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宇大唐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星辰皇族
历史上他以“词藻宏丽”进士及第后一直当个小官,干到掌图集的秘书省秘书郎终。若真无心仕途还会在一个芝麻绿豆大点的小官任上干到终老
李旭也不多费话了,直言他已上书朝廷效仿东吴、前隋旧事请求开拓琉球以张国威。目前移民开拓琉球要筑两城,急缺一个城主人选,想让严维前去担任。
不用担心官身的问题,上奏陛下请求开拓琉球的奏书这会应该呈于陛下案前,批准的诏令不日将抵达会稽。届时你在琉球的开拓之功某会禀奏陛下举荐汝为官。
琉球严维有所耳闻,福建海外充斥瘴疠的恶地,东吴、前隋开拓琉球皆无功而返。少年郞竟想着效仿前朝开拓琉球向陛下邀功,真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严维虽隐居山林,对朝堂上近几年发生的事并非一无所知,当今陛下好大喜功,尤喜边将开边拓土之功,边关将帅们无不以边功飞黄腾达。长安的天子突闻无事的东南沿海也能开疆拓土了,不用多想,批准的概率九成九。
李旭不管严维是否同意,直接任命他为关渡城主,即刻起程随新一批移民前往琉球。鉴于琉球开拓初期环境恶劣,严维的家小就暂时留在会稽,李旭给安排一处院子居住,严维每月的薪俸就直接支给他的家人。
待到台北盆地沃野千里时,严维再将家小接去也不迟。
“使君,严某恐难当大任。”
少年郞不走寻常路,硬塞给他职位,见此情形他不去也会像将他绑来一样绑到琉球去,严维再也无法保持气定神闲了,急眼拒绝。
“严郞不试试哪知自己难当大任就这么决定了。”
李旭不容拒绝的回绝道。
严维顿时如丧考批失魂落魄,摆在他案上香喷喷的美食佳酿都没了兴趣。
刘长卿一幅事不关己的坐在那自饮自食,发现李旭饶有兴致的盯着他看混身鸡皮疙瘩都起了,不知少年郞对他打起了什么主意。
所谓怕什么来什么,只听李旭说能成为会稽大才子的友人,想必也是胸有才华的人杰,不妨也到琉球为国开疆拓土奉献一份力,为这千古未有的大唐繁华盛世添砖加瓦吧。
“某……某不过是读过几
第80章 流求都督府
长安李林甫府邸,正在处理政务的李林甫打开一份江南东道上奏的奏书,书中内容是新任越州刺史李旭召集团结兵剿灭盘踞在明州海外岣山岛两千余海贼,斩首八百俘虏海贼匪民数千而上奏报捷。
剿灭区区海贼就上捷报,李林甫不屑一顾,每年哪个边镇节帅不上报一份斩不服王化的逆胡叛羌成千上万的捷报,斩酋首传送京师。
正打算随便批几个字就扔到一边的李林甫瞄到奏书后半截的内容,哈哈哈一笑。
“这个李旭挺有意思,在繁华似锦的越州不好好当刺史享乐,竟想学边镇将帅要搞开疆拓土立下边功上媒陛下。”
李林甫突然想起了什么,再瞧了下奏书署名,方才想起越州刺史李旭不正是数月前曹王李戟携厚礼登门请求他给其即将萌荫授职的二郞授予秘书省秘书少监之职的李旭吗
看在曹王身为左卫率府中郎将,又执掌东宫宿卫,能为自己对付太子提供助力,又同为宗室血亲的份上,答应了他的请求。
不想这个李旭竟看不上秘书少监一职,自己走通了虢国夫人的路子从陛下那得到越州刺史,没有达成利益交换的曹王李戟就缩了回去,不再提供太子的动向,着实恼恨。
正想将这份奏书烧了不必呈给陛下过目,又想李旭不过一介15岁的无知少年,想学边将立下边功幸进,不过是痴心妄想。不妨让他在琉球撞个头破血流损失惨重,届时再以丧师辱国的罪名将其拿下治罪。好让他知晓,朝堂之上除了陛下就是我这右相说了算,而不是魅惑陛下的女人。
保险起见,李林甫命下属找来东吴、前隋开拓流求的资料,看罢后哈哈哈大笑,料定李旭必在流求步前人后尘。十分爽快的将李旭请求开拓流求的奏书与其他必须上承陛下阅览的奏书一道派人送往兴庆宫请陛下批阅。还非常好心的在李旭奏书上添上他的意见,不仅同意李旭开拓流求的请求,还说这是超越前朝功业的伟大壮举,成功开拓更加突显前隋的无能,更彰显大唐盛世伟业的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极力举荐越州刺史李旭为琉球都督,全权负责开拓流求事谊。
作为长安三大内之一的兴庆宫兴庆殿,年过半白的李隆基保养得体身材仍显健硕,在国事上力不从心,在女人身上精力仍十分充沛。与貌比花美的杨贵妃一阵颠鸾倒凤后捶着后腰在宦官的扶侍下坐在塌上翻起了李林甫刚刚送来的奏书。
李隆基年迈不复年轻时的雄心壮志,诸多政事委决于右相李林甫,却不代表他不关心国事。
身为靠政变起家的皇帝,怎么可能会全权委予他人代处国事呢
为了防范宗室亲王、皇子皇孙效仿他曾经的起家之路登上九五之尊,登上皇位之始一改初唐的宗室制度,禁止宗室子弟再出阁到地方为官,或进入军中为将,悉数圈禁在长安城中的十王宅百孙院中做一个混吃等吃的王爷。
以至给子孙后代造成无穷祸患,每当兵乱发生叛军攻陷长安,皇帝只顾带着至亲逃跑,十王宅百孙院里的皇子皇孙全成了叛军的刀下鬼。
安史之乱后,朝廷有时财政不足,十王宅百孙院里那些旁系宗亲的生活与长安城中的穷鬼一般无二。甚至比穷鬼还苦逼,至少穷鬼还可以到富庶的地方讨生活,努力奋斗说不定还能奔小康。
皇室宗亲们日子过的再苦也没奔头,一辈子都只能在十王宅百孙院里浑浑噩噩度过。
皇帝无能败坏国事一跑了之,他们身为皇帝宗亲,福没享到还得替混账皇帝挨刀,历史上就没他们这么倒霉的皇室子孙。
李隆基
第81章 开拓台北盆地二
张云海在会稽等待物资和学徒耗时半个月,再次回到关渡时距他返回的时间以经是一个月过去了。
关渡城在伍元瑛主持下用易获取的土木筑起一座周长一里的方形城池,称之为关渡东城,淡水河西岸的西城目前也破土动工,预计下个月就能筑成。
对于使君派严维来担任关渡城主,刘长卿统领三百工匠负责工农器具打造,伍元瑛知使君是不放心他这个降人独揽大权,又对李真这个侍卫出身的副手能力不足以牵制他,才特地派遣严维、刘长卿来流求分他的权。
交谈中观二人神色,伍元瑛发现俩人对来流求主持开拓事谊都不大乐意,事后从张云海那得知,原来两人是被使君绑来迫不得以赴流求任职,原是隐居山林的隐士,除了会作诗,倒没发现有别的长处。
李旭派两个文人也想来牵制他伍元瑛心中冷笑,对于来抢功的严维自没啥好脸色。
既然使君委任的关渡城主来了,关渡城这里的事务就不需要自己操心,得抓紧时间赶往盆地的中东部把台北城给筑起来,赶在明年春耕前把耕地开垦出来。
伍元瑛也不管严维刚刚抵达关渡城,对城中事务不熟悉的问题,在其抵达的第二天就找到严维移交城防事务,叮嘱注意事项后就带着三千移民沿着基隆河逆河而上,给关渡城留下1500移民,全是张云海送来的新人,还从刘长卿那以筑台北城要务为名索走了两百学徒工匠。
李真不想看到使君派来的人在流求吃憋,特意从掌管的卫队里挑选二十名好手编为一什调到严维麾下听命,指点其如何防范番人的袭扰。
被赶着上任的严维面对陌生的关渡城和手下1650号人,有一种欲哭无泪的感觉,还有一座修到一半的关渡西城急等他分配人手继续修。
尤其是住宿环境,哪怕是隐居乡间多年的严维看到他这个城主住的院落也要落泪,比他在桐庐乡间的院子都要破落,建房的木料都没阴干。
刘长卿看了眼自己的屋子直摇头,自幼衣食无忧的他此刻真想一直在船上住着也不住这烂草屋。
“严兄,百姓居住环境实在太差,当务之急应先组织百姓伐木造屋,烧制砖瓦改善百姓居所。”
刘长卿急说道。
伍元瑛组织人手修建的房屋就如筑起的城池一样简陋,主事们的居所还像个房屋,移民的居所更多是个窝棚,用采来的柴草搭上屋顶遮风挡雨。幸好不是在多台风的夏秋季,不然就这些茅草窝棚,一个台风挂来就全拔地而起。
“刘兄所言在理。”
想起伍元瑛临走时的叮嘱,严维又犹豫道:“只是开垦耕地、筑西城也十分紧急,恐怕分不出多少人手。”
“严城主,西城修筑不急于一时,修了浪费人力不说反而需要分派人手筑防,以备番人袭扰。人手本就不足,分筑两城导致兵力分散更不利于防守。故某不建议急着修。至于耕地,俱某所知,关渡城定位为控制进出台北盆地的锁钥,故使君并没打算在关渡城移居多少百姓,不需要急着开垦太多的耕地。以目前已开垦的耕地来算来年春耕种下的粮食到秋收后足以养活目前城中的人口。”
李真调派到严维麾下听命的什长说道。
什长所言让严维明白了关渡城的地位问题,更让他明晓了关渡城日后的发展方向,这些都是伍元瑛不曾告诉他的。
心中懊恼伍元瑛小人作为,对建言的什长欢喜得很,忙问:“不知兄台如何称呼”
“兄台称不上,在下只是一介武夫,姓萧名谨。”
“多谢萧郞急时提点,让某不至走了歪路贻害当地百姓。”
&n
第82章 开拓台北盆地三
关渡城的移民们连锅碗瓢盆都是紧缺的,每个移民只能分到一个陶碗吃饭喝水,要是不少心打碎了得自己用木头削个木碗回来。
连盖房的瓦片都没烧出来,刘长卿却想着让五个学徒烧制青瓷,这要是传到严维、萧谨耳朵里不发火才怪。
为了避免被两人喷一顿再否决,刘长卿将烧制瓷器的事给瞒下来,吩咐陆炕五人,建烧制瓦片的窑同时建一个小号的瓷窑,一边烧制瓦片一边尝试烧制青瓷。
反正烧瓦片也没啥技术含量,陆炕五人教会其他的帮工制作瓦片后,只需分出一两人监督烧窑的火候,其他人就研究烧青瓷。
发现的瓷土按刘主事的命令要用来烧青瓷,那烧需求量大的瓦片就能不浪费瓷土了。
陆炕为此又在关渡城周边寻找粘土矿,花费了三天的功夫在城东南十里的淡水河西岸发现了质量不错的粘土,储量大距河岸近易于开采运输。殊不知他所发现的粘土实则为后世台北三重桥地区的耐火粘土,是用来制作炼钢高炉的耐火材料,后世发达的冶金工业根本离不开它。
严维、刘长卿在关渡城搞起了风风火火的房屋改造工作的同时,伍元瑛率领三千移民水陆并进抵达选定的基隆河岸边的台北城筑址(台北松山机场)。
当地有个百来人口的番人村落,惊鄂的望着停靠在河岸他们从未见过的大船,还有数都数不清的外人面色不善的朝他们村落围拢过来。
村里的番人见此情形深感大事不妙,不论男女老少手持器械堵在村口与逼近的移民对峙。
看着番人手里的兵器,不是削尖的碳化的木棍就是骨质箭头,这群海盗、匪民出身的移民乐了,手指身穿兽皮头上插着鸟羽的番人嬉笑不止,根本没把这群未开化连铁器都没有番人当回事。
有人甚至返身从自家婆娘那要来菜刀,吼叫着他能上去斩下两个首级来,不知伍总管会不会给赏钱。
得到消息的伍元瑛到村口瞟了一眼,对跟来的李真说,“别浪费时间了,让你的卫队上,早点把附近的番人都清理了。”
跟番人打了一个多月交道的李真也没啥持强临弱的羞耻感,直令弓箭手上前以最快的速度解决掉番人中的青壮男子和老人,年轻的女人和小孩留下来干杂活,还可以解决下没婆娘的青壮生理需求,免得他们干出腌臜事来。
一通弓弦声后,只剩吓傻了的年轻番女还站着,护卫们不用李真下令就嗷嗷叫着一拥而上,瞬间淹没了还没回过神来的番女,双臂夹着挣扎的番女冲进村中将藏起来的小孩一个个搜罗出来。
男孩的脸上被用烧红的烙铁黥上奴字,除非他逃离移民的控制,否则一生都将沦为这些移民的奴隶。
看着十来个被黥面的小孩,伍元瑛很满意自己的杰作,丝毫不为自己的冷血感到惭愧。在他眼里,俘虏成年的番人男子为奴太难驯服危险性大,唯有小孩容易驯服后放心使用,长大了仍然是忠实的奴仆(不忠实也长不大)。
移民队伍中已经有百来个这样的小奴隶,分属在清剿番人中立功的卫队成员。
这些移民本就不是良善之辈,对伍元瑛的作法只有赞同没有反对,也就李真心有恻隐却不能违背众意。
移民们以该番人村落为中心扎下营垒烧火作饭、伐木取材,伍元瑛带着人在周围转了一圈回来对李真说:“使君当初选定此地作为台北城城址,然某勘察后发现,此地地势过于低平,东面两里外基隆河于此大拐湾不易泄洪。若在此筑城一遇暴雨恐河水上涨漫灌入城,危急城中百姓。”
“伍兄的意思是另寻它地筑台北城”
李真问道。
&nb
第83章 青蒿素疑难
李旭接到吏部诏令,朝廷批准了他开拓流求的请求,还命其兼任流求都督府都督,所属吏员自行任免,官员由李旭向朝廷举荐,吏部批准即为正式官员。
附捷报举荐的淡水县令袁态,诏令中一并准允,赐下从七品上的下县县令官服印绶。
诏令还通过朝廷邸报向江南东道沿海各州传达,给予李旭开拓流求的便利,不得横加阻扰。
这一条是李隆基后续令吏部加上的,作为盛世伟业的缔造者,他不想也不愿看到在开拓流求上步了前人的后尘,希望他这位族侄能带给他更大的荣耀。
李旭好生招待宣旨的吏部官员才从其口中得知,右相李林甫极力赞扬此事,设立流求都督府就是他提议的,亲自举荐李旭为首任都督,陛下龙颜大悦批准此事。恭贺李旭得李相公的青睐,将来必然前途无量。
李旭笑笑并没当回事,送走宣旨官员后回到书房,坐在塌上看着眼前展开的诏令还有流求都督的印绶,摸着下巴狐疑。上次走了虢国夫人的关系得到越州刺史,扫了李林甫的面子,按说他应该很不待见我才对,怎会在此事上帮我
莫非是想看我在开拓流求上吃憋,他才有罪名收拾我不成
若李林甫真怀着这样的心思看来得小心了,毕竟这位在历史上留下若大奸相名声的李林甫,一手口蜜腹剑的本事让多少政敌稀里糊涂的倒在他的脚下掉了脑袋。
算时间李林甫也没几年可活了,行事小心点别让他抓到把柄撑过近两年等杨国忠上台,届时李林甫就没心思来管我这样的小鱼小虾了,到时我天高海阔凭鱼跃。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做为流求在中华历史上第一次建治的都督,李旭召集越州一众官吏,宣布了陛下对他的任命,并要发下三把火打响他李旭开拓流求的第一战。
事前一同谋化开拓流求凭此开疆拓土之功讨好陛下谋取加官进爵的官吏无不兴奋异常,由其是那些吏员,哪个不想把头上吏字摘掉换身官袍
此刻他们就像打了鸡血似的涨红着脸请求李旭任命他们为第一拨拓流先锋,率领军民登上流求攻城拔寨,为大唐盛世添一块砖加一片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