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等到完颜玉卓的车架终于进入宫中,拜见崇祯和周皇后时,崇祯的思维上却是开始发飘。完颜玉卓漂亮吗?漂亮,便是比之周皇后田袁二妃,亦是不是让半分,且多了几分在周皇后和田氏袁氏身上所看不到的野性的美。

    只是此时此刻,这份野性的美,却被完颜玉卓给收了起来。

    崇祯突然笑了笑,不理会惴惴不安的完颜玉卓,突然对王承恩道:好生安排,让下面的人用点儿心。

    待王承恩躬身应是之后,崇祯这才离了后宫,转而去召见与完颜玉卓前后脚进京的崔呈秀。

    崇祯很好奇,离京之前信誓旦旦的袁崇焕到底为什么还是如同历史上一般跑去了辽东?目标依然是毛文龙?崔呈秀一行到底在辽东都做了些什么?

    崔呈秀的心中也是复杂的很,自己这一番辽东之行,险些就再也回不来京城。暗自唏嘘了一番的崔呈秀在行过拜见大礼后,才打起精神,躬身对崇祯道:陛下,臣此番辽东之行,确实感触颇多。

    崇祯好奇道:崔爱卿也是见惯了风浪之人,还有甚么是能让崔爱卿有这么大感触的?

    崔呈秀道:陛下,臣此行,先是去的扈国公那里。辽东确实是苦寒之地,便是扈国公他们那边原来的草原族人,在辽东的生活也是颇为艰辛,不少人心中想着的,根本就不是甚么再建鲜卑故国,而是能不能如同汉民一般,进关生活。

    崇祯思虑一番,道:前番朕让你许了他们可以进关,一如汉人,原本也不曾想着他们会愿意进关。不过,锡伯一族与鲜卑一族基本上无甚区别,汉化都是颇深,真要许其进关,倒也没甚么。只是此事毕竟急切不得,还是要拿到朝堂上商议一番。

    崔呈秀躬身道:陛下英明。此番臣与锦衣卫众人护送婉妃娘娘南下东江,路上曾遇建奴追兵截杀。一提起这一茬,崔呈秀就觉得自己脖子和后脑勺隐隐发凉作痛。熊森那混蛋说的轻巧,朱刚那王八蛋应的更是轻松——先送自己上路!

    怎么想都不太爽的崔呈秀压下心中到底是让朱刚请醉仙楼还是清风馆的想法,接着道:十余骑锦衣卫和十余骑的锡伯族骑兵对阵建奴,其实并不吃亏,而且锡伯族骑兵损失较锦衣卫的还低一些。尽管嫔妃娘娘的亲卫骑兵也是锡伯族中的精锐,可是我大明的锦衣卫也是精锐,由此可见,锡伯族骑兵可堪一用。

    想了想,崔呈秀又道:若是朝堂诸公能允了锡伯族进关,陛下可试着在锡伯族中征召骑兵,如此一来,对阵建奴时,我大明又多了一分胜算。

    崇祯却是冷笑道:朝堂诸公?这些人能允了才怪。到时候又少不得一番掰扯。

    崔呈秀却道:臣今日回去后,先去拜会施大人,与他分说一番其中利害,施大人肯定会支持。至于温大人那边儿,臣却不好说。

    崇祯道:温体仁已经被朕给下了诏狱了。

    崔呈秀惊道:陛下,温首辅所犯何过?

    崇祯盯着崔呈秀道:你当真不知?便是这一路行来,你就丝毫没有听到过温体仁被下了诏狱的消息?

    被崇祯盯的心中发毛的崔呈秀道:臣有罪,该死,该死。

    崇祯却不理会崔呈秀的作态,冷笑道:孔家的手未免伸的太长了些。温体仁虽然忠心,然则毕竟还是要听孔家的意思去办,真不知这朝堂是姓朱还是姓孔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崔呈秀却是不敢接话,只得讪讪道:臣愚昧,唯陛下决断之。

    崇祯也知道崔呈秀这是明哲保身之道,也不点破。自己举着屠刀杀杀杀的没问题,全杀光了就是问题了。何况崔呈秀只是贪了一点儿而已,可是在朝政下,崔呈秀和施凤来一样,都属于标准的皇党,这种人还是要留着用的。

    不为己甚的崇祯接着道:这事儿暂且不提,再说说辽东的情况。比如毛文龙那里,还有孙先生有没有跟你说起朝鲜的情况?

    崔呈秀躬身道:陛下,毛大将军那里,情况尚可。只是建奴最近动作颇为频繁,估计是想要征伐东江。便是朝鲜,也受到了建奴使者的威胁。

    崇祯嗯了一声,这些原本都在意料之中。奴酋黄太吉这狗东西绝不是甚么好相与的角色,能从四大贝勒共议朝政的模式下改成八王议政模式,再到后来的面南称帝,打下建奴入关的基础,即使有着各种各样的机缘巧合,也足见其不简单之处。纵然自己嘴上一口一个狗奴才地骂着此人,心下却也不得不暗自佩服此人的雄才大略。

    不过,自己不管怎么折腾,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自挂东南枝而已,自己就可着劲儿的折腾,再加上后世知道的那么点儿东西,好歹也要怼黄台吉一番。

    定了定神的崇祯道:对于建奴来说,毛文龙一日不除,便如鲠在喉,他们就不敢尽起大军征伐朝鲜,更别提叩关大明了。如此一来,建奴必然是要想方设法地除了毛文龙。

    崔呈秀应了声是,说道:陛下圣明,毛文龙所部东江镇,虽然不堪大用,也不能与建奴打野战,但是东江一日不除,建奴就一日不能安心。更何况毛文龙部现在不停地袭扰建奴,战果虽然平平,但是扰的建奴却是不胜其烦。今日杀一个,明日杀一个的,这辽东的建奴又能有多少?

    崇祯道:不错,只要不让建奴安稳,毛文龙便是大功一件。不停袭扰之下,便是建奴是个肥壮的巨人,也能给拖得瘦了。此番那袁崇焕往东江去,便是奔着毛文龙去了?

    崔呈秀应道:陛下圣明。袁崇焕此番去辽东,乃是受了建奴奴酋黄台吉的指使,想要替建奴除此心腹大患。

    崇祯闻言,呵呵一声冷笑道:大明对他袁崇焕可曾薄待半分了?如今却甘愿做建奴的走狗,为患大明,其心当诛!

    崔呈秀躬身低头应是道:陛下所言极是。

    崔呈秀预想之中的雷霆之怒并没有到来,只听崇祯淡淡地道:罢了,先不提他了。崔爱卿给朕说说,朝鲜那边儿如何?

    崔呈秀闻言,便答道:启奏陛下,据孙先生所言,朝鲜绫阳君李倧确实是心向大明,建奴派去的使者,已经在被套出话后,一刀杀了。

    崇祯道:朕翻阅朝鲜过来的文书,这绫阳君李倧当真如此心向我大明?朝鲜士子之间如何?可有心向建奴之辈?

    崔呈秀道:陛下,绫阳君李倧兵谏朝鲜前国主光海君,按常理来说,实话大逆不道之举,我大明身为其宗主国,原本当下诏斥责,甚至派员前去监护其国。只是光海君李珲失智,与建奴之间暧昧不清。朝鲜一向自称小中华,便是朝鲜民间,亦认为光海君失智,应当忠心伺俸大明为上。

    崇祯却是心下冷笑,李珲失智?这种屁话唬唬小孩子倒也罢了,身为一国之主,光海君李珲的选择并没有错误。朝鲜地小民寡,立国之本便是事大,又扯甚么小中华?别搞笑了,后世的朝鲜二鬼子,可比日本小鬼子办的事儿更操蛋。

    只不过,不管怎么说,现在的绫阳君李倧还需要好生安抚,毛文龙远离大明本地,补给上不是那么方便,若是背靠朝鲜,便不至于陷入无根之境,进可袭扰建奴,退可把守朝鲜一地,照样儿能给建奴添堵。

    再者说,现在的朝鲜,倒也称得上是心向大明的忠犬,毕竟绫阳君李倧废掉光海君李珲的理由就是对大明不敬,而一个想要左右逢源的朝鲜,一个一心想要推行自己文化的大君,并不符合此时朝鲜士林之中的主流观点——大明乃天朝上国,朝鲜当以子辈态度来伺俸大明。

    而且,一个英明神武的大君,对于朝鲜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儿。起码不管是大明还是建奴,都不想看着辽东再崛起一家势力来抢食。

    想通了此间关节的崇祯干脆笑呵呵的对崔呈秀道:不错,朝鲜果然还是忠心的。只是崔爱卿毕竟是主杀伐的冬管,朕想听听崔爱卿对于辽东局势的看法。

    崔呈秀却是明白,这基本上是崇祯对于自己的一次试探或者说考验,若是能让崇祯皇帝满意了,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便稳稳的,以后也未必便没有可能入阁主政,若是不能让崇祯皇帝满意,别说入阁主政,只怕自己这个兵部尚书的位置也不见得稳定。

    沉下心思,思量了一番后,崔呈秀才道:臣启奏陛下,臣以为当今辽东,可谓是疥癣之疾。不说我大明练好兵后能一击而下,便是单靠现在辽东的形式,也足够让建奴吃不了兜着走。

    难得听到有大臣说出吃不了兜着走这种话的崇祯显然也很感兴起,便问道:崔爱卿说说看,朕听着呢。

    崔呈秀此时却是已经有了腹稿,直接回答道:陛下,此时辽东的日子也不好过,我大明的冬天已经够冷的了,可是辽东之地,苦寒更甚。建奴那边儿也是缺衣少食,加上朝鲜东江朝鲜,还有陛下刚刚册封的扈国公所部锡伯族,几方围堵之下,建奴的日子便更加的艰难。此时唯一所虑者,不过是建奴若孤注一掷,尽起大军,不顾一切后果地强攻东江和朝鲜,一旦我大明山海关方向救援不及,则朝鲜和东江危矣。

    崇祯却冷笑道:他黄台吉小儿不敢!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审袁(终于上架了,求首订)
    崇祯听完崔呈秀所言,发现和自己所猜测的基本没什么差别。

    袁崇焕这家伙之所以急急忙忙地跑去东江,大概也就是受了建奴奴酋黄台吉的指示,想要除去毛文龙,一如原本的历史上一般。

    只要毛文龙一除,建奴就能直接逼降朝鲜,连带着草原上对建奴造成的压力都会大减。

    可惜的是,不管是建奴,还是袁崇焕,都没有想到自己早就防着这么一出,早早地做出了布置。毛文龙也不是傻子,如今有这么一出打底,估计建奴以后的日子肯定是更不好过。

    等到崔呈秀从宫中退出之后,崇祯则是命人直接喊来了许显纯,直接往诏狱而去。

    崇祯要去看看袁崇焕,这个后世争议不休的家伙。

    待到了诏狱,挥退了其他人,只剩下王承恩方正化和许显纯之后,看着眼前被五花大绑捆在架子上的袁崇焕,崇祯这才开口道:袁崇焕,你可有话说?

    袁崇焕看着眼前年轻的皇帝,突然再也没了在东江时要求面圣自辩的心思。皇帝虽然年轻,可是厂卫却用的极是顺手,一如太祖高皇帝和成祖皇帝一般,自己一举一动只怕早已有人报告在了崇祯皇帝的案头,自己再狡辩又有什么用?

    已经不想再玩什么自辩蒙混过关的袁崇焕此刻只求速死,当下开口道:陛下,臣自知有罪,只求速死,求陛下开恩,放过家中妻儿,他们甚么都不知道,一切都是臣自己所为,与他人无关。

    崇祯却是冷笑道:他们的事儿先不忙说。只是朕有几个问题想要问问你袁都督,还望你能如实回答。

    袁崇焕低头道:只要陛下肯放过家中无干之人,罪臣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崇祯道:其实朕也没有甚么好问的。朕想知道的和朕不想知道的,其实都知道。每天锦衣卫的秘报都会报告过来,这些事儿倒也没甚么。朕好奇的,是你也算是个知兵之人,难道果真不知道毛文龙的重要性?你不知道除了毛文龙的后果是甚么?

    袁崇焕倒也干脆,答道:回陛下,罪臣当然知道除了毛文龙的后果是甚么。可是不除了他,通州的粮食怎么到辽东?走山海关明显不现实,走海路就有毛文龙,此人不除,有多少人利益跟着受损?

    崇祯快要被气笑了,这他娘的还有理了?敛财敛到这个地步,当真是不容易。崇祯接着问道:说说看,都有谁的利益受损?

    袁崇焕卖大明卖的干脆,此时卖队友更干脆:山东孔家,圣人之后。福建浙江豪商,加上通州李家,前任辅臣李三才之子。这些人加一起,陛下可敢一次全杀了?只怕陛下还没有动手,这天下就先大乱了!

    一番话说的崇祯颇有些无言以对的感觉,这混账哪儿来的底气这么肯定自己不敢动手?折腾的再烂也不会比全家自尽后自己再自挂东南枝更烂了吧?既然这样,还有甚么好顾忌的?

    崇祯道:这个么,不劳你袁大都督关心了。反正你一时半会儿的也死不了,朕也不会让你死,朕要让你看看,你说的这些人是个甚么下场,也让你看看什么叫做天子一怒!

    袁崇焕却轻笑道: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天子一怒,血流漂杵。这个罪臣当然知道,可是陛下当真不知杀光这些人的后果?

    崇祯也笑道:知道如何?不知道又如何?大明如今已经烂到了根子里,大不了推倒了重来就是了。朕有厂卫在手,有各地卫所,便是再乱,又能如何?

    见袁崇焕无语,崇祯接着问道:朕看过你的履历,原本倒也算得上是忠敬之人,可是你又怎么和建奴勾搭上的?大明给你的不够?还是说建奴能给你的更多?

    听闻此言,袁崇焕却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一股子火气,抬头目视崇祯道:陛下当真不知?

    崇祯却是很好奇,问道:朕知道什么?难道说你勾结建奴还有理了?

    袁崇焕却哈哈笑道:罪臣当然没理,罪该万死。可是,陛下可知道十三山的十万百姓?他们又有何罪?他们该死?

    笑着笑着却是哭了起来,问崇祯道:陛下啊,那是十万人啊,十万啊!他们忠敬吗?可是结果呢?王象乾王在晋是怎么干的?眼看着十万大明百姓死了个精光啊!十万啊!

    崇祯闻言,也是黯然,毕竟这事儿确实已经发生了,自己那时候还没穿越,十万大明百姓就这么死了个干净,在建奴的杀戮史上又添了一笔血债。

    收了收心思,崇祯道:十三山的事儿,朕当然知道。只是十三山的事情与你勾结建奴又有甚么关系?

    袁崇焕也定了定神,也不再流泪,直接干脆痛快地道:当然有关系。十三山的十万百姓,用他们的死,让罪臣明白了一个道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本来罪臣也是一心想要匡扶社稷,扶保大明,学那于少保一般,可是于少保的下场呢?再想想十三山十万百姓,罪臣当然不能跟着去死。

    崇祯听完,却是觉得有一万句麻卖批想讲,这混账说的好有道理,朕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反驳他?人当然怕死,当然也是以自己的利益为先。

    只是突然间,崇祯却想起了故宋的事儿,问袁崇焕道:你说的很对,朕都快被你说服了。可是朕很好奇啊,故宋时的文天祥被俘后,钓鱼城为什么不直接干脆地投降呢?十余年的抵坑,一代代的人就这么填了进去,可是钓鱼城就是不降,怎么他们的骨头就那么硬?怎么故宋崖山之时尚有十万士子从容赴死,到了你这里就成了你敛财自肥和贪生怕死的理由了?就因为这个你就敢卖了大明?大明待你薄了?那钓鱼城可有甚么优待?那蹈海的十万士子可有甚么优待?

    袁崇焕一时却被问的哑口无言,崇祯却是不放过他,接着道:算了,朕好奇的就是你勾结建奴的原因,如今已然知晓。剩下的你慢慢看着吧,朕会让你会和你说的那些人一起上路的。

    袁崇焕却道:罪臣自知罪该死万,只求陛下放过家中的妻子幼儿,罪臣来世衔环结草以报陛下隆恩!

    崇祯闻言,却是轻声笑了笑。也不现会袁崇焕,径直向诏狱的牢房外走去。



第一百二十四章 步战与骑兵
    待走了几步,崇祯却是头也没回,直接说道:你身无分文,他们便要跟着你吃苦受罪,你位高权重,他们便跟着你锦衣玉食。朕,不相信什么一人做事一人当。大明律更不相信!

    袁崇焕听完,更是心死若丧,喊道:陛下,求陛下放过他们,远窜三千里也行啊陛下,求陛下留下罪臣的一点儿香火!

    崇祯却突然笑了,反问道:等他长大成人了学你一般卖了大明?或者是来找朕报仇?

    说完,也不再理会袁崇焕,却是径直向诏狱外走去。

    崇祯可是知道后世渣某庸所写过的那本碧血剑,里边的袁大都督的那个儿子,后来可是跟金四爷结拜为把兄弟的!至于金四爷是谁,不就是黄台吉那个狗东西?跟建奴奴酋结拜,还武功高强,入皇宫大内如入无人之境,彼其娘之,想想都害怕。

    还未出诏狱,崇祯突然问身后的许显纯道:朕交待的事情都安排妥当了?
1...4647484950...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