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三国之大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姜梵

    先不进城了,带我过去看看!

    李恢点了点头,对着一个官员说道:你将世子的兵马带去驻地休息,我陪世子去逛逛!世子请!

    在李恢的带领下,刘禅跟着李恢来到城外的一处田地。

    看着面前地处偏僻的农田,以及天边巡逻的士兵,李恢解释道:世子,你留下的种子太多了,而且很多农田太过暴露,我担心种植在这些田地,会被南来北方的客商发现,因此将红薯,玉米分别种在周边三个县城较为隐蔽之处的田地种植,又派了兵马看管,以免被人察觉。

    做的好!如今种了三个县,玉米已经快要成熟,便可请父亲前来观看,届时父亲大力推广种植,最多后年便可以种遍整个益州。

    到时候这肯定是瞒不过曹操和孙权的耳目,哪怕把路封死,这种子多多少少也会泄露出去,不过能瞒一年是一年,瞒一年,咱们便有一年的优势!刘禅点了点头,对于李恢的做法表示赞同。

    看着面前一片碧绿的玉米林,一根根犹如士兵挺拔的玉米杆,其上生长着壮实的玉米,刘禅的眼中充满了喜色。

    这才是他一统天下的根基!

    邓艾等将终究年纪不大,早就凑上去观察起来,柳隐蒋干二人也在玉米前品头论足。

    刘禅看向水洛依,只见水洛依一脸期待的望着农田之中的玉米。

    你也去看看吧!刘禅见水洛依一脸好奇之色,淡淡一笑,摆了摆手说道。

    嗯!水洛依点了点头,一路小跑到了田边。

    李恢一脸激动的对着刘禅说道:世子,如今玉米都已经差不多要成熟了。保守估计,亩产应该有五百斤左右!

    听了李恢的话,刘禅心中盘算着,哪怕这玉米种是系统中最优质的种子,但不同地域,其产量也大不相同。

    比如北方东北地区,能够达到亩产七八百公斤,而南方亩产大概只能达到六百公斤。

    益州便是属于南方,在后世其亩产是在六百公斤左右。

    将这个数据换算成李恢所说的亩产五百斤,用汉亩,汉斤来计算,应该是亩产800斤,不过如今这个时代技术太过落后,李恢目前种出来的只能够达到亩产五百斤,相差了将近一倍。

    不过尽管如此,这个数据比如今种植水稻,小麦的亩产百斤要多出许多倍。

    曹操比刘备强,不在乎强在人口多,良田多。

    如今刘备虽然占据荆州,交州,益州,论地盘是不比曹操小倒哪里去,可刘备占据的大多是不毛之地,地广人稀,比如南中,荆南,交州就是如此,治下富庶的地方也就只有汉中,两川,南郡等地。

    然而曹操治下有中原,河北,皆是富庶的平原地带,都是良田成片,人口密度也大。益州面积大冀州数倍,可若是只计算田地数目,只怕一个冀州的良田比益州和汉中加起来都多。

    可如今这玉米,红薯一推广,一亩地能多出数倍的收获,就相当于刘备多出了数倍的田地,如此一来,就减少了良田的差距,粮食多了,人口也就多了。

    刘备与曹操的差距也就会越来越小,越来越小。

    刘禅看向李恢问道:红薯生长的如何了?

    世子请!李恢闻言又带着刘禅来到另外一处田地。

    田地之中,爬满了绿油油的青藤,掩盖了地沟。

    刘禅蹲下神医,在田垄上挖掘着,不过一会,便摸出两个拳头大的红薯。

    世子,这长势如何?玉米已经成熟,李恢对于玉米的种植相对了解,但对于红薯还是一知半解,不知这红薯算不算成熟了。

    刘禅摇了摇头道:还有得长呢,最大的能长到脑袋那么大。

    李恢一脸唏嘘道:这红薯真是稀奇,区区青藤,剪断插在土中居然能够存活,真是让我大开眼界!

    刘禅摇头一笑,从田中扯起一根红薯藤,这红薯藤已经许久未翻,气根入土繁殖,刘禅这一扯之下,倒是带起来一根拇指粗的红薯。

    刘禅指着藤上的根虚说道:这叫气根,红薯便是靠这个存活,插土存活青藤长长之后要进行翻动,否则气根入土,便争夺主根的养分,你看,这气根上的红薯是长不大的。

    不仅如此,养分不够,其主根的红薯也长不了多大。

    刘禅指了指刚才从土中带出来的拇指粗细的红薯,对着李恢耐心的解释着。

    如今刘禅将种植技术全部教给了李恢,以后这红薯,玉米的推广便需要机会来进行,遇到不懂的地方,刘禅自然需要跟李恢解释清楚,毕竟当初他教导李恢如何种植的时候没有实物做比较。

    李恢闻言恍然大悟:原来如此,有一块田士兵懒惰没有翻藤,红薯便生长得又细又长,与这块田的红薯大相径庭,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

    这就可惜了,如此那片田的产量起码要少了一半!刘禅叹了口气道。

    李恢一脸敬佩的看着刘禅:想不到世子对于农事居然也如此了解,我益州多山,种植粮食不像平原那么容易,既不好耕种,也不方便灌溉,不知世子可有解决之法。

    如此只有改进农具了!刘禅心中暗道一声,不过他对于农具的了解也不多,虽然见过,却不知如何制造,只能等有了积分在弄出来,便摇了摇头道:这个不急,如今玉米已经快成熟了,红薯也生长出来了,你可派人通知父亲,让他来此一观,切记,就说这种子是在古老的蛮人部落中发现的!




第285章曹操称王
    十月金秋。

    一支军队,正在成都城外官道上缓缓而行。

    刘禅与刘备坐在马车之中。

    车外是诸葛亮,徐庶,赵云,陈到等心腹重臣策马而行,缓缓向着前方的成都城而去。

    八月末李恢派人通知刘备,刘备得到消息,本能的却是不信,他刘备也是出身穷苦之人,虽然是织席贩履为生,但也种过田,什么作物没见过?

    玉米,番薯他听都听过。

    甚至刘备看了书信之后,都怀疑李恢这是想要谋害他的借口了。

    好在刘禅还命人带去了实物,刘备见了玉米,番薯的实物,这才相信了书信所说之事。

    见信中说玉米,番薯产量如此之高,刘备大喜过望,便带上了诸葛亮,徐庶,赵云,陈到等心腹前往了平夷县。

    如今至十月初,刘备与刘禅一起回到了成都。

    至于玉米,红薯的来源,刘备没有多少怀疑,他相信了刘禅教给李恢的说辞,毕竟这两种作物他从未见过,也只有那些古老的部落能解释得过去。

    如今玉米已经收获,红薯也正在挖掘归仓,见识了玉米,红薯的好处,明年,刘备便要大力推广玉米,番薯的种植。

    因此李恢跟着刘备一起回来了,南中都督换人了。

    因为只有李恢了解这两种作物的种植方法,故而被刘备委任为典农校尉,跟着刘备刘禅一起回到了成都,明年继续由他负责玉米,红薯的种植。

    南中都督,相比于典农校尉,其职位其实相差不大,一个负责南中的军政大事,一个负责全国的农事。

    而典学校尉更在中央,其实权利比南中都督还要大一些,李恢这也算是升职了,而且负责推广这两种作物的种植,将来他也能够名留青史,李恢倒也愿意。

    南中都督,则由邓方继任。

    邓方在历史上其实是第一任南中都督,为人轻财果敢,深得南中蛮夷敬服,虽然比不上李恢,但镇守南中也是绰绰有余的。

    刘备与刘禅共乘一辆马车,刘备望着官道两边的农田。

    此刻已经入秋,田地之中一片金黄,却是稻子熟了。

    刘备抚着胡须说道:稻谷一亩收获不过百十斤,而玉米一亩有五百斤,而红薯一亩地足能数千斤。这稻谷相比玉米红薯远远不及也,我欲明年在整个益州全部种植红薯,玉米,你们看如何?

    主公此言大善!徐庶闻言点头同意道:若整个益州全部改种玉米,红薯,我益州粮食产量可以提升几十倍,届时我军兵马根本不缺粮草!

    刘禅听了这话脸色一变,玉米番薯虽好,但却比不上水稻,小麦啊!你们刚开始吃自然觉得好,吃多了你就不说好了。

    刘禅连忙说道:父亲,此事万万不可!

    有何不可?刘备闻言皱眉道:那红薯产量如此之高,其青藤可以用作马料,人也可以食用,玉米也是如此,这稻子产量如此之低,将其取代不好吗?

    父亲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刘禅解释道:这红薯产量虽高,但却不容易保存,必须得窖藏才行,而且吃多了,会拉肚子。若是用其取代稻子,红薯虽然初时收获巨大,但无法保存,只怕等不到来年收获就全烂了,而且百姓士兵也会因为闹肚子,而身体瘦弱。

    而且玉米只有鲜嫩时好吃,长老了之后谷粒变硬,难以碾磨成粉,口感根本比不上稻米,用作军粮果腹倒是尚可,若百姓长期食之,只怕不肯。

    竟有此事?刘备闻言眉头一皱,看着李恢问道:此事是否属实?

    李恢看了看刘禅,这种事刘禅虽然说过,但却没有发生,因为红薯种出来是要当作种子来,来年继续扩大种植的,因此士兵根本不敢食用。

    只是刘禅这么说了,李恢对于刘禅非常信任,点了点头道:是这样的,几个士兵贪吃,吃多了便闹肚子,看来这红薯不能吃多,当做主粮万万不可!

    哎!刘备叹了口气道:看来凡事有利有弊,这红薯产量虽高,奈何不易保存,又不能多吃,真是可惜。而那玉米,嫩时可以煮食,但很快又会变老,碾碎做饼,味道又有些哎

    这个时代,还没有制作面粉的机器,用的乃是石磨,小麦,稻米之类的,相对容易碾磨成粉,但是玉米颗粒较大,质地也更加坚硬,只能碾碎,碾磨成粉比较困难,因此做出来的玉米饼,有很多碎渣,味道口感并不怎么样。

    在军中做军粮还可以,你若要百姓长年吃这个不吃稻米,他们肯定不愿。

    刘禅摇头一笑,每件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没有完美无缺的东西,玉米红薯虽好,但也有缺陷。

    刘禅笑道:父亲不必如此,红薯虽然不易保存,却可以蒸熟且条晒干,也可制粉做粑以做军粮,玉米饼味道虽然不佳,但战场之上军粮稀缺,用来饱腹不成问题。

    只是不能彻底取代稻米,依我看,稻米,红薯,玉米的种植各占三成,其余一成种植五谷杂粮即可。如此我军军粮,百姓存粮大大增加,生活也会更加丰富。

    红薯制粉的方法刘备是懂得,刘禅在平夷时也做给刘备看过,这个时代虽然没有土豆,红薯,但山上却有葛根,蕨根,饥荒时也有百姓采集葛根,蕨根制粉制作糍粑饱腹。

    听了刘禅的建议,刘备点了点头道:不错,虽然玉米红薯无法彻底取代稻米,但也可以使得我益州存粮大大增加,以后收取粮税可多收稻,少收玉米,红薯,存稻米做军粮,玉米红薯留百姓饱腹。

    李恢,如今稻米即将成熟,你为典农校尉,便以阿斗先前所说份额规划土地,将玉米,红薯种运至各地收藏,待来年便要大力推广种植!

    诺!李恢拱手领命。

    转眼又过去一年,时间来到公元217年。

    自从前年刘备在汉中击败曹操之后,曹操便将攻略重心放在了江东。

    215年江东孙权趁着曹操进攻汉中之时攻打合肥,曹操紧急与刘备罢兵,随后赶往合肥击退了孙权。

    这217年,曹操却是主动南下,率兵进攻濡须口。

    只可以孙权进攻合肥不成,曹操也奈何不得孙权不得。

    公元217年九月,曹操奈何孙权不得,退兵北还,留下了生子当如孙仲谋的叹息(本发生在213年,蝴蝶效应,这个时代213年曹操忙于关中之事。)

    这一日成都城外,一斥候策马冲去成都城中,直入府衙。

    主公,曹操于濡须退兵北归之后,于邺城进位为王了!



第286章头风又犯了
    曹操称王了!

    其实这王位,并非曹操自己僭越,而是如今的大汉天子刘协亲自册封的王位。

    曹操南下进攻江东濡须口,虽然没有成功拿下江东,但在与孙权的对战中却是获得了很大的优势,从三月达到九月,整整半年时间,双方僵持日久,一直是曹操占优,孙权只能被动防。

    若不是曹操粮草不足,又害怕刘备插手,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只怕不愿退兵。

    虽然曹操无功而返,但在兵马的损失上面,孙权更大,在文武群臣看来,这便是胜了。

    如今曹操已经年迈,他虽然从未开口说过更进一步的想法。

    但他麾下的文武同样忍不住。

    一来他们希望曹操更进一步,如此他们也可以跟着鸡犬升天。

    二来,他们对曹操忠心耿耿,见曹操年迈,也希望曹操能够在有生之年踏上那一步。

    因此曹操率兵北归之后,文武群臣便请如今的天子刘协,册封曹操为王。

    刘协不过一傀儡,虽然曹操并未开口,但也耐不住其麾下文武群臣的逼迫,只好册封曹操为魏王,邑三万户,位在诸侯王上,奏事不称臣,受诏不拜,以天子旒冕车服旌旗礼乐郊祀天地,出入得称警跸,宗庙祖腊皆如汉制,定国都邺城,冀州八郡位魏国国土。

    又赐予曹操王冕十有二旒,乘金银车,驾六马,设五时副车,曹操进位为王之后,又以五官中郎将曹丕为魏太子。

    虽不是皇帝,却胜似皇帝!

    得知消息的刘备大怒不已,气的目眦欲裂,胡须乱颤:曹贼竟敢称王,可恨,可恨!高祖有曾立下规矩,非刘氏子孙不得封王,陛下不会明知故犯,可见此乃曹操以其性命相胁迫也,传令下去,我要出征北伐曹贼,救陛下于火海!

    啊?传令的斥候一脸蒙蔽之色,如今已经是十月,你出兵?难不成要冬日作战?

    刘禅闻讯而来,见刘备下达了这样的命令并没有阻止。

    他知道刘备只不过是做给天下人看的罢了。

    刘备一向以大汉皇叔,大汉忠臣自居,如今曹操称王,刘备不可能不做任何反应。

    随后一众文武得到消息赶来。

    如今并不是北伐的最好机会,首先休养生息的时间不过一年,各地红薯,玉米也才刚刚推广种植,囤积的粮草并不多。
1...126127128129130...35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