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个惩戒去聊斋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梦里几度寒秋
“一定一定,朱大人是巡守,下官怎敢不来”卓景宁淡淡的说道,他面无表情。
他这是故意装出来的。
这幅样子,被朱世昌当成是卓景宁因为有靠山所以镇定自若的样子,所以朱世昌脸上的笑容更盛,在心底打定主意,这文成县的县令官衙,他再来一趟,他就是傻子!
唐如君把刺史府的官衙搬到了别处,这地方的刺史府则被他送给了一位王爷,理由是规格逾矩,他不该享用。
但在卓景宁看来,这丫就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这厮是不该享用,知道自己几斤几两,那他这个在刺史府里待了一个多月暴毙而亡的“前刺史”,不就是很不懂规矩
有时候,记恨一个人,就是如此简单。
这唐如君不来文成县还好,来了他难受。
不该卓景宁没想到的是,朱世昌的巡守府,也在文成县。虽说他是文成县的县令,然而无论什么事,都是朱世昌说了算。但这个时候,卓景宁已经无心争权夺利了,他本就志不在此,之前热衷于权势,是被权势的味道给吸引,然而在他修成年轮印记后,便已经看淡了。
眼下他成了文成县的县令,终于得到了他想知道的。
之所以鬼怪这种东西,在民间只处于传闻的状态,归根结底,是四个字——妖魔在朝。
并非是鬼怪窃据朝廷高位。
而是朝廷在供奉着这些鬼怪,并且和这些鬼怪产生了极为密切的共生关系。
鬼怪借助人气,人气辅助鬼运,二者相辅相成,便成了一方豪门贵族。
能成贵族的,家中必然供奉着鬼怪,自然不会把这些事情说出去。加上各地识字率不高,信息难以传开,这也就形成了非常畸形的一面,在这个世界鬼怪遍地都是,但鬼怪究竟如何,却是处于一种荒诞的传闻状态。
难怪卓
105、鼠有鼠道
一副天真样子兴高采烈才跑出去的小狐狸,却忽然停下,一双好看的大眼睛俏生生的翻了一个白眼,撇撇小嘴,嘟囔道:“就知道是你……”
然后,小狐狸皱了皱好看的小鼻子:“哼,让你再看。”
一瞬间,九条尾巴就从她身后窜了出来,如同孔雀开屏,九条雪白的尾巴分别呈现,本就明媚娇柔的小狐狸,此时平添了几分勾人的妩媚,眉眼如画,红唇鲜艳,她嘴角微微翘起,发出了一声仿佛喘息声一般的娇笑。
这笑声细若蚊呐,但却在空气中圈开了一层涟漪,透明无影。
无形的波动进入到了屋内。
正在参拜的卓景宁忽然听到了咔嚓一声,然后就看到被自己所拜的祭坛牌位上,裂开了一道口子。
卓景宁一怔。
“这是偷工减料了还是小狐狸太不一般了”
卓景宁若有所思,旋即就放下了这个问题。他并不在意这一点,只是好奇小狐狸有几条尾巴来着。
毕竟关于狐狸,可是尾数越多,越恐怖的。
尤其是九尾狐,在聊斋故事中,大多时候,都是以鬼神的形式存在的。比如说一篇辛十三娘的聊斋故事,有一名品行不端的姓冯的书生遇见了狐女辛十三娘,对其美貌惊为天人,想要强娶,然而辛十三娘的父亲把他给赶了出去,结果冯书生转头就遇到了一位他的先祖“封君”,冯书生哭诉后,“封君”下令,要辛十三娘嫁给冯书生,辛十三娘不敢不从。
然后,冯书生娶了辛十三娘后不改习性,很快就败光了家业。
辛十三娘这时候便给冯书生留下一笔银子,又给他纳了一房小妾,自称是功德圆满,成仙得道,就此消失不见了。
日后,有人看到,辛十三娘在深山里呼风唤雨,疑似成仙。
故事大多会美化,所以这辛十三娘可能是成了鬼神。而这辛十三娘,便是九尾狐!
卓景宁放下手中的香,走了出去。
新官上任三把火。
不过卓景宁是不太想烧,索性给那帮衙役放了假,让他们都出去玩玩,他则慢慢走出去。说好了,要带小狐狸出去玩玩。
他也趁此机会,好好调整一下心态。
之前担当青州刺史的职位,可是让他好好过了一把官瘾,说是翻云覆雨也不为过。知道青州刺史“白甲”真面目的人不多,林奉先这帮算是亲信的人,都被卓景宁提前打发走了,这帮人还对卓景宁无比感恩戴德。
因此,卓景宁走在街道上,愣是没人认出来。
这街道上的女子倒是不多,毕竟这聊斋世界的封建王朝下,讲究三从四德,对女子管教甚严。
小狐狸在街道上走着,因此很另类,也吸引了不少人目光。但小狐狸那一身穿着,以及她是从文成县衙门里出来,让其中某些人直接就绝了这方面的心思。
这些人,自然是以拐卖妇女为生的人牙子。
从古至今,最不缺的,就是这帮丧尽天良的天杀的。
底层人家都讲究报团取暖,所以成了一些帮派,这些人的头目,自然是知道新任县太爷上任了,并且通过各自的能力,打听到是一名叫卓景宁的年轻人,带着一名十三四岁年纪的女儿。
这帮人一番对比,立马就认出了卓景宁是县太爷的身份,也知道那个跑得欢快的女孩子,便是县太爷的千金小姐。
虽说这对父女两看起来像是兄妹,差的不大,但富裕人家都有童养媳的习惯,这也使得父子如兄弟,父女如兄妹,并不算罕见。
&n
106、佛为因果,道是有始有终
又和这两名书生说了一些话,知道这两人都是童生功名,出身是本县两家望族,一人名叫徐少郡,一人名叫林子云,不是各自家中的嫡系,但也有财物支撑着读书,偶尔闲暇了,还能出来饮酒作乐,言语谈他们都提到了青州前任刺史白甲,好生痛骂了一番。
卓景宁自然是岔开这话题,然后打听起那王书生来。
文成县有十几家望族,那王书生便是其中一家,而相较于这徐少郡和林子云,那王书生可是王家嫡系,家中父母亡故多年,可以说是他们这帮书生中,最有地位的一个。
似王书生这般无人管教的,本该是恶习连连,但其父母有所远见,给他找了一位悍妻王裴氏,临终前再三叮嘱,其妻子王裴氏可管教王书生,这让王书生是吃尽了苦头,偏偏还没人能帮他说话。
毕竟,这都是人家爹妈临死前关照的啊!
人家媳妇只是照做而已。
往仔细说,这还是王裴氏在尽孝呢!
因此,隔三差五,便能隔着院子,听到王家大院里,王裴氏扯着嗓子在打骂王书生。也多亏了有这悍妻管教,王书生考了个秀才功名,这才文成县年轻一辈当中,算是有出息的了!
文成县远比卓景宁当初所在的渠县富庶,吃喝玩乐的花样也多,正所谓酒色迷人眼,这文成县的秀才人数,反倒是要比渠县要少。
倒是举人数量更多。
因为能钻营到此等程度者,都是一门心思想要当官发财的!
自然也会多费心思。
整个文成县,有一百零个举人,其中老迈者,占了半数,其中年过中年者,又占了剩下半数的九成,只有两三个举人,是不到而立之年的。
用卓景宁的理解就是文成县的举人老龄化严重啊!
另外,这文成县看来倒是不怎么闹鬼。
言归正传,王书生家有悍妻,往日里王书生的同窗,也没少因此笑话他。
若是常人,多半要恼羞成怒,但王书生的性子软,耳根子软,为人宽厚,且心地善良的名声,在文成县很是有名,据说当初在王家,朱世昌索要银钱时,一开始王书生据理力争,毕竟读书读多了,难免被圣贤书洗脑……
咳,是心思纯净,宛如白板……啊呸,是宛如白纸。
可当朱世昌要杀鸡给猴看,打死几个下人给王书生点颜色看看时,王书生听着那几个下人的哭嚎,立马答应,前前后后拿出了五万两白银!
这一件事,让王书生的名声更好了。
当然,在其他望族的人眼中,也就更傻了。为了下人,多掏了两万两白银!
这是疯了吧!
同窗笑话他,王书生也不在意,反倒是因为王书生为人随和,所以这些童生功名的书生,也和王书生玩得来。
因此这一次王书生牵头,这帮书生才会都相应。
有书童的让书童帮忙,没书童的自己动手,把一帮三教九流中不入流的人全给赶开了。
不过最后是无巧不成书,本来牵头完就远远站在一边的王书生,理应接不到绣球,可偏偏这绣球飞啊飞的,就落进了王书生怀里。
其他书生虽然有几个因此恼恨,但更多的人,都是觉得好笑。
比如徐少郡和林子云便是。
家有悍妻,偏偏得了个美娇娘,看王书生当时的样子,是不舍得放手了,那么等他回去,绝对有好戏看了。
卓景宁听罢,略微沉吟,便知道这位王书生就是聊斋画皮剧情中的主要人物了。
如果最后没被挖心而死,那么这厮无疑是画皮剧情的主角。
如果被挖了……
卓景宁
107、不为正佛渡世人,原为邪佛自沉沦!
因果这东西,从来都是虚无缥缈的。
其意境高深,涉及到了佛。
而佛,不是四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说清楚,这一首佛偈固然更为意境上乘,但卓景宁更认同的,还是那一首在诗词意境上弱了一筹的四句佛偈。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这是一种如履薄冰的修行中人心态。
也是敬畏天地的一种表现。
“什么因果”
卓景宁想了想,最终只能放弃,然后起身,走到房间,因为天上下起了雨,所以发丝有些打湿了,卓景宁想去拿条毛巾擦擦。
不过站在铜镜前,卓景宁看着镜中的自己,忽然一怔。
他眉心处有一个半莲花印记。
出现之初,这个莲花带着莫名的神圣意味,但此时从镜子里看,卓景宁却忽然发现这一个印记,让他整个人看起来非常的邪异。
并且,这股邪异感,让他感觉很眼熟!
是那个鬼怪老僧!
“这是……”
卓景宁心中微微有些骇然,但并不认为是那个鬼怪老僧做了手脚,有惩戒在,别说是蛇级鬼怪,就算是梦魇,也很难间接影响到他。
他有种感觉,这恐怕是传道……
犹如父子一般的那种传道,儿子终归会长得像老子,所以有人说儿子是父亲的生命延续。卓景宁此时就觉得,鬼怪老僧传法于他,他未来会走上和鬼怪老僧差不多的道路。
“那么他到底是做什么的”
卓景宁这会儿看待崇恩寺的鬼怪老僧,又有了一种不同的看法,这鬼怪老僧百年内害人次数屈指可数,恐怕是在“充能”!
好维持自身不灭!
如果他的猜测成立,那么传法成功的鬼怪老僧,此时应该已经是烟消云散了。
卓景宁觉得,自己有必要回去一趟。
如果一切猜测属实,那么他有必要去给这老僧上几柱香!
卓景宁缓缓吐出口气,他在屋内又开始念起了“如是我闻”经文,读书是书生的本职,但在有了官身后,就不必了。因为读书对卓景宁的帮助不大了,目前帮助最大的,无疑是这得自鬼怪老僧的观想法。
“如是我闻。”
“我见如来,如来见我。”
念着念着,卓景宁忽然心中生出一种奇妙的感悟。
这是一篇“邪佛”观想法。
讲的是离经叛道,说的是天地人弃,论的是魑魅魍魉,述的是人性本恶。
是厌世之经。
但却不是弃世之经。
不劝人向善,但要人自渡。
不为正佛渡世人,原为邪佛自沉沦!
大魔虚天!
极乐净土!
“如是我闻。”这一声落下,卓景宁手中的这一串檀木珠子,突然四分五裂,弹射开来,有的珠子落在地上,有的则撞上卓景宁的衣袍。
卓景宁面无表情,不喜不悲,眼神平静。
他眉心的半莲花印记,愈发深邃了!
因为,他又修成了一道年轮印记!
两道年轮印记!
一手拈花,一手竖掌,卓景宁抿嘴而笑,似喜似悲,他口中道:“如是我闻。”
微弱的金光,从他体内映射而出。
映照八方。
这一刻,好似有一道奇妙的金轮,在卓景宁脑后一闪而逝。
……
文成县。
王家。
王家是望族大户,所以是要脸的,哪怕这一刻王书生正在挨训,那位因为抛绣球抛到了王书生的美娇娘,也没有被赶出去,而是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