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大汉崛起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姜梵
刘禅下了马车,这时魏延,赵云二人迎了上来。
魏延在这儿不稀奇,赵云原本是负责带领骑兵来回洛阳和白马运送物资的,昨天得到消息说刘禅今天就到,所以并未离开,而是留在洛阳接驾。
另外赵云还需向刘禅汇报一下白马那边的情况,毕竟有些事情,书信上是说不清楚的。
“两位爱卿不必多礼!”
刘禅上前将二人扶了起来,看着赵云说道:“子龙叔叔辛苦了,朕从凉州调集了两万骑兵过来,关兴。现在由你带领骑兵负责押运物资,子龙叔叔你就好好歇息。”
这段时期的战事,刘禅也大致知道了,赵云也出了很大的力气,大冬天带着骑兵四处奔波,对于赵云这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是很辛苦的一件事情。
就算是现在,赵云也没有歇着,仍旧带领骑兵往返于洛阳与白马城之间,为百姓和军队运送物资,算是众将之中最忙碌的一个。
“多谢陛下!”
“微臣遵旨!”
赵云关兴二人一个道谢,一个领旨。
魏延拱手说道:“陛下,微臣来洛阳也有几天了,洛阳城中的百姓,被魏国迁走了大半,城内非常空虚。
为了便于管理,末将已经将城中的百姓统一迁移到了城东的区域居住,除此之外,洛阳城周边村落的百姓,也迁移到了城中的城东区域。
而城西区域,末将为诸位官员准备了府邸以及府衙理事的地方,城中的皇城也清理出来了,陛下以及官员们,现在就可以入城歇息了。”
洛阳城中的百姓其实还剩下不少人,但是却分散在各处。而周边的村落,其实一个村子剩不了几个人,而且大多都是老弱,失去了独立生存的能力,必须要大汉的帮扶才能继续生存下去。
这些人分散在各处,大汉要去照顾他们,肯定会浪费多余的人力,而且也不方便管理,而集中起来统一管理,倒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无论是管理还是救济,都要简单许多。
刘禅满意的点了点头:“不错,你做的很好,先安排人手将官员们分配住处吧,你们陪朕到里面去看看!”
刘禅说着,指了指左边的建筑。
这处建筑规模倒是不小,外面是一片石材广场,广场上立着一个由石头雕刻的马,建筑外围着红墙,大门紧闭,其上挂着一块牌匾,上书白马寺
三个大字。
“这是白马寺!”此刻荀彧又从马车上走了下来,望着白马寺沉吟道:“一百多年前,明帝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
次日,汉明帝将此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说: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
汉明帝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秦二人最后在大月氏国,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
第784章放下屠刀
那僧人打开打开,见外面如此多人,倒也没有害怕,双手合十躬身询问道:“阿弥陀佛,不知檀主敲门有何贵干”
檀主便是施主的意思,由于佛教传入大汉不久,许多东西还与人熟知的不同。
士兵说道:“陛下想要进寺看看,还不带路”
“陛下”这沙门虽然是西方人,但从小就来到大汉,对于大汉的情况倒是非常了解,更何况当年白马寺还是在明帝手底下修建的呢。
如果魏国已经放弃了司隶,更是离开洛阳,这沙门自然是知道陛下指的是何人。
沙门在众人人用目光扫了一眼,便注意到了刘禅,心知这就是大汉天子,连忙走上前来,拱手说道:“陛下大驾光临,真是令白马寺蓬荜生辉,陛下既有兴趣游览白马寺,小僧愿意领路。”
见着西方僧人汉化说的极为流利,刘禅不由得询问道:“如此便由你带路吧,还不知道你的名字”
“陛下称呼小僧昙谛即可!”
“昙谛”
刘禅记起来了,这昙谛好像是安息人。大约是二十年后,就是他译出了规范僧团组织生活的《昙无德羯磨》。
同时期还有一个僧人,乃是贵霜人,名叫昙柯迦罗,他在白马寺译出了第一部汉文佛教戒律《僧祗戒心》。
至此,戒律和僧团组织章程都已齐备,一条大汉有缘人出家持戒修行的道路铺好,佛教慢慢由白马寺走向市井民间。
到了公元260年,汉人朱士行正式剃度出家,开创人汉人出家的先河,打破了儒家的人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的传统。
刘禅点了点头道:“好,昙谛,便由你带路吧!”
“陛下请!”
白马寺于公元六十八年修建,至今已有一百多年,走进白马寺,寺中的建筑并不显得古老,相反还非常新,好像是刚修建不久的样子。
昙谛好似看出了刘禅的疑惑,解释道:“陛下,白马寺其实早在方面董卓迁都长安之时就被付之一炬了,这寺庙是这些年重新盖起来的,还不到十年。”
“原来如此!”刘禅恍然大悟,当年董卓迁都长安,火烧洛阳,可是将洛阳周边两百里范围内的宫寺付之一炬,白马寺距离洛阳不过三里,自然逃不过焚毁的下场。
刘禅在昙谛的带领下,游览了一圈白马寺,说实话,白马寺的风景还算不错,北依邙山,南濒洛水,首先这地势风水方面就非常好。
而建筑方面是以东方宫殿为主,但其中又有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子。这东西结合,倒别有一番风味。
一行人走了半个时辰,便将白马寺看了个七七八八,白马寺非常大,但一路上,刘禅却是没有遇到几个僧人,看到的僧人,加起来也不超过十个。
这些僧人都是西方面孔,主要是以贵霜,康居,安息人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个别西域人,而且年纪也都不大,寺中年纪最大的,就属这昙谛了。
刘禅猜测,这寺中其他僧人,应该是到江东避难去了。毕竟大汉和魏国的战事已经打了将近一年,这些僧人虽是化外之人,但也担心殃及池鱼。
相比中原,河北,目前佛教在南方江东一带发展的很好,虽然还没有人剃度出家,但却已经有了不少信徒。
比如刘禅从孙尚香口中得知,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便非常信佛。
“陛下,看了半个时辰想必您也累了,不如先去偏殿休息,吃杯热茶吧!”
“如此也好!”刘禅点了点头,正好有些事,他还想问问昙谛呢
第785章但求问心无愧
荀彧沉吟道:“原来不懂,不过现在懂了!陛下这个计策,还真是妙啊!”
“哦”
荀彧笑道:“原先我对陛下前往白马寺,还心有抵触,担心陛下因此笃信此道。
从君言,一国之君不该笃信任何教义,目前陛下所主张的以法治国,以儒教化就非常适合治理天下。如笃信其他教派,则在治国方略上,难免走上歧路!”
“不错!”刘禅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荀彧的话说的一点都不错,纵观历朝历代的皇帝,信佛者信道者比比皆是。因此亡国者,也有不少。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南朝的梁帝萧衍了。
这萧衍是南梁的建立者,在位前期非常英明,称其为雄主也不为过,南梁在他手里,国力蒸蒸日上,隐隐有一统天下之势。
可其到了晚年,却笃信佛法,四次出家为僧,朝臣为了赎回来,花了数亿钱。一开始出家人是不吃素的,吃素的戒律,就是萧衍规定的。
而由于萧衍信佛,各地修建寺庙,占用大量土地,百姓出家为僧,又消耗了大量的劳动力,最终致使国力衰弱,侯景之乱后,南梁彻底走向衰败。
杜牧诗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说的就是萧衍时期的南梁。
另外提一句,唐代的杜牧做此诗时,当时的唐帝也是笃信佛法,国力日衰,杜牧做此诗句,其实也是有讽刺当时的时局的意思。
荀彧继续说道:“当年我在洛阳求学游历,也曾来过白马寺,对其佛法教义尚且了解一些。
从天下言,信佛者需出家避世,一但此教传开,各地兴建寺庙,百姓信教出家,便会占用大量土地,平白折损无数劳动力。
如其心怀不轨圈地自治,更为一大害,长此以往,国力日衰,离亡国也就不远了。
不过陛下派遣白马寺僧人前往草原传道,却是一大妙计,草原胡人好杀,自幼在马上长大,骑射之术无敌。
如能在草原修建大量寺庙,让胡人出家,则能削弱胡人的实力,弱化他们的战斗力。而且还能教化胡人,导其向善。
不过其传教之地,只能限制在草原,不可过长城。另外将来传教,各地寺庙也应该由我大汉来管理,否则僧人要是有谋反之心的话,北方胡人必定一呼百应。”
“荀师说的不错,朕就是这么想的!”刘禅点头笑道,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其实这个办法其实不是刘禅自己想出来的,清朝对付北方的胡人就是用的这个办法,有一句话叫做一座喇嘛寺,胜抵十万兵,刘禅只不过是借鉴过来而已。
而荀彧仅仅从刘禅与昙谛的对话就能直接想到这个计策,果真是厉害。
荀彧抚着胡须,沉吟道:“如果其戒律之中,能够增加几条削弱胡人战斗力的戒律就更好了。”
刘禅笑道:“胡人之所以身体强悍,皆因食肉所至,如在戒律之中加一条出家人必须吃素,荀师以为如何”
“此法甚好,此法甚好!”荀彧拍着手掌笑道:“如今鲜卑皆在陛下的掌控之中,除吃素之外,陛下还可规定鲜卑每户必须有一青壮男子出家,如此不出数年,草原之上的胡人对我大汉再无威胁!
不仅如此,西边的羌胡也可派遣僧人前去传道……”
大汉眼下强盛,不惧周边任何异族,但终究会有国力衰弱的一天,刘禅眼下还年轻,可以保证自己,将来的太子,甚至是皇孙都成为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但第四代之后,就鞭长莫及了。
既然大汉无法永远的强盛下去,那么
让周边的敌人永远弱化,也不失为一条延续大汉国祚的办法。
听了荀彧的话,刘禅笑着摇了摇头道:“荀彧先前所言,朕皆赞同,但若让佛教前往大汉周边所有的异族传道,将其弱化,朕却不敢苟同。”
“哦”荀彧闻言挑了挑眉,有些不解。
这是延续大汉国祚的办法,如果大汉周边没有强敌的话,那大汉的国祚就会不断延续下去,却不知刘禅为何不同意。
刘禅笑着解释道:“荀师,朕听说,在遥远的西方草原上,有一种野兽,名叫
第786章魏延的心性
刘禅哈哈一笑道:“哪里,荀师的才学,朕一辈子也学不完啊。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的道理,荀师不知多少年前就学过了。
恐怕是荀师生于乱世,如今眼见我大汉强盛,国泰民安,所以心里想着要让我大汉世世代代的延续下去,所以才有了弱化所有外敌的想法吧”
还真是被刘禅说中了,荀彧刚才想着想着,脑海里就不由自主的冒出了弱化所有外族,让大汉不断强盛,延续下去的想法。
其实这并不是荀彧不懂这个道理,而是荀彧心里已经对大汉产生了归属感,把大汉当成是自己的国家,想要让国家不断的延续下去。
荀彧不由得哑然失笑道:“我荀彧生于桓帝时期,成长与灵帝时期,桓灵二帝虽然昏庸,但我对大汉的感情却无法割舍。
后来投身曹操,也不过是想大汉能在他手里能够得到重建,后来跟你到了益州,对于汝父建立的大汉,打心底里是看不起的。
不过这些年,大汉在你手中不断强盛,百姓得以安居乐业,说实话,现在的大汉,在我心中已经超过了以前的大汉。”
见荀彧说出这番话来,刘禅心中也不禁有些自豪,如今大汉能让荀彧产生归属感,并且在他心里面,比重已经超过了东汉,这说明什么说明现在的大汉好啊!
刘禅看了看荀彧,见他闭目沉思,嘴里不时念叨着什么,刘禅细心听去,多是在说关于佛教传道草原的事儿。
刘禅神色一动,说道:“荀师既对此事感兴趣,不如朕便将此事交给荀师来办换了旁人,只怕难以弄懂此计的精髓!”
荀彧闻言睁开了眼睛,看着刘禅笑道:“你就不怕把我这把老骨头折腾散了”
刘禅笑道:“荀师未及七十,身体硬朗,况且此事只需盯着,把握好大走向即可,不必四处奔波,也不算劳累。”
“行吧!”荀彧摆了摆手道:“那些僧人翻译经书,只怕还要些年月,我就替你管理此事,培养几个能做这方面事的人才,布置些暗子。
等将来那些僧人将经书翻译好了,陛下在让其他人做此事。”
“如此甚好!”刘禅闻言大喜。
白马寺建寺已有一百多年,那些僧人花费了一百多年,才将经书翻译成汉文。
如今刘禅要让僧人前往草原传道,草原上的胡人,主要是说鲜卑话,因此那些经书,就又要从汉文翻译到鲜卑文才行。
这同样是一个繁琐的工程,如果没有其他人帮助,可能又需要一两百年的时间才能翻译完成。就算刘禅派遣大量的懂汉文的鲜卑人协助那些僧人,没个三五年的时间,也翻译不完。
荀彧虽说没有直接答应负责此事,但制定大体方略,培育相关人才,布置暗子,也算是帮了刘禅的大忙了。
二人说着说着,队伍已至洛阳城下。
刘禅自西而来,进入洛阳,走的应是雍门。
刘禅刚才去白马寺,让官员以及他们的家眷先一步前往城中,进入雍门,刘禅掀开窗帘,只见街道上仍旧有着许多官员,忙着搬东西入府。
荀彧见到?
寺逖簦蚕瓶傲毕蛲饷婵慈ァ?br />
先前魏延见到刘禅的时候就已经说了,洛阳城东南西北四大区域,目前北区和南区都处于无人区域。
城中的百姓,都被集中到了东区安置,而西区则是魏延为官员们准备的住处和办公的府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