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唐龙雀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和一

    继续说心路历程。

    转眼又到了月底,偏偏还是二月的月底,这时间一下子就快了两三天。

    和一具体忘了二月底的那天更新到了第几章。因为书还没上推荐的原因,肯定没人看,所以我大多数时间,还是在纠结开头。

    ……

    大家看到的开头,也不知道是第几个开头了,真的,和一记不清了。

    和一只知道,六万字存稿,左改右改,改没了好几万字。

    存稿见底……

    后来和一发现存稿真没什么用。前提是在反复修改,人又不自信的情况下。

    ……

    第一卷开头前五章,是和一十二月的三万字缩减的,6-8章是过年写的。往后找到玄通铜镜、太子府抓黑影、见到白衣仙子、波斯鲟鱼、给张茂疗伤,和一过年的时候也写过。

    可是统统改了。

    因为和一发现留着它们,和一就懒,和一就跳不出那个圈。当然,最重要的是,和一是想把最好的故事,呈现给各位兄弟姐妹。

    也许和一的进步只是错觉,只是因为,和一新写了剧情而已。

    人就是这样,喜欢否定以前的事,觉得是在成长。和一呢,差不多也过了这个年龄,所以,和一大概确信,第一卷后来展现给大家的章节,是和一目前最用心、最好看的那部分。

    说了一堆废话,要是写小说有这么多话就好。额……还是算了,那不就是水文了。

    ……

    再说说书的事吧。

    五万字新书推荐,一共七天。

    前三天数据低到无法开口,责编第三天让和一改改开头。当时心里其实很失落,但是好在几个小时后




第一章 仙子传说
    近些年,长安城坊间流传着四句童谣:文章不入夜,寒窗付东流,一曲仙音起,功名滚滚来!

    这四句童谣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长安城的文人雅士一致点头认可的真言。

    若说这则童谣的由来,还要从三年前说起。

    三年前,大衍楼来了位人间仙子,一时间全城轰动,无数青年才俊闻风而来,都想抱得美人归。这时恰逢科举发榜,一位新晋进士,当场提亲,却被仙子婉拒,这进士不甘罢休,居然当众写下一篇鸳鸯赋,想用文采博得仙子芳心,谁知仙子只是点评几句,便羞得进士掩面而去,从此不敢再进大衍楼。

    都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这文人学子大多比较矫情,自视甚高不说,还多少有点目中无人。新晋进士卖弄文章被仙女羞退,满城学子听到后,不是惊叹称奇,却是跃跃而试。

    一时间大衍楼人满为患,文人学子们纷纷而至,将整个街道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货中,或有真的文人雅士为仙子文采而来,但大多数却抱着与新晋进士一较高下的心思。很多人未尝不是想考场失意后,找些心理安慰。若是一通文章写得仙子哑口无言,岂不是说自己要比那进士厉害

    仙子临尘,却无仙人傲气,据说这位仙子并未将人拒之门外。 心肠极好的她,面对跃跃欲试的众人,并无半点不悦,而是当场答应,愿拜阅每个人的文章,且会一一点评。

    一连九日,仙子读阅点评文章三万篇,终让满城才子心服口服。

    仙子言出必行,未漏掉一篇文章,文人才子感动之余,更是羞愧难当。

    仙子一目十行不说,每个评语皆是一针见血,作文者莫不心服口服,且不少人如醍醐灌顶,竟自仙子评语中找到再进之处。

    仙子点评中肯,从不吝啬夸奖,甚至还为一位寒门学子抚琴一首,自叹不如。

    只是这琴音一起,众人才知世间原有仙音。

    从此无人再敢在仙子面前卖弄文采,却又有无数人为仙音而来。

    据说连天子听闻此事,要来被仙子夸口的文章赏阅,观文章后一时爱才心起,破格提拔这位寒门学子为一方县令。

    此事满城轰动!

    夜仙子之名不胫而走!

    说来天子也是风雅之人,为得仙子扶琴一曲,竟愿为大衍楼独开宵禁,凡大衍楼喝茶听曲者遇宵而不犯!

    夜仙子人极好,从来没有架子,无论富贵贫寒,皆是一视同仁。

    凡来求仙音者,仙子一概应允,

    一连三十日,大衍楼仙音不断,最后还是天子看不过眼,才勒令众人退去。

    夜仙子善解人意,心地善良,主动开口,为回大家美意,每月十八为众人抚琴一首。

    从此,每月十八{间隔符}大衍楼座无虚席,为的就是那一曲仙音。

    ——————

    今日便是十一月十八,夜仙子抚琴之日。

    崔宜约方圆去大衍楼喝茶,说起来也是诚意十足。

    方圆不知其中玄妙,推门而入时,就看到偌大的厅堂座无虚席,四处都是温文尔雅的书生才子。

    正在这时,一个锦衣男子,翩翩而起,轻咳一声,抱着拳巡了个满堂礼,这才悠悠开口。说是巧得月神相邀,偶有所感,要即兴赋诗一首。

    男子带着三分傲意,三分醉意,三分得意,一首月兔散赋朗朗颂出,赢得满堂喝彩,举杯无数。

    ……

    为何男子只得九分盖因方大将军觉得这厮还有一分酸腐,昭然若揭。

    宛如进了青楼的良家女子一般,方大将军觉得这满屋都是异类,各个看着不顺眼,浑身的不自在。

    大衍楼堂厅极大,正中一条青色玉石铺成的小道,将堂厅分为左右两处,而这左右两处的中间又分别被一小片白玉假山分开,如此整个堂厅便有左右上下四处分堂。白玉假山只有一尺多高,众人坐下后正好看不到对过桌面,又只需一直腰就能跃过假山看到对方。

    正中青色玉石小道走到头,是一处九寸高的四方白玉台,白玉台上有一架木质瑶筝(古筝),瑶筝色泽光亮,却又有着岁月气息,瑶筝后方是块一尺见方的红毯,红毯精致到了极点,让人不忍坐上。

    ……

    如狗熊过街般,方大将军青石小道上横行到头,坐到了崔宜对面。只是他这般走路姿势,却是惹得不少人皱眉。

    很不客气地端起茶碗一口饮尽,又皱眉看了看这盛水不及一口的精美瓷碗,方大将军臭着脸开门见山道:“说吧,想干什么”

    崔宜见怪不怪,脸上没有丝毫不悦,只是眯着眼笑道:“宜,就是想请方大人喝茶,仅此而已。”

    &nbs



第二章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郭贵在肖府当差已经有些年头了,家离长安城不过三十里的他,每月末总要回一趟家,看看孩子,伺候伺候父母,当然少不得要和媳妇亲热一番。

    可是这男人嘛,少有不偷腥的。更不用说大唐民风开放,少女少妇没有深居闺中的习俗。

    郭贵前些年混上了肖府掌事,也算是小有权柄。

    虽说肖老爷只是从六品官职,可是肖家本族是地方大商贾,肖府开销一向不俗,府里林林总总也有十六个女仆、七个男仆。

    有人的地方便有江湖。

    江湖有大有小,偌大的天下是江湖,雄伟的长安城是江湖,小小的肖府也是江湖。

    郭贵虽不会什么武功,却也是肖府下人这个小江湖里的第一高手。

    除了小绿郭贵不敢碰,其他人没有他不敢下手的。这厮白天卑躬屈膝,晚上老爷一睡,他就耀武扬威了。

    郭贵快四十了,素来不挑肥拣瘦,最好的一口更是帮厨的三菊。三菊和他年级相仿,比一些丫头片子有趣多了。

    今晚,老爷刚睡,郭贵便又摸了过去。

    三菊说来也是苦命人。年轻时男人一去不回,也没给她留下个种,要不是这些在肖府当差,也不知日子怎么过下去。

    三菊活到了这个岁数,也看开了许多,郭贵愿意和她好,她也不抗拒。倒不是说三菊有多不守妇道,而是她压根就没有男人可守。

    郭贵今晚折腾了几下就完事了,三菊也没有什么不高兴,而是很体贴给郭贵盖上被子,又去烧了一壶洗脚水。

    在三菊看来,身边这男人,说不上好坏,可这日子长了,也就有感情了,在她心里,郭贵就是她男人。

    伺候自己男人是天经地义的事,三菊烧开水后,把水调到刚好烫脚,端到床边,叫郭贵洗脚。

    三菊叫了几声,郭贵也不答应,她寻思郭贵可能是累了,也就不忍心再叫醒了,索性打算自己洗了。

    可是郭贵睡在最外边,她房里也没张胡凳,洗脚总不能站着洗吧于是,三菊推了推郭贵,想让他往里挪一点,自己好坐下,谁知郭贵却动也不动。睡得真死,三菊加大了力道,可又推了几下,郭贵还是一动不动。三菊这才注意到郭贵胸口没有起伏,不由得伸手探去,一探便是一声惊呼,泪如雨下。

    郭贵没了,无声无息。

    沉浸在悲痛中的三菊,并不知道,今夜的长安城不止她一人没了男人。

    ——————

    大衍楼里崔宜和方圆斗嘴并没斗多大功夫。

    两人一人喝茶,一人饮酒,大眼瞪小眼。

    不是熟人,又相互看不顺眼,这话能又多少

    偶尔崔宜会冲着方圆举杯微笑,方圆也是皮笑肉不笑地举杯回应。

    方圆这一桌的静默和这满堂的热闹不符,没多久就引来了其他人的注意。

    崔宜是这里的常客,在场的人大多认识他。没办法,五姓七望之一的清河崔家嫡公子,就算不想认识,也会有人说于你听。

    这时一个约莫四十左右的中年男子,举杯走来,热情洋溢地坐到崔宜身旁,道了句,崔公子又来听曲了。

    崔宜不冷不热地回了句,金大人也来了啊,便没了下文。

    这位金大人好似没有看到崔宜的不冷不热,竟坐下不走了。

    说起来,这位金大人官衔比崔宜还要高上一等,是正五品上的朝廷命官。前些日子天子回京,恰好路过他老家,



第三章 大胆狂徒
    “不知兄台在何处高就”在金正阳想来,方圆能与崔宜同坐对饮,身份地位定然不低,这才有了结交之心。

    “不才羽林军录事一员,不知正阳兄高就何处”方圆面不改色地说道。

    别看方大将军面上了无痕迹,心中却是一阵难以启齿。羽林军录事,流外一等,在长安城他娘的连个官都算不上吧……

    “哦,在下忝为礼部一员。”金正阳眼中闪过一丝狐疑,脸上热情不减。

    人啊,往往最缺什么便最在意什么。

    金正阳眼中的狐疑,却是被方圆看得清清楚楚。

    方大将军心里没由得升起一阵难言的微妙。这微妙里,有恼怒,有失落,有酸楚,正是那自尊作祟,却又难以言齿之感。

    “二位,在下听说前一阵子皇宫出了刺客,听说……崔公子还因此输了万两黄金”金正阳哪壶不开提哪壶,面皮上更是笑意浓浓。

    金正阳这般说辞,是有些学问的。他和崔宜是泛泛之交不假,但也就差个临门一脚,须知他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在其中。不说其他,每每来大衍楼听曲,有一半是冲着结交权贵来的,而崔宜便是他瞅准的高枝。

    好友嘛,无非就是臭味相投,患难真情,同仇敌忾。

    臭味相投金正阳不敢,不说其他,就是招呼崔宜去平康坊逍遥,也难免会被崔家长辈厌恶,金大人自不做那捡芝麻丢西瓜的蠢事。患难真情他倒是想,可压根没机会。唯有这同仇敌忾,他能做到,其时机就在眼前。无非就是在崔宜面前表表气愤之情,再为难为难那个侥幸破案的小子罢了。

    金正阳想得很明白,他也就溜须拍马行,像他这等没靠山的人,若不攀个高枝,附个豪门,很难再进一步。身在长安城,且又做官的豪门子弟,他思摸了个遍,只有崔宜最好糊弄。

    这人呀,种什么子,得什么果。金正阳一心想着攀权附贵,交的朋友也不是什么正人君子,他只知道方圆会些道术,破案后被调入羽林军,但是他恰巧不知,李隆基让方圆执掌一营的消息。所以金正阳回长安后,一听这些,心思就活络了起来。千载难逢!千载难逢之良机!长安城里敢惹崔宜的人不少,可敢惹崔宜,又没后台的人,就只有这个侥幸破案的愣头青。今夜金正阳是有备而来,专为崔宜,只为高枝。

    “崔公子,不是正阳专捡好听的说,像这等山野草民,公子就算输于他,也不必放在心上,能入禁军已是天大的狗运了。不过正阳要说公子几句。公子你糊涂啊!公子这等尊贵之人,本就不该与那等贱民计较。这倒好,居然输了万两黄金。正阳知道黄金是小,可公子面子为大啊。不过公子放心!这等愣头青,不需公子出手,正阳就有办法收拾他,准保他丢官失职,惶惶而逃!到时公子想把他捏成什么样就捏成什么样。正阳肺腑之言,公子莫要生气,莫要与正阳见外。”金正阳看着崔宜和方圆越来越不对劲的脸色,心中乐开了花,你们越生气,老子就越有机会。

    崔宜脸色很精彩,有笑意,有尴尬,有解气,有不屑。

    方圆脸色不精彩,越来越阴沉。

    “不知你如何收拾他”方圆面无表情道。

    金正阳听出了方圆话中的不悦,但没在意到“正阳兄”变成了“你”。他只以为这是他当面揭伤疤,方圆在替崔宜丢面儿而生气。

    “正阳有千百种办法收拾他,栽赃嫁祸,画圈设局。正阳想让他活,他便活;正阳想让他死,他便死。”金正阳自得中带着恶毒。

    “崔宜这便是你约我来的目的耍猴戏给我看”方圆不理金正阳,看着崔宜冷笑。

    “我没约他!”崔宜面色一红,急忙解释。

    “兄台这是何意”金正阳不解。

    “兄台兄你祖宗!老子正是你口中的山野贱民。不知你如何让老子丢官失职惶惶而逃”方圆破口骂道。
1...1213141516...17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