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民帝国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贫民帅
这就意味着,当一名骑士穿上板甲之后,想要将他杀死就变得很难。
与此同时,在东方,因为冶金技术的进步,尤其是苏钢法的普及。东方的重甲部队,甚至是身着三层甲的士卒变得越来越多。
这样的士兵同样是非常难杀死的,那个时候,能够被大规模装备的,可以威胁到他们的武器,似乎就只剩下了火枪。
所以,在十七世纪的时候,重甲和火枪,在东西方的战场上都是绝对的最强音。
但是,火枪毕竟不是什么人都能制造得出来的。对于那些没有能力制造火枪的人来说,面对那个时代的重甲部队,他们几乎没有还手的能力。
于是,就是在那样的情况下,投石索再一次被拉上了战场。因为,投石索这种东西和早期的火枪一样,虽然精度很“感人”,但是它们都确确实实是重甲的克星。
所以,在十七世纪的德国,和明末的农民军之中,都曾经训练过投石索部队。但是效果似乎都不是很好,文献上也只是记载了,有这么些事儿。
但是却没有足够有说服力的战例,能够说明投石索在那个时代的战争之中起了多大的作用,但是,它们在那个时代的战争中一定是有用的。
否则那个时期的两个不相干的文明,不会不约而同的将投石索拉上战场。
虽然王烨已经下定了,要消灭八大王的铁甲部队的决心,但是,他却没有说要让自己的宝贝巡防队和八大王的铁甲兵硬拼。
既然万山堡之中,有重甲的克星,王烨自然是不会让它们在仓库之中落灰。所以,他在战斗开始之前,他就让巡防队员们每人携带了两条投石索,每条投石索上还都绑好了铅弹。
这么做,就是为了在战斗开始的时候,投石索能立刻发挥战斗力。
还没等对面八大王的铁甲部队搞明白,杨威他们到底在做什么,第一轮铅弹就已经落在了他们的身上。
杨威的巡防队有五百人,其中大约有一百人蹲在了最前排,他们要负责抵挡敌人的冲锋。
另外的四百人,则被分为两拨分别
第122章 文房四宝与万山笔
经过一番清点人数,就像王烨统计的那样,八大王只带回了不到两千人,八大王不免又是一阵肝肠寸断。
他强打精神,再次召集众将,看着人丁稀少的帐篷,八大王差一点就控制不住自己,要再次昏迷过去了。
相比起出征之前的盛况,此时他的帐下已经人才凋零。相比起士兵的损失,军官的损失更加的让他难以接受。
这一次的会议,八大王自然是商议不出什么有用的东西。他所希望的也只是能暂时安抚住剩余的这些将领们而已。
可是,虽然他还是凭借着自己的手腕,勉强控制住了自己麾下的众位将领,但是,八大王知道自己这支部队的脊梁已经被打断了。
八大王刚刚逃进林海的时候,为了让那些残兵败将重新建立起一往无前的气势,他想尽了各种办法,倾尽他一生所学,带着那些残兵败将打出了一场场的大胜。
等到部队的信心和气势都被建立起来之后,他八大王的名号就再一次在林海之中响了起来。
这么长时间的努力,八大王就是希望能为自己的部队建立起天下强军的气势。只有这样,自己的部队在再一次面对官军的时候,才不会弱了气势,也才有一战的勇气。
可是,经过这一次同万山堡的大战,他之前所有的努力都白费了。之前自己为部下们积攒出的,所有的自信都已经被打散。
八大王能看出来,如果下一次自己再想和万山堡开战,自己现在剩下的这些部下,可能不用打就都已经肝胆俱裂了。
更可怕的是,他已经能感觉得到,自己的威望也因为这一战而受到了重大的打击。
从前,他哪用什么手段来维持军心只要他自己不乱,部队就绝对乱不了。可是现在,就连他的军官们都已经不在信任他的能力了。
而且,他之前赖以镇压众人的两大利器,铁甲兵和步弓手也已经损失殆尽,那些对自己忠心耿耿的属下,也大多死在了万山堡。
所以,他现在对部队的控制力,可以说是空前的弱。他现在只能寄希望于,先将部队安然带回自己的老巢,在那里八大王还留下了一些老底子。只要到了那里,八大王就有信心重新控制住自己的部队。
可是,这并不能让八大王开心起来,虽然他对控制住部队有信心。但是他却完全想不到在未来应该怎么面对万山堡
万山堡的强大八大王深有体会,现在是冬季还好说,到了春天,万山堡是不会容忍在林海之中,还有能威胁自己的势力存在的。
那么,最迟在明年开春的时候,万山堡必然会来一场大规模的扩张和清理。到那时,不管是九山十八寨还是他,都必然会被万山堡彻底的消灭。
这一战不可避免,但是八大王却完全看不到,在未来的战斗之中,自己有什么胜算可言
这时,八大王的心中兴起了一个念头。“也许,现在是到了该和祝修谈一谈的时候了。”
八大王对裴伯言一直是非常关注的,连带着他也关注了祝修,在祝修执掌了九山十八寨之后,他给九山十八寨带来的变化,八大王也是知道的。
他其实非常认可祝修的实力和手腕,只不过,因为从前两家的仇怨,让他们始终处在敌对的关系上。
他相信,自己和九山十八寨所面临的危险,祝修应该和自己一样清楚。他也相信祝修和自己一样,应该也起了联合的念头,所以他现在也想到了,要和祝修联合了。
于是,八大王找来了一名亲信,对他说:“帮我跑一趟九山十八寨。”
亲信一愣,他连忙问道:“大王,你是想联合九山十八寨的人了”
八大王点点头,亲信连忙追问:“大王,我们和他们之间的仇怨可不小,咱们两家能相互信任吗”
八大王无奈的摇摇头说:“现在我们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不管八大王和祝修那边有什么应对,万山堡还要按照自己的步调继续生
第123章 活字印刷
当然了,如果他的学生们未来适应了万山笔,而不愿意使用其他的笔,自然也是可以的。
有了文房四宝之后,王烨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我国四大发明之中的另一种——活字印刷术。
现代人普遍对活字印刷术缺乏了解,虽然它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也依然如此。
很多人都以为,如果一个现代人将活字印刷带回古代,那就一定会在古代引起多么多么巨大的反响,能够震惊多少多少人。
这绝对是错误的,因为用活字印刷这种想法,在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就有了。
秦始皇统一全国度量衡器,陶量器上用木戳印四十字的诏书,考古学家认为,“这是中国活字排印的开始,不过他虽已发明,未能广泛应用。”古代的印章对活字印刷也有一定启示作用。
所以说,在我国古代,活字印刷确实是了不起的发明,但是却未必能在当时引起多大的轰动。
别人不说,光说毕昇先贤,他的事迹就只被沈括记载在了《梦溪笔谈》之中。沈括重点记载的还是毕昇的发明,至于毕昇本人,沈括只用了四个字——“布衣毕昇”来概括。以致于,千百年来,毕昇的身份一直是个迷。
如果沈括没有将毕昇的发明记录下来,我们今人甚至未必能知道毕昇先贤和他的创举。这也就说明,他的发明并没有在官方那里掀起任何一点波澜。
有关活字印刷,今人一般不理解的另一个点就在于,毕昇的发明,在他死后的几百年之中产生了技术迭代。
元代之时,王祯发明了木活字,并且还发明了转轮排字,这让工匠在排字的时候更加的省时省力。
可是,无论是毕昇的泥活字还是王祯的木活字,实际上都有不小的缺憾。别人不说,单说毕昇自己,据说他就曾经验证过木活字的技术,最终他认为木活字比不上泥活字,所以他最终版本的发明就是泥活字。
到了明朝中期的时候,活字印刷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尤其是铜活字的出现,它完美的解决了木活字和泥活字的所有缺憾。到了那个时候,活字印刷的技术迭代已经几乎要完成了。
但是可惜的是,有很多人认为,我国古代的活字印刷术并没有完成技术迭代,而是发展到了铜活字之后就戛然而止了。
而在世界的另一边,有一个叫约翰内斯古腾堡的德国人,他发明了铅活字,并将这种技术彻底的推广开来。
有关古腾堡的发明,是不是来自于中国的活字印刷术,这一点一直都很有争议,至少西方学者是死不承认的。
但是,近代的印刷术更多的受到了古腾堡印刷术的启发,这倒确实是没错。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活字印刷术实际上并没有普及开来。
据现代学者的统计,我国流传下来的古籍之中,有大约51%是手抄本,而用活字印刷的古籍,在所有古籍之中却只占2%。
换句话说,在我国古代,雕版印刷要远比活字印刷更加的流行,而即便是雕版印刷也比不上手抄本。
最典型的例子,《四库全书》和《永乐大典》这种最应该被印刷的巨著,居然都是手抄本。
活字印刷这种技术,究竟为什么没有被普及起来有很多人都讨论过。
王烨就听到过两种说法,其一,就是需求不够。古腾堡的印刷术之所以会普及开来,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印刷术催生了一个产业链。
他的印刷术不仅造就了一大批印刷工厂,而且还让大批的书商赚得盆满钵满。
而那些书商为了维持自己的利润,就要让读者不停的买书。所以,他们就去投资了一些有潜力的作家,让他们写书以供自己出版。
&nbs
第124章 扫盲与教育
不过,王烨自然是没有心情管古人那里是个什么情况,王烨肯定是要坚定的推行活字印刷术。
身为一名异界后世来客,王烨自然是知道终极版的活字印刷术应该是什么样的他没有搞泥活字、木活字或者是已经成熟,但是成本偏高的铜活字。
他直接使用了最终版本的铅活字,铅活字的技术一直应用到了现代,它的制造成本最低,而且所需的原料万山堡附近也都有,所以王烨使用铅活字的条件基本上是成熟的。
因为现在,在整个万山堡之中,只有王烨自己一个是读过书、认识字的,所以制造铅活字以及排版的工作就都要由王烨来负责。
王烨最近手头上的工作实在是太多了。但是!百年树人,教育永远是一个势力立足的最根本大计。
所以他只能不辞辛劳的,组织人手在自家附近开始生产铅活字,并且建造印刷作坊。
在王烨制造铅活字的时候,给他打下手的居民们发现,王烨所制作的活字,确实主要都是方方正正的汉字。
但是,在有些汉字的上面,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鬼画符”,村民们不知道那些鬼画符是什么东西。
再结合之前在万山堡之中广为流传的,王烨得过仙家指点的传言,一些流言似乎又有了在万山堡之中流传开来的架势。
不管村民们怎么想,王烨的工作还要按部就班的进行下去。他已经想好了,这一冬天,他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村民们扫盲。
这个工作主要分两个部分进行,首先,王烨要在书院之中,教导那些孩子和负责管理工作的人识字。
然后,在他们这些人在回家之后,又要将他们所学到的字教给自己的家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
如果他们能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教会给别人,那就说明他们已经完全理解了自己所学到的东西。
为了防止大家敷衍,王烨还准备定期进行互检和抽查,以此来检验万山堡的扫盲工作进行的怎么样了,而且互检和抽查还能看出书院的学生们是否完成了任务。
王烨准备在这一冬天都不留家庭作业,帮自己的家人扫盲,就算是学生们的家庭作业了。
王烨觉得,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在冬天过去之后,万山堡就没有文盲的存在了。
开启民智,这就是王烨现在要做的事情。事实上,在异界的后世,我们的祖国就是开启民智获得成功的最好例子。
有很多人,包括那些所谓的共知,他们都说我们祖国的经济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其实就是吃人口红利。
但是,这么说的人,包括那些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极力鼓吹这一观点的共知们。他们似乎都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吃人口红利的可不只我们的祖国。
虽然,我们的祖国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口大国,但是却不是独一档的人口大国,或许用不了几年,我们甚至都不再是第一大人口大国了。
在世界历史上,有很多其他的人口大国在发展经济的时候,也都试图吃一吃人口红利。
可是,他们中的绝大部分都没有成功,至于成功了的,也大都掉入了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
按照世界银行2017年公布的最新标准划分,人均gdp在1006-3955美元的经济体,属于下中等收入经济体。
而在3955-12235美元之间的是上中等收入经济体,我们的祖国在2017年时的人均gdp是8826美元,属于上中等收入经济体。
至于人均gdp高于12235美元的,就是所谓的高收入经济体了。
而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指的是一个国家发展到中等收入阶段后,可能出现两种结果。其一,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发达国家。
&nb
第125章 新问题
毛熊国和我国是另外八个国家之中仅有的两个教育大国,其他几个国家虽然不都像我们的邻居那样,文盲率那么感人,但是其教育投入的力度跟我们根本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事实上,所有成功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几乎都是靠着教育,来为自己提供后续的续航能力。
2018年,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达到了1.8亿人,这个数字已经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我们的巴铁相当。
预计,在十五年之后,我国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将追上世界第三人口大国,也就是灯塔国的总人口数量。
如此庞大的人才储备,才是我国经济不断腾飞的原因。当然了,光是凭借教育也不能保证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就比如毛熊国。
他们曾经也一度被认为是发达国家,甚至就在13年,他们的人均gdp还突破了1.6万美元,是妥妥的高收入国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