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花月正春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江庭雪
张映秀:“说是早上七点钟,在塘夏汽车站接人。”
顾远山:“那我们明天早晨送你去车站,回来上班也来得及。”
张映秀:“不用送。又没多少东西。我到时坐个摩托车过去,就行了。”
顾远山:“还是要把你送到车站,放心点。”
张映春附和:“黄姐她们都走了,到时你一个人,我们看着你上了车,放心点。”
下午还要上班,大家聊了一会儿,顾远山看时间差不多了,就提议先去车间了,让她们还是小睡一会儿。
“我等下吃了饭,就回宿舍,你们回来,我应该在,到时直接上来。”顾远山说。
张映秀:“大哥,我们晓得。我们先上楼了。”
下午下了班,张映秀三姐妹一起去了附近的小集市,买了一袋米,还买了些水果和蔬菜。这还是她们来了广东之后,第一次自己做饭吃,连张映霞这个被家里人称为“八懒王”的人,都主动表示等下自己来炒菜。
她们回来时,顾远山已经吃过饭回宿舍了,他把腊肉和香肠都洗干净了,只等她们拿米回来下锅。
张映秀她们三个晚上都不用加班。煮好饭,就快到顾远山上班的时间了,顾远山夹了一块香肠,尝了下味道,就去上班了。
顾远山他们宿舍没有电视,这是唯一美中不足的,张映霞一边吃饭,一边感叹:“来了几个月,这顿饭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一顿饭了。”
“八妹,上回大哥请我们在外面吃,你也是这样说。”张映秀笑她。
张映霞:“那顿饭排第二,这顿饭才有家里的味道。”
张映春:“年后要是三姐你当助理了,我们就有地方耍了。大哥这里,都是男的,毕竟不方便。”
张映秀:“我也希望啊。要不是为了年后提助理的事情,厂里放假我就回家了。”
张映霞:“大哥他们这住宿条件,比我们好多了,房间虽然比我们那个大宿舍小一点,但人少啊。一层楼
第81章、 暖灶饭
顾远山和张映春他们在广东的这个年过的十分清冷,并不是说吃的差,而是这里没有过年的气氛,厂里大多数员工的都回家了,留下的都是像他们这样今年才出来打工又离家远的人。不过好在顾远山的宿舍还能做饭吃,有家里寄来的香肠腊肉,顾远山还很大方地去市场上买了好些水果,不光有苹果,还有桔子和橙子,这两样东西,在老家是不用花钱买的,家里就有,三兄妹一起吃饭,还算热闹,只是除夕这天晚上吃过饭,聊天的时候,张映霞还哭了一场。
虽然挣钱比家里容易,但离家千万里,平常只有书信往来,张映霞年纪小,想家了,忍不住,也很正常。
相比之下,顾家的这个年过的很热闹。
腊月二十八这天,顾远明和他的父母搬进了新房子里住,顾远芳最终还是留在了老房子里,不过她搬到了父母原来住的耳房,换了一个大房间。原来她住的房间,是隔断出来的,只是一个隔间,现在有了新房子,这个隔间被用来当杂物房。
在新房子里,张映华帮着何玉珍,做了第一顿饭,俗称暖灶。一大家人凑在一起,吃这顿饭,整体上都很高兴。现在大家都不富裕,村里还没有兴起修了新房子,就要吃乔迁酒席的风俗,不管哪家哪户搬新屋,都只是家里人聚在一起,象征性地给点东西,讨个喜而已。除了张映华家给包了五十块钱的红包和送了一对暖水瓶,杨春容两口子拿出私房钱,买了一套碗碟,八个碗,八个盘子,四个小碟子,一对小汤勺,也算是花了点钱。陈小英两口子什么都没有出,也不觉得不好意思,仍旧一家人都来吃饭。
下午,从霜家里包泡粑,何玉珍来帮忙,其实不用帮忙,一个人包,也很快。但她来了,张映华还是高兴。她这个当大嫂的,做事仁之义尽,有人认同,总会高兴些。
蒸泡粑,烧的煤碳火,从霜两姐妹都不在家,去山上拾干柴火了。晓旭和冬阳也跟着一块儿去了。虽然陈小英夫妇人不怎么样,两个孩子倒是挺听话的。
何玉珍来帮忙,除了要谢谢映华出手大方,送的暖房钱,还有一件事,得和张映华商量:“映华,之前跟你家借了五百块钱,本来计划,拿了甘蔗款,就还给你。现在家里倒是有几百块钱,但年后老四要去走亲,接余三妹来家里,到时估计又得花一笔钱,要是你家不急着用,等年后,家里卖了乳猪,你看行不”
张映华:“这有什么不行的。家里刚收到远山寄回来的钱,从霜开学交学费,也有钱。反正远山每个月都会寄点钱回来,家里也张罗得开。那五百块钱,等您们手上宽裕再还,也不迟。”
张映华这话说的温和,但其实藏着软刺。要是何玉珍早几天来跟她说这事,她也会一口答应,但婆婆偏偏要等她家收到顾远山寄回来的钱之后,再来开这个口,分明就是笃定她不能拒绝。她很不喜欢婆婆这点,其实大家是一家人,何必要算得这么精。
何玉珍也听出来了,赶忙说:“本来想早点跟你说这件事,结果这几天,家里请人做家具,忙糊涂了。”
张映华见她把话开,索性就直说了:“奶奶,我嫁进顾家,也十多年了,这么多年,什么事情,不都是我和远山两个吃亏嘛。当初家里分的房子,一间半,我们出来自己修了新房子,老房子就没要,直接留给您们了。家里有什么大小事情,我们能帮上忙的,哪次不帮忙。像老四这次修新房子,还没修,我和远山就商量好了,要是到时家里钱不够,我们家里紧一紧,也要借一些出来,给老四修房子用。”
何玉珍:“这个事情怪我。本来老四的意思,还是先还上你们的钱。我想着年后要是他去了女方家,别的不说,女方哥哥嫂嫂家的孩子,都得包红包,到时候接来我们家,我们也得给红包,到时万一端午前,家里的乳猪没卖,就没钱送节气了。”
张映华:“钱我们家不着急用,您们先拿着吧。先紧着远明的事情。人家女方第一次来拜年,要是带了孩子,肯定是要包红包的。”
何玉珍:“我也是这个意思。包太少也不好。年后女方来了,还得带人去买身衣服,这笔花销省不了。”
张映华点头。这些是不用说的,不管哪家的儿子说媳妇,都得花这些钱。张映华:“奶奶,您们也知道,远山又寄了六百块钱回来。要是家里钱不够,就说一声,多的我们家也拿不出来,两三百块钱还是有的。今年过年,本来打算给从霜秋晨一人添一身衣服,从霜没要,说同学送了那么多衣服,给秋晨也只添了一双鞋子,一条裤子,棉衣还是远山寄回来的。我们打紧开支,也不怕陈小英酸,还真就是为了存点钱,让两个女儿将来读书用。在她们还不需要用这笔钱时,我们能帮衬家里的,肯定都会帮衬,以后您和爷爷要是有什么事情,就直接说好了。”
何玉珍连
第82章、新年新衣
大年三十这天,吃过早饭,张映华就叫从霜带着秋晨,把丈夫寄回来给从霜爷爷奶奶的棉衣送到顾守正家。两家虽然一墙之隔,打开堂门的侧耳,迈过门坎,就到了对方家,但这种事情,张映华一惯是安排两个孩子去做的。
从霜和秋晨一人捧着一件衣服进了何玉珍家的厨房,何玉珍在灶上洗碗,顾守正在灶下坐着。
从霜:“爷爷、奶奶。妈妈说,过年了,家里也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就叫爸爸在广东买了两件棉衣,那边的棉衣质量好,寄回来给爷爷奶奶,算是新年添衣。”
秋晨特别机灵,见姐姐说完这话,就把自己手上的衣服递给爷爷。
何玉珍赶忙在围裙上擦干手,一边接过衣服,一边说:“哎哟,你们家里也不富裕,还供着你们两姐妹读书,买什么衣服啊。我和你爷爷都有衣服穿。”
话虽然这样说,但她和顾守正都高兴得很。顾守正平时不是个爱笑的人,要真正开心了,脸上的笑容才明显。
从霜:“爸爸妈妈的一点心意。爸爸过年也不回来,平时又不在家,家里生产上的事情,也帮不上手,寄了衣服回来,表表他的心意。”
顾守正:“这衣服好厚实,一件怕得百八拾块。你跟你爸爸写信,叫他以后不要买衣服了。我们农村人,不用穿这么好,太破费了。”
从霜:“破费也应该的。爸爸不在家,四叔修新房子,我们也帮不上手,就妈妈能帮忙做做饭。二叔五叔都帮忙干活了。”
顾守正:“那是他们应该的。给我们买了这么贵的衣服,你外婆那边没有忘了吧。”
从霜:“买了呢。七姨她们买过棉衣了,爸爸给外婆买了一件毛衣。”
何玉珍:“毛衣肯定要便宜些。我们是占大便宜了。这要换个亲家,不得吵架。跟你妈妈说,以后不要给我们买穿的了。给你们姐妹添制些新衣服,我们在家里,干活穿旧衣服,也不怕,特别是你,在镇上读书,还是要穿好一点。”
从霜:“我现在衣服多的很,爸爸寄了新衣服不说,同学还送了很多。”
杨春容和顾远芳本来在屋里整理房间,打扫卫生,听到从霜家给父母买了新衣服,都来厨房,看新衣服。
杨春容:“这衣服真漂亮。比镇上卖的好看,质量也好。奶奶,您试试,看看穿上去的效果。”
顾远芳也鼓动自己的父亲试穿一下。
两个老人又高兴又要克制自己不要表现得像个得了新衣服小孩子一样,在媳妇和女儿的鼓动下,脱掉外套,换上了新衣服。
杨春容:“果然人靠衣装。爷爷奶奶换上新衣服,人都抬一色了。质量好的东西,果然不一样。”
顾远芳也夸:“早晓得大哥要寄衣服回来,我就不去镇上买衣服了,让大哥在那边帮我买一件,我把钱给大嫂。”
顾守正:“就你想法多。寄衣服回来,还得付运费。要是给你买了,其他亲戚都要让你大哥买衣服寄回来,到时怎么办,他买还是不买。他在那边打工,又不是在那边开衣服店。帮人买了,别人万一嫌贵,以为他赚了钱,不得说三道四,不帮忙,不也得罪人。这种话,以后不要再说了。”
顾远芳万万料想不到,她也不过是随口说一句,就惹来父亲这么一长串的训话,很有些不高兴。
从霜见状,忙笑嘻嘻地说:“小姑,你之前买的衣服,也很好看呀。”
杨春容赶忙附和:“就是,穿上去,和《法网柔情》里的舒敏一样。”
《法网柔情》正是前段时间放的电视,顾远芳和杨春容都很喜欢看,两个人尤其喜欢剧中的女主角舒敏。
顾远芳毕竟是个二十来岁的年轻姑娘,被人夸像电视里的人,也不想想是不是那回事,已经有些飘飘然了。
从霜又把话题岔回爷爷奶奶身上:“过年了,爷爷奶奶就穿上新衣服,图个吉利呗。”
何玉珍:“明天才是初一,今天不穿了,明天再穿。”
杨春容:“早一
第83章、成都的异乡客
朱文英和方觉到了成都,过的这个年,并不怎么舒心。方忠伟分在成都的新都县,要说条件,自然比清泉县条件好很多,但距离成都市区,其实还是有那么远。
方忠伟的意思,是让朱文英干脆直接辞了工作,朱文英不愿意,这次是办了停薪留职出来的,局里只给办了半年,说是国家现在对这种形式卡的严,以后办不办得了,还难说。他想让老婆来成都,专职照顾儿子,让儿子留在成都市区里读书。上来的第一个星期,方觉跟着跑了三个学校,去参加考试,有两个学校看了考试成绩,表示愿意收方觉,不过方觉的户口在清泉县,得交进校费。方觉自己不愿意,两父子差点当场吵起来。
还好朱文英调停,才没在外人面前丢脸。不过回家,方忠伟一通骂,方觉也很憋气,要是早知道是这样,他根本不会来成都,还不如留在天云镇,起码和外公外婆住一起,才没有这些烦心事。
见儿子回房间,“叭”地一声摔上门,方忠伟的火气又起来了。朱文英赶忙安抚他:“你也不要说小觉生气,连我都有点气。咱们孩子成绩明明比他们学校的录取分数线高了那一百多分,凭什么要交进校费啊。还不是一两千,开口就是一万二。”
方忠伟:“你懂什么。这几所中学,是成都最好的中学,他们都有自己的高中部,他们的高中部,每年考上大学的学生,超过一半,几乎可以说,半只脚都踏进大学校门了。只要进了他们的初中部,以后考上本校的高中,优势比外校的学生大多了。”
朱文英还真的不是很懂这些,只好说:“其实,要我说,你分在新都,要不就让小觉去新都上中学好了。那边的县城中学,应该不用交钱,也不会这样卡人,凭你的单位介绍信,他应该可以直接入学。”
方忠伟:“新都虽然也归成都管,说白了,它和清泉县一样,都不属于城区,能一样吗。那边的中学,没有哪所很出名,我费了这么大力气,让他去参加几个学校的考试,难不成是为了我自己还跟我发脾气。”
朱文英:“小觉也不是发脾气。主要是那两个学校,也太坑人了,开口就要一万二,搞得好像我们小觉成绩多差是的,非得求着他们收。”
“一万二就一万二。这么多年,我们家难道拿不出一万二来吗我每年的补贴攒下来,也应该有这么多钱了,在西藏那么苦,我呆那么多年,是为了什么,不就为了让他有个好的条件。”
“我知道,我知道。你不要上火了。回头,我再跟他说说。”朱文英:“小觉突然来这个陌生的地方,找学校又这么难,他心里着急,也是正常的。”
这件事情,最后那所学校招收了方觉,不过方忠伟家交了一万块钱的进校费,算是定下来。过年的时候,一家人到方忠伟父母家吃饭。如今方忠伟的父母住在郫县某个小镇上,他的弟弟一家人也回来了,大家说到这件事,知道方觉进了那所中学,还都纷纷夸方觉厉害。
方觉的二叔:“那可不是交钱就进得去的学校。”
不过面对一大家人的夸奖,方觉也没能真正高兴起来。他觉得自己好像乡巴佬进城一样,在去三所学校考试的时候,别人看他的眼光,让他实在不舒服。
不过事情并不能以他高兴或不高兴作为标准。过完年之后,大年初五,他们一家人回到天云镇,给方觉的外公外婆拜年,朱孝军和秦红梅听到外孙进了成都最好的一所中学读书,两个老人虽然舍不得外孙去成都,也还是很高兴地表了支持。
方忠伟一家人在天云镇呆了三天,就回成都。考虑到还要回成都市区去租房子,方觉读书的学校,在市区里,和方忠伟上班的地方,离的很远,初步的打算,自然是先在学校附近租个房
第84章、升职
开学一周后,林波就把何芳调来跟从霜当同桌。对外,他只是轻描淡写地说方觉的父亲工作调动,方觉只好随家里人去新的地方上学,并没有透露更多的信息。作为一名班主任,他觉得对于学生的私人事情,要尽可能保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班里的同学,对方觉转学的事情,新奇了两天,就没有人再关注了。中学里,总有学生转学来,也会有人转学走。一班的程梦蝶这学期也转走了,她转到清泉县里去读书了,一班的学生议论了两天,也就没有人再提起。同时,从闵西中学转来了四个学生,听说成绩很好,都去了一班。
农历二月初,正是冻桐子花的时节,天气反复,很多学生感冒。从霜却没有。她怕冷,所以即便前些日子天气暖和了,她也没有减衣,照旧穿着冬日里的厚衣服。这一波感冒来袭,连何芳都感冒了,她却得以幸免。
学校的生活对从霜来说没什么烦恼,倒春寒也还好,经过了一冬的寒冷,春寒就不算什么了。反而是劝母亲开服店装的事情,并不太顺利。她深知母亲是被老思想束缚住了。这件事情,只能慢慢劝,而且也不着急。既然有这个打算,她就开始付诸行动,在母亲还没有表态同意前,跟父亲的往来信件中,让父亲去打听在广东当地批发衣服的价格。
好在顾远山一直觉得自己的女儿懂事又聪明,加上从霜在信里借张映华的身份来说事情,顾远山一点也没有怀疑,果真有空便去工厂附近的小集市打听衣服价格。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