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大时代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虎头三少
感叹一声,李国良继续进行他的挖土大业。
晚上六点半,李国良这才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家。
一天的劳作,也不过挖了一米多深的一个大坑。
而要想挖到东西,最起码也得挖到接近三米深才行。
6月16号,忙碌的麦收已经收官。
“孩他爸,你真的决定翻盖房子吗”刘秀面色略带愁容压着声音。
“嗯,这房子恐怕撑不过这个夏天,就是借点钱也得尽快翻盖……”声音中透着无奈以及坚决。
躺在一边的李国良原本闭着的眼挣了开来,盖新房在他记忆中有那么一丝印象,原本以为还要等些日子,这样看来下,最迟下个月中旬新房就会拔地而起。
对这件事影响深刻,还是因为盖完房子不久就会有一场大暴雨,家中陈旧的东房在那场大雨中成为了过去。
如果不是盖了新房,他们一家人很有可能会和老房子一起作古。
这件事,不得不说身为一家之主的李保功很有远见。
重生回来不过两天,对于建房这件事,李国良可以说有心无力,虽然有挣钱的门路,但是远水救不了近火。
他记得建新房子,应该也就花了三四千,听起来不多,这些钱在二十多年后,也就能买个中等的手机,什么大事也办不了。
但是在92年,3千多块钱可以盖个里外红砖的五间大北房,靠胡同的东墙还能铺上两层石头块,可以用高端大气上档次来描述。
“他爸,这样我们怕是得筹借2千元多才行。”
“以后慢慢还就是了,大哥二哥各应了500,三哥200,我又从咱娘那里拿了300,还有前院杨三哥200,东院玉林叔300,再加上我们自己的1500元的积蓄,除去儿子往前上学的学费,应该有富余。”
“嗯……”
夫妻间有些事无需过多言语,一切显得那么自然。
“咯-咯-咯咯咯!”
清早,各家的公鸡准时演奏起了大合唱,随之村里人们开始一天
第4章藏东西的门道
共和国人民对于房子拥有特殊的钟爱,自古至今不曾减弱半分,就算是未来几十年共和国经济腾飞,房子也是人民最重要的不动产。
不管国外国内专家怎么预测,房地产已经过热,已经产生严重的房地产泡沫,中国的房地产依旧以不健康的上升曲线,顽强的向上攀爬着。
打脸打的“啪!啪!啪!”那叫一个响。
当然90年代初,共和国作为新兴经济体,房地产不过刚刚兴起,还没有大规模的国际财团参与炒作,一切还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当然这些与普通民众还没有什么关系。
住房!作为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瓦匠活,成为一种必备生活技能,村里成年男子,没有谁不会几手。
有大量熟练瓦匠工,盖房就变得很简单,五间大北房,三天的时间完全可以建好。
第一天连拆带打地基。
第二天砌墙加封顶。
第三天整理室内墙面加地面。
事实也是如此,一切看起来行云流水,根本看不出这是七拼八凑的建房队伍。
第四天凉晒了一天。
第五天白天继续,晚上他们一家人已经睡在了正卧室,盘好的火炕上。
时光流逝,岁月安好。
……
这天是7月1号,学生们一年中最开心的日子之一。
李国良这几天情绪不怎么高,眼看房子都入住了,他的挖宝大业依然看不到丝毫曙光。
不得不怀疑自己是不是记错了位置
看了看表已经下午三点,李国良不死心,麻溜的起床,再次拿着家伙事向运河走去。
这些天来,他的挖宝事迹已经在村里传开,为了人们闲暇时间打趣的对象。
小孩子们更是送给他一个响亮的外号-小财迷。
“小财迷,过来和我们一起玩捉迷藏吧。”小明。
“那运河里都被人挖了这些年,有宝贝也早没了,别做白日梦啦!”小刚。
“小财迷,你这样可是会没朋友的。”小红。
“……”
叽叽喳喳,一群曾经的小伙伴纷纷取笑打趣。
“你们懂啥我这是锻炼身体。”李国良说着头也没回继续向目的地走去。
“切……”身后传来一群人唏嘘声,随后继续他们的自娱自乐。
河道里挖宝的人们,也习惯了一个小鬼在一边挖坑玩。
当然其中肯定有人过来勘探过,看泥土的成分以及其中的碎渣,一致认为这里不会有东西,所以李国良挖了半个月,也没有人过来抢他的宝地。
坑周围围起了高高的土堆,坑的深度也已经超过了三米半,这个深度脚下的泥土,已经开始粘脚。
如果继续往下挖怕是要出水,坐在坑边休息的李国良,眉头微皱,考虑是不是扩大挖掘范围。
另一边,挖宝的人,大多数是外村过来的人,本村的基本已经放弃这种没有意义的事情。
这条运河往前就不说了,光是建国后清理淤泥也有两次,就算有沉船宝贝也早就被人挖没了。
“那边那个小孩,挺有毅力的。”路人甲。
“谁说不是呢”路人乙。
“别说,我过去看了,那坑挖的有模有样,不比我们差。”路人丙。
“切,别往自己脸上贴金了,我自认没有那小子挖的漂亮!”路人甲。
“呵呵,是挺漂亮的!”路人乙。
一群人,休息的功夫打趣李国良成了这几天的闲聊话题。
感觉力气回归的李国强再次进入了坑底,准备再挖一锨深,还没有发现就再往西边延伸一段看看。
“咚!”铁锨触底。
李国良眼神发亮,热情再次得到巩固,不一会儿,一个头颅大小的陶瓷盖被他清理出来。
压抑着内心激动,李国良用力掀开盖子,伸手掏出里面圆圆的物件一看,竟然是袁大头。
这是民国三年造,袁大头。
“嘿,我果然没有记错位置。”
李国良瞬间感觉全身血液流动加速,心脏跳动的声音犹如打鼓。
对于袁大头,前世的他还真搜索过资料,记得比较清楚。
袁大头是民国袁世凯称帝时造的货币,又称袁像银币,其面值包括4种:壹圆、中圆、贰角、壹角。
又分为民国三年、八年、九年、十年均造。
其中,民国三年、九年、十年的壹圆较为常见,民国八年的则较少
第5章惊喜来的好突然
第二天,李保功也加入了挖土行列。
爷俩个,一大早就整装来到了运河古道。
有了李保功这个生力军加盟,不过半天的时间,四米见方的坑就扩大了一圈,成了梯田模样。
这会儿……南边某个挖宝人,挖出来一件完整的瓷碗。
当场有人出价800元,不过那人没有卖,拿起挖掘工具,退出了挖掘队伍。
这下李保功挖的更加带劲。
李国良前世也是赶巧,正好知道这个碗至少卖了5千+,至于二道贩子卖了多少,李国良就不知道了,不过凭猜测也有个大概的数值,绝对不会低于5万就是了。
眼看太阳升到了正中央,大地温度也逐渐向最高升华。
李国良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喝完水壶里面最后一滴水,低声嘀咕道:“唉,不亏是暑期,这鬼天气就是热。”
李国良知道,今年整个夏天天气很异常,不知道是谁干了天怒人怨的大坏事,家乡这方圆百十里地,除了最近的一场特大暴雨降临,其余时间几乎滴雨未见。
这千年运河倒是没有再见底,不过附近农田还是遭遇了干旱时节,给自家农田浇地的农民就没有断过。
总结一句话,就是农民种地真的很难!
“国良,回家吃饭了。”李保功的声音从头上传来。
“爸,等会儿-我这就上去。”李国良说着拧上水壶,起身开始爬坑。
匆匆吃了午饭,顶着老高的太阳,李保功再次返回到坑里奋战。
李国良戴着个大草帽,费力把一筐土提到上面,已经是汗流浃背。
这时,从上午出土瓷碗的坑里,钻出来一个人,嘴里低声咒骂着什么,向河道边的大柳树走了过来。
李国良眼珠一转,坐在坑边,从兜里拿出一枚袁大头,开始显白起来。
吹一下!放耳边听听回音!
“妈妈p的,挖了半天啥都没有,那个穷p真是走了狗屎运了。”赵强东一边走一边嘀咕着,突然一道光折射过来映了眼。
心头原本就有火气,不由低声喝骂了一声,远远望去觉得有点眼熟,忍不住向前走了几步,走近细看下,果然是一枚袁大头。
刚才的郁闷消失殆尽,脸上浮上笑意,乐呵呵的走了上去。
走进了,刚浮上脸的笑意没了,暗骂一声:“去他nn的,啥时候老的来了难道这坑里出东西了……”
“娃娃,你手里的是在坑里挖的吗挖了多少呀。”赵强东小声套着话。
“是呀,是……我为什么要告诉你”李国良暗中好笑,故意吊着胃口道
“……”这个熊孩子,转头向坑里走去。
一会下面传来……
“喂,大兄弟,谈个交易呗。”
“什么”
“上面的是你儿子吧,他手中的袁大头,卖给我些怎么样”
“可以呀,不知道老哥出个什么价”
“价格好说,就是不知道大兄弟手中货多不多呀”
“早些年家中到是有不少,现在嘛可能有个三四十枚。”
“三四十枚!这样吧,大兄弟明人不说暗话,这个是从这里挖的吧,我出这个数,怎么样!”
“呵呵……一巴掌太少。”
“那要不这样,大兄弟你说个价。”
“老哥还是说个心里价位吧。”
“呃,大兄弟既然这么说,这样我出这个数。”
“太低了,老哥你要真想买,出个实在价吧。”
“大兄弟,翻了一倍已经不低了,要知道……”
“行了,这位老哥,你出手绝对不低于这个数,我也不要求你给我这么高,这个数就行”
“……”
“老哥你要真想要,晚上可以到我家去坐坐”
“好,那我晚上去叨扰叨扰。”
“嗯,我家在……”
……
晚上。
“孩他爹,这一枚袁大头多少钱”刘秀端过来一碗稀粥坐在桌边,轻声问道。
“没说死,一会儿那二道贩子要是来咱家,25元应该没多大问题。”李保功坐在餐桌前,喝了一口稀饭,声音有些颤动。
……
等待是最令人心焦的事情,不过吃了五成饱,李保功就没了继续吃的心思,坐在炕头望着大门口,一副望眼欲穿的表情。
这时,胡同头走来了一个夹着皮包,身穿灰色短衫的中年人,看了看眼前的大杨树,嘀咕着向里面走去。
“应该是这个胡同,中间第七家朝东的门口”
胡同里绿树成荫,遮挡住了一部分炎热的光线。
一眼扫过去,已经确认了目的地。
“嘿,也是该着我赵强东发个小财,这趟北行总算没白折腾。”中年人正是运河里那个二道贩子。
“新盖的房子吗这就难怪了。”自认看透事情始末的赵强东冷哼一声,收起之前的神色,略微整理了下着装。
……
“有人在家吗”院子里传来一道询问声,声音中有着一丝粤音。
李国良前世从特区工作过几年,自信绝对不会听错。
“有-有,快点到屋里坐。”等的有些烦躁不堪的李保功小跑着迎了出去。
“大兄弟,这新起的房子,花了不少钱吧。”赵强东看起随意的问道。
“陋室-陋室,不值一提。”李保功谦虚道。
北方五间,中央是正屋是待客的客厅,紧靠东边是主卧,西边副卧,再往东是厨房加吃饭的房间,西边那间是杂物间。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