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农门小医后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宝萱

    还不如抱给李大夫看看,说不定李大夫扎个针就好了。

    林福音就看向朱氏,她是孩子的母亲,就看她怎么说了。

    “福音,真




第四十五章打算买地
    “二伯娘,我看你们住在那个柴房里实在不是个事儿,不说别的,就说夏日天里暴雨多,那柴房根本不能住人了。”

    风氏想起自家的房子也一脸愁苦,无奈的道:“我们也没法子,只能熬着吧。”

    阿芳就握着拳安慰风氏:“娘,我和姐姐决定挣很多的银子,给家里起一座和福音家一样的房子给爹娘住!”

    风氏愁苦的脸上终于有了一丝笑模样,嘴里却教训道:“你们的孝心娘知道了,但姑娘家不比小子,我们要不是福音帮衬一把,哪里能挣到钱以后这样的话不要说了,没得被人听到了笑话。”

    阿芬就接口道:“娘,姑娘家怎么了你看福音,就算三叔不在家,她也不活得好好的这葫芦村有哪个小子有她有本事你相信我,我和阿芳也能让你和爹过上好日子的!”

    风氏无奈的笑,但看得出来她心里很高兴。

    林福音就笑道:“阿芬姐和阿芳姐都说的对,姑娘家勤劳能干,不比小子们差。二婶娘要相信她们!”

    风氏虽然自己教训自家孩子,但听到别人夸赞自家孩子,心里还是很舒服的,脸上的愁苦之色就去了些。

    她还记得年轻的时候也是存了一口气的,觉得像戏本子里唱的,谁说女子不如男

    但后来嫁到林家之后,连生了两个女儿,还在生阿芳的时候伤了身子,再也不能生后,被婆婆吴氏和大嫂赵氏磨搓的变成了现在这副死气沉沉的样子。

    先前存了一口气想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的志气一丝儿也没了……这样,真的不行!

    风氏垂着眸仔细想了想林福音的话,她总有种感觉,林福音每次和她说的话似乎都有深意。

    就像上次闹分家的事一样,要不是她时不时的插话提点,估计他们二房会更吃亏吧

    而这次福音又提起她家的安身之地,那个老宅用来堆柴的柴房来,是不是又暗示他们什么呢

    不光是风氏这样想。

    老成些的阿芬脑子里也灵光一闪。

    “福音,你是说……我们该起房子了”到底还是年轻人脑子转的快,阿芬目光晶亮的看着林福音。

    林福音赞赏的点点头,“那柴房对付几天还成,要是住个半年几年的,你们能住得下啊”

    “那肯定不能。”风氏立刻就说了。

    “但我们没银子,没地基。”阿芳短暂的欢喜后就沮丧起来。

    阿芬也沉默了。

    林福音笑着拍了拍手,意有所指的道:“我最近手上有一笔银子,可以提前给二伯母和二伯父以及两位姐姐预支半年的工钱,你们看要不要预支拿去起房子”

    阿芬和阿芳立刻就明白了林福音的意思。

    那就是她刚卖掉了她们挖的那批药草换来的银子。

    本来,她们也十分替林福音庆幸能有赚钱的门路,何况还顺带着帮了她们家一把。

    可现在林福音赚了银子后,第一个想的就是提前给她们预支银子,让她们家起房子,两姐妹心里就更加感激了。

    她们都决定以后日子好过了,一定要好好报答林福音这个堂妹。

    不,这不是堂妹。

    就算是亲妹妹也不一定做得到这一步。

    “福音,我们愿意预支半年的银子起房子!”阿芬立刻就做了决定。

    阿芳也拍手同意。

    反倒是风氏愣住了,她觉得几个孩子这是在说什么傻话呢

    几句话一说,就决定了要给她家起房子啊

    哪有那么容易的事哟……

    “那阿芬姐,你们就要想想地基的事了。”林福音提醒道。

    阿芬低下头去,



第四十六章救命
    “这样吧,我去找里正说,这片地我买下来了,倒时候二伯娘你们花一吊钱买块地下没有花岗岩的地起房子吧。”林福音略一思索就做了一个决定,“至于菜园子的地,你们不用担心,我帮你们想办法。”“这……这怎么好”风氏抖着唇,但心里十分激动,要真是那样的话,实在是太好了。

    她知道,林福音拿出五两银还是可以的,但她们家就想都不要想了。

    就算林福音愿意提前支付半年的工钱,但每个月还要交两吊钱给老宅,剩下的要买起房子的材料,付工匠的工钱。

    这样七七八八的用下来,还怕不够。

    “娘,就按照福音说的,我们先将房子起起来,以后的事再说。”阿芬抬起头来,劝说风氏。

    风氏犹豫起来,这可是大事,就算真的要做的话,那也要和当家的商量商量。

    “这事,容我回去和你二伯父商量一下。”风氏就对林福音说。

    但立刻被阿芬和阿芳反对了。

    “娘,你就先答应下来吧。你又不是不知道咱爹,他被爷奶拿捏惯了。被奶叫过去一顿问,就啥都说了。”阿芬就道。

    阿芳也帮腔道:“就是啊,前儿爹不就是被老宅那边叫过去了谁知道他都和爷奶说了什么反正爷奶,大伯父大伯娘知道了,这事儿就黄了,还不逼着我们先将养老银子一次全交了才怪。”

    显然,阿芳十分了解老宅各人的性格,才说的这样顺溜。

    风氏听了,一肚子气就出来了。

    前儿她那个老实男人被老宅那边叫去了,她千叮万嘱的让他少说话,特别是不要多说关于两个孩子给福音挖野菜的事,那个老实疙瘩还是说了。

    不但说了,还被那边问出来福音付工钱给两个孩子。

    现在赵氏四处打听福音要那野菜做什么用,还不知道会不会坏事呢。

    风氏也就想了一下,立刻点头道:“好,这件事我做主了。福音,你要是真心想买那块地,二伯娘就托你的福,选一块能起房子和院子的。”

    林福音笑着点点头,这就对了嘛。

    日子是自己过出来的,抓住了机会,就要迎流而上。

    阿芬和阿芳就按照林福音说的去割艾草去了,风氏陪着林福音去了里正家。

    里正一听林福音要买那一片几十年都没人买的地,立刻高兴起来,殷勤的将她和风氏迎到屋里。

    里正娘子也笑盈盈的给她们倒了水喝。

    林福音将五两的一整锭银子交给了里正,然后又将一个装着二十个铜子的旧荷包递给里正,“里正麻烦你了,这几个铜子给您买点茶水喝。”

    “不麻烦,福音太客气了。”里正立刻笑眯眯的接了,觉得这个丫头十分会做人,若不是传出那样的名声,他也不会那样对这丫头的。

    里正捏了捏荷包,里面铜子不少,就笑的更真心了,并称地契他会带去相关官衙盖印后会送给她。

    林福音笑着点头,又问起了寻找他父亲林远的事,里正就无奈的摇摇头,看着林福音一脸可惜的道:“那些胆子大些的,进了老林子呼喊了几天,也没有回应。福音啊,你是个好孩子,有的事尽了力就好。”

    这话就是告诉她,不要指望林远能活着回来了。

    林福音和风氏的脸色就是一黯。

    最后留下了再次感谢了里正后,林福音就和风氏告辞了。

    里正对她这样知礼懂礼十分满意。

    林福音和风氏离开里正家后,风氏忍不住道:“这里正真是个笑面虎,要钱的厉害。上次他让人将你绑走要烧了你,现在见到你像是一点事也没发生一样,也不知道亏心不亏心!”

    &n



第四十七章救回来了
    林福音挑了挑眉,想着生石膏的功效。

    梁氏立刻接着说道:“李大夫说了,若是孩子能喝得下生石膏化下的水,也许还有一线生机,但若是喝不下那就听天由命了。福音,先前都是老婆子的不对,你不要计较,还请你发发慈悲救救我家大郎啊!”

    梁氏也后悔了,早知道就不去李大夫那里,让林福音试试好了,都怪她……

    “啊……对了,李大夫看到你给我家大郎降热的法子,让我们再来找你看看,说或许你有办法!”朱氏一把抓住林福音的肩膀,将她当成了最后一根落水的稻草了。

    林福音眉心微蹙,没想到李大夫也没有办法。

    看来古代对小儿科的治疗方法实在是匮乏,也难怪古代小孩子夭折的多了。

    林福音心里又是一阵难过。

    “李大夫就只给开了一个生石膏吗”林福音问道。

    “还有……还有一味药材叫什么黄。”梁氏立刻说道。

    “给我看看。”林福音看向梁氏。

    梁氏将孩子给了朱氏,将李大夫开的药给拿出来了。

    一小包油纸包着的是生石膏,一大包油纸包着的是麻黄。

    林福音看着这两味药材心里一动。一个现代常用的小儿用的药方浮出了脑海。

    “你们家里有去年陈杏子的核吗苦杏子的最好!”

    “苦杏子啊……有,我家院子里正好有一棵苦杏子,每年就留着结出杏子化了,拿那核卖钱呢。”梁氏立刻两眼冒光。

    林福音眉一皱,问道:“我是问现在还有苦杏仁核子吗”

    “我记得家里的灶台边还有一些。”朱氏想了想就道。

    那还是去年捡的不足一斤不好卖,留着今年和新杏核一起卖的。

    林福音松了口气,“那正好,赶紧拿到我家来。”

    朱氏年轻手脚快,立刻将孩子又递给了梁氏,自己小跑着回去拿苦杏仁核去了。

    林福音便对梁氏道:“梁奶奶抱着孩子进来我家吧,我再去找一味药材。”

    林福音要找的是甘草。

    她家正好就有,楚氏在的时候,喜欢用甘草煮水喝,所以家里备了不少。

    这也是巧,当然也是朱氏的孩子运气好,否则她还一时间真凑不齐药材呢。

    林福音安排梁氏继续给孩子擦身子降温,自己则和朱氏砸苦杏仁核。

    砸了五颗后,就将麻黄草苦杏仁,和甘草放在熬骨头的罐子里熬去了。

    孩子被擦了身子降了一些温度后,就沉沉的睡了过去。

    林福音见孩子的精神头比上午更差,心里也很担忧。但为了不让朱氏和梁氏着急,脸色却是沉稳的很。

    朱氏和梁氏见林福音不慌不忙不焦躁,心里果然安稳了些。就把希望都寄托在她身上。

    不怪她们婆媳没了主意,实在是李大夫的医术在整个镇,甚至是临近的几个镇上都是最好的。

    若是李大夫都说听天由命了,那真是不行了。

    等药煎熬了一个时辰后,林福音看着差不多了,才将生石膏放进去了,然后等生石膏融化了后,就倒出了一小碗药出来,用蒲扇扇温了,立刻就用汤匙给孩子喂了起来。

    但孩子连他娘的母乳都不愿意喝了,喂的药就更加不咽了。

    朱氏又急了。

    林福音示意她稍安勿躁,她重新找了一个瓷汤匙,用开水烫了,然后倒了药上去,用汤匙的柄慢慢的伸进孩子的嘴巴里,因为瓷汤匙的柄中间有道沟,那药汁就沿着汤匙的柄慢慢滑进了孩子的喉咙里。

    见孩子喝下了药汁,朱氏和梁氏大喜。

    林福音十分有耐心的用这样的方式



第四十八章方子
    朱氏一家子见此,乐的不知怎么好,于是有相熟的人来看孩子后,问起来,梁氏婆媳就将孩子被镇上的李大夫判了听天由命后,被林福音救回来的事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遍。

    林福音有会治小孩子的本事像长了翅膀一样的传遍了整个葫芦村。

    之后又传到了其他几个相邻的村镇。

    这传的有鼻子有眼的,也容不得别人不信。

    所以,自那之后,林福音家几乎每天都有人抱着或者带着生了病的孩子上门求医。

    有的送孩子的家长也因为风寒或者风热感冒被传染,林福音一并将大人也治了,之后来她家治病的大人也多了起来。

    这些多是穷苦人家,林福音不但接诊了,看病的诊金根本就收不回来,不过是接了看病的人带来的几个鸡蛋或者一把蔬菜,几个瓜果。

    也幸好,她要用的药都尽量用价格低廉药理却不错的野草药,除非是乡村找不到的,只能让病人家属去镇上李大夫开的药房去买点回来。

    所以,她至少不会亏本。

    但是乡村人家,为了让她对孩子的病更加重视,大部分都是将攒下来的鸡蛋当诊金的。毕竟鸡蛋在乡村人家算得上是最值钱,也是最看重的能换钱的物品之一了。

    那些给瓜果蔬菜的,也是家里的日子实在是艰难的人家。

    但,这样一来,林福音家的鸡蛋就多了起来,吃是吃不掉的。哪怕为了给自己和李奶奶每人每天早上煮一个水煮蛋,时日久了还是累积了不少。

    曾经她见阿芬和阿芳两姐妹那么瘦弱,也给她们两人煮一个。但这两姐妹心疼家里劳累的父母,便留着给林大河夫妇带了回去,却被去串门的赵氏撞见了,直接拿了那两个熟鸡蛋回去了。

    说得是给吴氏老夫妻吃,实际上拿回去给了她自己的两个闺女。
1...1112131415...36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