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张宏心里面却名表,如果真的让陈洪去了东厂,那陈洪肯定不能活着出来的,而且肯定会受到很多非人的折磨。相比较起来,锦衣卫那边靠谱多了。
况且张宏也明白,这件事情实在是过于蹊跷,事实如何谁也不知道,如果发展成冯保争权夺利的工具,那可就糟了。自己的做法或许得罪了冯保,可是问心无愧,对于冯保的怒视,视而不见。
朱翊钧自然看到了这一幕,心中越发觉得调张宏会来是对的了。
第四十五章 张居正的委屈
审讯的结果既然出来了,那就肯定瞒不住了,一时间高拱勾结陈洪企图刺杀皇上的消息传遍了整个北京城。不但舆论大哗,而且人心惶惶。
这件事情大家都看得明白,摆明了就是东厂的冯保栽赃嫁祸。
一旦成了,那就糟了,以冯保和东厂的所作所为,必然牵连甚广。到时候不知道会出什么事情,再说了,高拱乃是前内阁首辅大学士,还是先皇的老师。
如果连他都落得这样的下场,那其他的官员呢?岂不是人人自危,谁不害怕?
张居正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比别人还早,此时张居正黑着脸坐在书房里面。游七在一边小心翼翼的伺候着,自己家的老爷生气了,游七自然看的出来。
只不过张居正虽然生气,脸上的表情也很严肃,但是却没有表现出什么过激的行为。张居正不是高拱,越到这个时候,张居正越冷静。
告诉刘守有,锦衣卫那边盯着陈洪,别出问题。
张居正想了想,又补充一句道:高阁老那边让锦衣卫小心一点,别弄出乱子来,准备衣服,我要进宫!
这件事情闹成这样,显然已经没办法收拾了,无论如何,自己都要和张居正硬碰一次了。如果什么都不做,那自己的威望瞬间被打压到底。
高拱今日的下场,何尝不是自己明日的下场?这种风气必须打压下去。
老爷,礼部尚书杨博杨大人和都察院左都御葛大人求见!正在张居正要出门的时候,门外的管事突然进来报,这两个人显然也是得到了消息。
沉吟了片刻,张居正便说道:让他们尽力吧!
时间不长,礼部尚书杨博和都察院左都御史葛守礼就从外面走了进来。两个人看到张居正之后,简单的客气几句便进入了正题。这两个人一个礼部尚书,一个都察院左都御史,绝对是清流言官的领袖了。
两个人这一次来代表的也不是他们个人,而是朝堂上的官员。
张阁老,高阁老已经回乡了,怎么会策划谋刺皇上,这根本就是无稽之谈啊!葛守礼开口说道:冯保如此栽赃陷害,用心险恶,这是要擅权啊!
一边的礼部尚书杨博也开口说道:高阁老虽然脾气暴躁一些,但是为人如何,张阁老应该清楚。张阁老,既然高阁老已经走了,何苦非要置人于死地?得饶人处且饶人啊!
当然徐阁老之事,高拱的确有做的不对的地方,但是也没有将徐阁老置于死地啊!
葛守礼的话还没什么,可是礼部尚书杨博的话却像刀子一样直插张居正。听得张居正脸黑如锅底,他又不傻,怎么会听不明白杨博的意思,况且他就差明说了。
自己勾结冯保弄走了高拱,从政治斗争,或者从得利的角度来说,这都说得通,关键是自己没必要弄死高拱啊!
掀起大案对自己有什么好处,清洗高拱的残余势力?自己可是吏部尚书,用得着这么做?也只有太监太会这样做。至于为自己的老师报仇,那就更是无稽之谈了。
自己刚刚让张佳胤严判了自己的老师,虽然有平反之举,也只是恢复名誉,更为关键的是自己还没做呢!
不过杨博的话也让张居正意识到一件事情,那就是文官对自己的排挤和不满。显然他们认定了自己勾结冯保弄走了高拱,这是其一,这一次栽赃嫁祸想要弄死高拱,这是其二。
如果只是弄走了高拱,还没什么,可是勾结冯保弄死高拱,那就是触犯了底线了。
除非自己想做严嵩,不然不可能真的和冯保勾结,况且自己要是向冯保低头,自己根本做不了严嵩,只能做徐阶,冯保才是严嵩。到时候自己什么名声,自己想要的事业怎么办?自己胸中的抱负怎么办?
强压心中的怒火,张居正看着两个人,沉声说道:两位大人以为此时是张某所为了?
这个时候就不能藏着掖着,张居正索性就把话挑明了说。
葛守礼和杨博互相看了一眼,两个人都没想到张居正会如此直接。不过两个人虽然没说明,但是就是这个意思。两个人都没说话,显然就是默认了。
在心里面叹了一口气,张居正很无奈,赶走高拱的事情实在是做的太简单粗暴了,后遗症来了。
当年自己老师在的时候,高拱被逼回乡,到后来高拱回来,自己老是被逼回乡,闹腾的也很大,可是却没有这么严重的后遗症。张居正心里面也清楚,因为这里面牵扯到了冯保。
自己和冯保勾结的事情洗不掉,他们对自己就不会相信,他们从来不相信太监。
张某不知道两位为何会有如此想法,张某也是圣人子弟,三科两榜考上来的,也是从严嵩时代熬过来的,也在先帝的王邸待过,怎么会做这样的事情?
张某与高拱何仇何怨?为何非要置他于死地,难道两位以我张居正是严嵩不成?说完这句话张居正就站起身子直接走了,将两个人直接扔在了客厅。
张居正的话说的明白,我是文官,我也是科举士子,大家才是自己人,我怎么会和太监同流合污。
潜台词就是:我做事不会超过文官的底线,你们这么怀疑我是不对的。
葛守礼和杨博自然听出来了,不过两个人心里面的疑虑并未消失,只是多了另外一个疑虑,难道真的不是张居正做的?
张居正走了,游七可没走,他可是知道该怎么做。
两位大人,小的说一句不该说的话,如果不是两位大人登门,我们家老爷已经进宫了。我家老爷听说这件事情之后,心急如焚,正准备进宫去说明此事。
不瞒两位大人,那个刺客是蓟辽总兵戚继光的手下,这才是冯保先问出来的。
葛守礼和杨博一愣,再一次对视了一样,他们当然知道戚继光是张居正的人,冯保先针对的是戚继光?那岂不是说冯保针对的是张居正?
难道他们两个闹翻了?到现在为止,他们也不相信张居正没有勾结冯保。
第四十六章 政治正确
对于外面怎么猜测自己,张居正知道自己没法管,也管不住,自己只能用事实说话。出了张府,轿子直奔皇宫,坐在轿子上,张居正一边闭目养神,一边琢磨这这件事情该怎么了结。
说实话,张居正这一次没想到冯保盯上的是高拱,如果早知道这一点,张居正早就出手了。
来到慈宁宫,张居正发现皇上也在这里,给皇上和太后见过礼之后,张居正坐在了太监搬过来的凳子上。看了一眼站在旁边的冯保,张居正面无表情。
朱翊钧坐在那里看着张居正和冯保,发现这两个人丝毫没有异常。冯保依旧带着他那淡淡的笑容,至于张居正也依旧严肃而没有表情。
张师傅,你如此着急进宫,所谓何事啊?李太后看着张居正,开口说道。
对于张居正进宫所谓何事,李太后当然清楚,可是他不想就这件事情谈什么。无论是谁想针对自己母子都不想,何况高拱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如果是为高拱求情,那就不用说了!李太后也不想张居正下不来台,索性就先堵死这条路。
张居正脸色丝毫不变,不过瞥了一眼冯保,见冯保一脸的得色,张居正开口说道:启禀太后娘娘,臣不是来给高拱求情的,牵扯到谋刺大案,无论牵扯到谁都不能不查。
高拱虽然是前内阁首辅大学士,跟臣又同时先帝王邸旧臣,但是私交是私交,怎么可以因私废公?
臣身为内阁首辅大学士,自然不会做这样的事情,而且臣请奏,无论是谁,不许上奏折给高拱求情。谋刺大案,求情就是不忠,枉为人臣。
张居正说得掷地有声,把所有人都说蒙了,连李太后都有些迟疑。
不过迟疑之后,李太后看向张居正的目光就柔和了不少。哪怕是张居正是来给高拱求情的,李太后也能理解,但是心里肯定不高兴,现在就不一样了。
张居正是和自己站在一边的,并且大公无私,这才是好臣子啊!
朱翊钧看了一眼自己的老妈,又看了看冯保,心中叹了一口气,这两位比起张居正,这差的不是一点半点啊!怪不得冯保后来熄了和张居正争斗的心思,原来是被打服了。
张居正这话说的多敞亮,掷地有声,一副忠君臣子的模样。
自己的老妈一直心里面都不踏实,毕竟孤儿寡母的,害怕!可是有了张居正这话就不一样了,如此懂大局,如此忠心,还愿意和自己站在一边的内阁首辅,这能让老妈心安啊!
怪不得老妈那么信任张居正,也怪不得老妈后来被人传绯闻。
只不过朱翊钧对这个绯闻持保留态度,当然了,或许有些小暧昧,但是估计也就是友达之上,恋人未满。至于什么睡龙床,甚至自己是张居正和老妈的私生子,绝对是无稽之谈了。
张居正做内阁首辅的时候,不但收税,还有考成法,在位十年的时间,被考成法弄回家的官,足足有几千人。
这些人可都是读书人,可以想象他们会怎么写东西骂张居正。连高拱在临死之前都写了一本书,直接把张居正给黑了一个底掉。堂堂首辅大学士都如此,何况别人。
前世的明星,你要是没有几个黑粉,没有几个水军黑你,你好意思说自己是明星。
张师傅所言有道理,就按照张师傅所奏吧!李太后觉得张居正说的很有道理,就该这么办,于是点了点头,直接赞同了张居正的想法。
朱翊钧叹了一口气,这就是高明之处啊!即达到了目的,也唱了高调。
张居正的目的朱翊钧看出来一些,明显就是在保护那些文官,或者说是在稳定局势。那些言官什么尿性,张居正在清楚不过了。肯定很多人在摩拳擦掌,在准备冲锋陷阵上奏折。
无论是挨廷杖还是被贬斥,那都是刷声望刷的飞起。
为高拱求情,弹劾冯保,多么好的机会,可是张居正知道,这件事情绝对不能这么发展。真要是这么做了,除了激怒李太后,卵用都没用。
在这件事情上,李太后的态度很清楚,有人刺杀我的儿子,绝对不能轻饶,无论是谁。
李太后虽然是太后,可是她也是一个母亲,这个时候你和她说其他的,她能听得进去才怪了。你们为高拱求情,说什么大道理,她怎么可能不生气。
张居正这种事情经历的多了,皇家这种生物很奇怪,你越是反对,他越要做,这里面包含着一条普世道理,那就是皇家尊严不容侵犯,谁都不行。
闹到最后,那就脱离了事件本身了,而是演变成君臣夺权了。
当然了,有的人看不到,有的人不在乎,可是张居正要在乎啊!
索性就封死了你们上奏的路,老实待着,别捣乱,同时张居正也觉得整顿言官迫在眉睫了。以前就想,只是一直耽搁,现在看来一定要马上收拾。
同时这么做也在防着冯保,鬼知道冯保会不会让人上奏折弹劾自己,然后力保高拱,以冯保的做法,他绝对干的出来。真的掀起宫内宫外之争,那一代权阉肯定就出现了。
这个道理朱翊钧很清楚,后世的魏忠贤,还不是因为他老爹当上皇帝之后,弄了一个东林党众正盈朝,然后天启皇帝就没法玩了,直接搞出了一个魏忠贤,弄出了一个阉党。
崇祯皇帝又听了鼓吹,又弄出一个东林党众正盈朝,杀了魏忠贤,灭了阉党,完了大明就完了。
看了一眼冯保,朱翊钧又看了看张居正,这一次的事情就是一个拐点。如果张居正没弄过冯保,那事情就会滑向另外一个方向,显然冯保不是那块料,也不是张居正的对手。
对于张居正的提议,冯保气的鼓鼓的,可是却不知道怎么反对,毕竟张居正说的有道理啊!打着的旗号也很大,很正确。
朱翊钧突然明白了一件事情,或者说是想起了一个词,那就是:政治正确!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在政治正确的前提下进行。
第四十七章 三堂会审
现在大明朝的政治正确是什么,是自己的老妈。张居正深谙这条道理,所以无论是上尊号,还是现在这个件事情,全都围绕着一点展开。
对于老妈支持张居正改革,朱翊钧也有了一丝明悟,或许老妈根本不在乎改不改革的。
作为一个泥瓦匠的女儿,她甚至都不懂改革做什么,也不懂改革的意义,她之所以支持张居正,基本上就是投之以木瓜报之以琼瑶。张居正帮了她稳定江山,也帮着她教导儿子,她给与张居正的就是信任。
除了张居正以外,老妈还给了冯保这样的信任,只不过相比张居正,冯保显然辜负了这种信任。
这也是为什么张居正死后,老妈对政治一点不感兴趣的原因,她本来就不感兴趣,她只是没办法。儿子小,所有事情都需要她做主,她不得不为之。
对于后来张居正请辞,想让儿子亲政,老妈不允许,朱翊钧想到另外一个可能。
那就是老妈在害怕!
那个时候的张居正不是现在的张居正,他也不是高拱,他的权力异常的大,老妈害怕收回张居正的权力,引发动荡,或者说害怕张居正行废立之事。
按照权势上来说,那个时候的张居正绝对有实力行废立之事。
所以老妈说过:三十岁之前不要想着亲政,说白了也很简单,那就是做给张居正看的。办法就是熬着,把张居正熬死。想到这里,朱翊钧想到另外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居正的死。
历史上记载张居正是死于积劳成疾,但是很多记载是说张居正身体很好,张居正是突然暴毙,这里面会不会有什么不能说的地方?历史果然隐藏着层层迷雾之中。
等到张居正死了,自己老妈抄了张居正的家,足以证明她对张居正没什么感情,或者说感情已经消失殆尽了,也足以证明她对张居正不是不忌惮,也不是不想收回权力给儿子,而是她选择了最稳妥的办法,熬死张居正。
如果张居正还政于万历皇帝,万历皇帝会如何?会不会清算新法?会不会清算张居正,会不会掀起斗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后世还有一个女人也采用了这种方法,熬死了另外一个人。那个女人就是孝庄皇太后,他的儿子就是顺治,为此她不惜嫁给多尔衮。
轻轻的摇了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晃出脑袋,朱翊钧知道也可能是自己想多了,但是也可能不是。
张居正当然不知道这位小皇帝在想什么,见李太后答应了自己的想法,心就放下了一半。这件事情从始至终的决定者就是李太后,不是冯保和自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