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少年战将
时间:2023-05-27 来源: 作者:万字旗下的大清帝国
毒气在,即使戴着面具,能见度也受到严重影响,鬼子正在东张西望呢,忽然,轰轰几声手雷和额手榴弹的爆响,就有几个鬼子被炸飞了。
随即,有人影幽灵一样地闪过去,用匕首将鬼子割喉,武器和面具都抢走了。
还有的地方,鬼子正在移动,正在说话,互相提醒同伙,突然,有人拍他的肩膀,赶紧回头看,噗嗤,割喉!
又一个小队的日军消失在姬长风营队所在的村落废墟里。
村外的日军怒了,中队长大喊:“怎么回事儿喂,喂,喂!”
一怒之下,中队长亲自带人冲进去,没多久,就杳无音信了。
中队也是有防毒面具的,而且,数量不少,在武宁城和城外村落里,都分配有,缴获的鬼子的。
防毒面具的士兵出战,将废墟变成了鬼子的屠宰场。
鬼子106师团的参谋长木叶领导部队进攻中队城外的几个据点,师团长中井负责进攻武宁城。
带着面具的鬼子疯狂进入城中以后,数量已经有了几百人之多。
城中隐蔽的张盛旅长立刻接到侦查员的通知,下令备战。
所有防毒面具全部配备起来,整个武宁城下面的坑道几乎挖通!
城内,这些士兵开始向敌人射击。
手榴弹,机枪,掷弹筒,朝着敌人猛扫猛打,吸引敌人的注意力。
日军立刻猛烈围攻。
依然是中心地带的火力吸引鬼子。
等鬼子逐渐逼近中间,中国士兵从周围的坑道出入口出来,在背后袭击鬼子。
一阵手榴弹和手雷的猛轰,炸死炸伤几个鬼子,或者端起机枪猛扫一阵,将鬼子扫死一大片,再从容撤退。
因为中队按照张锐的布置,是分区防守,不许随便移动的,所以,一个地方相互之间的战士已经认识熟悉,他们进攻的时候,只针对本地区的鬼子。
有的出来,穿着鬼子衣裳,那种衣裳,中队早有准备,他们很快就冒充了鬼子,混在鬼子中间,不断地偷袭暗杀鬼子。
戴着防毒面具的鬼子,行动缓慢迟钝了许多。被杀被戳,简直无法躲避。
从你背后冒出来的,在毒气和复杂废墟中潜行的幽灵,你很难防范吧
很快,武宁城内,到处都是射击声,爆炸声,鬼子的身后,一片片的爆炸,炸死炸伤许多鬼子。
无奈之下,一些鬼子不得不撤退。
城头的鬼子军官看到双方混账,知道中计了,急忙派人向中井老鬼子汇报。
中井明白了,也很果断:“撤退!不要和支那人纠缠!”
既然中国人有地下工事,那么,只有继续轰炸,将他们的工事彻底炸塌才行。
“支那人的指
第281章 日军聚拢
整个战场,方圆几十里都在激战,张锐呢
作为中队的总指挥,作为四千多人的统帅,他在,咳咳,在打瞌睡。
翻着肚皮,黑不溜秋的小肚皮,没有肚腩的小肚子,小蛮腰,双臂枕在脑后,在绿油油的帽子,不,在绿油油的杂草上呢喃。
嘴巴里衔着一枚狗尾草,摇晃着,闭目养神。
他的部队在西面一带,在鬼子外围警戒部队的包围圈中。
他只有一百多人,完全隐蔽起来,等待着动静。
不是不想西撤,而是被鬼子的大部队外围警戒圈儿给堵截了。
既然如此,老子就逍遥自在地看大戏听评书得了!
很想玩手机,上网,打游戏,就是……
有人用什么草在他脸上轻轻滑动了一下,让他有些诧异,现在,他的威望如此之高,居然有人敢他开玩笑
睁开眼,是雨荷!
雨荷见他瞪她,吓得梅花鹿一样钻进竹园里跑了,还回头对他扮鬼脸。
卡哇伊的小媳妇儿!
武宁城的两次重炮轰击,武宁城外的激战和鬼子的飞机轰炸,都在张锐这边听得清楚,看得清楚,望远镜随便看到了,还有一个专用的炮队镜呢!
张锐在这里,也很方便观察整个战斗,便于指挥。
比如,他发现了西面的鬼子警戒大部队,就及时通知了外围的炮兵部队。
张锐要求部队隐蔽,现在,他的这点儿人马,只能打秋风,不能发挥作用。
“将军,我们不能这样闲着吧”这个连的连长,张凌虎,满脸络腮胡子,彪悍到了极点,却忠诚老实,有时候说话有点儿迟疑,应该是某次在坑道中躲避炮弹,被近距离重炮冲击波震撼,有点儿失忆。
“是啊,将军,我们这么精锐的部队,岂能当看客”少尉排长邹康有些娃娃脸,肌肤很白。
张锐笑笑:“一会儿,好戏还在后面,我们可是一群猎豹,等着吃肥肉呢。”
鬼子外围部队的动向,被张锐部队迅速发现,立刻通报了炮兵部队。
这会使用的是电台,不敢使用无线电通报器了,在敌人包围圈里扑腾,可得小心。
中国炮兵部队的部队长是迷龙,原来的东北奉系炮兵军官,素质很高,后来被调拨到第一集团军,军衔只是上尉连长,现在,被张锐委以重任,重炮兵的部队长,炮兵加上保护的步兵辎重人员,四百多人,加上主动协助的百姓青壮年,已经六百余人了。
迷龙脾气火爆,真正的大炮。
不过,在张锐的麾下,他非常有分寸。
从东北一路败退到这边,见惯了中队的软弱和鬼子的猖獗,在张锐领导下,以少胜多,日弱胜强,屡战屡胜,让他十分钦佩。
重任在肩,更不敢马虎。
迷龙的副手是曹华,作风细腻,脾气极好,和迷龙配合默契。
两人在炮兵阵地上,也看到了鬼子的动向。
40倍数和60倍数的炮队镜,比普通的陆军望远镜强多了。
所有战场近在眼前。
通讯兵送来电报:“营长,总指挥让您将部队朝前运动,准备对外围的鬼子重击!”
迷龙看了电报,又给曹华看,两人一商量,观察了下,见日军步兵已经全面反转,向武宁而去,就下令准备。
将重炮从各种隐藏的壕沟和树林竹园里整出来,开始套上挽马,准备出发。
距离武宁城太远,射程不够,他们距离那边接近三十多里了。
随着日军外围兵力的撤退,他们紧急出动,尾随敌人前进。
另一路中国轻型炮兵,也得到消息。
部队长是董超和余冰,都是在最近作战中表现勇敢,对炮兵战斗很有天赋的人员。
两支炮兵都做了准备。
日军快速移动,两个步兵大队的兵力不是盖的。
但是,不是完整的两个大队,部分兵力已经在撒开了搜索,并且围攻城外六个据点村庄,且损失巨大。
鬼子无力在外围保护强大的兵力了,连警戒兵力不都留下。
鬼子都认为,武宁城顽强的
第282章 苦苦支撑
战斗继续进行了半小时。
无论张盛旅长,还是刘传松旅长,都带领部队在激战,在苦苦支撑。
他们当然处于劣势!
不过,那是战略劣势,战术上是优势的。
在武器装备上,他们更是优势。
弹药充足,是张锐从武汉鬼子那儿骗来的很大一部分,机枪很多,那是缴获的,迫击炮和掷弹筒,手雷的不少,起码比鬼子多一倍以上,单位战斗力自然提升了很多。
日军射击精湛,中国部队火力凶猛,结果就是势均力敌。
半小时时间,武宁城内,日军已经控制了超过一半的地域,整个步兵大队都进入城中。
日军最高指挥官,中井老鬼子,亲自站在城墙上鼓舞士气。
在城墙上,日军布置了很多神枪手打冷枪。
日军并没有狙击手这样专门的兵种和战术意识,打冷枪也是一个偶尔使用的概念。
日军又损失了一百多人。
在正儿八经的对战中,没有大规模冲锋和轰炸,一方死伤一百多人,已经相当激烈了。
张盛旅长的部下,损失相当。
鬼子也注意到中队利用坑道的方法,沿途在占领的区域进行清除,用手雷炸,用炸药包炸!
日军手雷不少,炸药包几乎没有,因为他们平时不需要这种落后的方式,面对坚固工事,用平射炮,直瞄炮就可以,或者招徕飞机轰炸。
效果么,一般。
能炸塌一些坑道口,鬼子却进不去。
鬼子军官注意到了一些细节,很快就找到了对策,并且全面通知和推广。
凡是怀疑有中队坑道口的地方,先扔手雷,再用工兵铲将一些泥土和砖石投过去堵塞。
日军可没有推土机这种高大上的东西,东洋鬼子和米国鬼子的工业化水平和规模,还是很悬殊的。
硫磺岛上米国鬼子可以用水泥堵死东洋鬼子,在武宁城,东洋鬼子只能用砖头,瓦片和泥土疙瘩,象征性地,临时性地堵塞吧。
中队也不惧怕,在里面歇着吧,反正,很多地方坑道是想通的,可以随即往鬼子没有占领的地方转移。
另外,鬼子也不敢轻易逼近,否则,冷不丁坑道里就飞出一颗子弹,甚至是一梭子子弹,或者手榴弹!
张盛旅长一直用暗语和无线电通话器联络,有时候也用电台。
张盛旅长的部队,已经牢牢地将鬼子吸附到了武宁城内。
鬼子根本不知道这是计策,这种计策,张锐部队屡试不爽,重创和围歼鬼子兵。
对于中队的大炮,在此前,在冲正镇子一带的巨大规模的轰炸,鬼子不是不知道,老鬼子中井也有隐忧,所以,外围的部队才拉开了十千米,保证围歼中队,也是一种战略搜索,寻觅中国炮兵。
中队的装备,一直是很透明的,中井能清楚地知道,中国一个军的部队,配备多少火炮,拥有多少炮弹。
他知道那种炮火,很多是日式炮弹,心里想的是,就算中队缴获和使用了那些炮弹,数量也没有多少,否则,这边打了整整一个多小时,中国的炮兵怎么还不来
“支那人的炮弹已经消耗光了。所以,那些炮兵和火炮,不得不逃走!”
这是他的判断。
有鉴于此,他才敢大胆地将自己的兵力悉数调遣进入城中,围剿中队。
随着战斗越来越残酷,时间越来越长,他越发相信这个判断,当战斗进行了两个小时的时候,他电令木叶参谋长,收缩全部的部队,加快要点的进攻。
城外,老鬼子木叶部队,也在凶猛地围攻刘传松部队的六大据点。
这些据点间隔一千米左右,互相支援,让鬼子相当头痛。
木叶很快将全部部队,尤其是外围的部队,都调遣回来了。
作为参谋长,他很谨慎,外围部队的收缩,很缓慢,现在,才全部收回。
&n
第283章 重炮覆盖
白刃战的结果,是刘传松部队大占便宜,最后,硬生生将小鬼子挤压出去了。
弹药不多,五百多兵员,只剩下五十多个完好的,七十多个轻伤的,五十多个重伤的,可谓损失惨重。
普通军队,损失超过三分之一,就失去了进攻能力,损失超过三分之二,就完全失去了斗志,编制崩溃,陷入混乱。
到那时,东亚的两大国家的战斗中,很多军队都是顽抗到底的。
刘传松的兵,毕竟不是八路军新四军那种思想武装起来的,只能是依靠张锐的威名,连续胜利积累的士气和灵活的战术支撑着,压力不能太大。
张盛旅长的部队,也剩下四百多人,其中一百多人轻重伤不等。
他们都完成了对鬼子的吸引和集中,战略任务完成了。
刘传松据点没有被敌人攻克,还因为,周边的几个据点,大量分散了敌人的兵力,同时,有些部队直接出击,反攻敌人,吸引敌人回援。
比如,王靖凯部队,就杀出村去,突击日军,杀了鬼子一个措手不及,死伤八十多人。
韩羽部队利用机枪较多,弹药充足地特点,反复扫射鬼子在周围的聚集点,打地鬼子无法立足,只能撤退了二百多米。
“撤退!撤退!”日军在西线的最后一点儿兵力,骑兵和几辆战车,接到命令,向东转进了。
可以说,鬼子的外围部队早就转进了,真正完全撤兵,一直拖了两个小时。
鬼子太狡猾了。
张锐呢,一直欣赏着呢。
直到刘传松和张盛两员大将支撑不住了,鬼子也撤退敞开了口子,张锐才发出了决定性的命令:“迷龙曹华出击!”
“董超,余冰进攻!”
他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炮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