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剑乱神州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月九大少
一名将领站出来道:“吾等绝不会让将军身入陷阱,若将军执意如此,请从末将等人尸体之上踏过去。”
“你们......”萧君武生不起气来,只得无奈一叹。
“众位将军,在下愿意领兵前往,论武艺,军营之中恐怕在下还要强上萧将军一筹,有着足够的能力带领他们出来。”上官瑾站出来说道。
“何人喧哗”一名将领怒声斥道:“吾等商量紧急军情,哪有你插嘴的份,休要捣乱,否则军杖伺候。”
“在下上官瑾,若有半点不实,愿受军杖处置。”上官瑾丝毫不畏缩,不卑不亢的说道。
众将的眼神闪烁,心中在犹豫着,之前燕家灭门的事他们都曾经听闻,传说混身是血的上官瑾就是从燕家出逃的,在武功上,定不是弱手,可能真如他所言强萧君武一筹,随机应变的能力也定然不弱,否则早已死于燕家。
只是这上官瑾地形不熟,漠北之中,一望无垠,全是荒漠,不熟悉的人步入其中,自己都极其容易迷失在其中,何况领兵这样关乎几百人性命的大事。
果不其然,萧君武道:“不妥,荒漠之中没有明显的地标,若是经验不丰富的将领带兵前往,极容易迷路。”
“将军此事好办,你只需派遣一个经验老道的将领随在下前往即可。”上官瑾道。
众将眼神一亮,萧君武不肯让步,但职责过于重要,不能以身范险,让上官瑾带兵,无疑是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钟离庸道:“庸以为可行。”
众将领道:“末将附议。”
萧君武沉默着,眸光闪烁,众人不知他在想些什么。
上官瑾催促道:“将军,事不宜迟,请让末将前往。”
萧君武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一般:“好,我派遣萧凡领三百骑兵听你命令,与你一同前往。”
上官瑾道:“兵不在多而在精,在下带领十三骑足矣!”
“十三骑”萧君武诧异道。
“笑话,此事非同儿戏,十三骑你怕不是天神下凡吧!”一名将领大声道。
萧君武摆摆手,示意他稍安勿躁,让上官瑾继续说。
“不错,不过这十三骑要我亲自挑选,所备的战马和兵器也要是最好的,最好一人有两匹战马备用。”上官瑾道。
“就照你说的办!”萧君武道:“萧凡,和上官瑾一起去亲卫营去挑选。”
“喏!”萧凡道。
最终上官瑾带领着萧凡在内的十四骑,清一色每人身披两幅坚甲,背负雕鳞大弓,箭囊之上插着十八只雁翎羽箭,腰悬长刀,手执长矛,黑罩蒙面,遮住双眼,马背之上还有一片精致的小圆盾。
身上的装备都是按照上官瑾的要求配备的,整个军营也仅仅只能筹出二十来副。
一骑绝尘,马蹄嘶鸣!在荒漠之中卷起一阵阵飞烟。
十五骑一路之上,马不停蹄,片刻不歇。马匹累了就换上另外一匹马。
在萧凡的指示之下,众人狂奔一百余里,隔着一道山坡,终于听见了一股股沉重宛若惊雷的马蹄声。
“停!”上官瑾轻声喝道。
“将军,听马蹄声隆隆作响,胡人的数量不在少数啊!”一名经验老道的骑兵皱眉说道。
“萧
第二十七章 枭首
上官瑾十二骑,凭借着战马一往无前的速度,和鞍马上高超的矛法,一矛刺去,中者无不穿腹而过,倒下战马,失去再战之力。
还一边大喊,“援军来了,援军来了!”
瞧见不远处的烟尘,胡人大军立时乱成一团起来。
沈将军等人知道机会来了,立刻振奋起精神,长矛挥舞,一反往前的疲倦,雄风乍起。
一路之上,上官瑾左刺右挑,无人是他的一合之敌,纷纷避让而开。
转眼便来到了胡人首领的面前。
仓促之间,胡人首领根本来不及思考,胡乱挺刀迎上。
“砰!”一碰之下,上官瑾宛如出海蛟龙的一枪,点在胡刀之上,胡刀霎时从中间裂成两截,银枪去势不减,刺入胡人首领胸口,枪头没入半寸,顿时鲜血喷涌而出。
胡人首领胡刀坠地,萧凡等人的攻击蜂拥而至,纵马杀到,一杆杆长矛,破风刺刀,胡人首领只能拼命的用手中剩下的半截胡刀,胡乱挥舞,誓死抵挡。
“铛...”一阵阵金属碰撞声和入肉声响起。
恍然之间,胡人首领便跌落在地,生死不明。
上官瑾趁势用拔剑术,斩断了胡人首领的大纛,剑光一闪,不见其影,大纛应声而断,并大声喝道:“大帅已死!”
“大帅已死!”
慌乱之中的胡人闻言,纷纷望见胡人首领的大纛倾斜倒下,本已凌乱的内心,再次受到重击,调转马头,朝着辽阔的荒原四散而逃。
上官瑾等人像是猛虎下山一般,疯狂的屠杀,长枪狂舞,像是有电光闪过,鲜血四溅,威力不俗。
胡人好鞍马,好骑射,正面对决却远远不及汉军,尤其是炼铁工艺落后,在长兵器上面,汉军有着天然的优势。
持矛冲击,近身之后,基本上就是上官瑾手下十四骑屠杀的局面了。
胡刀劈到上官瑾等人身上,要不是因为力度不足,砍不进盔甲,要么就是被盔甲上一片片缝制成鱼鳞状的细鳞滑开。
战场之上,“一寸长,一寸强,一寸短,一寸险。”、
胡刀对长矛,结果可想而知。
“兵败如山倒!”
胡人首领的死亡,加上越来越近的漫天烟尘。
即使胡人数量众多,也溃不成军,四处狂奔,天生擅长逃跑的胡人,在荒原之上,就如同兔子一样,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
军帐之中。
“他们回来了”萧君武不停的走来走去,迫切的问道。
“将军,这可不像你啊!”钟离庸笑着道,他总感觉自从上官瑾来了之后,萧君武的喜怒哀乐都不定起来。
但是具体那里奇怪,他却又说不上来。
“是啊!”萧君武一愣,面露出一丝笑容回应道。
“黄当老将军,他们能安然无恙而归吗”萧君武正色道。
案桌下一名胡须半白,眼神之中又透露出睿智光芒的老者沉吟许久,深深一叹道:“难啊!”
这人就是年逾不惑,依旧镇守北方,被胡人称为“飞将军!”的黄当,名声之大,在军营之中不逊色于萧君武,可惜的是廉颇老矣!
只有凭借着几十年来丰富的经验,散发着最后一道热光,为帝国最后加一把火。
他和萧君武都值得钦佩!
天边的红日升起,光芒既不刺眼,亦不强烈,红的似血。
“报!”
“将军,沈将军安然归来!”哨兵脸色之中藏不住心中喜色。
“你确定”萧君武道。
“是的将军,卑职亲眼看见,三十里开外,一股骑兵朝着大帐赶来,正是打着沈将军的旗帜,所以快马速速前来汇报,估计要不了多久,沈将军便能回到。”哨兵道。
“好,你先下去休息吧!”萧君武不自觉扬起眉梢道。
“喏!”哨兵道。
&
第二十八章 烟云十五骑
中郎将是皇帝直接任命,统率一方,领兵作战,提携一万人马,降为部曲侯之后,上阵杀敌,只堪堪带领不到一千人马。
这处罚不可谓不重!
沈聘一开始听到萧君武的命令,心中极度震惊,从军二十年以来,每当有战争发生,他必当身先士卒,勇者无惧。
在麾下立下赫赫功劳,可以说,这中郎将是他用命换来的。
钟离庸等人听到萧君武的将令之后,也愣了愣,不过,行军在外,将令如山,不得更改!
萧君武的命令,他们自然只得服从。
沈聘压下心中翻涌的情绪,拱手道:“末将领命!”
随后,沈聘便褪下身上穿着的中郎将盔甲和头盔。
皇朝有令,每个官员都必须要穿着符合职位的衣物,否则一律按律处罚。
萧君武摆摆手道:“先下去吧!”
“喏!”沈聘缓缓退下。
萧君武接着笑道:“上官瑾,你带领区区十四骑,救下本将军最为精锐的骑兵,本将军可是要如何赏赐于你”
“后生可畏啊!”黄当抚须而叹。
“小子不求赏赐,只为报答将军的救命之恩。”上官瑾正色道。
“欸!救你是私事,岂可与你入虎穴这等大功相比较,你再想想吧!”萧君武似是有些不高兴道。
“我看不如这样。”钟离庸面向萧君武,拱手笑道:“上官瑾十五人都是义勇之士,一颗赤胆忠心自不必多说,不如上报陛下,封他们为烟云十五骑,领百夫长部曲侯俸禄,但不行部曲侯职责,当为三军楷模!”
听闻钟离庸的话,众人眼神一亮,心思立刻活络起来。
若是可以得皇帝的封赏,那可是天大的幸事,光耀门楣!
况且,以他们十五人救下萧君武仅有不多的骑兵的功绩,担当的了这份荣誉!
萧凡等人心中也是暗喜,虽说随上官瑾前往是他们一厢情愿,义之所往,但若得皇帝封的“烟云十五骑”的话,那是送上门的幸事,再好不过了。
“好!就依你所言。”萧君武沉吟了许久,眼神之中光芒闪烁,而后点点头道:“明日把汝等功绩,上禀天子。”
“谢将军!”萧凡等十四人声若洪钟道。
一声过后。
见上官瑾还在低头不语,一旁的萧凡连忙拉了拉上官瑾的衣袖,低声催促道:“还不赶快拜谢将军。”
上官瑾回过神来,眼神复杂,望向萧君武道:“谢将军!”
萧君武见上官瑾神色犹豫,像是有难言之隐一般,欲言又止,便问道:“上官小兄弟,有话不妨之说。”
钟离庸等人满脸好奇之色,一同望向上官瑾,既得了封赏,不明白这时候上官瑾还有什么想说的。
“末将请求辞去军务。”上官瑾躬身道。
之前重伤未愈,上官瑾一直在萧君武麾下,充当一名小兵,暗中养伤,现今大伤痊愈,出入江湖也有了两分自保之力,可以启辰去寻他那下落不明的师兄师姐了。
自然不肯在萧君武营中多留,前面带领十四骑舍生忘死,也是为了报答萧君武之恩。
现今大恩已报,也没有多留下来的原因。
黄当急忙问道:“小兄弟这是何故若是对将军赏赐不满意,可以另提一番要求,老夫虽不才,也定当设法令小兄弟满意。”
实在是黄当第一眼见到上官瑾,便被上官瑾卓尔不群的气质折服,此子若得栽培,他日必将是翱翔于九天之上的神凤。
戍守边关,威震漠北!
“晚辈先行谢过老将军好意。”上官瑾神色谦恭道。
黄当身上和蔼的气息,发乎内心的关怀之情,像极了他的一位长辈。
“自是晚辈令有要事,怕是要辜负将军和长史的情了。”上官瑾有些惭愧的说道,但是眼神之中深含坚毅之色。
&nb
第二十九章 灭魔大会
“其二。”萧君武想了许久,最后摆摆手道:“罢了罢了,你先下去吧!”
萧凡应声而退。
萧君武抬眸望向天际灼眼的红日,双眼被炙热的阳光刺得生疼,却仍不自知,一直盯着那缕红日。
............
上官瑾告别众位将军,和在军营交的几位好友,刻日,便骑着一匹高大雄壮的漠北战马向着秭陵飞奔而去。
身上穿着的仍旧是下山之前的衣服,不过此时上面有着几道不明显剑痕和刀印。
在萧君武军营之中接近一月苦训,上官瑾的身形也变得更为壮实。
一路之上,视野所及之处,无不一片繁荣鼎盛的景象。
经常望见一大片农人在忙着稻田,有些妇人的怀中还裹着襁褓中的幼儿,在自己丈夫身旁,有些少年虽年幼,也加入了春播大军之中。
冬日已去,初春将临,正是农忙的时刻。
偶尔路过小镇歇息,也是人声鼎沸,叫喊声不绝于耳。
倒是颇有一番别的意味。
此处离边关不远,幼有所依,老有所养,百姓安居乐业,一片热火朝天。
说起来还是萧君武的功劳,抵抗住北边神出鬼没,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的胡人。
若是换作从前,他们连想都不敢想。
是以,上官瑾所过之处,都可以听见称赞萧君武为国为民,鞠躬尽瘁的名声,不绝于耳。
更甚者,要联立众人为萧君武修建生祠,纪念萧君武的丰功伟绩,得萧君武得庇佑。
上官瑾听到这些消息时,失笑的摇了摇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