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世地仙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短刃
每个人在生活中不要总是怀揣着什么“你们瞧不起我,将来我一定会用现实打你们脸。”的思维。
那是无聊,无知,可怜可悲的赌气。
大多数情况下,被人瞧不起的时候,首先应该想的不是去忿忿着赌气,而是想想,为什么别人瞧不起我我又有什么资格,让人必须就应该瞧得起我!
你天天好吃懒做没出息,还怪别人瞧不起
就算是你努力,有志向,又有实力成大事,只是短时间内运气不好等等失败了……
可别人不知道你有实力,有志向,你很努力啊!
再说了,真正有实力,肯努力,去为梦想拼搏的人,谁他妈有功夫去和那些瞧不起自己的人怄气烦恼
要有成就,要过上好日子,很忙的好不好!
现实不是小说,不是影视剧的剧本,需要制造这类带有张力的冲突……
真正靠着己身实力,努力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又有谁会去斤斤计较地在意,当初那些曾嘲讽鄙夷过他的人即便是心里有怨忿,记恨,也不屑于去理会了。
原因还是没空,也没那份心情。
扯远了。
话说如今李香
762章 比一哥还“讲”道理的人
世间总有些人,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会坚守着他们的自尊,保持着良好的教养和生活习惯,譬如居家环境和穿着,无论好或者差,都必须整洁;又或者他的工作,无论是种地,还是卫生清洁,普通职员,他们言行绝不粗俗,为人处事秉持己心……
这些来源于自有养成的品行。
通俗地说便是教养。
对于当代社会来说,处于低层还能保持这般生活态度、习惯的人并不多。
因为建国数十年至今,但凡能拥有良好教养的人,其出身的家庭环境,似乎已经注定了,他们不需要在底层的社会环境中生活,去彰显其教养不会被艰苦的环境污染。
而在寻常社会中,更多的则是普罗大众们习以为常的一些好的,不好的生活、言行习惯。
我们可以委婉地说这是生活,这叫接地气。
但不可否认的是,很多粗俗甚或是低俗的生活、言行习惯,并不好——至少,在很多公众场合中一些自以为习惯、普通、没什么的习惯性言行,会给人造成极坏的影响,也会拉低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印象,换句话说,叫不自重。
部分这类人,随着其个人的成长、阅历,以及接触的社交圈子的不同,会慢慢地意识到一些不好的言行生活习惯,从而向好的一面不断改变。
还有些人,虽然意识到了这样不好,但其只会想:“我就这样了,谁能把我怎么样”
嗯,这便是不自重,自贱。
以上这些,是目前胖子个人的一些感悟。
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悟,是因为胖子正在和他在东云那帮最要好的哥们儿喝酒聊天打屁。
郑文江、刘吉、侯金强、李岩彪、詹传海……竟然还有曾经被温朔的表弟李聪文多次欺负,后来有一次逼急了把李聪文给开了瓢的那位老实学生马晓斌。
除却温朔之外,在座诸位兄弟中,也只有詹传海和马晓斌正在读大学。
他们聚会的地点,在东云鸿运大酒店。
也是东云这个相对偏僻落后的县城里,唯一在春节期间照常营业,承接年夜饭的酒店。
温朔先前那些感悟,源自于发现了这些兄弟们的改变。
如今这帮家伙们废品收购的生意越做越好,顺便还在县城开了四家最大的网吧,三家小网吧,两家朔远快餐店的分店——是京城朔远快餐连锁正式开始招商加盟之后的首批加盟店,只要聘请会做这些快餐的人在店里工作,用京城朔远快餐连锁店配送来的专用秘制酱料,以及其它两类新配的调味品,就可以做出美味的快餐。
如今是2002年,四个年仅22岁的小伙子,各个拥有了数十万,近百万的财富。
年轻气盛,最是好面子的他们,腰间挂着手机,出门开着汽车……
在东云县城可谓是风生水起,赫赫有名。
而随着财富的增长,他们接触到的人越来越多,也渐趋比大多数的同龄人,认知和阅历更广阔,思考的更多,便开始有意无意间,注重自己的形象、言谈举止。
不仅仅是好面子的问题,而是,真的受到了环境和社交的影响。
之前服务员上完菜,为他们倒上第一杯酒,然后恭敬地说祝各位用餐愉快,有什么需要随时叫,然后准备转身离去时,温朔看得很清楚,曾经脾气最为火爆、粗鲁的郑文江,竟然微笑着点头对服务员说了一句:“谢谢。”
很简单,很普通,很……似乎不值得一提的小事!
可是,从这些温朔再了解不过的兄弟们,尤其是郑文江的口中道出,而且是在这种场合下,那么随意的,习惯地道出……
却是深深震撼到了温朔。
再看兄弟们的穿着,拿筷子夹菜时、端杯喝酒时的动作,也没有了以往大呼小叫胡乱攀酒的样子,即便是笑呵呵地攀酒,也没有过分夸张的动作和语态神情。
温朔甚至都觉得,这些兄弟们有些拘谨了,是不是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矛盾
但酒过三巡,听着大家的闲聊漫谈,温朔才确定,兄弟们真的变了。
他们即便是喝酒聊天侃大山,话题也会经常扯到网吧的经营,废品收购、变卖的生意,甚至还会聊到目前东云县的一些政策,临关市如何如何,省里怎样怎样,国家经济动向等等等等,会对他们的生意带来什么影响。
靠!
这些家伙们,不会是刻意在我面前装吧
温朔震惊和惊喜之余,难免感慨万千,又充满了疑惑——人有了钱会变坏,同样,有了钱之后也会变好,变得,越来越注重己身在外人面前的形象
正如当初闲聊时宋老院士所言,在物质财富达到一定满足之后,人们就会更加追求精神上的满足。
可是,所谓精神满足的追求,似乎并不能完全解释郑文江他们的改变。
温朔在酒桌上开诚布公地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郑文江他们先是奇怪,然后各自想了想之后,也没觉得自己有什么刻意的变化,至于温朔所举出的例子,大家觉得这没什么好说的,很正常嘛。
“一哥说得没错,各位哥哥比之以往,确实有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有真正的商人,老板的范儿,也越来越符合东云知名青年企业家,有为青年的身份。”马晓斌开口说道:“但是和一哥比起来,我们每个人还有很大的差距啊,各方面都不行。比如一哥会发现,会认真地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将其总结出来,还能够由此展开对社会人性变化的分析,对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阐述……所以,我们每个人接下
763章 都是因为你
令温朔感到困惑的是,接下来,马晓斌的话就没有那么多了,多的呼声时候都有些拘谨地保持着微笑的沉默,酒量不太好的他,偶尔也会附和着大家,浅尝辄止地抿一口酒。
而且不到八点钟,马晓斌就一脸歉疚和尴尬地向大家道别,先行离开回家了。
温朔心想,这孩子也不像郑文江说得那么嘴碎啊。
如果真如郑文江所说,兄弟们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里,一点点向好的方向转变,是因为马晓斌嘴碎,不断地絮叨着埋怨、提醒、劝说他们进行改变的话,那马晓斌还真是立了大功。
似乎猜到了温朔心头的疑惑,郑文江笑着解释道:“是不是觉得我刚才冤枉马晓斌,那些话有些夸张了其实原因有两点,一,晓斌并不是那种动不动就嘴碎絮叨个没完的人,他一般还不怎么说话,说起来就没完没了,或者你主动和他商量,找了个话题,得,非得把你说跑了不行。有一次我们和另一帮人谈判,结果晓斌絮絮叨叨一通话说,嘿,还真是不战而屈人之兵,生生让那些人连连摆手,不耐烦地认了错儿,事后还跟我是,他妈的,打,打不过你们,可是还敢和你们拼一把,讲理谈判……呸!你们他妈从哪儿弄这么一小兄弟那张嘴比泼妇、刁老太太都厉害!嗯,这些就不说了,其二嘛,你可是晓斌心里的偶像,这家伙平时和我们絮叨时,张口闭口一哥如何如何,一哥怎样怎样,动辄就让我们向你学习,我靠!”
温朔诧异道:“文江,以你的脾气,你没打过他”
“嗨!”郑文江一脸尴尬地看了看在座忍不住笑起来的众人,讪笑道:“真有一次忍不住打了他,结果,结果……”
说到这里,郑文江自己都说不下去了。
刘吉、侯金强、李岩彪三个已经忍不住趴在桌子上,手拍桌子大笑。
“到底怎么了”温朔愈发困惑,也觉得有些好笑。
几个人想解释,却是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根本说不出话来。
郑文江尴尬得连连摇头叹气,也不好意思解释。
刘茂和在旁边和温朔碰了碰杯,喝下一口酒,笑道:“我听说过这事儿,也领教过马晓斌的厉害,我跟你说吧。当时文江受不了马晓斌的絮叨,一拳把晓斌打得鼻血横流,然后马晓斌就一声不响地坐在那里,满脸委屈地看着他,偏生还倔强地不跑,也不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转,就是不掉出来……”
说着说着,刘茂和也忍不住笑了起来。
“这有什么好笑的”温朔有些不耐烦了——至于嘛,话都说不利索。
啪!
郑文江轻轻拍了自己一个嘴巴,喝下一大口酒,道:“还是我说吧,靠!”
温朔看向他。
郑文江撇嘴摊手,苦着脸说道:“当时是在网吧的办公室里,我和金强吵了几句嘴,把金强给哄了出去,刘吉和岩彪追出去劝金强,晓斌留在屋子里,把我那一顿说啊!后来我忍不住打了了他一拳头,结果……提起来我他妈自己都脸红,晓斌就那么直勾勾地一直看着我,任凭我怒骂哄他走,就是不动!你想想,一兄弟像个受了委屈的娘们儿似的,歪着脑袋瞅着你,就那么瞅着,哎哟,别提了,想起来我浑身就发麻,就像是听到拿着泡沫板在玻璃上摩擦的声音……关键是咱还真理亏了,那天和金强吵吵也怪我,晓斌说我那一顿也都是对的,更让我头大的是,他起来和我打一架,或者我不还手让他打我一顿也行啊,嘿,他就那么瞅着你,也不吱声了,那委屈的模样……”
“这也没什么好笑的吧”温朔已然露出了欢快的笑容,他能想象到当时郑文江这号暴脾气的主儿,抓耳挠腮气得跳脚又无奈的模样。
“我,我和刘吉、岩彪好大一会儿回来了。”侯金强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地说道:“我们仨就站在门外,隔着窗口看着里面,哎哟喂,文江气得直蹦,在晓斌面前上窜下跳,一会儿吼骂,一会儿又哀求,还抓着小斌的手往他脸上打,求晓斌打他……”
“我他妈从来没见过文江这副德行!”刘吉拍着桌子笑道。
“俩小时!”李岩彪捂着肚子吭哧吭哧地笑着说道:“整整两个多小时啊……”
郑文江哭丧着脸说道:“那,是一种折磨,极度残忍的折磨……”
“最让我生气的是,他,他妈的马晓斌他还一直是那副委屈的模样,见我气得抓狂,刘吉他们在外面笑得砸门,在地上打滚,马晓斌他还一脸不明所以的困惑样子,还问我怎么了……”
听到这里,温朔也终于忍不住哈哈大笑了起来。
想当初东云一中仅次于一哥温朔的郑文江,敢打敢拼惧过何人便是对一哥,也曾生出过取而代之的念头,可以想见其人之心性何等桀骜;述今朝,郑文江在东云县城绝对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带领着刘吉等一众人从捡破烂收废品开始,短短三四年的时光便陡然崛起,成为东云县城里响当当的有为青年,各个手里存了数十万近百万的现金,还有扩大规模后的废品收购站,有几家网吧,两家快餐店……
谁能想到,郑文江会让一个老实巴交,只是嘴碎的马晓斌,给折磨得跳脚撞墙自己扇耳光
马晓斌也算是个人才了。
“刘村长,你是怎么回事儿”温朔看向刘茂和,道:“刚才你一进来,似乎也有点儿怕马晓斌那张嘴”
“我
764章 有得,有失。
年初二上午,温朔又分别去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几位老师家里拜年……这并非是温朔对老师们有着多么深厚的情感,而是,源自于令人颇为无奈的现实。
温朔一直自诩有一说一,向来不喜欢玩儿虚的。可当一个人与社会的接触更深时,就会被种种人情、声名、财富、地位、身份给牵绊住,便有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切身感受,于是很难再活得完全真实,便多了些虚情假意。
这不是在否认,更不是刻意抹黑师生情谊。
深厚的师生情谊确实存在,但并非存在于每一位学生和老师之间。
对于老师的感激、感怀,或许在大多数学生心目中都有,但其厚度,充其量也就是离开校园之后的日子里,甚至延展数十年光阴中,偶尔见到老师时仍会尊重,可以热情,却很难做到逢年过节去看望老师,这不现实。
诚然,确实有和老师存在深情厚谊,并因此持续多年常有联系的现象,但那只是极少数。
从小到大的生活经历,让温朔对个别老师虽然心存感激,假设某位老师生活中遇到了什么困难,寻求温朔的帮助,那么温朔必然会尽全力为之。
却也不至于逢年过节都要去拜访、看望。
但现如今却不同了。
温朔很擅长忖度人心,擅于人际之间的交往,情感的培养和维护……却也存在一些疏漏和瑕疵。
譬如去看望曾经的老师,便是马晓斌提醒、建议他这么做的。
马晓斌是早上去温朔家里拜年时,私下对温朔说:“一哥,您得去拜访一下在您心目中,曾经对您有过帮助,印象很好的老师。如果您没回东云,或者回到东云待了一天半日就走,这没什么。但您大过年的在老家待了三五日,却没去向老师拜年,就会惹来闲话,对您个人的声誉造成不好的影响。”
“因为如今整个东云都知道您的鼎鼎大名,当年咱们临关的高考状元,如今京城知名青年企业家,京大学子……”
“新闻宣传报到中的您,是家境贫寒却努力学习,然后走向成功的典范。而在相关的一些采访中,几位教师也给予了您极高的评价,新闻中自然而然会出现类似于学校、老师的教导和帮助,才有了您今天的成功等语句,民众们自然而然地,也会这么想。那么,功成名就的您回到了东云,却没有去看望曾经给予您巨大帮助的老师,没有给他们拜年,这,不合适啊。”
“诚然,这很虚伪,或许您功成名就的背后,学校和老师给予的帮助并不大,但,社会必须这么认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