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晋嫁到:四爷娇宠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云袖子
提到绍兴,佟佳习梨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想起鲁迅来。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从前读书的时候,这么一句话总是翻来覆去地背着,以防考试的时候考到这个家伙。那时恨死了鲁迅为什么写这么多的文章,如今倒是有些怀念了。
“我从前听说过,一个关于绍兴的故事。”
“说是有个喜欢戴小毡帽唇红齿白的少年,叫做闰土。他夏日夜里要去守西瓜地,可偏偏会遇上来偷吃西瓜的猹。”
“于是,闰土便和小伙伴一起抓猹。”
“猹太过机灵,闰土便用钢叉去叉猹。可是猹太过狡猾,身手也十分敏捷,闰土和小伙伴,总是抓不到它们。”
说到这里,佟佳习梨的话头便顿住了。
鲁迅的故事,大多都是比较伤感的。
可胤禛正听得津津有味呢,面对着戛然而止的故事,自然少不了问一句道:“没有了吗后来呢”
佟佳习梨稍稍沉默,说道:“后来,小伙伴离开了,很久也没有回去。所以,他也不知道闰土到底有没有抓到猹。”
“这样啊。”
胤禛点点头,见佟佳习梨心绪不是很好,说道:“这个故事不好,我给你讲另外一个故事吧”
“好。”
胤禛的故事,大多也都是从书本当中看来的。多数,也都是古人教育后代时一些发人深省亦或是树立三观的故事。
佟佳习梨细细听着,也一面看着胤禛聚精会神的模样。
&nbs
第一百一十四章 帝后
江南人的生活,大多都是惬意的。
尤其是绍兴这样的水乡。一艘小船沿着水乡游览大半日,就能够体会到这水乡的柔情来。
佟佳习梨清早起身时,侧耳听着窗外,似乎都能够听见窗外浣纱女一边洗衣裳,一边歌唱着的声音。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曲调悠扬婉转,听着便是柔情万分的。
“都说江南女子温柔婉约,连唱的歌也跟水一般的柔软呢。”
桃夭也伸长了耳朵想要细细听着。可那歌声实在是太过遥远了一些,听得并不那么真切。
“天下男子哪有不喜欢温柔婉约的呢”佟佳习梨一笑说道:“就连大词人纳兰容若,不也独爱沈宛一人么”
说来,这沈宛也是江南一带的歌姬。
十数年前纳兰容若因病逝去以后,也不知道这颇有才情的歌姬到底如何了
大雨滂沱的夜里,她独自一人倚栏远眺的时候,是否会记起当初二人一同携手游湖时候的无限柔情
“纳兰容若多情,可他阿玛却偏生不是这样的。”桃夭喃喃道:“上一回,奴婢还瞧见纳兰夫人入宫给皇后娘娘请安以后,又转道去了惠妃那儿呢。”
“打着请安的旗号入宫,也不知道有什么鬼主意。”
桃夭向着佟佳习梨,自然也就向着皇后。
纳兰夫人每回入宫都是一副阿谀奉承四处讨好的模样。纵使是桃夭只见过一两回,也着实是喜欢不起来。
佟佳习梨失笑,摇头道:“人家夫人去见一见惠妃这个亲戚,也实在不为过。”
只不过…
桃夭的想法不是没有道理的。
之前胤祚险些中毒,以及后来平贵人小产的事情,桩桩件件都和这惠妃还有纳兰家脱不了干系。
“好了,咱们也不说这些了。”桃夭道:“听说厨房准备了江南的特色早点呢,格格快些去用膳吧。”
江南的点心,格外精致一些。
也不知是否因为皇后特意吩咐过的缘故,其中一些糕点都刻意做成了小兔子一类可爱的模样。
大约,在皇后的心目中,一直都是将佟佳习梨和胤禛当成小孩子来看待的吧
前几日春雨不断,细细如丝一般总是诉说着柔情。而从昨日到了绍兴以后,天气倒是逐渐放晴了起来。
用过早膳,窗外春阳正是温暖舒适。
皇后命人抬了摇椅到院子里想要晒太阳,刚刚躺下不多时,康熙爷就过来了。
康熙爷面色沉静带着几分柔和,在步入以后瞧见侍候在侧的佟佳习梨与胤禛,俨然也是一副慈父的模样。
“臣妾见过皇上。”
“儿臣见过皇阿玛。”
“臣女见过皇上。”
院子里的一群人纷纷起身行礼,恭迎着康熙爷的到来。
康熙爷十分随和地挥了挥手,瞧着皇后的摇椅就道:“朕瞧着天气好,过来看看皇后。没曾想,你竟是这般惬意,叫朕好生羡慕。”
皇后拉过佟佳习梨的手,拍了拍她的手背就道:“还不是习梨发明的法子春日冬日里躺在摇椅上,用热敷的护眼包遮着眼睛,不仅能晒太阳,还能舒缓眼睛呢。”
“臣妾可听说,在宫里头的时候,习梨就是用这法子帮着太皇太后调养着的呢。”
“太皇太后那儿说是效果不错,臣妾这才得福能够学过来试一试呢。”
康熙爷眼眸微微一挑,不由地就看向了佟佳习梨。
从上一回宫宴以后到现在,这还是二人头一回见面。康熙爷的眼神带着几分打量和好奇,笑着看着佟佳习梨。
佟佳习梨心中坦荡,朝着康熙爷服了服身。那微微垂眸的眼神在康熙爷看来,是十分清澈没有任何杂念的。
这样澄澈的眼神,康熙爷已经很少能在人身上瞧见了。
眼睛,往往代表着一个
第一百一十五章 小桥流水
绍兴的午后,带着江南悠闲自得的气息。
佟佳习梨与胤禛用过午膳以后,再次地偷偷溜了出去。
苏培盛与桃夭跟着,四人一道出门,皆是男儿模样的打扮。
胤禛与苏培盛也就罢了。偏偏佟佳习梨穿了男儿装以后,多了几分面如冠玉的英姿飒爽,竟让人看得有些挪不开眼睛了。
“咱们格格生得好,即使是着了一身男儿装,也显得格外俊俏一些呢。”
桃夭忍不住也多看了几眼,感叹道:“可惜奴婢没有这样的好福气,伺候一位这么好看的少爷呢。”
桃夭的一双眼睛带着些许遗憾,不过很快地就又说道:“不过嘛,咱们格格性子这么好,能伺候您呀,也是奴婢的福气了。”
“整日里就知道贫嘴。”佟佳习梨笑了笑,穿戴好了衣裳,四人也一道上了街。
绍兴与杭州本就相邻,民风民俗各方面也都十分相近。除此以外,绍兴的小桥流水,更多了几分水乡的怡然自得。
环着绍兴城的一条窄窄的河流上,偶然能够见到一只只小船正在河面上行驶着。
船夫用竹竿一边划船一边唱着江南的民间小调,脸上尽是欢愉的神色。
佟佳习梨与胤禛走在前头,看着这百姓安居乐业的样子,心里也不由地觉得高兴。
“此番南下来,也见识了不少新鲜的东西。”胤禛道:“百姓安居乐业,是皇阿玛最大的愿望。”
同样,也是胤禛心中最大的愿望。
“皇上治理有方,底下的百姓日子自然过得好。”佟佳习梨回答道:“家国天下,总要真正地融入到百姓的生活当中,才知道他们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
二人沿着小河一路走,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胤禛觉得,他和佟佳习梨之间似乎永远都有着说不完的话题。
大概,这也正是他们相处如此融洽的原因之一吧。
河流潺潺,偶尔走得累了,坐在河边的小摊点上吃些东西休息一阵,时辰便就又打发过去了。
苏培盛与桃夭跟在后头,看着二人的相处,不由地也有些羡慕。
“说起来,咱们四阿哥与佟格格真正相处的时间也不长。可是呀,却总让人觉得仿佛是相识了许多年一般。”
苏培盛感慨着,摸了摸脑袋瓜子,显然对这男女间的情事并不十分了解。
果然桃夭轻嗤了一声,就笑道:“你自然是不懂了。咱们佟格格与四阿哥,那是天生就注定了的缘分。”
“有句话叫什么来着缘定三生!”
“对对对。这都三生了,自然相处起来就跟认识了很多年一般了。说明呀,他们从前也是在一块儿的。”
“是吗”苏培盛狐疑地看了桃夭一眼,总觉得自己像是被忽悠了一般,不是很相信桃夭的话。
桃夭仍是郑重其事地点点头。看着自家格格与四阿哥在那说话的温馨模样,也跟着傻乎乎地乐着。
…
时近傍晚,太阳逐渐西斜。
日暮的眼光照映在河面上,显露出火红的余光来。
走了小半日,佟佳习梨与胤禛都显得有些疲乏。恰好小河中有来往的船夫招呼着一行人上船,胤禛也就带着佟佳习梨上船去了。
小船摇曳,佟佳习梨微微闭上眼睛小憩。
河面上一缕微风吹过,将佟佳习梨耳边一缕小小的鬓发吹了起来,就吹在了胤禛的耳畔。
耳畔酥酥痒痒的感觉传来,胤禛却不舍得将那一缕头发给撩开。
痒痒的感觉挠在耳边,胤禛的眼神却愈发地柔和起来。看着身边闭着眼睛的佟佳习梨呼吸逐渐均匀,这又才拿了一旁的披风盖在了佟佳习梨的身上。
约莫一刻钟的工夫,小船回到了二人来时的地方。
傍晚的镜湖,霞光的照映下更增添了几分的色彩。微波粼粼,远处的山林逐渐显得灰黑。
桃夭扶着佟佳习梨的手下了船,一行人这又才要回到镜湖边的住处里。
“明日再在绍兴停留一日,后日就该启程回京了。”
走在有些磕脚鹅卵石小路上,胤禛说道:“说是回去要改走一段水路,也不知道你会不会晕船。”
&nbs
第一百一十六章 回京
二月末南巡,一直到五月中旬才回到京城。
两个半月的时光说长不长。可等到真的再次瞧见红砖碧瓦的紫禁城时,才发现原来日子竟是眨眼之间就已经过去了。
回京以后,许多南巡途中积压起来的事务堆着要等着处理。而阿哥们的学业自然也不能够荒废,一时之间,宫里头便就又再忙忙碌碌了起来。
佟佳习梨回宫以后,自然是再次回到了慈宁宫里。
慈宁宫里仍是和从前一样庄严肃穆。参天古树与花草们,也并未有什么太过明显的变化。
唯有苏麻喇嬷嬷,瞧见佟佳习梨回来了以后就忍不住嚷嚷道:“习梨不在,奴婢这亲力亲为地伺候太皇太后,脸上的褶子可又多了不少呢。”
太皇太后听了以后自然十分“生气”,当即就召了佟佳习梨到了跟前来,将苏麻喇嬷嬷给赶了出去。
慈宁宫正殿的贵妃榻上,太皇太后歪坐着让小宫女揉捏着肩膀,看着远道回来的佟佳习梨,就生出几分亲切感来。
“从前你在时哀家倒不曾觉得。”太皇太后感叹道:“如今你这出去了几个月,哀家一下子就觉得慈宁宫冷清了许多。”
“果然呀,哀家老了。这慈宁宫总是闷闷的,有了你们这些活泼的孩子才好呀。”
“太皇太后可不老呢。”佟佳习梨却是说道:“臣女奉太皇太后您的命南下,可不是当您的眼睛,帮您看看这沿途的美景么”
一边说着,佟佳习梨便将这么一路走过来,所见到的美景都讲给了太皇太后听。
另外,承乾宫那边胤禛还送了几幅画过来,都是沿途在济南、苏杭等地瞧见的美景,都画下来给了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一边听佟佳习梨说着,一边看着那些胤禛的画,眼里也多了几分羡慕。
“从前皇帝西巡时,哀家身子还算得力,也跟着去了一回。”听完以后,太皇太后道:“那时候,回到了从小长大的大草原。”
“此番南巡身子虽然不得劲了,可有你和胤禛为哀家这么说着画着,也算是圆满了。”
…
五月即将入夏,从舟车劳顿的南巡之途回到了慈宁宫以后,也开始稍稍有了几分的悠闲。
前朝,蒙古部的使臣早已来到,近日都在与康熙爷商量着互相交好,以求和亲的事情。
如今宫里头适龄的公主不过端静、恪靖与荣宪三位。可眼下求取的不过是一位公主,选谁自然就成了问题。
虽说和亲对皇家公主来说乃是莫大的殊荣,同时也都会被康熙爷格外地厚赏。
可到底远离家乡和亲人,三位公主们一个个的自然都是不愿意的。
荣妃的景仁宫里。三个公主下了学以后便就齐聚一堂,商量起了关于蒙古使臣前来求娶公主的这件事。
“咱们皇阿玛治下如此之好,百姓也是安居乐业,大可不必真嫁了公主到蒙古去和亲呀。”恪靖自然是不愿意的,便就小声嘀咕道:“那里环境不好风沙也大,谁也不想去呀。”
荣宪忙伸手捂了捂恪靖的嘴巴,说道:“这话可千万不能这么说。太皇太后和先帝的许多嫔妃,可就是蒙古来的呢。”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