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回到明朝当暴君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天煌贵胄

    不管是民壮还是伤兵,一看崇祯打扮及跟在身旁的内外大臣,都知道这是皇帝到了,赶忙跪下行礼,有伤兵见皇帝亲至,都挣扎着想要起来给崇祯行礼。

    崇祯抢上前去,按住了离自己最近的伤兵,朗声喊道:都躺好!谁也不许起来!否则就是抗旨不遵!说罢,一把将试图隔离开自己和伤兵的东厂番子给推开,怒道:尔等退下!有我大明将士在的地方,就是朕最安心的地方!用不着戒备!滚开!接着扭头对王承恩道:速去太医院宣旨,命除了轮值宫中的太医,其他的全部到这里来进行救治!让太医院那些学徒也来,教授民壮如何进行包扎。带锦衣卫和东厂的人一起去!朕看谁敢不来!

    等王承恩带着几个东厂番子和锦衣卫一同往太医院而去,崇祯脸色这才好看了一些。接着又对着院子众伤兵道:朕的将士们!你们,辛苦啦!

    朕知道,没有人想打仗!可是狗建奴来了,我们不打能行吗?

    我们的身后,就是我们的父母,妻儿!为了我们自己的父母妻儿,我们退不得!

    官老爷们不管谁做了皇帝,还都能接着做他们的官老爷。可是朕这个皇帝就只有一死。你们无权无势的大头兵,又怎么护住自己的妻儿?

    不是我们要打仗,而是有人逼得我们不得不去打!

    朕,不会打仗,所以要靠你们!但是,朕不会让为国为民的将士们流血又流泪!朕今天就给你们一个交待!

    说罢,对魏忠贤道:魏忠贤,拟旨!接着朗声道:

    其一,着工部并礼部有司,于承天门外择地修建忠烈祠,一应支用,皆由内帑所出!凡为国牺牲者,皆供奉于忠烈祠!其令,每年清明,由太子率百官祭拜!若太子未立,由首辅代之!每年元月初一,皇帝亲率百官祭拜!有明一日,则忠烈祠香火不灭!

    其二,凡从军者,自入伍之日起,及至归乡后三年之内,一应徭役赋税,皆免!

    其三,若为国战死,其高堂父母,由大明皇室内帑供养!地方官府,每逢年过节,必须亲至慰问!

    其四,家中有妻子者,妻不改嫁,除阵亡补贴外,其田地免赋税至其妻子亡故!其子皆送入县学读书!成绩不论,不得使其退学!由大明国库支应其生活所需费用,直至十八岁为止!

    其五,卫所所有兵丁,不再从事耕作,专心训练。军饷由兵部统计,户部统一拨出。再有驱使军士耕作者,斩!大声说完新的诏书内容后,崇祯皇帝又对魏忠贤道:魏大伴,拟诏吧。此诏,依永不加赋诏例,明发天下,使人宣读!

    崇祯话音落下,就听有伤兵在那儿喊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接着,便更多的伤兵跟着喊了起来,甚至于有伤重者,亦是不管不顾地喊了起来,以至于伤口迸裂疼昏了过去,使得匆忙起来的太医们好一通忙活,倘若迟来片刻,说不得会有人因伤口迸裂失血过来而亡。

    此处伤兵不少,喊万岁的声音又大,再加上崇祯本来就巴不得消息赶紧传播开来,所以院子里发生的事情只一会儿功夫就传遍了大半个北京城。

    而在更多的将士得知这个消息后,一种为家为国而战,宁死也不退一步的情绪开始在军中蔓延。




第二十三章 为陛下死战!
    汉朝时如果想要从军,第一点要求就是,从军者必须是良家子。如果是佃农家的孩子,那是想也不要想。最起码也得是小自耕农才行。如果是飞狐军句注军细柳营这些部队,要求就更高了。如羽林卫,更是要求是父辈有牺牲在战场上,尤其是对外的战场上才行,所以羽林卫在小时候根本就是羽林孤儿。

    到了唐代,要求当然没这么高。但是想进府兵一样困难重重。

    至于从前宋开始,军队就成了一个笑话一样的存在。

    赵匡胤自己得国不正,欺了柴氏孤儿寡母,在陈桥驿黄袍加身,当然也防着其他人会有样学样的在自家处世子孙身上也来上这么一出,所以美其名曰防止前唐的藩镇之祸,故而采取了强干弱枝的军事策略。

    所谓的强干弱枝,就是精锐之士都集中到禁军当中,至于厢军,根本就是摆设。若是遇到天灾**,还会将流民也编入其中。再加上犯罪之人基本上都发配到厢军之中从军,这厢军究竟能有几分战斗力就值得深思了。如此,也难怪自从开国老兵们死光了之后,赵宋的对外战争就基本上是被人按在地上摩擦了。毕竟换在汉唐时期,如果杀人能发配从军,那早就不知道多少人去杀人放火了!

    因此上,到了赵宋,华夏历朝历代累积起来的从军优越感一朝丧尽,再加上从军者要在脸上刺字,更是让人感到屈辱,甚至于有了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的混账说法。

    再加上赵宋与士大夫共天下,讲究以文御开,武将低了文臣一头,连岳武穆和狄青这样的擎天玉柱都容之不下,也难怪赵宋呜呼哀哉了。

    等到了大明朝洪武皇帝朱元璋得了天下,又想着老子可比赵家的那些败家子们英明神武,于是一拍脑袋,搞出了卫所这么个怪胎。还抱着老子英雄儿好汉的想法,命令匠户的后代只能做匠户,当兵的后代世袭当兵,堵死了人才流动的通道。因此上卫所也很快糜烂。

    到了后来,卫所制度也成了个笑话:兵丁大部分成了千户百户们的家奴,而且还是世袭的家奴!这当兵吃皇粮的地位江河日下,兵无战力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

    一直到了今天,崇祯皇帝在大庭广众之下亲口宣布的喻旨,意味着自赵宋开始,被压制了六百余年的武人地位,终于要有所提升,甚至要向着强汉看齐了!

    对于武人来说,最害怕的是什么?他们不害怕死亡!他们只害怕遗忘!

    倘若如前宋一般,为国征战的大将军竟然还不如东华门唱名的状元来得荣耀,又有谁愿意为国死战?大明本来也是如此,只是如今,崇祯皇帝彻底改写了这一切!

    崇祯皇帝今天这一道圣旨,虽然白话连篇,却正是崇祯想要的。文四骈六的文章虽然词藻华丽,可是目不识丁的泥腿子和。大头兵们又有几个识字的?只有让泥腿子和大头兵都能听的明白,他们才能真正的支持自己。

    装完逼就跑的崇祯皇帝心情愉悦的回后宫潇洒去了,剩下得知消息的京营五军督护府和白杆兵的将士们,可就炸开了锅了!

    中国人重视的是什么?其实最重视的就是香火传承。一般的家庭中,倘若有了男孩,那叫做有了香火。倘若只有女孩子而没有男孩子,那么人们说的都是这家从此断了香火。

    何谓香火?血脉传承,自己死后,有人将自己送入祖坟之中,有人会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自己上香烧纸,这才叫香火!

    如今皇帝重视武人,忠烈祠一出,自己便不怕死后没了香火!纵然自己家的子孙不孝,忘了自己,可是忠烈祠中的香火,可是永远都有自己一份的!

    至于家中高堂父母也有朝廷代为供养,还有地方官府的父母官前往慰问。至于妻儿,也用不着操心!自己家祖上八百都是扁担倒了不识得那是个一字的白丁,如今自己战死,小崽子便有机会进学读书,这简直是打着灯笼都难找的好事!至于自己,早就该死了,自己一死,能给家人换来这么好的生活,自己再活着都感觉造孽!

    人,在后世被称之为高级动物。既然还是动物,那么就肯定保留了一部分动物的习性。比如说从众性,头羊理论同样也能适用在人的身上。

    当大部分的人决定为崇祯皇帝效死的时候,就算有一部分人心里还有疑虑,也会被狂热份子带动,从容赴死。

    这样一来,满桂惊奇地发现,还是原来京营那些大爷,还是那些贪生怕死的士卒,如果却像疯了一样,一个个根本不爱惜自己的生命。

    有人被建奴砍掉了一只胳膊,不退反进,用仅剩的一只手抱住建奴,狠狠地用牙咬在建奴的脖子上,争取让自己身后的同伴能吹死建奴,而对于砍到自己身上的刀枪剑伤,根本就是不管不顾,完全就是以命换命的打法。

    而对于指挥攻城的豪格来说,这种突然发生的变化就郁闷了。

    城头上的明军一个个如同疯了一般,突然间变得悍不畏死。不时伤重的明军抱着建奴从城头上跳下来!

    倘若明军都如眼前的这些人一样,别说攻打蛮子的京师了,自己等人还能安然退回辽东么?

    若真是军队中人个个如此,就算是退回辽东,还能守的住辽东吗?那些该死的。明军,怎么突然一个个像换了个人一样?难怪喊一声为陛下效列,真就有那么大的威力?能令人脱胎换骨?

    不信邪的豪格干脆把最后的预备兵力也分出来一千人,派去督战攻城,自己则躺着皇太极帐中而去。

    要知道从攻城到现在,豪格带来的一万汉军八旗就已经拼得差不多了。女真八旗的五千精兵,已经是自己手里最后的核心力量,若是再拼光了,人口本来就不多的大金国,纵然不能说是元气大伤,也堪称是伤筋动骨了!



第二十四章 崇祯借钱
    装完逼就跑的崇祯原本打算回后宫找田贵妃去放松放松,毕竟自己这一身金甲的装扮很是威风,不去显摆不番,岂不亏得慌。

    但是当崇祯皇帝到了后宫的时候,却突然想起一件大事儿来。本来想着直接前往御书房召群臣商议,后来想了想,干脆又拐弯去了皇后宫中。至于其他的,干脆等到明天再说,也好给众位大臣一个惊喜。

    当天启七年十月初十的大朝会召开了之后,大明的文武百官继崇祯皇帝那比泼妇还泼妇的骂街之后,又一次刷新了他们对于崇祯皇帝底线的认知,也让众大臣重新开始估算崇祯皇帝的脸皮厚度。

    照例的一番废话及崇祯强硬地宣布了新的卫所及阵亡将士的抚恤制度后,崇祯便对户部尚书郭允厚道郭爱卿,国库现有存银多少?粮草几何?若刚才朕之旨意先在京城完全执行,又需多少银两?

    郭允百出班奏道:启奏陛下,户部存银现有不足五百万两,若完成陛下旨意,所需银两,至少要九百万两白银。粮草已经调京师附近存粮入京,足够一年之所用。纵然建奴围城,战场上消耗过大,估计足以支撑十余个月。

    崇祯皇帝默然不语,底下群臣当即就炸开锅了,群臣几乎都忘了君前失仪这回事儿,纷纷交头接耳,走到有御史喝道:肃静!,群臣方才安静下来。

    内阁首辅温体仁出班奏道:启奏陛下,如今建奴围城,不知何时才会退去,可诏各地兵马进京勤王,使建奴早退。唯忠烈祠修建一事可暂缓。

    户部尚书郭允厚再次出班奏道:陛下,首辅所言极是。何不暂缓忠烈祠之修建?可等来年春税收上来后再行修建,亦为时不晚。

    听到前面的大佬已经发言,后边群臣顿时开始各种附议,皆是劝崇祯皇帝暂缓修建忠烈祠,等明年春税收上来再说。

    崇祯皇帝继续学习后世的那些小鲜肉,面无表情。只是心中冷笑:难怪后世有人说是消灭了阉党才是大明亡国的真正开端。就这些大臣,不把大明朝给玩死才怪了!不修忠烈祠?那谁上城墙上替朕卖命!?

    崇祯咳了咳嗓子,待众大臣都安静下来后道:众位爱卿言之有理。

    不过如今建奴围城,若是突然停了这忠烈祠的修建,恐怕会寒了众将士的心呐。到时,谁替朕去守这偌大个北京城?是你们内阁去?还是你们六部去?或者你们御史言官们去?

    首辅温体仁,兵部尚书崔呈秀以及户部尚书郭允厚默然。其实众人都知道若是寒了这些将士的心,只怕。建奴还没能打进城来,自己这些人要先被这些大头兵们给乱刀砍死了!剩下的大臣,大部分都在心中暗骂崇祯:还不是你个小皇帝搞出来的事情?这祠你愿意修就修,反正花的是你的钱!

    崇祯见群臣不语,便主动开口道:如今堪称国难之时。朕愿将内帑中两百万两存银转入户部,以供使用。

    另外,朕欲向众位爱卿敌借一些银子,等国朝国库宽裕时,这银子自会归还,如何?

    群臣闻言皆是默然。谁也不说借钱给崇祯的事儿。对于群臣来说,国家是你崇祯的,银子可是自己的!

    崇祯见众人还是不说话,便对周国太道:周爱卿身为国丈,与大明兴衰本是一体,何不做个表率?

    周奎闻言,出班道:启奏陛下,臣家中素来以耕读儒家,至今也只攒下了一万余两的银子。臣愿意全部捐献出来,又助进行共渡国难!

    一番话说的是大义凛然,听到崇祯耳朵里可就成了笑话了。光是锦衣卫和东厂这段时间侦察到的情况,就已经可以确定周国太家中存银不下二十万两,其他宝物更是有二十余车。若是以实际价值论,周国太纵然比不得后世的二马一李有钱,估计也是想差不远。

    温体仁看皇帝的面皮抽搐了一下,心道不好,连忙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为官多年,平时有朝廷补贴诸般家用,故而家中还颇有些余财。臣愿捐献十万两以资国用。

    户部尚书郭允厚也道:臣家中清贫,父母妻儿,皆是靠着臣的奉禄供养,家中属实无甚么余财,只能认捐五万两,臣愧对陛下隆恩!

    接着兵部尚书崔呈秀也出班道:陛下隆恩,泽被天下将士。臣认捐十五万两。

    见上面的大佬们纷纷认捐了,一群阉党成员也跟着跳了出来,你捐十万两,我捐八万两,不一时竟是凑齐了一百五十余万两。

    崇祯心里算了下,自己拿出二百万两,阉党们捐出来一百万两,便是还缺个一百五十万两。

    只是见群臣不再往下认捐,东林党中竟只有一个户部侍郎认捐了三百两银子,崇祯终于对东林党的正人君子们感到了绝望,便将心中最后一点儿侥幸也抛开了。

    皮笑肉不笑的崇祯道:既然如此,众爱卿可以回去后仔细考虑一下,再决定是否认捐。若无其他事情,便散朝吧。

    气冲冲的崇祯皇帝回到后宫,便立即派王承恩将魏忠贤曹化淳以及田尔耕召了过来。

    崇祯可还是记得,穿越附体后的第一天,自己就交待过田尔耕去清查在京官员的身家财产!为了防止田尔耕阳奉阴违,自己又让曹化淳在暗中也做了同样的事情。最后两边一对比,最大的出入也不过是百十两,崇祯便知道两个人都是用了心去办差的。

    起来宫中的几人看着皇帝阴沉的脸色,根本没有人敢开口说话。最后还是崇祯道:田尔耕。

    田尔耕单膝跪地,抱拳道:臣在!

    崇祯道:明日朝堂,派力士于殿外听宣。

    说完,崇祯又扭头对魏忠贤道:魏大伴,你们东厂番子,此次有些事情要去做。等会儿你就出宫,命东厂番子出去,上街上给朕募捐,只道是为了守城牺牲的将士们。多少不限,尽量记录下来,田尔耕也派锦衣卫一起去。尤其是有乞丐或者青楼女子捐钱献物,一文钱不许嫌少!各人各事都记录下来,晚上便汇总给朕。朕明日要看看,朕的肱股大臣们,可还要一点儿的脸面!



第二十五章 朕看你们,连妓女都不如!
    等到田尔耕和魏忠贤领命出去后,崇祯坐在椅子上,突然感觉浑身力气都被抽干了一般。王承恩在一旁看着,知道皇帝压力大,却碍于阉奴的身份,无法开口。

    崇祯原想着,放建奴打到京师脚下,在亡国危机的刺激下,朝堂上或许会有一些改变。没想到,他还是高估了这些人的节操。阉党争先恐后地捐献,虽然捐出来的不足其家产的一层,甚至于连半层都不到,可是再对比东林诸公的一毛不拔,崇祯突然就理解了一件事:大明有个屁的阉党,全是皇党还差不多。大明历代所谓阉党,不还是让这些正人君子们写臭的?

    想开了的崇祯也不再纠结。朕不管你是阉党还是东林党,听话就有好处,不听话的全都去死吧!

    慢慢挺直了身子的崇祯喃喃道:这,是朕的江山啊!

    就在崇祯皇帝重新振奋精神的时候,后宫之中,周皇后也在召见周国丈。

    双方先见过了君臣之礼,又见了父女之礼。
1...7891011...59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