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不少官员都上奏折要求严查白莲教,各种献言献策。
比如在各地展开整风运动,压力打击邪教组织,甚至连僧道都在整饬的范围之内。有的人还洋洋洒洒写了一大堆,十几条,看起来还颇具可行性。
山东孔家的事情,当然也有人上奏折,不过全都是要求严惩孔尚贤一脉的。
当然了,也有上奏折求情的,人家也说的明白,事情过去这么多代了,所谓祸不及子孙,朝廷罢免了衍圣公的爵位也就是了,没必要治罪。
孔尚贤一脉毕竟也是圣人苗裔,还是要回护的。
这种论调一出来,瞬间就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于是奏折飞快的进宫了。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翻看这这些奏折,有些感慨的笑着道:这些人还真是会把风向啊!
为圣人苗裔求情,回护圣人苗裔,这都是儒门子弟该做的事情,大家都是打着圣人的招牌吃饭的。他们也知道皇上肯定会罢免衍生公的爵位,他们就不触碰这条底线。
这种操作说白了就是把罪名给你做大,然后在给你求情。
无论自己想不想严惩孔尚贤一脉,他们先把调子拉高了,那就是要严惩孔尚贤一脉,然后大家一起求情,也顺便给皇上一个台阶下。错都是孔尚贤一脉的,皇上是仁慈的,法外开恩了。
我们则是合格的圣人子弟,尽全力回护圣人苗裔,你好我好大家好。至于皇上想收拾曲阜孔家,没必要现在弄,过一段时间在弄,那我们就当没看见了。
新任衍圣公的事情,这些人提都没提,仿佛就没有这件事情一样。
朱翊钧看着这些奏折,脑海中闪过了一张脸,他很激动,但是却摆着手说道:基本操作,这都是基本操作!
叹了一口气,朱翊钧虽然很想喷这些人一脸,实在是太无耻了,可是他不能这么干。这个台阶太还就非得下不可,做皇上也是很无奈啊!
张鲸,着内阁拟旨,罢免孔尚贤一脉的衍圣公爵位。沉吟了半晌,朱翊钧无奈的说道:至于处罚之事,按照众卿所请,看在圣人苗裔的份上,免于处罚吧!
是,皇爷!张鲸答应了一声,转身就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朱翊钧迈步走到大殿的门口,目光眺望着山东,喃喃道:王用汲,障碍朕给你扫清了,别让朕失望啊!说着朱翊钧的目光闪过一抹狠厉。
想这么过去,那是绝对不可能,不把孔家打趴下,朱翊钧是绝对不会收手的。
虽然罪名是不能定了,可是从别的地方下手,一点难度都没有。想必孔家会欲哭无泪,想到这里,朱翊钧的心情瞬间就好了不少。
第一百七十七章 孔家,打钱!
秋风瑟瑟,万物凋敝。
山东大地上看不到一丝绿色,与后世的暖冬不同,这个时代地球小冰川期正在开始,天气很冷,尤其是秋分刮起来的时候,当然,更冷的是人心。
曲阜,孔家。
孔尚贤坐在屋子里面,面无表情的望着外面有些阴郁的天空,他心里面充满了不忿不甘以及绝望。这些天他被关着,或者说被圈禁,他不知道自己的一辈子是不是就这样了。
看着窗外有人走过来,孔尚贤立刻就看到了那张脸,随后他就笑了。
这些日子孔尚贤过的很不好,皮肤苍白,瞳孔充血,披肩散发,这让他的笑容十分的狰狞。当门被从外面推开,孔尚贤笑的更厉害了。
你是来杀我的?孔尚贤盯着来人,大声的说道:我用的命来换你们的命?
来人是一个老者,看着孔尚贤,面色丝毫不变,正是孔家辈分最高的孔闻声,孔尚贤的三叔爷。自从孔尚贤被圈禁之后,孔家就是孔闻声说的算了。
我过来只是告诉你三件事情!孔闻声淡淡的说道。
第一件事亲,朝廷剥夺了曲阜孔家衍圣公的爵位,听好了,是曲阜孔家,不是咱们这一脉。说到这里,孔闻声叹了一口气:你应该知道这是什么意思了吧?
孔尚贤当然知道,这代表不但自己这一脉的没了衍圣公的爵位,整个曲阜孔家都没了衍圣公这个爵位。
第二件事情,曲阜孔家,从起之后奉孔尚齐一脉为嫡脉,孔家以后他们说的算。
第三件事情,看在圣人苗裔的份上,皇上天恩浩荡,没有在惩罚孔家。孔闻声看着孔尚齐道:关于你的处罚,家主已经说了,以后你就在这个院子养老了。
孔尚贤听到第一个消息之后,一屁股就坐在了地上。
听到孔闻声提到家主,孔尚贤猛地抬起头:你们现在就跑去叫孔尚齐家主了?说道这里,孔尚贤突然大笑了起来,眼泪都笑了出来,最后却变成嚎啕大哭。
孔闻声看到了这一幕,叹了一口气,转身向着外面走了出去。
孔家从今日开始,怕是要蛰伏待机了,就像南宗孔家一样。事实上孔家现在都意识到了,皇上虽然有收拾孔家之心,但是也不会将孔家赶尽杀绝。
这一次皇上派了徐德过来,明明是商量的,可是全都被孔尚贤给搞砸了,现在好了。
曲阜城外,王锡爵坐在马车上,放下手中的车帘,开口说道:走吧!
曲阜这边的事情完成了,宣读了圣旨之后,王锡爵山东一行的任务也就彻底完成了。顺利的完成这件事情,王锡爵终于能够松一口气了。
这边的事情了了,自己也可以回到京城,回去操办自己开藩禁的事情了。
随着白莲教被剿灭,山东府的官绅一体纳粮正式在山东推开了。山东府的地方官官员这一次丝毫没有推诿,非常的派和,整个征收过程十分的顺利。
钦差行辕。
虽然征税的任务非常的繁重,可是到目前为止,一切都非常的顺利。粮食进入了官仓,银子也都进入了税务司的银库,情况非常的好。
事实上税收一直实行的还是以前的制度,只不过增加官绅一体纳粮。
如果全都让税务司的人来做,他们是没有那么多的人手的。
王大人,听说你要离开济南府了?徐德看着王用汲,淡笑着问道。
王用汲点了点头,将手中的茶杯放下,然后笑着说道:济南府这边的事情完了,我要去曲阜,那边可是还有这不少的匿藏土地,本官不去不行啊!
听了王用汲的话,徐德点了点头:这倒是,办完了曲阜的事情,王大人直接回京?
无论是王用汲还是徐德都没觉得曲阜那边是问题,现在孔家就是一个没了牙的老虎,他们没胆子也没能力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只要过去,肯定能够拿下。
不!王用汲摇了摇头:曲阜那边事情了了之后,我要去南京。
徐德一愣,没想到王用汲居然要去南京,不过想想也就释然了。山东摆平了,那么河南河北也就没什么问题了。可是南方还不行,江浙一带那些人可不好对付。
作为科举大省,江浙一带官绅非常的多,很难办啊!
不过徐德也没觉得是问题,笑着说道:那就祝王大人一路顺风了。
王用汲沉吟了半晌,开口说道:徐公公,说起来本官还有一些事情请徐公公帮忙。
王大人请讲!徐德放下手中的茶杯,开口说道。
王用汲也不绕弯子,直接说道:这一次山东的事情,徐公公内厂手下的人手非常精干,本官会上陈陛下,等到本官去南京之时,还请调内厂的人手给本官。
到时候还望徐公公不要吝啬,多多支持。
徐德没想到王用汲是这样的想法,不过他还是点了点头说道:王大人,内厂是陛下的内厂,不是咱家的。如果王大人能够请下圣旨,咱家自然会调配人手给你。
这一天,钦差王用汲离开了济南府,向着曲阜而去。
整个济南府也冷清了下来,徐德在这边彻查白莲教的案子,事实上也没什么好查的了。到了这个地步,王山死咬着不招,怎么用刑也没有,再抓也就是小猫小狗两三只了。
曲阜。
孔家大厅。
孔尚贤看着面前的王用汲,一个头两个大,事实上现在孔家都快到文官色变的地步了。虽然知道皇上虽然表面上不惩处孔家了,可是私下肯定没完,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孔家主,这是内厂查出来的隐匿土地的账册。
王用汲将一本册子放在桌子上,笑着说道:按照内厂的调查,孔家总计隐匿土地一百七十三万亩,其中上田八十六万亩,中田八十七万亩。
按照朝廷的规定,上田罚银四十两,中田罚银二十两,孔家总共需要交纳罚银五千一百八十万两!说着王用汲又拿出了一张单子:这是罚款通知单,请孔家主过目。
罚银需要在七日内缴清,否则隐匿的土地将被充公。
孔尚齐都听呆住了,罚银五千多万两?开什么玩笑,把孔家卖了也没那么多啊!
孔家的土地是很多,可是你把那些地拿出去卖,肯定卖不出这么多钱啊!一旦敞开了卖,卖到最后必然是地价大跌,大跌之后都未见得有人买。
这些地全都是自耕农的,是孔家巧取豪夺来的,更多则是投献。
孔家分为内孔外孔,内孔是孔家的子弟,嫡系和旁系都算上。可是外孔是孔家赐姓的,也就是原本不姓孔,但是在孔家干着干着就姓孔了。
这些人的亲戚朋友一大堆,他们的土地都是投献过来的。
士绅虽然很有钱,有很多的地,可是那都是不能变现的。朝廷现在不讲这个道理,要求你把田地变现,这要是能变现出来,那就有鬼了。
就算是卖文玩古董,你也卖不出这么多钱了,一旦什么东西多了,价格下跌是必然的。
王用汲才不管孔家是怎么想的,直接开口说道:孔家家主,本官会在曲阜城内等七天,如果七天之类孔家交不上罚款,这些田地就会变成公田。
说完这些话,王用汲直接站起了身子,带着人向着门外走。
王用汲是走了,可是孔家却乱了,孔尚齐连忙将孔闻声给请了过来。虽然孔尚齐现在是家主,可是想要压住孔家各房各脉,那是不可能的。
听了孔尚齐的转述,孔闻声的脸色也变的很难看。
这一次咱们麻烦了!孔闻声感叹着说道。
钱咱们是肯定拿不出来的,让各房各脉凑一凑,然后挑一些好的田去缴纳罚银,剩下的田地就不要了。孔闻声沉吟了片刻,果决的说道。
这个时候,当断则断,不能犹豫!孔闻声见孔尚齐还犹豫,忍不住大声的说道。
回到曲阜自己住的地方,王用汲叹了一口气,在桌子上铺开一张纸,然后开始写奏折,奏折的名字:请分田地疏!
事实上这份奏折王用汲早就想写了,只不过之前那么多事情,一直等到现在才有空闲功夫来写这一份奏折。这份奏折王用汲很看重,同时也很焦急。
这一份奏折其实目的很简单,那就是针对投献的。
虽然很多士绅土地很多,但是他们的土地并不是买来的,而是来自于投献。
投献之风之风由来已久,不说其他人,单说自己,当年自己考中了举人,家里面的宗亲族老等等人,在恭贺自己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土地全都投献到了自己的名下。
穷书生一夜之间变地主,堪称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典范,一夜之间千顷良田都不是虚幻。
投献到自己名下的土地不用纳税,自己把地租给宗亲去种植,收取远比田税低更多的地租。这里面的好处多了去了,每年交的少,得到的多。
士绅也能通过免税制度,一夜之间由穷到富。
金举人,银进士,说的不光是地位,而是真的有钱啊!
第一百七十八章 无视波澜
王用汲自从任职税务司之后,对税务进行过精研,还和朱翊钧详谈过,对于税务的认识非常的深刻。尤其是朱翊钧说的那句话,王用汲至今还记得。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虽然只有短短八个字,可是却道尽了税务的真理。
皇上有产业,皇上的产业也要交税,凡是税收的收入,全都入国库。皇上想要花钱可以,但是不能动国库的钱,只能用自己私产的钱。
当然,这些皇上都和王用汲说过,是以后的目标。
用皇上的话说税务司将开万古新篇章,这也是王用汲愿意为之努力奋斗的原因。读圣贤书,或许是为了颜如玉,或许是为了黄金屋,可是却也为了实现心中的大抱负,大格局。
王用汲此时就是带着这样的理想,他能感觉到自己的心中有一团火在烧。
可是很多时候,火焰是需要遏制的,不然很可能会把自己给点燃了,这份《请还土地疏就是王用汲给自己浇的一盆冷水,同时也是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投献,这是一群人在钻空子,或者也算不上钻空子,而是玩忽职守,是官员枉法。
毕竟给士人免税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免税不等于不交税,可是文官生生把免税做成了不交税。地方官员对此视而不见,因为他们也是其中的一员。
甚是将免税发扬光大,弄出了投献这样的怪物。
普通百姓什么都不懂,他们不知道赋税的意义,他们只知道自己不交税就好。结果就是朝廷的税收越来越少,养不起军,赈不起灾,这些人全都应该治罪。
可是不行啊!
不但投献的百姓不能治罪,连接受投献的士绅都不能治罪。
山东孔家,占地无数,其中投献占了十之七八,如果将这些地都充公,那么投献的百姓将何以自处?他们会失去自己的土地,让他们租种公田?
大明的公田问题何其多,历来百姓就不愿意租种公田。
凡是公田,不但要收税,而且地租还非常的高,还有贪官贪污舞弊,这些田地要是到了地方官的手里面,用不了几年,山东必然会有民乱。
做官,三年一任,只要不在我的任上出事,我管他洪水滔天。
大家就像是在玩击鼓传花,传到谁的手上,谁就是倒霉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