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皇宫当侍卫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文墨金名
大魏国有了这些火炮以后,果然非常顺利的就抵御住了大辽国的攻势。
顿时大魏国更加有信心了,继续加码购买这些火炮和炮弹。
可是这对于大辽国而言,可就是一个噩耗了。
了解到这一批西宁国急于处理的火炮居然多达三十万门之后。大辽国第一时间做出了决定,那就是花钱和大魏国进行抢购。
只有大辽国不断的买进这些火炮和炮弹,才能进一步的削弱大魏国可能购买的炮弹数量。
这样一来,虽然可能不能继续进攻,但是守住大辽国的滩头阵地,却变得可实现。
为此,大辽国也足足拿出了二千万两,参与了这次火炮的抢购。
 
第302章 农作物
无论是大辽国还是大魏国,此时都对西宁国产生了巨大的依赖。﹥菠+萝+小﹥说
这是大辽国和大魏国双输的战役,可是对于西宁国而言,却是一场巨大的胜利。
不光赚了上亿的银两,还顺便完成了全军换装子母炮的重任。
子母炮的发射速度,足足是之前火炮的十倍。这项技术的革新,让西宁国全军战斗力更上一个台阶。
最关键是,子母炮的体型比之前的普通大炮,要小了三倍。重量的减轻,威力却增加了一倍,射程也增加了一倍。这么一来,子母炮装上炮架和车轮,用驴车拉着,就更加便于运输和远距离战斗了。
之前运输一门大炮的成本,可以说是巨大的。现在随军运输子母炮,却是变得很轻松了。
西宁国经历了这场巨大的变革之后,整个军队的实力,又暴涨了一倍有余。
之前的平衡再次打破。如今的西宁力,已经等于大魏国加上大辽国。
只不过,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没有十足的把握之前,西宁国绝对不可能率先发动战争。
三国暂时停滞了下来,无论是大魏国还是大辽国,在经历了这场战役以后都变得谨慎起来。
大辽国在进攻大魏国的时候,他们已经明白了是西宁国从中作梗,却逼得没有任何办法,只能掏钱息事宁人。这就是骑虎难下的姿态。
此时好不容易平静下来,大辽国只想休养生息。
可是周边的其它国家并没有给他太多的喘息机会。
因为大辽国停止了对西宁国的装备购买,西宁国再次在边境集结两百万大军。
摆出了一副随时都要对大辽国发动进攻的架势。
大辽国知道,如果继续掏钱去买西宁国的东西,或许能够暂时的息事宁人,可是这就犹如贪婪的无底洞,根本是填不满的。
大辽国无比的郁闷,他们感觉自己整个国家,都在慢慢被西宁国掏空。
国库空虚,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首先就是军心不稳,军饷都发不出,自然是当兵的都懈怠了。
其次是整个国家的经济,也遭受到了巨大的打击。为了能够尽快的充盈国库,大辽国不得不选择加增税收。
一旦增加了税收,无论是商业还是农业,都是一个巨大的打击。税收加重,所有的利润都会下降,百姓的生活只会更加艰难。
不过幸好大辽国所处的江南地界,一向都是物产丰富的富庶地方。这次加增了税收之后,还没有到天怒人怨的地步。
那边大魏国就更加不好受了。大魏国拥有极大的世家贵族势力,本来管理起来就极为困难,虽然大魏国所处的地方却是比大辽国还更加富裕,但是命令起来,却更为艰难。
大魏国为了填补这次战役的损失,下达了征收战争税的命令,却受到了几次巨大的反弹。
这些主要是世家贵族势力,他们通过普通的百姓,来不断的制造事端。
经过了几次大的骚乱之后,大魏国强行镇压下去,税收这才征收了上来。
无论如何,这次战役,并没有对两个大国伤筋动骨。
西宁国并没有着急。这段时间,葛岩却是气定神闲,因为他最近迷上了耕种。
他在自己的西宁王府,后花园里开垦了几亩良田。
波斯那边进贡了几样不错的东西,听说产量极大。
一种是种在地里的块状物,色目人称之为土豆。还有一种是纺锤状,上面长满了颗粒状的谷物,色目人称之为玉米。
这两样东西,波斯人千里迢迢穿过山川带了过来,葛岩第一眼看到,就已经断定,这绝对是瑰宝。虽然带来的东西并不多,但是葛岩决定了亲自开始耕种。
葛岩开垦了这片田地,几乎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打理这些作物上面。
&nb
第303章 贸易战
可是这个巨型农场,该去哪里开辟呢葛岩最终将目光投向了已经占领而且改造了差不多一年的西戎州。
那里面积庞大,而且刚刚修缮好的水利设施,外加上充足的光照和半干旱的气候,非常的适合耕种这两种作物。
如今的西戎州,经过了长期的改造,已经一片欣欣向荣,尤其是有了大量的绿色植物以后,固化了土壤外加上水利设施完善以后,有了良好的灌溉。植物变得绿油油,整个西戎州,气候也变得湿润了不少。
葛岩决定在这里开始推广这两种高产作物。可是却又有了一个问题。
葛岩是葛岩,西宁国是西宁国,葛岩早已经公私分明了。
既然如此,西戎州作为西宁国的国有资产,即便是葛岩想用于耕种推广新作物,也不能白占。
最终,葛岩以三百万两的价格,租下了西戎州所有的耕地一年的时间。
这个价格不高不低,不过因为之前西戎州一直都在不断的改造,还没有多少产出。这个租金看起来还算凑合。
葛岩拿下了土地之后,立刻雇佣了大量的劳动力,前往西戎州开始大规模耕种。
这么大的面积,葛岩自己可忙不过来,也没有傻到说要过去亲力亲为。
正好西戎州有不少囚犯和屯兵,葛岩开出价格,这些人也加入到耕种大军里面。
这些人如今不用耕种,而是拿着固定的工资,自然是高兴得很,起码没有了风险旱涝保收。
葛岩派出了西宁王府的老管家戚禄,前往西戎州全权打理这片地方。
有了自己人过去,外加上派了一些商号里面的干事,管理上面也不至于完全三不管。
整个西戎州足足五百万人,也算是工作上有了着落了。
这可是一项巨大的投入,虽然这些人每个月的工钱,就已经达到了三百万两。
可是葛岩依然能够预估到收成的时候,能够给自己带来的巨大收益。
这件事情,葛岩前后打算投入三千万两。
这些钱可都是葛岩自己担保的,全部从西宁银号里面借了出来,利息自然是打了折扣的。
葛岩之所以没有和四位老婆说,让商号里面出钱,主要是因为葛岩将这份农垦事业,当成了另一份重大的事业来办。
对于西戎,葛岩只需要继续投资即可,根本没有太多需要操心的地方。
此时远在东南的大辽国和西宁国的边境地带,经过了连续这么长时间的博弈,大辽国终于熬不住了,选择了再次屈服。
这一次,大辽国开放了边境,允许了两国的民间贸易。
这正是葛岩梦寐以求的事情。
一旦开放了贸易,西宁国的商团,犹如潮水一般朝着大辽国涌去。与此同时,带去的是庞大数量的西宁国商品。这些民用商品的利润和价值,可一点都不比大辽国低。
最关键是,西宁国琳琅满目的民用商品,让人目不暇接,整个大辽国都为这些涌入的商品,赞叹不已。
每一件产品的质量,都比之前他们在大辽国国内看到的,好了几个倍。正是因为如此巨大的落差,让大辽国的民众们,开始疯狂的抢购着来自西宁的商品。
这么一来,只会继续加剧银两的外流,与此同时,物价也会随之而上涨。
可是城下之盟,大辽国此时是毫无办法,只能被动的接受。
与此同时,大魏国那边也一样。只不过大魏国早就开放了贸易,不过幸好大魏国的产业链,开始融入到西宁国的产业里面,成为了它们的低端供应。
这么一来,才造成了大魏国能够从西宁国赚回不少银子的错觉。
大辽国见大魏国居然这么好,顿时也嫉妒起来。他们也开始研究,西宁国究竟需要些
第305章 燧发枪的威力
经历了这么长时间的休养生息,西宁国一直都没有主动挑事,一直以来都是因为四国都表现得极为臣服。+菠萝小+说
四国也都打开门来做着生意,西宁国也暂时不好撕破脸。
可就在这时,一个重要的机会来了。大琻国终于忍不住,开始对大辽国动手了。
就在这时,大辽国大打出手,双方已经鏖战了十来天。
葛岩收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时间来到了国事阁。
国事阁也是刚刚收到这个消息,不过目前阁老门也和葛岩一样面露着兴奋的神色。
这群阁老门,是真心的为西宁这个国家鞠躬尽瘁。
他们知道这一次的机会,预示着什么。不用葛岩多做游说,一个完美的战略计划就已经开始了。
西宁国很快派出了大使前往大辽国,抛出了巨大的利益。
那就是西宁国愿意出兵一百万从黄河东渡,直接进攻大琻的西面,于大辽国两侧夹击。
这信息对于大辽国而言,犹如一下子打了鸡血一般。
大辽国立刻举国之力,足足投入四百万大军,全面朝着大琻国边境压过去。
大辽国兵分三路,分东西中三路。
大辽国本来就有了西宁国长期一直出售的装备,军事实力爆表。
他们早就想要找个家伙,狠狠的捏一捏,顺便把那些从西宁国丢掉的钱财,掠夺一部分回来。
正好这个时候,大琻国来触了大辽国的霉头。
顿时十余万门火炮齐鸣,立刻叩开了大琻国的边关。
大琻国如今游牧游击骑兵,防御方面根本不是大辽国的对手。
原本他们只是想要南袭,抢夺一些资源,今年大琻国境内,居然流行了羊的疫病,让大琻国损失惨重。
他们希望捏一捏大辽国,来弥补他们的损失。
可是这一次,他们算是搞错了对象了。
大辽国发了疯的北上,一下子就连续占据了三十余个县域。
西宁国这边也没有迟疑,一百万大军,清一色燧发火枪,三尺百锻腰刀,锁子甲,头戴铁甲头盔。
这幅装备,可谓是全副武装。
尤其是那做工精良的燧发枪,乌黑铮亮,黑黝黝的枪口,仿佛里面藏着恶魔一般。
只要一枪发出,有效射程可达百丈。
燧发枪取掉了发条钢轮,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燧石,传火孔边设有一击砧,射击时,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火药击发。燧发枪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
燧发枪最大的优势,就是取消了火绳,然后可以更快的点火进行射击。
这一次重大的变革,造成了火枪远超弓箭的战斗力。
如今西宁军,大规模装备这种燧发枪。
刚和大琻的骑兵一接触,一番整齐划一的枪响以后,大琻的战马立刻被吓懵了,开始慌乱的四散乱跑。
西宁军训练有素,立刻分批继续射击。一排排的弹珠,不断的朝着大琻军的骑兵射去。
即便有布甲防身,也难以抵挡火药和弹珠的威力。
弹珠轻易的击穿了骑兵的布甲,鲜血立刻喷涌而出。
只一个照面,大琻军就损失惨重。
西宁军步步为营,射击方阵一共分为三组。一组装填,一组装弹,一组射击。
三组轮换之下,可以造成非常密集的火力压制。
西宁军如此强悍的战斗力下,大琻骑兵节节败退。
西宁军虽然只派出了一百万人,但是却在十天时间里面,就占领了大琻二十四个县域。
最关键是,西宁军居然
第306章 领土的陷阱
可是让大琻极为崩溃的是,一直都是大琻死敌的蒙古,拒绝了出兵。
对于蒙古来说,这一点也非常好理解。在蒙古看来,大琻和大辽国和西宁国死磕,不管谁最终胜利了,都必定是伤亡惨重。就算他们有最终胜利者,在伤了元气之后,必定也需要休养生息。
蒙古一点也不想参与进去。对于这场腥风血雨,他们只想做一个旁观者。
这对于大琻来说,犹如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可就在这时候,西宁军和大辽**队,却停止了进攻。
原因很简单,如果继续进攻的话就到了北部游牧地区了。那里既没有城池,也鲜有人烟,一旦进入这些区域,补给是个巨大的问题。
大琻的东北部,距离西宁和大辽国占据的南部,只有狭长的一段地带,宽度不过两个县域。
一旦大辽国和西宁国的大军北上追击,被蒙古切断了返回的道路,那等待着军队的命运,就只有补给断掉,死路一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