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申时行的府邸。

    查清楚是谁了吗?申时行看着余有丁,开口问道。

    经过大风大浪的申时行也知道,这一次的事情绝对是有人在后面搞鬼,而且这个人的地位应该不低。不然凭借几个御使,绝对掀不起这样的风浪。

    阁老,这江东之和李植都是御使,他们是谁的人,您还不知道吗?

    余有丁苦笑着说道。

    申时行当然知道,对于这个李植和江东之,他是真的非常熟悉,因为他们以前都是张四维的人。在张四维回乡之后,这些人又快速的倒向了陈炌。

    这一次的事情是陈炌搞得鬼?还真是大手笔啊!

    叹了一口气,申时行发现自己有些小瞧陈炌了,跟着上了弹劾内务府的奏折,回头就搞事情弹劾自己这些人。这一招声东击西祸水东引玩的那叫一个漂亮。

    不反对自己这些人查处内务府,彰显自己这些人的势大。

    在自己这些人被皇上厌恶的时候,直接递了一把刀给皇上。

    不但离间了自己这些人和皇上的关系,同时还能为皇上解围。如果自己这些人还是追着内务府不妨,估计皇上就真的要下刀子了,太阴险了。

    御使们又上奏折了吧?申时行看着余有丁,开口问道。

    是!余有丁尴尬的点头:他们还在疯狂的弹劾内务府,而且言辞非常的激烈,不过大多都在引用阁老和下官奏折里面的话,其心昭然若揭。

    申时行脸上的表情更苦涩了,陈炌果然阴狠毒辣啊!

    不对,不对,这不像是陈炌的作风!半晌申时行抬起头,摇着头说道:可还有其他线索?

    有!余有丁点头:吏部左侍郎杨时乔。

    这一次除了陈炌的人,还有不少人也在上蹿下跳,这些人大都都是杨时乔的亲故乡党以及学生。说道这里,余有丁沉声说道:这些人才是朋党啊!

    申时行赞同的点了点头,这些人的确是朋党,可是人家现在说自己是朋党啊!

    阁老,还是尽快想办法,如果这么下去,咱们怕是要吃亏啊!余有丁面色焦急的说道。

    事实上对余有丁来说,他更担心,因为这些人把弹劾的目标对准了自己,说白了就是想拿掉自己这个次辅。陈炌想更进一步,这是针对自己啊!

    申时行怎么可能不知道,如果任由事情如此发展,那真的就麻烦了。

    关键是这个时候怎么让皇上相信自己这些人,一旦皇上不相信自己这些人,那就真的被陈炌给得逞了。想到这里,申时行开口道:明日我进宫去!

    余有丁点了点头,事到如今,也只好先探探皇上的口风了。

    紫禁城,乾清宫。

    虽然已经是晚上了,可是朱翊钧暂时没去睡觉,不过也没看奏折,而是听张鲸的汇报。斜着身子,朱翊钧开口对张鲸说道:你们东厂这么快就有结果了?

    是,皇爷!张鲸连忙开口答道:得了皇爷的圣旨之后,东厂就派人去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那就说说看吧!

    东厂盯着顾宪成江东之等人,发现这些人于前日汇聚于群芳阁。张鲸面容严肃的躬身道,同时还从袖子里面拿出了一份奏折:这是他们的谈话记录。

    朱翊钧接过奏折,翻看看了一眼,发现写的很简单。

    前面列举了人名,然后后面开始写了他们的对话。

    谁谁谁说了什么,记载的非常详细,仿佛就是他们谈话的时候,有人在一边做笔记一样。看了便之后,朱翊钧无奈的叹了一口气,伸手将手中的奏折放在了龙书案上。

    事实上东林党这种畸形的产物,跟大明的赋税在政策有直接的关系。

    习惯了不纳税,他们会愿意把钱给国家?掌握权力才能不纳税啊!

    至于东林党喊的口号,朱翊钧一句都不相信,四民皆本说的是好,那都是本了,你们纳税吧!别光让种地的纳税,可是他们干嘛?废除茶税矿税以及各种商税,全都是东林党干的。

    万历皇帝派矿监,天启皇帝派魏忠贤,说白了都是收钱,只有崇祯那个二傻子才会被东林党忽悠。

    申时行想要将内务府的财富放于国库,这一点朱翊钧是无论如何不会答应的。因为这是两件事情,内务府的行为属于商业行为,说白了就是内务府在和商人做买卖。

    内务府也需要纳税,可以看成是皇帝的私人企业,他是盈利性的商业行为。

    如果将内务府的钱划到国库去,那也是自己调过去,而不是直接划归到国库,他们的概念是不一样的。内务府的人银子自己大部分会用到商业上面,比如对付东林党的士绅。

    事实上东林党不是几个人,而是一个基层,代表江南新兴的士绅商人。

    这些人虽然也种地,但是更多的却是种桑,从事大规模的商业行为。与后来形成的齐浙楚党不一样,齐浙楚党是传统的地主党派,他们捍卫是士绅地主阶级的利益。

    比如东林党需要劳动力,他们就主张百姓可以自由移动,关卡城税要免掉。可是这些却不是地主阶级能容忍的,他们的主要利益来源于土地和佃户。

    一点劳动力自由流动,大家都去做工了,那谁给他们种地?

    东林党和其他各地党派的党争,其实是两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双方都想打倒对方,于是就将目光放在了朝堂上,这是生死之争,这也是为什么齐浙楚党败了之后,宁可投靠魏忠贤做阉党的原因,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权力政治斗争,而是不死不休的利益之争。

    在美国也发生过这样的战争,那就是著名的南北战争。

    北方工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而劳动力都被束缚在南方的奴隶主手里面,于是有了废除奴隶法案,有了南方独立,有了南北战争,说白了大明也是这个苗头。

    只不过双方将战场放在了朝堂上,斗的你死我活。

    这个时候什么国家利益,什么大明百姓,一点都不重要了。

    朱翊钧深知这里面的事情,自己如果推行摊丁入亩开关津,实际上会得到东林党的支持,虽然要纳税,可是土地税对他们来说并没有多少。

    反对这个政策的必然是齐浙楚党这样的地方党派,而自己要推商税,反对激烈的必然是东林党。

    前面自己推养士银,东林党也没出现,虽然反对声浪不小,可是没什么实际行动。可是这一次扬州的盐政,加上西北的毛纺织,彻底点燃了一些人,也使得他们更早的将目光落到了朝堂上。

    或者说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只有在朝堂上掌握足够的话语权,才能够保住自己的利益。

    叹了一口气,朱翊钧揉了揉脑壳,事情麻烦了。想要简单的解决这件事情,怕是不容易了。不过朱翊钧也知道,这也未见得算是坏事。

    现在的朝堂上一潭死水,倒是可以刺激一下。

    张居正死后,这才几年,朝堂就再一次分裂了,自己想要一个团结忠心的执政队伍,现在看来是没戏了。想到这里,朱翊钧自嘲的笑了笑。

    平衡!

    古代地方最常玩的手段,也不是没有道理,自己这一次要好好想一想了。

    事情越演越烈,当一份弹劾户部尚书张学颜的奏折递上来之后,彻底的点燃了这场风暴。与之前弹劾其他人朋党的事情不一样,这一次弹劾张学颜是实锤。

    身为户部尚书,勾结边将,收受贿赂,为其虚报功绩,李成梁大多大捷为虚报功绩。

    这份奏折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中央大臣勾结地方武将,这本就是犯忌讳的事情。收受贿赂,伪造大捷,虚报功绩,这罪名要是坐实了,张学颜官是可定当到头了,说不定还会被治罪。

    一时间朝堂上风声鹤唳,人人自危,所有人都意识到了,这是大事要来了。

    朱翊钧看着手里面的奏折,忍不住叹气道:这可真是一顿操作猛如虎啊!

    这也是东林党惯用的伎俩,在前世一个辽东,阉党和东林党都用来说事。这一次还是辽东,盯上是李成梁,搞这么大,无论如何都要有一个说法。

    叹了一口气,朱翊钧看了一眼张鲸,开口说道:去把张学颜的资料给朕拿一份来。

    东厂的资料库建了好多年了,大部分朝廷官员的资料都有,非常详细,里面甚至有不少见不得光的东西。朱翊钧现在想看的就是张学颜的资料,这些人明显是想彻底搞死张学颜啊!




第一百四十八章 呵斥
    很快张学颜的资料就被拿了过来,朱翊钧可是翻看。看了一些之后,朱翊钧就叹了一口气,事实上这个张学颜真的是一个能吏,怪不得张居正器重他。

    张学颜不是清流出身,没有做过词臣,也没点过翰林,一直都是实务官。

    以这样的出身,做到大明的户部尚书,足见其能力。

    嘉靖三十二年进士,由曲沃知县入为工科给事中,比起申时行余有丁,他的出身并不好。在大明,非翰林不得入阁,能做到六部尚书已经是顶端了。

    关于张学颜和李成梁的相交的事情,资料上也有详细的记载。

    那是在张学颜被高拱举荐为辽东巡抚之时的事情了,辽东边镇的边界长达二千多里,一百二十所城寨,三面毗邻敌人,有七万二千名官军。

    每人每月供给一石米,折成银两为二钱五分,马匹在冬春两季供给饲料,每月折合银两一钱八分,即使年成好也不足维持几天。自从嘉靖戊午大饥荒,士兵和马匹有三分之二逃跑。

    前任巡抚王之诰魏学会相继安抚缉拿,也没有达到全盛时的一半,又经历旱灾,饿死的人遍地都是。

    张学颜首先请求赈济抚恤,充实军队,招募流民,制造兵器,购买战马,明确赏罚。

    罢黜懦弱的几名将领,修筑了平阳堡以便沟通两河,调动游击部队到正安堡护卫镇城,战守全部经过谋划。

    李成梁就是那个时候入了张学颜的眼睛,比起其他的将领,李成梁敢于深入敌阵勇敢厮杀,而张学颜却以收缩保全为策略,敌人来了自己没有损失,敌人退却自己守备如初,公私都得以保全,渐渐恢复了旧日的势力。

    大明在辽东能有今日的实力,文赖张学颜,武赖李成梁。

    张学颜在辽东巡抚的任上,其实干的很好,稳住了辽东的局势,使得明军不但有防守之力,同时还能出塞反击,也是因为这个功劳,张学颜入了张居正的眼了。

    这一次奏折的弹劾,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时候的事情。收受贿赂,为李成梁虚报功绩,这是在抹杀张学颜在辽东的功劳。张学颜因为辽东的功劳被提拔,这些人攻击的就是张学颜在辽东的功劳。

    朱翊钧放下手中的资料,转头看向张鲸,笑着说道:你觉得张学颜可有收受贿赂?可有为李成梁虚报功绩?

    听了朱翊钧的问题,张鲸连忙开口道:东厂没有查到证据,老奴不敢胡乱说。

    朱翊钧笑了,张居正用人一项都是用能的,对于官员的私德并不是很在意。那个时候的大环境也是如此,大家都贪污,能为朝廷办事,不是死命的要钱,把大部分钱用在办事上,而不是拿回自己家,那就已经是好官了。

    东林党是不贪,为人清正,那是因为他们家里有钱啊!

    开矿的开矿,做生意的做生意,谁差贪污的那点钱。

    连戚继光都曾虚报士卒数量,吃空饷,不然戚继光的钱是哪来的?天下谁不知道戚家军从不拖欠饷银,赏赐也都是足额发放,如果不吃空饷,戚继光都没钱行贿。

    此例不能开啊!朱翊钧有些无奈的叹气道。

    事实上朝廷的官员是什么德行,朱翊钧不知道吗?他当然知道。

    不说其他的,自己这些内阁大学士,自己的六部尚书,哪一个没收过钱?一个都没有。真的要翻腾起来,这些人都得被赶回家,到时候谁给自己办事?东林党吗?

    张学颜在辽东的事情不说是陈芝麻烂谷子也差不多了,至于李成梁虚报功绩,谁不这么干?

    远的不说了,这一次西北之战,戚继光的战报一样虚报了不少人头,况且战场上人头滚滚,怎么能够数的清?还不是大致的报上去,只要打赢了,朝廷也乐得多给赏赐。

    这么多年都是这么过来的,这一次西北的赏赐自己不也认下了。

    如果真的因为这件事情处分张学颜,处分李成梁,那伤的不光是文官,武将那边恐怕也是人人自危。如果弄到多做多措,不做不错,那才糟糕了。

    不务实的人才能嘴炮啊!朱翊钧又感叹了一句。

    张学颜在辽东费了多大的心力才把辽东的烂摊子给收拾了,这边一个嘴炮就给抹杀了。

    弹劾张学颜的御使叫什么?朱翊钧转头看向张鲸,淡淡的开口问道。

    回皇爷,叫吴言!张鲸恭敬的开口说道。

    朱翊钧点了点头,敲打着桌面说道:让他去户部做个郎中吧!

    收拾这个吴言很简单,可是朱翊钧要做的却是安抚张学颜,甚至是安抚张学颜们。让吴言去户部正合适,反正张学颜是户部尚书,怎么磋磨,让张学颜自己看着办吧!

    朱翊钧想到的是御使风闻奏事,这个要改一改了,现在东林党已经意识到利用御使兴风作浪的,真的让他们闹腾起来,到时候就没办法收拾了。

    虽然朱翊钧早就想改大明的监察系统,可是总觉得时机没到,可是到了这个地步,不改怕是不行了。

    加上这一次御使们对申时行他们一顿弹劾,自己想整改都察院,估计会得到他们的支持。不过想要改革都察院,一个人得搬开,这个人就是陈炌。

    陈炌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同时还是内阁大学士,不把他挪开,想动都察院是不可能的啊!这个陈炌是自己养的狗,现在看来这条狗是拴不住了。

    皇爷,申阁老来了!正在朱翊钧琢磨着怎么整改都察院的时候,张鲸得了小太监的禀告,连忙过来开口禀报。

    申时行来了?

    朱翊钧顿时就笑了,估计申时行是坐不住了啊!

    让他进来吧!朱翊钧收敛起笑容,然后摆出一副生气的黑脸模样,这个时候可不能给申时行好脸色,算计自己,胆子太大了,该收拾。

    申时行走进文华殿,躬身给朱翊钧行礼,在听到免礼之后,这才站起身子。

    虽然心里面做好了准备,可是看到朱翊钧的脸色,申时行的心里面还是咯噔了一下。
1...153154155156157...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