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皇宫当侍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墨金名
毕竟光军工需求,根本养不活这么多的人。
葛岩首先想到的是蒙古国和大琻国。这两个草原游牧大国,如今进入了中原之后,之前被葛岩的西宁国各自吸走了上千万的人口。
如今的蒙古和大琻,已经是人烟稀少。人烟稀少,却是更方便了这些游牧民族放牧。
这里降雨充足,水草丰美,他们养了大量牛羊马,可是老百姓也不可能光吃肉啊。毕竟还是有很多的粮食、生活用品、衣服等等需求。
只不过这两个国家,忌惮西宁国的国力,之前又被西宁国吸走了大量的人口,他们一直也是怀恨在心。
第271章 三国贸易
打仗可是要消耗大量的物资的,即便是游牧民族,他们原本都是不断的去抢别人的东西,可是如今的这些山匪,就是打游击的,关键是他们的消息贼灵通,只要蒙古和大琻的军队靠近他们,他们立刻风卷残云一般逃走了。
即便是如同风火一般迅速的大琻和蒙古军队,都追不上这些山匪,一旦被他们进了大山,那就更是犹如石沉大海。
山路崎岖,根本不适合游牧民族的骑兵。关键是这些游牧民族,对于山脉里面的地形也不熟悉,非常容易中埋伏。
一开始还有几个蒙古和大琻的将军不怕死的,想要进山里去追击,却正好撞上了山匪大军的埋伏。一顿冷箭之下,蒙古和大琻的人都是死伤惨重,好不容易死里逃生之后,这些人就吸取了教训,再也不敢进山来追击了。
之所以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其实都是因为姜炎派出的精锐西宁军,对这些蒙古和大琻的人进行了痛击。
蒙古和大琻搞不清楚状况,以为山匪进了山就无敌人,自然不敢再追击了。
这样子就给蒙古和大琻的人,造成了一个极大的问题。
追又追不上,杀又没法杀,还要经常性的疲于奔命。不可能山匪打劫,这些军队就不管了。这可都是他们本族的百姓啊,都是血浓于水,如果不发兵相救,对于这些百姓而言,就会寒了心了。
可是这些军队这样子徒劳无功的疲于奔命,对于两个国家而言,就是一场巨大的消耗。
消耗之后,反而自己还没有办法进行有效的补给。
比如箭头、兵器、被抢走的生活用品等等。
最终蒙古和大琻想到了物产丰富,工坊发达的西宁国。抢,他们肯定是没有这个胆量的。
因为西宁国在边境放了一百万的军队,而且将城墙修建得无比坚固,都高达十丈。蒙古没有大炮等器械,根本不可能渡江攻破西宁国的防御。
这样子下来,只剩下开放边界,对西宁国进行购买了。
这可是蒙古和大琻,求着给西宁国来买东西。这下子主动权就全部都在葛岩的西宁国这边了。
葛岩亲自接见了两国的使臣,最终三方协定之下,葛岩要求蒙古和大琻在两国交界的地方,专门开辟一个市场出来。这个市场将来就是三国贸易的集中地,贸易过程,蒙古和大琻不得干预,不得收税。
最终三国确立下来,各自签订了协议。
蒙古和大琻在边境上,建设了一座小城,名叫蒙琻城。
有了这座城池,三国的贸易也就打开了。西宁国主要是供给方,蒙古和大琻提供毛皮牛羊马等东西。双方贸易主要是以西宁国的银币金币来作为结算。
这样子葛岩的西宁国,又完全占据了主动地位。
打开了三国的贸易通道之后,一瞬间,这座蒙琻城就壮大起来。三国的贸易额疯涨,才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西夏吐蕃和西宁国的贸易额。
毕竟整个蒙古和大琻,都被山匪抢怕了,他们有些家庭,甚至连铁锅都被山匪给抢走了。
强大的贸易体系建立起来,蒙古和大琻的金银铜,还有牛羊马,皮草,疯狂的涌入西宁。
西宁的商人们赚得是盆满钵盈。
最关键是,整个西宁城的工坊体系,重新生机勃来了。
贸易归贸易,但是葛岩支持蒙古和大琻的山匪,这一点是不可能动摇的。
没有需求就不可能有消费。葛岩深知这一点。他们两个国家的需求,就需要这些山匪的破坏来产生。
反正蒙古和大琻,目前没有有效的办法解决这些山匪的问题。葛岩就不会停止利用山匪,激发蒙古和大琻的物资
第272章 改革
葛岩的西宁国,其实是一个奇怪的国度。葛岩并没有庞大的皇族,甚至都不是西宁国国王,这个国家的权力机构,也是非常的奇怪。
东拼西凑,基本没有形成垄断的政局。葛岩有时候一些想法,也需要征询孙平海和张帮昌还有花勤修等人的同意才行。
正是因为这样一个奇怪的国度,而且葛岩还不能无限制的加税,来配合自己的军事行动。
这样子一来,别看葛岩的西宁国看似比大理国更强,但是真正拿出来对抗的实力,其实相差无几。
这也是葛岩为什么一直都忍着没有动手的缘故。
大理国强大的皇族血脉,几乎所有军方的主要将领和谋臣都是大理国皇族的人。三军主帅更是大理国皇帝的亲儿子。
如此有凝聚力的主将团队,也是葛岩所不能比拟的。
如今葛岩通过科举,是诞生了大量的理政人才,可是武将的人才,基本还是依仗着天机阁之前的元老班底。
这些人各个都是武道高手,可是若论起兵法战术来说,却是差得远了。有些人甚至连字都不认识几个。
葛岩意识到了自己的缺陷,所以在半年前,就已经开了武科举。
武科举不仅要考武道强弱,最重要还要考试战策谋略还有排兵布阵。
葛岩经过层层的严格选拔之后,一共在武举中,亲自点了三百四十七名武进士。
其中武状元名叫元晟,是个世家贵族出生的公子,不过从小都吃了苦,练就了一身的武艺,关键是兵书策略都极为娴熟。
榜眼是名叫丁缪,此人确是实打实的军中基层出生,从小就在军户中长大,父亲确是一名千户。
葛岩很看好这个丁缪,毕竟是亲自上过战场的人。绝对有铁血个性。
这探花,确是一位看似文质彬彬的书生,此人穷苦人家出生,名叫马鑫磊,从小就爱都兵书战策。此人在武试之中,只是一个刚及格的成绩,可是在兵书战策排兵布阵当中,确是一致被评为满分。葛岩看他博学,是个军师的好料子,所以点了他的探花。
此三人,葛岩全权交给了孔钰蓝调教。毕竟都是需要磨练的人,还是需要老谋深算的人带着。此三人都被列为中军副将,成了孔钰蓝的下属。
剩下的那三百多名武进士,各自依照能力的不同,被安排到各个军团当中,担任主将的副将。
葛岩对于这些武进士极为重视,严令各军主将,要好好的培养这些人。葛岩希望这些人成为将来的军中主力。
葛岩如今的军中主将几乎都是天机阁的元老。这些都是老江湖,可是他们对于葛岩却是忠心耿耿,即便知道葛岩找了这些能写会画的武进士过来,是来替换他们的。可是这些主将们,依然非常积极的配合。
葛岩对于这些主将的配合也很是欣慰。为了宽慰这些元老主将的新,葛岩直接召集这些元老主将们开了一个大会。
其中确认了元老主将们的地位并不会动摇,这些武进士,将来全部会编入军中策略府。以后这些人有调兵权,却没有统兵权。元老老将们,有统兵权却没有调兵权。
这也就将两个权力分开,以后元老老将们,只管执行命令,上阵杀敌,建功立业。
策略府只管统筹大局,排兵布阵,施展谋略。两权分开之后,也是讲军队的作用更好的协调了。
&nb
第273章 四权分立
这次参与的人,孙平海、张帮昌、花勤修、雪儿、玲儿、凌雪凌霜、甚至妍兰也参与了进来。
这些人都是葛岩一条船上的人,如果这些人不能够统一意见,那么对整个国家进行改革,将是一场空谈。
经过激烈的讨论之后。终于依照葛岩的意思,决定了设立军政法财四权分立的局面。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那是因为葛岩相信,万物皆有博弈和斗争。只有通过博弈和斗争,最终妥协下来的事情,往往是最合理,也是最正确的事情。
当然了,四权分立之后,整个国家依然需要一个机构去全权规划国家战略和目标。
于是乎,又谋划之后诞生了一个机构,葛岩给它取名为国事阁。
葛岩规定,所有要进入国事阁的人,都必须是博学和睿智的智囊精锐。国事阁一共设立十名大学士,一百名中学士,一千名学士。这么多的人,自然是擅长的领域各有不同,分别规划不同领域的国家战略和目标,还有做出一些重大的战略决策。
一千名学士负责起草和修订战略决策的初稿和提案,中学士负责修订,大学士负责最终的裁决。裁决也是以大学士的投票为主,同一事件,必须有两种以上的方案,得票多的方案,最终获得通过。
战略决策方案制定了之后,就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权力机构。国事阁决策制定以后,四大权力机构必须无条件的执行。
军权,那无可厚非,设立将军府和策略府,将军府设立大将军一名,策略府设立大都督一名。
理政,也就是各个州郡县镇村的大大小小事务。主要设立丞相一名、左右丞相各一名,然后下属四部为,吏部、工部、礼部、户部,各自设立尚书一名。目前丞相暂由张帮昌担任。花勤修继续担任吏部尚书和左丞相一职。其余人选商议后再做决断。
葛岩将法权从六部单独立出来,并且赋予了法权极大的神圣感。
法权一共分为:审判司、刑狱司、稽查司。立法的事情却是交给了国事阁处理。法权三司只有执行法律的责任。
审判司负责审理案件,刑狱司负责牢狱管理和刑罚执行,稽查司却是为了反贪反腐。
三司各司其职,确立了法权的总体架构。三司各设立一位提督。
紧接着就是重中之重的财权了。
财权被葛岩一共分为了:税收司、国库司、预算司。三司上面设立一位按察使,负责监督三司。
财权三司分开,各自独立。税收专门负责收钱,国库司负责管理这些钱和出钱,预算司负责所有的进出账目的统计和管理。账单和钱财分开,真正做到了无法大权独揽,更无法贪赃枉法了。
葛岩一口气确立了四权分立的总体架构之后,所有人都为葛岩的严谨佩服得五体投地。
其实这些事情,也不是葛岩一朝一夕想出来的,而是从小就一直都在葛岩的脑海中,不断的围绕思考着这些的问题。
如今葛岩将这个架构确立下来之后,孙平海被任命为了财权的按察使。
孙平海从西宁王,一下子成了按察使,多少有些失落。可是葛岩依旧保留了他西宁王的王爵地位。
仔细一想,这西宁的天下,几乎都是葛岩一手打下来的。葛岩才只做了一个军权之中,区区一个大都督而已。剩下的人自然也是没有什么怨言了。
雪儿玲儿等人,并未划入西宁国的政局去担任什么管理职位。他们依旧全权负责葛岩的那几大商业势力。西宁国库被划分出来以后,反而雪儿和玲儿的责任还更轻了不少。公私分开,以后
第274章 前线战果
当然了,葛岩自己也入选成了国事阁的大学士之一。不过确是一个额外名额的大学士,只拥有一票否决权而已。
当葛岩参与到国事阁中,觉得明显有错误的事情,就可以直接一票否决,省得大家浪费财力和时间。
至于其它的十位国事阁大学士,葛岩就是找来了西宁国国土上面,最顶级最有名望最有德行的大儒前来担任。
这种人,普遍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把自己的名声看得比任何事情都要重要。
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做出损害国家损害百姓的事情的。
当然了,也不能完全对国事阁放任不管,法权里面的稽查司,一样有权利调查国事阁的所有学士。
这样一来,整个稽查司,反而成了最为关键的部门。为了确保稽查司不被别人利用成为工具,葛岩除了委任了举孝廉的人担任稽查司的官差之外,葛岩还亲自担任了稽查司的提督。
有了葛岩亲自坐镇,起码能够保证这个机构能够保持本心很多年。
处理和运作完这一切之后,整个国家开始按部就班的行进着。
一开始葛岩还以为这个国家一开始会适应不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整个国家运作得出奇的好。
甚至还远超了之前那股乱糟糟的一窝蜂管理。如今的整个国家机构,集合了一大群人的智慧,群策群力之下,发展的速度也自然比之前快了不少。
平稳运行了一个月以后,葛岩渐渐的也很少去策略府和稽查司了。
只是偶尔翻看一下他们送过来的卷宗。葛岩难得的悠闲起来,张帮昌和孙平海也渐渐的清闲了起来。葛岩的这套制度,就是能够发挥众人的力量,而降曾经集中在少数人身上的权利,一层层的下放下去。
国家能够稳定下来,葛岩也就放心了。这段时间,葛岩最关心的还是南方的战事。
为了这场和大理国的战役,葛岩一共投入了一百万精锐,一百万乡勇军。两百万的军队投入,为了应对大理国的武道高手,葛岩几乎将天机阁曾经的精锐尽出。
高端方面的战力,葛岩将天机阁武道上的十大高手也同时派了出去。只要不是遇到高手榜的前十的逆天存在,相信都不会出什么大问题。
最关键是,即便有极为强悍的高手出手,在两百万大军之中,想要施展武道也是不可能的。乱箭之下,直接就咔擦透心凉了。再强的武道也难以发挥。
除了派出了人员阵容以外,葛岩还派出了一万门大炮,各种战车攻城器械五万台,五万杆火绳枪,铁胎连弩五十万挺。
如此强悍的装备加持之下,葛岩对于这支军队还是很有自信的。
得到的情报来看,大理国这边,一共举国之力,也投入了一百八十大军。
这其中有八十万是临时拼凑起来的强征民兵,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也没有什么装备。
剩下的一百万大军,才是大理国的作战主力。在装备方面,大理国就差了不少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