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红妆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姚颖怡
不到半日,京城里便在传言有江洋大盗出没,抢夺皇帝大婚的贺礼。
什么样的江洋大盗能够连抢三地贺礼,连杀这么多人,这当中有官兵,有龙虎卫啊。
马蹄声声,人心惶惶,不知是谁说出了“造反”两个字。
原来这不是江洋大盗,而是有人造反,对啊,抢了皇帝的东西,杀了皇帝的官兵,这不是造反又是什么!
都察院内,一众御史聚在左右都御史门外:“两位大人,此事重大,再不安抚民心,不用等到明天的早朝,京城里就要出乱子了。”
“怎么
第六十七章 乞儿(一更)
太皇太后叹了口气,放下手中的奏折,她的视线越过杨锋,落到他身后的珠帘上。
这座皇宫里,只有她的朝阳宫是用珠帘的。
朝阳宫里,上至她的寝居,下至内侍宫女的屋子,全都挂着珠帘。
没有纱幔,没有绣帐,大大小小几十间屋子里挂满珠帘,用无数颗大大小小的珍珠串成的珠帘。
小时候,她跟着阿娘去走亲戚,亲戚家的表姐嫁进城里,回娘家时戴着一条珍珠项链。
乡下人只知道金子银子是好东西,不认识珍珠。表姐摘下项链让她们观看,也不知怎的,她刚刚拿过那条项链,项链就断了,珠子落了满地,好不容易全都找到捡起来,竟然少了一颗。
为了那颗珍珠,阿爹卖了一亩田,可是表姐说,一亩田也换不来一颗珍珠......
后来阿爹说了很多好话,表姐才说:“算了,都是亲戚。”
表姐收下了他们卖田得来的银子,回城里去了。
阿爹回到家里,一个人在院子里坐到半夜。
家里只有三亩地,少了一亩,全家人的口粮也就少了三成。
后来她想起那天的事,渐渐明白了,表姐应该已经找到了那颗珍珠,所以才不再追究,毕竟那颗珍珠就是掉到她们家的地上。
再后来,她成了普天之下最高贵的女人,奇珍异宝任她挑选,她在自己的朝阳宫里挂满珠帘,晶莹润泽宛若神仙洞府。
太祖皇帝不明白,为何一向朴素节俭的她忽然变得奢靡,就连亲弟弟杨锋也不明白。
只有她自己知道,每天看到这些珍珠,摸到这些珍珠,她就不敢有一丝一毫的松懈。
她的一切不是上天给的,更不是父母给的,这是她自己争来的,她不能失去,更不能让任何人抢走,不能!
她在朝阳宫里住了三十五年,后宫的女子也与这珠帘一样,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她,依然坐在凤座上,高不可攀,俯视众生。
“来人,给哀家拟旨!”
暮色四合,宣旨太监出宫,传太皇太后懿旨,腊月初八,太皇太后要在宝相寺亲自主持祭天大礼,拜祭天地,祈求来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除在京皇亲、勋贵及四品以上官员以外,普通百姓凡满六十高龄长者均可观礼,赏赐腊八粥。
自从太祖皇帝驾崩之后,这还是皇室第一次在腊八节祭天,而且也是大齐立朝以来,第一次让普通百姓参加祭天礼。
太皇太后的懿旨抄录后在京城四处张贴,昨天还因为贺礼被劫而惴惴不安的人们,今天则在兴奋地谈论着自家能有几位长者可以去观礼。
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是几辈子积德积下的福份。
“小姐小姐,太皇太后赐的腊八粥好喝吗”芳菲用小舌头舔舔嘴唇,就差流口水了。
“还不都是粥啊,能有多好喝,还不都是米和豆子、干果。”沈彤笑道。
“小姐,说不定太皇太后的腊八粥里的米是用金子做的呢,那肯定很好喝。”芳菲想像着,她还没有喝过用金子做的粥呢。
“噗”,一声轻笑从身后传来,沈彤和芳菲转身去看,只见离她们不远的地方坐着个小乞丐,,小乞丐破衣烂衫,大冷的天,短了半截的牛鼻裤下,露出一截脏脏的小腿,小乞丐的脸也是脏兮兮的,乍看上去,根本看不清本来相貌,只能从他的身量上估计,约摸十二三岁的样子。
这里是条巷子,小乞丐就在巷子口坐着晒太阳,她们身后没有别人,笑声就是小乞丐发出来的。
“咦,你笑什么,太皇太后的腊八粥就是金子做的。”芳菲毕竟是个小孩子,听到有人在笑,就以为是在笑她。
&n
第六十八章 门前(二更)
“如果你们在京城住得久,可以等到明年开春,那时杨家大小姐要进宫当娘娘了,杨家门前肯定会洒喜钱。不像现在,唉,办丧事呢”,伙计边说边往外走,到了门口,又补充一句,“对了,你们年纪小又是初来乍到,如果想去看看护国公府有多富贵,可千万不能穿成这样。”
伙计指指两人的衣裳,她们的衣裳还是在路上时蒋双流给买的,那时因为要北上,所以置办了冬装,两人身上都是深深浅浅的红,街上没留头的小女娃也都是这样穿。
“为啥啊”芳菲不解。
“杨家办丧事呢,让杨家下人看到你们穿成这样,骂你们一通是轻的,说不定就是一顿棍子,前两天有个闲帮在头插了朵花,差点给打死,这会儿还不能下床呢。”伙计是好心,小孩子啊,又是从乡下来的,不懂事,难免会惹祸。
至于是哪个乡下,京城以外的地方都是乡下。
在路上的时候,沈彤曾经和许安几人讨论过,虽然诏狱是飞鱼卫用来关押犯人的地方,但是从柳家湾来的那位太太,很可能没有被关进诏狱。
这次的行动是保密的。
杨捷是飞鱼卫副使,实权在握。
但是飞鱼卫还有一位正牌指挥使,那就是安昌侯世子李冠中。
尽管在很多人眼中,李冠中只是摆设,但是摆设当得久了,也会有他自己的位置。
飞鱼卫不是杨捷的一人天下,诏狱当然也不是杨家的。
杨捷南下抓人是瞒着李冠中,甚至就连太皇太后都不知道,他抓到的人,当然也不会送往诏狱。
考虑再三,那位太太很可能就在护国公府里。
许安五人是杨捷的贴身侍卫,他们跟着杨捷出出进进,当然也去过护国公府,杨捷曾经从诏狱提过犯人,就是送往护国公府,老公爷审完了,又把犯人送回诏狱。为此,戚树豪还去李冠中面前告了一状。
也正是有了这一出,许安他们才断定,这一次杨家不会再把他们要的人送进诏狱。
伙计出去,芳菲关上屋门,悄声问道:“小姐,找到杨家以后,我们怎么进去呢”
沈彤想了想,忽然笑了,她看着芳菲:“我把你卖了吧。”
“啊”芳菲吓了一跳,小脸立刻变得雪白,“小姐,我改了,我......”
她一时也想不起来自己需要改什么,小姐才不会卖掉她。
见把这孩子吓成这样,沈彤叹了口气,道:“你这么笨,卖了你也没用,要不就把我们两个一起卖了吧。”
“不要,小姐还是卖了我吧,小姐是小姐,不能把小姐卖了。”芳菲哭了,大颗的眼泪滚落出来,倒是把沈彤给吓了一跳。
这孩子当真了。
“你听我说,如果想要混进护国公府,我想来想去,就只有卖进去当丫鬟了,不过像护国公府这样的地方,想去进去当丫鬟也不容易。”
芳菲渐渐明白了,用衣袖抹抹眼泪,道:“......我们去找牙子婆。”
沈彤想了想,道:“也只能如此了,明天我们去打听打听,经常往杨家送人的是哪个牙婆。”
不过,第二天,她们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杨家已经有很多年没在外面采买丫头了,他们用的都是家生子。
主仆二人面面相觑。
沈彤第一次想要快点长大,小孩子的身份虽然有时能给她带来方便,可是要做大事时,她这个身份却也真是麻烦。
接连两天,沈彤带着芳菲在护国公府附近转悠,但是她们从未靠近。
其实想靠近也很难。
杨家正在办丧事,来吊唁的人很多,整条街都
第六十九章 打架(月票五十加更)
护国公府正在办丧事,出出进进的都是来吊唁的人。
够资格来吊唁的人,非富则贵,好心的太太小姐也不少。
虽然护国公府时不时会有人出来驱赶围在外面看热闹的人,但是这些乞丐就像是狗皮膏药,一拨走了,又来一拨。
这几个乞丐,之前没有来过。
沈彤在这里转悠了三天,除了留意进出杨家的人,她也在留意在杨家附近出现的人。
这是她的本能,前世从小训练出来的本能。
虽然这几个乞丐和其他的一样,衣衫褴褛,脸上脏得已经看不出本来面目,但是沈彤还是可以肯定,这是三天里,他们第一次在这里出现。
一、二、三、四、五、六,总共六个人,六个差不多高矮,就连胖瘦都是差不多的乞丐。
沈彤和芳菲手牵手,默默从乞丐们身边走过。
她们已经脱下了深红浅红的衣裳,这会儿一个穿湖蓝,一个穿墨绿,这是在京城里买的,都是京城小孩爱穿的样式。
沈彤的眼眸瞥向那六个人,六人站得笔直,其中有三个人,右手紧紧抓着腰侧的破衣裳。
这是惯使刀剑之人的习惯。
他们经年累月都是这个姿势,即使此刻身边无刀,他们也会这样。
“小姐,干嘛走这么快啊”芳菲快要跟不上了.
为什么
当然是这里快要出事了。
东安胡同又恢复了方才的喧闹,给杨世子让出的道路重又堵上,不能进去的下人们三三两两聊着天,甚至还有人玩起了骰子。
里面在办丧事,可是这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有关系的是自家大人,自家大人又多了一个向杨家示好的机会而已。
没有人注意到这六名乞丐,就连时常出来赶人的杨家门房这会儿也没出来。
世子爷回来了,府里还有很多事,至于外面的人啊狗啊,哪有时间去管。
沈彤忽然不想走了,她掏出一锭银子塞给芳菲,道:“你先回客栈,饿了让客栈伙计去给你买来,这两天你不要出门,我交了十天房租,就在客栈里等着我。”
“小姐,你呢”芳菲有自信,小姐不会不要她的,可是小姐要去哪里
“我要去办点事,带着你不方便,你记着,如果到了该交房租的时候,我还没有回来,你就出城去三里庄,在那里等着他们四个人,记住了吗”沈彤说道。
芳菲扁扁嘴,不让自己哭出来。
沈彤摸摸她的小脑袋:“乖了,快走吧,管好自己,别让拐子把你拐走了。”
芳菲噗哧笑了出来,眼睛里还有泪。
打发走了芳菲,沈彤便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把自己藏了起来。
这是她早就看好的,可是那时她并没有想到要怎么去做。
现在她有办法了。
过了大约半个时辰,又有乞丐过来,这些乞丐高矮不一,有瘦小枯干的老者,也有人高马大的壮汉,可是无论是老是少,乞丐都有一个共同的毛病,只要他们站在那里,
便会不由自主地弯腰,有人是弯成一张弓,有人是微微弯下,但是无论是哪一种,他们都会弯腰。
他们是真正的乞丐,常年弯腰乞讨的乞丐。
而那六位身姿笔挺的大爷,你们不是。
沈彤想笑,也不知道这六位的主子,是从哪里把他们找来的,就连高矮胖瘦都差不多。
肯定不是死士营的人,死士营里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当然也是有高有矮,死士是用来杀人的,随时准备去送死,又不是摆在那里为了好看。
好看的是皇帝身边的金吾卫,那是皇帝的脸面,当然要好
第七十章 小厮(一更)
暮霭沉沉,护国公府各个院落的灯光几乎同时亮起,偌大的府第顿时灯火通明,亮如白昼。
其实现在距离运河上的那场意外,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杨家的丧事是从得到杨捷死讯就开始操办的,十天前,杨捷的尸身被运回京城,之前已经来吊唁过的官员们又纷纷上门,还有一些是从京外赶来送帛礼的,据说有一次给杨家送帛礼的车马经过城门时,恰好遇上给皇帝来送贺礼的队伍,最终是送贺礼的退到一旁,让送帛礼的先进去。
今天是丧礼的最后一天,之所以要等到今天,是因为要等杨锦程回来。
杨锦程身上杨家嫡长孙,他是必须出席叔父的丧礼的。
明天就是出殡的日子,杨家祖籍青阳府,祖坟和祭田也都在青阳。杨家六老爷杨信与杨捷长子杨锦庭扶灵南下,送杨捷灵柩回青阳下葬。
皇帝是在明年开春大婚,到那时杨家就要办喜事了,现在已近腊月,杨家的丧事也该办完了。
虽然灵棚尚未撤去,但是与前些天不同,已经没有此起彼伏的哭声传来了,来吊唁的人纷纷散去,有些想在杨锦程面前露露脸的,虽然还没走,可也只是围在杨锦程的清客身边,至于那位尚未出殡的杨家五爷,自是比不上就要成为新晋国舅爷的杨世子了。
一个小厮从树影里钻出来,他的身量瘦小,顶多八、九岁。他一身青衣小帽,腰里系着孝带,可能是冻得,他抱着肩膀缩着身子在原地蹦哒。
有脚步声走近,小厮连忙站好,低眉垂目站得笔直。
“你,去给五太太说一声,世子爷请四公子过去一趟。”
说话的是个年轻的声音,小厮抬头看去,见这人三十上下,一身书生打扮,像是府里的清客,但是连传话的差事都做,想来在杨锦程身边混得并不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