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望海潮传奇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虚我生

    袁传华马上出去招呼众位朋友进来,一时男男女女走进堂来,纷纷拜见袁母。袁母见这些人,有的认识,有的是初次见面,袁公子都一一重作介绍。袁母见家人相聚,十分高兴。

    排下宴席,袁母亲自作陪,喝酒畅笑。

    一连过了两日。这一日,小槐对袁传华说道:“我想向公子请几日假,回家一趟。”

    袁传华问道:“怎么想爹娘了”

    小槐道:“我跟小灵越来越亲近,总感觉她就像是自己失散多年的姐姐一样。我想带她到家里,让爹娘认一认她。”

    袁传华道:“好啊,这是好事啊,我也跟你一起去。”

    其余的人听说,也想凑个热闹,都要求一起去。

    于是,第二日早晨,吃罢饭,众人上马,在小槐的带领下,朝她家乡走去。

    走了一日,沿着太湖朝西走,来到一处乡村。

    小槐对小灵道:“姐姐还有印象吗”

    小灵摇摇头,道:“一点印象也没有。”

    小槐道:“姐姐不着急,你在前面一家一家地看去,我们跟在你后面。”

    众人牵着马,跟在小灵的身后。走过一家,又走到一家,小灵想了想,又朝前走去。

    连走过了几家,小灵都是摇头不语,她四五岁时就被人拐走,对家乡实在没留下什么印象。小槐神情紧张,众人跟在后面也是一语不发。

    这时,前面有一处人家,三间房屋,房前有两棵老树,房后是一片竹林。

    小灵望见,心里一紧,仿佛记起什么,急走几步,来到房前,在庭院里转了几圈,望了望两棵老树,又走到房屋左侧,走过去,走进竹林里。小槐也是神情紧张,跟在身后。

    小灵说道:“我想起来了,我就是被老婆婆装进口袋,从这竹林里背走的。”

    复转身来到前面,指着房前的两棵老树,道:“我那天就是在这棵树下玩耍。那老婆婆从竹林里走出来,向我招手,我就一步步走进竹林里。”

    小槐拉着小灵的手,急切地说道:“你记起来了吧,是这里吗”

    小灵紧皱双眉,努力地回想。

    这时,屋门“呀”的一声打开,从里面走出一位老农来,望见小槐,欢喜地道:“是小槐回来了。啊呀,袁公子也来了,真是贵客!外面天冷,大家都快进屋里坐。”

    小槐道:“爹,这都是公子的朋友。”

    小槐的爹道:“快进屋里来坐。”

    小槐带着众人走进屋内,小槐爹把椅子擦拭干净,道:“屋里赃的很,各位不嫌弃,请坐吧。”

    众人坐下,小槐爹烧好茶水,给众位沏好茶,小槐给众人一一介绍,当介绍到小灵时,小槐爹也是一愣,觉着在哪里见过似的。

    小槐道:“爹,你还记得我有过一个姐姐吗”

    小槐爹道:“怎么不记得,她从小就被人拐去了。”

    小槐道:“你看看小灵姐,像不像我的姐姐”

    小槐爹端详了小灵半天儿,道:“要是你姐不被拐走,也有这么大了。”

    小槐道:“她就是我的亲姐,她亲自找到这里来的。”

    “是吗”

    这时,里屋里就有个声音道:“是小桐吗快引她进来。”

    小槐当即把小灵引进里屋。小槐走了出来。

    过了一会儿,就听到里面的哭泣声:“真是我的小桐回来了!”

    接着一个老妇引着小灵走了出来,对着众人拜谢道:“多谢各位好心人!她真是我的小桐啊。”一家人见到失散多年的亲人,都是喜极而泣。小槐爹道:“我就生了这两个女儿,门前有两棵老树,一棵桐树,一棵槐树,就给她们拿来取了名。虽是穷人家小孩,也是看得如掌上明珠一般。自从小桐被拐走后,哪天不是在想念她!”

    小槐道:“怪不得我第一眼看见姐姐,就像是在梦里见过一般。”

    冷玉虎道:“可不是,我第一次见到她,也像是见过一般。”

    袁公子道:“不错,血肉相连,自是心灵感应。”

    亲人相聚,自是悲喜交加。

    小槐爹跑到后院,杀了一头羊,买来鱼鸭,好酒好菜地来款待大家。

    在小槐家住了几日,这时已是年关将近。冷玉虎袁公子等将要回去。小槐留在家中,意思要到过完年后,再回到袁公子家。小灵改名小桐留在家中,再叙家人团聚之乐。玄云道长要护送朱耀祖方小莉回家,从这里别过。宋王蛾把小鹿送给了方小莉。

    方小莉来到冷玉虎跟前,俏容如花,笑语吟吟地道:“冷师哥,你什么时候到我家做客啊”

    冷玉虎也对这位师妹不舍,想到她的离去,心里像是丢掉什么似的,苦笑道:

    “我上次去了,你不在家,我下次还要去,你可要在家等我啊。”

    宋王蛾插话道:“到时,我也要去。方姐可也要等着我啊。”

    “一定。”方小莉语气坚定地说道。

    这时,朱耀祖在远处双眼不眨地热切地望着方小莉,方小莉觉察到他这样,也不以为忤。冷玉虎不想多说什么,说了几句,就走到袁传华跟前,跟他说着话。

    双方分别。

    冷玉虎跟袁公子同路,走了几日,在苏州城外分别。冷玉虎、章金花跟宋王蛾等三人回杭州城里。




第175章 西湖赏梅
    第175章西湖赏梅

    回到杭城,在城里过了年。

    海疆无事,环翠园里众人每天清闲自在。两个徒弟刘剑跟曹卫勇在师父的教导下,剑术进步很快。冷玉虎跟赵瑜虽然每天都在一起,可感觉共同的话语越来越少了,而她跟徐文涛倒是很谈得来。冷玉虎心情郁闷,每天拿着一本诗集,看也看不下去,只得每天用心教导曹卫勇学习两仪剑法。

    这一日,天气和暖,章金花跑来,对冷玉虎说道“西湖的梅花开了,我们赏梅去。”

    冷玉虎也觉得这几日太过无聊,道“我们去请赵小姐一起去。她必定欢喜!”

    冷玉虎走到赵瑜房间,对她道“我们明天一起到西湖去赏梅”

    赵瑜讶问道“西湖的梅花开了吗”

    “开了。”

    赵瑜欢喜道“我们邀上徐先生一起去,他可要诗兴大发,要做好多梅花诗来。”

    冷玉虎正感为难。“赵小姐还不知道呢,这几日徐先生忙得很呢,整天神神秘秘的。他哪里有闲功夫陪我们去游西湖”章金花不知何时跟来了,站在窗外说道。

    这话不错,过罢年后,徐文涛忙碌起来了,一早出去,很晚才回来。

    第二日,阳光和煦。冷玉虎等一众人吃罢早饭后,就骑马走出城来。出了城门,沿着湖堤,来到西湖北边,走了一段路,慢慢来到孤山上。远远地就望见山上一簇簇的梅花开放,如霞光一般铺落在山坡上,流光溢彩。众人下了马,把马拴好,就朝那山上走去。

    沿着山道,沿途观赏,整个山上就是梅花世界,梅花灿烂,红白相间,铺锦落霞,花团锦簇,花香缥缈,蜜蜂嗡嗡地闹着,好一派明媚春光。众人都散落入梅花丛中,章金花拉着张喜珍不知跑到什么地方去了,半天也没见回来。曹卫勇、刘剑、宋王蛾早已跑到山顶上去游玩了。

    这里,冷玉虎跟赵瑜并肩而行,那低垂的梅花枝都拂在两人肩上,有早开的梅花飘零,落了两人一身。冷玉虎见赵瑜肩上、头发上都沾满花屑,赵瑜脸红朴朴的,言笑晏晏,真是花娇人艳,让人艳羡不已。

    一直到了午后,章金花等人才走了过来,一伙人在饭店里吃了午饭。

    正在饭店里坐着,却见外面天气阴暗,真是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霎时就阴冷起来,好在还没有下雨,这并没有阻止大家的游兴。

    大家并不觉得寒冷,就相约到山上的一座寺庙游玩。那座寺庙座落在一处山坳里,地方幽僻,少有游人,但房屋整齐,地面整洁,倒是一个好处去。

    大家在僧人的带领下,来到后院,院内有一株老梅树,僧人说这株梅树有一百多年的岁月。但见树皮虬结,铁杆苍枝,却开着千朵万朵的红梅花来,灿若繁星,十分茂盛。众人自是啧啧称奇。

    傍晚,在寺内吃了素饭。走到寺门外,已是夜黑,天上飘起絮雨来,向寺僧借了雨具,众人一步步走下山来。回望山上,已是漆黑一团。

    走到湖边,望见湖面上有点点船火,知是有人夜游。刘剑道“反正回去也是无事,无聊得很,不如到湖里划船,又省体力,又能游玩。”

    曹卫勇道“玩了一天了,现在下雨,不如回去。”

    正说着话,雨已停了。刘剑喜道“你看,雨不是停了吗”

    曹卫勇道“湖里漆黑,有什么看头,还是回去吧。”

    刘剑道“那边月亮不是出来了吗”

    众人举头朝东边天空一望,可不是,月亮已出来了,在漆黑的夜空里,格外的皎洁明亮,远处还有一两颗星星闪烁。

    章金花道“小曹就是杭州人,对这西湖并不稀奇。我们是外地人,当然要月夜游西湖了,你不要扫了大家的兴。”

    “好吧,我跟师父们一起游湖吧。”

    宋王蛾道“我们多采摘一些梅花,放在船头,把船划到湖中心去。”

    “好啊。”众人一声欢呼,就都去采摘梅花。

    冷玉虎跟赵瑜一起去摘梅花。来到一株大梅树下,赵瑜伸出一只白玉般的纤手去摘梅花。摘下后,让冷玉虎拿着,这枝梅花有一二十朵之多,有开放的,有半开的,开放的娇艳欲滴,半开的如含羞般露出些粉色,格外娇怜。

    冷玉虎问道“瑜妹,你冷吗要不,我们回去吧”

    赵瑜道“我不冷,我来时就想到天气可能会变冷,我多加了衣服。你看,那里还有一枝红梅,太高,你帮我摘了吧。”

    冷玉虎把手中的梅花递到赵瑜的手中,自己立身折下那枝红梅,放在鼻头一嗅,香气扑鼻,递到赵瑜面前,赵瑜也赞一句“好香!”

    很快,大家摘了几大捧的梅花来,有各个品种,各个花色,争奇斗妍。章金花早雇了船,撑了过来,大家上船,把梅花放在四周的船舷上,众人坐在中间,在花香缥缈中划向湖的深处去了。

    在西湖的深处,望见更深处有一点昏黄的灯火,知道是夜游人。一声笛音从湖面上飘来,在安静的夜里听得格外清脆明亮。

    众人都安静下来,听那婉转的笛声。听了一会儿,赵瑜道“这是《梅花三弄》,要是徐先生在,定能跟他合奏一曲。”

    章金花不喜道“徐先生也能吹笛”

    赵瑜道“琴棋书画,吹拉弹唱,什么都会。”

    章金花不满道“徐先生就是华而不实,他还不是靠冷兄弟救他几次性命”

    这时,笛声一转,音调凄清,惹人伤情。

    刘剑道“我们划过去看看。”

    舟子摇桨,慢慢划了过去。望得见在那船头上,有一位华衣公子立着,手中握着一支长笛在呜呜地吹响,一个靓装女子在一旁站着,仰面望着公子。

    章金花道“好一个会享受的公子!”

    那笛吹了一段曲后,对面女子开口唱了起来,歌声笛音相融,笛音凄清,歌声低徊宛转。众人听不懂歌词,由赵瑜一句一句给大家念道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想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众人听不懂词意,只是觉得有无限的伤情,排解不开,玩味这词意,个个愀然不乐。

    夜已深了,莹露湿衣,把小船划向岸边的一个小旅馆。众人下船,在旅馆里宿了一夜。

    。



第176章 冯姐身世
    【】(iishu),

    第176章冯姐身世

    过了正月,徐文涛就格外忙碌起来,每天晚饭后,就打扮济楚,一个人走了出去。章金花跟踪了一次,就知道他去做什么了。

    这一晚,晚饭罢,徐文涛就袖了十多两散碎银子,踱出环翠园门外。他在门口站了站,左右无人影,就迈步朝左巷走去,走到巷口,就昂首朝大街上走来。

    转过两条大街,就来到一处狭窄的热闹的街上来。虽是夜里,街上灯火通明,行人来往。徐文涛径直走到一处房前,那门楣上写着“怡谷院”。徐文涛刚走进门口,就有一个看门的老头儿迎接道:

    “刘公子,你来了。”

    徐文涛问他:“冯越小姐在家吗?”

    “在家,在家。刘公子来的正是时候,她这时正空闲呢。”

    冯越是近段时间杭州城里当红的小姐,每天门庭热闹,迎来送往,徐文涛来访过几次,冯越不是在招待来客,就是出外应酬,没有见过面。徐文涛就多给老鸨一些钱钞,求她给自己安排一次。

    这一次,徐文涛听到冯越小姐正闲着,心里一喜,迈步就朝里走。老鸨迎出来,满脸堆笑,道:

    “冯小姐正在里面。”

    徐文涛一揖到地,道:“多谢妈妈安排!”

    就随着老鸨走进屋里来,外面虽是料峭春寒,屋里是温暖如春,布置繁华,灯烛摇红。老鸨朝里喊着:“刘公子来了。”

    里屋没有应声,老鸨对徐文涛道:“刘公子等一等,我进去说一声。”

    老鸨推门走了进去。那冯越正坐在桌前,手托香腮,老鸨进来,她也是一动不动,只是安静地坐着,凝眸窗外。窗外一树花正开得耀眼,冯越那白玉般的脸上有着一双含慧的眼睛,细长如黛的双眉,小巧精致的鼻头,红润的嘴唇,是一张沉鱼落雁般的容貌,让人一见**的模样。

    她举止幽娴沉静,如果不是坐在这“怡谷院”中,她就是大家闺秀一般,谁会把她跟艳名远播的妓女联想在一起呢?怪不得远近的王孙公子、巨商大贾对她趋之若鹜,一掷千金,能见她一面,博她一笑,为平生幸事。
1...8384858687...10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