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我就是大牌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徐牧羊

    现在连电影节的主席都公开diss中国电影…

    只能说带种!

    阿尔贝托这货也不怎么样,他当值威尼斯电影节主席之后,华语电影经常缺席主竞赛单元,这在马可穆勒时代是完全无法想象的…

    去年,他批评华语作品质量不行…

    今年就把语调缓和了,说华语作品不适合走出国门。

    啧啧…

    看看威尼斯培育出的导演还剩几个在继续追着威尼斯,多半跑去戛纳了。

    自己没本事吸引人才,还怪别人!

    就连《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碰瓷都选择戛纳!

    什么原因

    ……

    带着这种情绪,张俊生自然不会给阿尔贝托好脸色,握手之后,连寒暄都懒得做,直接略过他,坐在了观影区。

    电影宫的主会场里涌进了超过2000人,除去嘉宾和媒体的人员外,还有大量的普通观众。

    相比较嘉宾的理性掌声,后方观众处要响亮的多…

    这也真实反映了欧洲电影人还有欧洲电影观众对张俊生的看法。

    这么好的条件,居然不拍揭示人性、反对政斧的电影!

    张俊生的电影,一点也不符合电影节的旋律——所谓的欧美电影节主旋律,就是以欧美世界的视点来注视并呈现故事!

    也就是说你的电影必须要




第二百三十四章 麻烦(4)
    坦白讲,《触不可及》有点过分强调了王博的作用。

    别的不说,后来的护理,换了好几个,可没有一个人给他刮胡子,这怎么可能

    这些护理都是很专业的!

    更何况他们不做,那两个女管家是干什么的呢

    还有,给富豪私自安排了约会,不就是给朋友帮了个忙吗,约了喜欢却不敢见面的妞,这个太多人都经历过啊,很普通,可片里面那音乐,那镜头,一个潇洒的慢慢远去的背影,简直像救世主一样…

    电影是电影,现实是现实。

    电影大多是寄托美好事物的,真要表现现实,那《触不可及》很有可能变成《护理杀人案件》…

    张俊生在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大部分时间用的是暖色调,配音选用的大都是古典音乐。

    《触不可及》属于人物成长塑造类型电影。

    什么叫人物成长类型

    说简单点就是主角一开始做什么事,后面做不同的事情也让人觉得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平行蒙太奇的两条主线让故事显得极其丰满,而这两条主线又是两个社会的不同阶级,两条线互相照应,互相烘托并推进故事主线,最后博哥的弟弟来到菲利普家这个点,两条线才真正的算是汇聚在一起了!

    这个故事天然不太适合炫技,那就用最学院的方法拍摄!

    把每一个谈话场景都做到紧凑、精致、稳当、平实,没有一个场景有特别强烈的冲突,没有人的表演过火,没有镜头特别出格。

    但正是因为如此却更显得非常扎实,整部影片非常精彩,节奏紧凑,人物鲜明,很能打动人。

    电影结束,掌声响起,一直持续了数分钟还没有平息的势头…

    张俊生带领剧组成员上台,答谢影迷…

    之后还有个发布会!

    ……

    对了,说一下原版《触不可及》的票房成绩,全球5亿美元,击败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成为影史上最卖座的非英语电影!

    当然之后败给了《战狼2》、《红海行动》还有《唐人街探案2》…

    所以,即使没有大场面,温暖人心的电影也可以做到全球大卖!

    之后的记者会上,刚开始的时候,基本都是在提问小李子、肥温还有王博、斯嘉丽约翰逊。

    “张俊生导演…”

    一名来自法国的记者,站起来把问题扔向张俊生,“这是一部基于真实事件的电影,拍摄对你来说算是一个挑战吗”

    总算轮到老子上场了!

    “…还好,这样的题材拍摄起来难度不大,主要还是演员本身的能力!”

    “应该是前年,我读了菲利普的自传《第二次呼吸》,觉得这个故事很好,然后就买下了改编权…”

    “今年二月,我跟莱昂纳多见了一面,跟他说了这个故事,他很感兴趣,然后我们就一起做了这个项目。”

    “我当然很欣赏莱昂…”

    意大利的记者挑事问了一句:“那您觉得《触不可及》没能入围主竞赛单元,是不是因为电影本身不够艺术”

    “…不知道,可能是因为没有深刻揭露人性,反倒是歌颂友谊,让他们觉得不适合电影节的氛围吧,无所谓,反正我觉得《触不可及》是一部好电影!”

    不远处的威尼斯电影节主席阿尔贝托巴贝拉脸色有点不好看…

    正是他极力反对,《触不可及》才没能入围主竞赛单元,他是这么想的,欧洲三大,张俊生已经拿走两个,就差一个威尼斯金狮将,他肯定会往这个方向努力…

    呵呵,想多了!

    ……

    电影公映后,《触不可及》照例举办了酒会。

    到场的人很多,除了一些影评人外,更多的则是片商还有电影节的主席,比方说圣丹斯电影节主席乔佛瑞吉尔默、柏林电影节的主



第二百三十五章 你想多了!(5)
    老美是移民国家,跟咱们不太一样!

    在中国的土地上,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谈不上歧视不歧视!

    但是在国际上不是这样。

    有一年咱们的春晚,《变脸》节目被很多黑人抗议涉嫌歧视,外交部发言人当时就懵了…

    这…这挨得上吗

    挨得上!

    ……

    “我想差了,当时真应该找个白人饰演陪护!”

    张俊生有点懊恼…

    博哥走了过来,看到小李子还有张俊生面露愁容,问了一句:“怎么了”

    “…我有点担心《触不可及》会被抗议…”

    “抗议怎么说”

    “…说咱们种族歧视!”

    “歧视咱们歧视谁了”

    “华人啊!你演的角色和小李子演的角色一对比,很容易给人一种种族比对…”

    王博无语了:“可咱们是中国人啊!”

    “…”

    是呀,老子自己就是黄种人,我踏马歧视自己

    就好像黑人可以骂自己人是黑鬼,白人不能骂,这是一个道理!

    张俊生跟王博说话用的是中文,凯瑟琳还有小李子听不懂,等他俩交流结束,果断问道:“你们聊什么呢”

    “没什么…我们在讨论《触不可及》的中国票房…”

    “…你怎么这么淡定”

    “凯瑟琳,去年我已经拿了最佳导演,你觉得今年还有戏吗”

    凯瑟琳想了想,道:“…事在人为啊,当年约翰-福特和约瑟夫l曼凯维奇都成功连庄最佳导演…”

    “那都什么年代了,太难了,咱们这次公关的重点是演员奖,最佳男配角和最佳男主角,拿得到最好,拿不到,咱们下部戏继续努力…”

    “你不担心种族歧视了”

    “我就是华人,我能自己歧视自己吗”

    “那…那要是当地华人团体抗议呢”

    “让他们抗议去吧,他们还能翻天不成”

    呵呵,再等几个月,你就知道他们会不会翻天了…

    ……

    酒会一直进行到凌晨三点,大家才散去。

    张俊生回了房间,第二天上午十一点才出现在酒店大厅。

    “你来啦,赶紧帮我看看这上面写的啥!”

    博哥抱着本《意大利新闻报》看的出神,见到张俊生,赶忙求助…

    “…你看不懂,还跟真事似的”

    接过报纸,只看了一眼,张俊生就把报纸还给博哥:“这上面是意大利文,我也看不懂…你不能买本英文报纸吗”

    “…这不是我买的,是酒店赠送的!”

    “你想看什么”

    “找找影评啊!《触不可及》不是昨天公映的嘛!”

    “…行!”

    喊过服务员,让他买一份《综艺》还有《好莱坞报道》,顺便买一份英文版的《意大利新闻报》…

    “评价再高也没有用,咱们压根没有入围主竞赛单元!”

    “…我知道!”

    “今年的金马奖,别去参加了,11月之后,《触不可及》会在北美上映,你过去,全力配合冲奥,我们给你报的是最佳男配角,有很大机会拿到提名,拿到提名,你就是奥斯卡级别的演员了!有没有想法闯一闯好莱坞”

    王博摆了摆手:“别别别,我还是先把国内的观众照顾好了再说…”

    “也别太抗拒,讯哥现在这样的就挺好,有好剧本就接,没有好剧本就接一些国内的戏,做做慈善。”

    “嗯,我知道。”

    塞了一叉子面条,张俊生夸了一句:“…这面条挺劲道!”

    “意大利面嘛…”

    三下五除二解决碗里的面条,张俊生换了个话题:“《泰囧》…你真不准备拍”

    “…先不导了,我还没准备好。”顿了顿,博哥解释了一下:“主要我对喜剧没有什么把握!”

    张俊生更无所谓摆了摆手:“行,那我就找宋小飞了…”

    宋小飞也是《人在囧途》的摄影指导,之前已经执导过《倩女幽魂2》,导演能力有目共睹,《泰囧》的本子搁这呢,他绝对能做到延续笑料…

    “那你准备拍一部什么”

    博哥看了眼张俊生:“我其实一直想拍一个关于荒岛题材的电影…”

    “荒岛题材《鲁宾逊漂流记》



第二百三十六章 卖房子就是有钱!(1)
    建国初期,我们采用的是前苏联电影业的经营体制,从制片、发行、放映都采取了一系列的计划经济的经营形式。

    到90年代初,一直沿袭着这种“统购统销”+“层级发行”的发行模式。

    具体来说,各省、市建立发行机构,制订了发行放映经营管理的各种制度。

    电影产品一经完成,即交由中影公司按规定价格一次性买断电影,然后再由中影公司分别按照省、市、县这样的行政层级的发行公司发行到各家电影院…

    这种模式特别呆板,有点像后世的奈飞,只追求数量,不太重视质量…

    造成的结果就是票房逐年下跌!

    有一串数据:1990年全国的总票房是22亿,1991年是23亿,1992年是20亿,1993年是13亿…

    与此同时,在电影产量上,每年依然拍摄150部左右的片子…

    明摆着的——观众对电影没兴趣了。

    为了让观众重新回到电影院看电影,总局下发了一份文件:允许影院每年以分账的形式进口10部左右基本反映世界优秀文明成果和基本表现当代电影艺术、技术成就的影片,也就是好莱坞大片。

    其实,在这之前,咱们也进口过国外的电影,不过是用买断的方式,每部电影的买断价最高2万美元。

    这样的价格根本吸引不了国外片商的兴趣,买回来的都是一些品质不高的老电影,也没几个人愿意看…

    新的文件采用的分账比例:外方片商和中影拿总票房的百分之四十六,省市级的电影公司拿到百分之八到百分之十之间,剩下的为影院所有…

    如此一来,一部电影在中国的票房越高,外国的片商分到的钱就越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他们会把国外高质量的商业大片拿到中国上映。

    第一部以分账形式走进中国电影市场的电影叫《亡命天涯》,制片成本4400万美元,当时这部电影已经在北美市场取得巨大成功——北美本土票房1.8亿美元!

    出品方是华纳兄弟,好莱坞认为中国毕竟是一个人口超过十亿的庞大市场,肯定有搞头!

    然后,这部《亡命天涯》上映一周,直接在京城一地拿下了400万的票房成绩,当时全国六座城市上映这部电影,松江和羊城都是经济发达地区,虽然没有详细统计,但是,《亡命天涯》一周的票房可能突破了3000万…

    当然,真实情况是,《亡命天涯》上映六天然后被下档了——电影行业的人联合起来要求《亡命天涯》立即撤出影院…

    票房定格在了2400万…
1...154155156157158...267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