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盖世唐皇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凌云松

    “可主公一脉,同样是出身弘农杨氏,是当今天家的远支宗室!”

    年轻道人下意识的出言反驳,可随后又自失的一笑:“说这些已经无济于事,正如前辈之言,事已至此,如之奈何。幸在一年之前,主公就在做两手准备,一旦谋刺不成,就直接筹划起兵。”

    他说到这里,又语声一顿:“可前提是天子如期北征。”

    “这我倒是能够襄助一二。”

    陈太微手抚长须:“虽说陈某已寿元不久,可在这三五年内,还是能与元问殊等人抗衡一二的。且陈某自问在幻术上的造诣,不逊于世间任何一人。”

    年轻道人却摇着头:“前辈肯出手相助,那自是再好不过,可我担心的却是另有其人。”

    “武功李氏是吗”

    “然也!”

    年轻道人一声苦笑:“以武功李氏的底蕴,我想他们多半已查知我等的端倪,尤其那位唐国公家的二公子,我竟不知他在暗中,居然网罗了无面箭罗礼与白帝子袁天浩这样的人物,以至今次功败垂成——”

    陈太微听到此处也不禁发出一声惊咦:“无面箭与白帝子,是被唐国公家的二公子,那个李世民网罗于麾下,法主你确定”

    “这只是我的猜测,并无证据,可我们也不需要证据不是么综合各方面的信息考量,这就是最可能的答案。那位李家卧虎,可能其弟身死之时,就开始筹划着向我们报复了,今日我等,也确实为此付出代价。”

    年轻道人一声叹息,目光复杂的再次看向下方御营方向:“算起来,李某至今为止已经在这个家伙的手中,输了两次了。虽说今日之败,是因居罗多德赶至,可这本就在你我的算计当中。如果不是此子,今夜这一战也拖不到这个时候。”

    “这位李二郎的确出类拔萃,哪怕是这老夫平生所见的世之英杰中,此子的秉性才情,也可稳据前任。据说楚国公曾评价说其人之才如龙跃凤鸣,日后只怕不逊兰陵。不得不说,你家主公之父果然有识人之明。”

    陈太微也皱起了眉头:“就不能将之除去么”

    年轻道人叹了一口气:“很难,如今其人羽翼除去,要将他除去,谈何容易我想今夜战后,他手底中的实力,只会进一步的增长。便是他本身,如今也已不可小觑了。我如果是他,之后定会注意行止,不会给我们可乘之机。关键是自此之后,绣衣卫必定草木皆兵,关西与河南的任何异动,都很难不将他们惊动。”

    陈太微不由陷入了凝思,为此建言献策:“如果这位李二郎,真的如你所料,在与我等为敌。那么今日横行京中,连续暗杀齐王府要员的那位‘无影箭’,也多半是与其有关。除此之外,这位李直阁想必还有诸多不法事。而你家的主公,可是当今礼部尚书。故楚国公的故旧门生,更是遍及天下。”

    “这更不可能,你我在这里,可以随心所欲的猜想推断。可在朝堂之上,是需要证据的。”

    年轻道人苦笑了笑:“换在之前,我还有些办法,可如今这个家伙,已经镀上了一层金身。没有一些真凭实据,不但无法将他撼动,反倒会引天子猜忌。”

    “金身”

    陈太微身躯微微后仰,脸上多少有些无奈之色。他想起那位李家二郎,在一年之内的两次救驾。

    “就拿他无可奈何了”

    “也不是没有,我会让人将他盯紧,如果能够收集到他的罪证最好,即便不能,也可稍加限制。除此之外,这李家二郎的心性勇烈无畏,这或是可乘之机——”

    年轻道人说到这里,又摇了摇头,把话题拉回:“如今的关键,还是如何让天子放心北上。如果被天子猜忌,我家主公只怕难以施展拳脚。甚至在起兵之前,就会遭遇覆亡之危。”

    陈太微已经无法可想,不过他已看出眼前这位后辈,腹中自有锦绣。

    “法主如有良策的话,不妨直言”

    “我听说武功李氏的主母窦氏,与宇文家的残党一直都不清不楚昔日更曾说过‘恨我不为男,以救舅氏之难’之类的言辞。”

    年轻道人笑了起来:“据我所知,昔日大周覆亡之后,宇文家的残党,亦曾求助过南陈吧”

    “可窦氏那些话,只是坊间传闻吧?即便真有其事,那也只是她少不经事之言,当不得真。”

    陈太微略一思忖:“倒是宇文家的残党,的确是与我朝有过联系,他们当时欲借助南朝之力复国。即便是现在,我与他们其实也有着一些勾连。”

    “这就已足够了!”

    年轻道人的剑眉威扬,目中现着冷冽之意:“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当今陛下乃雄才之主,我想她是冒不起这个风险。如果




第三百十六章 招来嫉妒
    “我明白——”

    李世民的语声有些沙哑,目光暗沉:“可我心里还是感觉不好受,如果当时能够更冷静,更果断,我应该还能做得更好。”

    他知道自己这位六堂叔之言不假,想必他的那些部下,也不会对自己有什么怨言。可他心里还是沉甸甸的,这毕竟是他统兵以来,遭遇到的最大一次伤亡。

    “我倒是忘了,你这小子,其实还只是个毛都没有长全的小子。”

    李孝基的眼中已经现出了了悟之意,不由面现笑意:“部下这么多死伤的情况,应该是你第一次经历感觉不好受就对了,以后你会习惯的。至于能够做到更好什么的,这想法实在愚蠢之极。毗卢遮你完全没必要对自己这么苛刻,战场之上瞬息万变,在用兵上追求极致,只会影响你的判断。毗卢遮你在兵法上的造诣远在我之上,应该明白,用兵之道贵在平衡的道理。”

    他对今晚李世民的表现,整体还是欣赏有加的。在关键的时候,还是能够狠得下心肠,该弃则弃,这才是良将所为。

    尽管这小子在战后的表现,有些多愁善感,伤春悲秋。可在李世民这个年纪,这其实是在所难免的事情。

    真要是从一开始就冷漠无情,毫不介意,那他反而要感觉恐惧。这样的人物,或者能在战场上逞威一时,却是得不到部署拥戴的。

    李世民也陷入凝思,良久之后,他终于吐出了一口浊气:“侄儿确实钻牛角尖了,多谢六叔指点。”

    “谢什么这个道理,你自己也迟早能够想明白。”

    李孝基欣慰一笑,拍了拍他的肩膀之后,就提出了告辞:“这里估计已用不上我,清晨之后我就会动身赶回洛阳。”

    他说到这里,脸上又浮起了无奈之意:“那些兔崽子,三天两头的上梁揭瓦。我实在是放心不下,希望这次,他们不要惹出太大的乱子出来。”

    他仍是微山堂的山主,这次只是受李渊之邀,临时过来帮忙而已。身为武功李氏的一员,今日之事他责无旁贷。

    李世民也没有什么好挽留的,他对于微山堂的那些学生们的德行,也是心中有数。

    他这些‘学弟’,要么是出身关西将门,要么是出身地方豪门,说他们‘无法无天’可能有些过分了,可这些家伙的性格,是真的很跳脱剽悍,不知天高地厚。

    平时有李孝基约束着还好,一旦这位山长不在,别人就只能祈祷这些家伙,别把微山堂给烧了。

    而在把李孝基送走之后,李世民才想起自己很久没有看到张雨柔了。

    之前他见这丫头,一直都呆在望台附近的那座法坛上盘膝坐着。旁边有张空明护法,身前则摆着一堆的太古荒龙骨骼,还借助法坛之力,不断的勾引着天地元灵,动静不小。

    李世民看她模样,应该在制作召唤‘龙骨道兵’——他在一些道书中,见过前人对这种东西的描述。是以荒龙之骨制作,战力不俗,视材质的不同,龙骨道兵的实力也有差别。下限是五品左右,上限则是二品,如果能够想办法将武道真意融入其中,并永久恒定,那么他们的实力还可以更进一步。

    在战国之时,太古荒龙遗骨还很常见的时候,那些方术士与练气士们,常以之未材料,制作‘龙骨道兵’以为护法,并发展出完备的体系。那些三品级别的术师,如果没有三五只龙骨道兵跟随护驾,是真的没脸见人。

    而到了近代,一是因太古荒龙遗骨,已经很难再发掘得到;二是因这种道兵在盛行天下之后,已经被那个时代的术师们,总结出了种种破绽弱点,并开发出了针对性的道法;三则是源于佛门东侵,道门在遭遇生死存亡的危机之后触底反弹,反倒是激发了一次道法盛世,在几位道门不世出的天才推动下,在道术上不断的推陈出新。所以当今之时,术师们在道兵方面,已经有了性价比更高的选择。

    当然,这并不是说‘龙骨道兵’已经被淘汰。这种道兵,哪怕是在当今时代中,还是有着很强的战斗力的。只是因太古荒龙的高昂价格,让绝大多数是望而生畏而已。尤其是那些拥有二品实力,没有那么多弱点龙骨道兵,需得大量壮年期的太古荒龙遗骨,再以特殊的方法提炼其精华制作——仔细算起来,成本应该不下三百万贯,都比得上一件制作精良的王阶战甲了。

    所以李世民见了之后,还是很为张雨柔高兴的。为此还特意嘱咐他的部属,让他们远离

    阵坛,不要去打扰,

    可让他奇怪的是,这个时候都已经快天亮,张雨柔那边还没结束

    只是一具龙骨道兵而已,有这么艰难吗还是说张雨柔制作道兵的方法,与众不同

    这也有可能,他之前就注意到了,张空明看张雨柔的目光一直都很不对劲。那就好似是大灰狼看见小白兔一样的神色——这么形容可能有些不对,可当时李世民就是这样的感觉。

    如果这老头,是真的对张雨柔的天赋动心,那么临时传授张雨柔一门天师府独有的道术,还是有可能的。

    &



第三百十七章 委以重任
    “估计是活不过今晚了。他本就受了重伤,之后又不惜命元,损耗极剧。最后那一击,已经让他油枯灯尽。”

    王崇古一声轻叹:“其实要谢你的,何止是他今日之事,老奴事后回思,依然是心有余悸。”

    之后他就掀开了帐门,当先走入了进去。此时帐内,依然有很多大臣在,似乎在争论着什么,其中也包括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在内。

    不过当两人走进来之后,这些人就很默契的停止了争论,都神色默默的看向李世民,不再发言。

    杨广也同时注目过来,而他的第一句,就让帐内的诸臣微惊,

    “这是朕身边最得力的福将来了。”

    他之前还是气息沉冷,眼神不愉,可在看见李世民之后,就神色回暖,现出了几分笑意:“正好,此间诸位大臣,正为那些叛军如何处置而争论。毗卢遮也不妨说说看。此事朝廷该怎么决断才好”

    李世民却先是规规矩矩的朝着杨广一拜:“微臣李世民奉命而来,叩见陛下!”

    之后他才抬起头,保拳于胸:“关于陛下垂询之事,臣非大臣,不敢妄言,还请陛下见谅。”

    “此言有理!”

    杨广闻言之后,却似乎更为满意,笑意更浓:“可所谓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朕有时候,也不能对大臣之言全听全信。所以毗卢遮你如有什么想法,大可直言不讳。无论说什么,朕都不会怪你。”

    李世民略略迟疑,扫视在场诸臣一眼。却并没能得到什么暗示,哪怕是他的父亲李渊,这时候也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

    倒是在陛前端坐的越王杨侗,代王杨侑,都向他颔首示好,燕王杨倓,更是朝他微微一笑。

    而李世民略做凝思之后,就不再迟疑:“臣以为,这些叛军,其情可悯,其罪难恕。按法理而言,当全数斩首以儆效尤,甚至族诛都不为过。然而臣亦为禁军一员,对这些昔日同胞难免有恻隐之心。所以——”

    他朝着杨广重重顿首:“臣请陛下,将所有获罪将士发配辽东军前,充为敢死。如能彼辈能够幡然醒悟,果敢死战,或可恕其家人。”

    在场众臣闻言,不由都面面相觑,如裴蕴,萧瑀等人,无不都面现赞赏之色。而宇文述与虞世基等人,则都陷入了凝思。

    其中的苏威,则是神色讶然之后,又现出了几分无奈之意。

    “发配辽东军前,充为敢死吗”

    杨广手摩挲着下巴,似乎有些不甘,可又语含迟疑。

    “这倒是一个良策,与其不分青红皂白,将这些罪军一概宰杀,倒不如把他们送到军前效力,可以稍赎其罪。”

    此时开口建言的,正是端坐在天子身旁的萧后:“陛下如觉不妥,还可遣人严审罪军,将其中的罪魁祸首分辨出来,严加惩戒。”

    “也罢,此事就这么定了。”

    杨广哑然失笑,而后他的神色,就又恢复严肃:“毗卢遮,朕观你在营中一应安排,似乎是早有准备所以朕想问你,今夜之事,是否早就知情”

    李世民不由心神微凛,好在他临来之前就,已经做足了功课。

    “臣确有着准备!早在冬狩之前,就有一位得道高人向微臣示警,然后数天前,父亲又告知我化清坊武库生变,可能有妖邪从内逃脱一事,所以深为警惕。可无论是昨日幻雾,还是之后的尸骨大军,微臣事前都一无所知。在营中的一应准备,只是遵循兵法——”

    杨广闻言之后,却当即眯起了眼:“得道高人示警吗?说说看,是哪一位得道高人啦”

    “是清华元君!”

    李世民他稍稍抬头,神色坦然,直言不讳:“臣的未婚妻长孙无垢,因天赋出众,幼年曾被清华元君收为记名弟子,并得其爱重。”

    “清华是她这么看来,化清坊武库一案,朕居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

    杨广皱着眉,神色也极为复杂,有纠结,有怒恨,有无奈,有怀念,让人无法辨知他的真实情绪。而仅须臾之后,天子的神色就又恢复平静:“继续,把你知道的事情,都说说看!”

    李世民一听此言,就知道自己已经过关。于是他放松心情,将自己昨夜一夜经历之事,都如实道出。

    当然一些不该说的,

    天子如果不主动问,他也不会主动提起。

    不过天子最后问的一句,还是让他再次心惊胆颤:“有人对朕说,今次谋逆的主使之人,就是朕如今身边诸位大臣之一。毗卢遮你认为此言是否有理朕身边何人最为可疑”

    李世民的神色,极为错愕,面上也现出了为难之色。可就在他打算出言推拒的时候,天子却又冷声说到:“这是朕让你答的,毗卢遮可明白”

    李世民等的就是这一句,他只是装模作样的犹疑了一番,就在杨广的目光逼迫下,用不确定的语气答道:“臣以为此言极有道理,至于陛下身边何人最可疑,




第三百十八章 国师之争
    “陛下!”

    李世民深吸了一口气,才勉力压制住胸中翻涌的心绪气血:“开府仪同三司与开国县伯之爵,臣愧领之。可那绣衣郎将,直寝将军,微臣实不敢受——”
1...110111112113114...12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