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止戈三国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束甲
听了商戢的许诺,郭彪又大致的算了算可能面临的军事威胁,然后一挺胸,高声道:“主公放心,末将一定替主公守好泉津,保证泉津牢牢的掌控在我们手中!”
看着郭彪信心满满的样子,商戢笑着点点道:“虎臣办事本将放心,悄悄给你透露一个机密,你在泉津待不了多久,短则半载,长则一年,你就能从泉津解脱了!”
郭彪闻言双目中猛然崩出一抹精光,强忍着兴奋,郭彪指了指北方,低声道:“主公说的可是那公孙老贼?”
“不错!”
商戢眼中闪过一道寒芒,语气森寒的说道。
公孙瓒在董卓虎牢关战败后第一时间放弃汜水关,然后向幽州老巢疯狂撤退。而诸侯们为了遏制势头越来越猛的商戢,主动放弃追究公孙瓒的背叛,甚至暗中为公孙瓒返回幽州提供方便。
诸侯们的这些小动作可瞒不过商戢的双目,他对公孙瓒已经起了必杀之心。就像刚才他说的那样,短则半载,长则一年,商戢就会出兵幽州,消灭公孙瓒!
(iishu)是,,,,!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战死将领
【】(iishu),
三天之后,商戢终于回到了阔别已久的襄平城。
数月不见,襄平城在邓言的治理下越发的繁华昌盛,颇有三日一小变,五日一大变的架势。
无论是从人口、繁荣度、民心、治安、税收等各个方面,襄平都已不逊于正牌的王城,甚至在某些方面还要超越普通王城。
事实上,不仅仅是襄平,整个平州范围内都在以日新月异的速度疯狂发展。
随着时间的流逝,攻克李氏朝鲜的福利渐渐显现出来,原本发展有些偏科的平州在朝鲜半岛人力物力的支援下,正在飞速补齐短板。
看着越来越热闹的襄平城,商戢也没过多的招摇,甚至还特意命令襄平方面不要组织迎接。简单的安排叮嘱几句,商戢就解散了队伍,军士卒归营,安心修整。
这批士卒连续征战了数月有余,其中还有不少高强度战争,状态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思乡情切,身心疲惫,没人愿意搞什么虚头巴脑的迎接仪式。
将士们的要求很简单,四个字“赏罚分明”足以!
安顿完军队,商戢也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城主府。
小别胜新婚,期间的种种自然无(bu)需(neng)多述。
整整放纵了两天,第三天的时候商戢才开始处理公务。
书房之中,商戢看着面前一排十多位颇为熟悉的将领,心中微微叹息。
讨董之战,收获巨大,损失也不小。因为斗将的原因,将领,尤其是高级将领战损比例远超正常情况。
商戢军的战损比例虽然远远低于联军平均水平,但这并不意味着商戢军就没有高级将领战死。
商戢面前站着这十多位,就是商戢军在这场大战中战死的高级武将。
这里一共有十三人,官职最高,实力最强的乃是刘山。刘山也算是元老级将领了,是当初商戢还是辽东太守的时候投奔来到将领,经过多年的战斗磨练,再加上商戢的大力栽培,刘山在战死之前已经是s级将领了。
可惜的是之前那场大战太过激烈,对普通的级s将领而言也有极高的危险性,刘山就是在那场大战中不幸战死。
除了刘山之外,还有十二位高级将领不幸战死,其中官职最低的也是名号校尉。
当然,包括刘山在内,这十三人只是战死的高级将领,陨落的中低级将领数量更是成千上万,刘山他们因为是高级将领,有资格入列武神阁,方才能够死而复生,捡回一条性命,那些中低级普通将领死了就是真的死了。
从武神阁复活出来,战斗力、潜力均会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对顶级武将而言,无异于宣告他们的前途至此为止。
“一桂(刘山字),说说你现在有什么想法。”
商戢敲了敲桌面,示意几人坐下,然后开口问道。
“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是想去边郡担任一方郡守,或者是内地郡县担任郡尉?亦或者在主力军中专职负责新兵训练?本将支持你们的所有决定。”
担心几人有思想负担,商戢还特意补充了一句。
现在平州有大大小小近二十个郡级行政单位(包括三个草原别部),边军不设郡尉,郡守由武将出任,主掌军政大权。内地郡设郡尉、郡守,分别掌管军政。
商戢的意思是安排刘山等人出任郡尉或者边军郡守,也算是对他们的安置。
却不想刘山听了商戢的话,面色反倒有些犹豫,迟疑了一会儿,开口道:“主公,末将不想离开军中。”
商戢笑了,安慰道:“怎么是离开军中?本将也没要求你离开军中。在郡县担任郡尉或是去边军担任郡守,这不都还是在军中嘛!”
“不是……,末将……末将的意思是不想离开主力军队。”
商戢闻言沉默了一下,片刻之后又回头看了看其余几人,开口问道:“你们是怎么想的?”
几人对视一眼,脸上出现了犹豫之色。
很显然,这些人的想法不一定都与刘山一致。生死之间有大恐惧,死过一次之后,再怎么坚强的人,对生死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刘山希望继续在主力军队中冲锋陷阵,更多的人则希望能到相对安的地方养老。
“一桂,你先去偏厅休息一下,稍候我们再详谈。”
商戢将刘山支到了偏厅,书房中剩余的人明显松了口气。他们就是真的想去后方养老,有刘山在也实在不好意思说出口啊!
商戢一一询问了十二人的意见,其中大概七人希望能去当任郡守或郡尉,三人希望留在军队中专心负责军队的训练工作,还有两人则与刘山一样,希望继续留在军队中冲锋陷阵。
商戢先是勉励了决定去地方任职的几位,让他们不要有思想压力,继续从事好本职工作,镇守一方。
最后又招来了刘山和另外两个渴望继续在战场上厮杀的武将。
“你们可要想好了,武神阁的复活机会只有一次,唯一的一次机会你们也已经用掉了,今后再不幸遇难,可就没有复活的机会了!”
刘山上前一步,坚定的道:“人终有一死,得主公庇佑,能有第二次为主公效死的机会,末将感激不尽。末将心意已决,还请主公恩准末将继续回军效力。”
“你们呢?”
商戢又看向另外两人。
“末将与刘将军一样,恳请继续为主公效力。”
商戢思索了一下,点点头道:“好吧,既然你们心意已决,本将也不再强求。只是今后山长水远,还望三位珍重。”
“主公教诲,末将铭记于心。”
商戢摆了摆手,示意几人不用客气,又想了想,手一挥,三套甲胄出现在商戢面前。
“这有三套甲胄,乃是从董卓军中缴获而来,质量上乘,乃是少有的宝甲,今日就赐予尔等。有它们护身,你们今后在战场上也多出几分保障。”
三人也没客气,依次取了一套甲胄,然后拜谢行礼,缓缓退出书房。
三人离开之后,商戢长长的叹了口气。
这十三人中,刘山与商戢的感情最深,而刘山也是平州军中第一位牺牲的s级将领,随着战争烈度的不断提升,这种牺牲将会越来越多,甚至就连商戢自己都有饮恨沙场的可能。
(iishu)是,,,,!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发展规划
【】(iishu),
解决了刘山等人的安置问题,第二天商戢就召集了商戢军高级文武会议,商讨下一步的发展规划。
说起来,讨董之战商戢可以说赚得盆满钵满,但唯一让商戢比较郁闷的是,他没能趁机收服几位得力文臣。
虽然有邓言、陈昂、荀彧、戏志才、郭嘉等文臣顶着,但与商戢军堪称华丽的武将阵容相比,文臣序列实在太过单薄,而且戏志才、郭嘉还更倾向于军略。
商戢本来目标都定好了,就是那位有“毒士”之称的贾诩,实在不行李儒也能凑合。
然而,贾诩早在董卓魔化之前就悄然失踪了,别说商戢了,就连董卓都不知道贾诩的下落,这令商戢的谋划落空。
至于李儒,葵城之战过后,李儒就此下落不明。也不知道是死在乱军之中,还是被其它诸侯秘密俘虏了,反正商戢是没看到李儒的身影。
顺带说一句,赵云洗刷了冤屈之后,荀彧自度冤枉了好人,羞愧难当,一度愧不敢见商戢,最后还是商戢亲自登门拜访,才将荀彧又请了出来。
经过这一场波折,荀彧的忠诚度提升了不少,对商戢的信任更是大幅度增加。
照例,邓言先是将商戢出征期间的一些重要事项汇报了一遍,主要是期间各城发展状况,辰州新附之地的大致情况,简单汇报一下境内粮食产量、人口增长等商戢比较关心的问题。
具体的就不再累述,总之就是形式一片大好。就连之前的平州较为弱项的文教事业都有长足的发展。
除襄平书院外,另外两座顶级书院也相继建成,并且正式开始招录学子,比当初规划的提前了许久。
能快速建成两座顶级书院,并配齐需要的大儒,还多亏了蔡邕。当初蔡邕替董卓传旨嘉奖商戢,因为董卓心性突变,在雒阳大肆屠杀文武百官,蔡邕无奈,只能暂时滞留襄平。
留着留着,蔡邕就慢慢的适应了平州和平的环境,在管宁、王烈等人的劝说下,决定在平州定居下来,躲避中原战乱。
卢植死后,蔡邕可以说是当今天下的文坛领袖,有他出手,几封书信下去,开设顶级书院所需的大儒就这么简单的配齐了。
唯独让蔡邕不满的是,商戢没把他女儿蔡琰带回来。
对此商戢也只能苦笑不已,把蔡琰带回来?他倒是想啊,可貂蝉不允许他“横刀夺爱”啊!
另外,让商戢感到惊喜的是,蔡邕可不仅仅是一位活着的千金马骨,他还有海内鸿儒,极擅教化!
教化,这个词听起来感觉似乎比较虚,让人不明白具体有什么作用,隐约间似乎还下意识的有些反感这种虚头巴脑的东西。
然而,蔡邕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告诉商戢,什么叫教化!
他带着一帮大儒,组团去了一趟辰州。用了三个月的时间,将辰州八郡挨个转了一遍,每到一地都开坛讲学,教化万民。
而这么做的结果就是,辰州的平均民心提升的五点!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字,要知道辰州可是有数亿居民,数以万计的城市,平均民心提升五点,具体体现就是辰州的治安状况大幅提升,连带着赋税都有了明显增长,不少辰州本地人才自荐投效,甚至还有不少流窜乡野的抵抗势力主动缴械投降!
这也让商戢对“大儒”二字刮目相看。
其次,邓言又简单介绍了一下对商戢带回来的数万高级生活人才的安置规划。
因为底蕴不足,平州的发展很不均衡,襄平已经是不逊于内地州治的正牌王城了,很多郡的郡治发展的还比较缓慢,不少郡治名义上是巨城,但虚有图名,只有巨城之名缺乏巨城之实。
各个大城相差更是悬殊,有些城市发展势头非常猛,时机合适就能晋级巨城,有些还靠着平州中央财政补贴艰难度日。
归结原因,所有发展的好的城市都有主导产业。
比如说沓氏依靠航运和水产品加工兴旺发达,龙喉城依托医药产业后来居上,镇北城靠着畜牧养殖和皮毛加工初步恢复了元气。而发展产业的第一要素就是人才,本来想要弥补落后城市的不足,就是邓言有意向落后地区倾斜资源和人才,也得年才能初见成效,真正做到均衡发展更是百年大计。
可商戢带回来的数万高端人才给邓言提供了一个捷径,按照邓言他们的计划,每一区域、每一座大城都设定一主导产业,将相关行业的人才安置到该地区,这些人才为依托,创建自己的独特城市经济。
当然,这一计划牵扯太大,主导产业不是拍脑袋设定的,它需要因地制宜审时度势,根据不同区域的现实情况科学合理设置。工作量之大,所需时间之长,绝非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即使以邓言、荀彧等人的才能,想要制定这样的百年大计,也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故而这计划目前只是提出一了个大致方针,详细的内容还需等些时日。
商戢听着邓言的介绍,频频点头,虽然他其实没听懂多少东西。
什么协调发展、统筹兼顾、产业链、循环经济等等,不少名词还是邓言在商戢带来的“异界书籍”中学到的,听的商戢一脑门的问号。
商戢不懂归不懂,不过他有一优点,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去做,并且充分的放权!
邓言介绍结束之后,商戢看了众人一眼,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淡然道:“既然鸿著已经有了大致规划,那就放手去做吧,需要的人员、物资尽管抽调,本将一应应许!”
“感谢主公信任!”
虽然早就预料到商戢会支持这一计划,但商戢果断的态度仍旧令邓言有些感动,连带着旁边的荀彧、陈昂、阳仪、邵云等文臣都心潮澎湃激动万分。
武将最渴望的是领百万之兵,开疆扩土,擒敌酋于马下;而文臣对建功立业的热情丝毫不逊于武将,只是他们建立功业的表现形式与武将不同罢了,现在有如此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荀彧等人莫不是激动不已,恨不得现在就开始行动。
(iishu)是,,,,!
第一千零六十九章 军制改革
【】(iishu),
:
这场会议,政务部分只是附带,真正的重点是军务。
新一轮的军制改革在商戢的示意下正式开启。
每经历一场大战,就会有一次军务改革,这机会成了商戢军的惯例。
没有例外,这次支持军务改革的还是柳毅。
柳毅先是起身,向众人简单介绍了一下商戢军此时的概况。
“诸位袍泽,诸位同僚,根据最新的统计,平辰二州再加上草原都护府,我军在籍正规士卒有一千四百五十六万,其中战军六百二十万,卫军七百四十万,另有水师九十六万(包驻守港口的鳞甲水兵和辅助性兵种大力水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