什么意见或想法。
从霜也不在意,她本来也没什么心思和同桌纸上聊天。她在想现在村里的渡口上,会是什么样的一番热闹场面。糖厂来装甘蔗的货轮已经到了吧,28号开始收甘蔗,今天都29号了。茶花村几个生产队的甘蔗都要送到他们队上的渡口来装船,估计渡口边上的沙坝上,都堆了很多甘蔗了。前一世,自从读中专后,每年放寒假,她回家时,甘蔗已经收割过了,她就再没有见过村里卖甘蔗的热闹场面,想想明天就可以看到,还有点小激动。
就在从霜心里有点小激动时,李老师突然点了她的名,叫她起来回答问题。
从霜完全不知道李老师问的什么,但她站起来的时候不慌不忙的样子,倒是从容得很。她本来打算说自己不会,方觉却已经把自己的书往从霜这边挪了一点,用铅笔指着书上的课后习题第2题,从霜快速扫了一眼题目,慢慢悠悠地开口
第55章 去从霜家做客
“从霜,等一下。”
从霜刚和方觉说了话,准备起身走人时,谈晓薇突然喊她,她不明所以,回头去看:“班长,不会真有什么事吧”
何芳本来已经在门口等从霜了,见谈晓薇走去从霜那边,估计她们要说一会儿话,只好又退回教室,跟着走到从霜座位上。
谈晓薇笑着说:“不是什么大事。我家有个远房的亲戚,是你们茶花村的,他儿子元旦结婚,到时候我要跟我妈妈去吃酒席,想问问离你家远不远,还有何芳,到时我去找你们玩”
一听是么一桩小事,从霜放下心了:“你家那个亲戚,是茶花几队的”
“二队的。”
从霜:“那不算远。二队和三队还有一队都挨着,关键上看他家具体在哪,离何芳家近还是我家近,到时我们去接你。你知道你亲戚叫什么名字不我们回家可以问一下,就知道是哪户人家了。”
谈晓薇摇头:“不知道。”
何芳和从霜互相看看对方,这可不好办,农村可不像镇上的街道,大家都集中住在这么几条街上,一问便知。
谈晓薇:“你把你们父母的名字告诉我呗。我到时问一下亲戚,他们肯定知道你们父母的名字,到时让他们叫个小孩子陪我一路呗。”
从霜:“那我爸估计在村里有名一点,好歹教了12年书。你到时就跟你亲戚说:茶花一队的顾远山家,他多半知道。”
何芳:“你知道你亲戚姓什么不”
“姓何。”
何芳:“那我知道是谁家了,何老五家,我们也是远房的亲戚,到时我家也要去吃酒席,我们到时一起去找从霜,我知道从霜家在哪。”
从霜:“哎哟,这么算起来,你们也算是八竿子能打得到的亲戚了。”
何芳假装用力打了从霜两下,事实上手上动作很轻。
从霜:“不开玩笑了。你们到时来找我吧,现在村里正收甘蔗,到时我带你们去渡口上,甘蔗随便你们吃。”见自己同桌没坐,专心地听她们说话,便也顺便邀请方觉:“方觉,你要喜欢吃甘蔗,也可以同班长一起来,叫上乐谊和陈向阳都行,甘蔗管饱,饭菜就只有客随主便哈。”
“嗯。”方觉闷闷地答应,倒不是不愿意,而是他觉得收甘蔗应该挺有意思的,很想去看看,但是他一个男生,好像不太方便,如果叫陈向阳的话,倒不是不可以去叫,他和陈向阳还算挺熟的,只是感觉好像有点奇怪,交情似乎也没有到好哥们的程度。更不要提去叫乐谊了。
“我去问问乐谊。要是她要去,到时我跟你们一起走好了,早点去从霜家玩,吃饭的时候再去亲戚家。”谈晓薇:“从霜,你到时可以送我一下吧”
从霜:“行,没问题。”
谈晓薇:“哎!我还没有看过收甘蔗是什么样的,光是吃县里糖厂产的白糖,正好这次去看看。”
从霜:“来吧,来吧。包你们觉得好玩。每年收甘蔗,渡口上都热闹得很,很多小孩子在沙滩上玩。”
谈晓薇:“还有沙滩啊。”
何芳:“别听从霜瞎吹。不是电视里放的那种大海的沙滩,河沙倒是细,沙滩估计只有两三米宽,长倒是很长。夏天去玩,光脚踩在沙地上,很舒服。冬天穿着鞋子,沙很容易钻进鞋子里。”
从霜嘻嘻直笑:“你们到时候穿深口鞋子来,就不容易进沙子了。班长你穿的这双帆布鞋就可以,轻便又不会钻沙子。”
谈晓薇穿的是一双青岛双星的高帮帆布鞋,白色的鞋面与鞋底交接处,有一圈红色的胶线,双星的logo标识在两侧,这款样式的鞋子是现在非常流行的款式了,大多数农村来的学生和镇上家境拮据的学生是穿不起这样的鞋的,而且就算有人穿,也不一定是双星的。这双鞋的样式很经典,20年后,不管是国产的回力还是国外的匡威的经典款,也和这个样式差不多。
听从霜这么一说,大家纷纷低头去看谈晓薇的鞋子,谈晓薇感到有点窘,有一种自己好像穿的太好了的感觉:“哎哎,你们别这样啊,我就穿双帆布鞋,方觉穿的还是运动鞋呢。”
这个年代,大家对那种pu皮面的运动鞋,都统称为运动鞋。这个小镇,还没有见过板鞋的年代,也不怪大家这么笼统地称呼。
这下窘的人成了方觉。从霜怕自己这个同桌万一恼了,又变回闷葫芦,赶紧说:“你们要是来的话,不知道路,可以沿途问人,就问茶花一队怎么走,丰水村的人都知道。到了我们生产队的地界,再报我父亲的名字,村里人都知道,肯定能找得到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