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小弟会写一份请罪折子送往京城,请兄长代为呈递给陛下,事关毒药案,只能走密折,免得被人看到。赵廉拉着王用汲的手,开口说道。

    王用汲点了点头:没问题,愚兄派人给你送到京城去。

    小弟对不起陛下,无颜面对陛下,小弟知道自己这官是做不下去了,可是小弟又不甘心。这福寿膏荼毒的不光是小弟自己,还有很多官员和百姓。

    小弟想跟着彻查此案,戴罪立功就不说了,小弟之罪百死莫赎,请兄长代为向陛下求情,等到破获了此案,无论如何处罚,小的都无怨无悔。

    王用汲看着赵廉,感受着他握着自己手上的力量,没有丝毫犹豫的点了点头。

    贤弟放心,愚兄一定会上这个折子,到时候与贤弟的请罪折子一同入京。王用汲伸手拍了拍赵廉:陛下英明神武,一定会给贤弟一个机会的。

    在安抚了几句之后,王用汲就走了,而是赵廉则是收敛起了表情。

    此时的赵廉眼睛之中闪动着光芒,胸口仿佛有一团火在烧,他现在迫不及待的人想要出去,出去抄了何家,出去把案子做大,这是为了报复,也是为了自己的官路。

    赵廉不相信何家不知道福寿膏是有毒的,既然知道是有毒的,何家居然还敢把福寿膏给自己,给崔福,甚至唆使崔福向皇上进献福寿膏,何家该死!

    以前赵廉喜欢福寿膏,现在赵廉感谢福寿膏。

    比起徐德和崔福,赵廉对福寿膏知道的更多,也更清楚。这福寿膏的来路他虽然不知道,但是也听说过传言。福寿膏根本不是大明产物,而是来自南洋。

    当年爪哇等国曾经进献过,那么何家是从何处弄来的?

    东南的人都知道,大户进行海贸,无视海禁,甚至勾结海盗和倭寇,这些福寿膏的来历就不言而喻。把这案子炒起来,自己追着福寿膏查,必然会是大功一件。

    何家把毒药给自己,那就是不仁,你们不仁,那就别怪自己不义了。

    用你们的人头为我铺就官路,你们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没人知道赵廉是怎么想的,王用汲对赵廉是推己及人,对赵廉是非常的同情。在王用汲看来,赵廉这就是无妄之灾。福寿膏有毒他又不知道,他自己都中毒了。

    在说了,赵廉又没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真的要追究,赵廉也是受害者啊!

    离开了赵廉的房间,王用汲就跑回去走奏折了,准备保举赵廉。

    在不远处的房间里面,徐德端着茶杯,面无表情的听着小太监给自己汇报。小太监说的很详细,正是王用汲和赵廉的对话,仿佛他就在现场一样。

    等到小太监说完,徐德陷入了沉思,半晌放下了手中的茶杯。

    让咱们的人盯着他们,暂时不要动,也不要打草惊蛇。徐德放下了茶杯,淡淡的说道:全部转入地下,谁要是走漏了消息,咱家绕不了他们。

    小太监一愣,大惊失色的说道:干爹,咱们不查了?

    看了一眼小太监,徐德淡笑着问道:小安子,你跟在咱家身边多久了?

    王安连忙说道:回干爹,整整九年了!




第二百零五章 热血沸腾
    听了王安的回答,徐德点了点头,笑着说道:九年了,可不短了!说到这里,徐德也陷入了回忆:咱家记得你进宫时不大,也是归在冯公公门下的。

    回干爹,是的。王安笑着说道:只不过冯公公去的早。

    对于冯保的死,徐德是一点都不愿意谈,直接转移话题道:后来你就跟着咱家了,这些年尽心尽力的伺候,从来没出过纰漏,这很好!

    王安连忙说道:能够伺候干爹是孩儿的福分。

    这话徐德自己也说过,真心假意的也不好说,不过培养一个小太监养老,这是每一个大太监都会去做的事情,也是太监之间的传承,这个传承是不能断的。

    太监老了,有人照应和没人照应,那是完全不一样的。

    徐德很看好王安,心里面也是存了培养他的心思。

    干爹今天就教教你。说到这里,徐德笑着坐直了身子,然后开口说道:咱们这些做奴婢的,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情,这年轻的时候,那要会做事,懂做人。

    这会做事就是说你的明事理,知道事情怎么做,别出差错。

    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得到重用,小太监刚入宫的时候,有几个能为皇爷办差的?还不是跟着大公公,把大公公交代的事情做好了,这就可以了。

    不争不抢,只做事,少说话,这一点你做的很好。

    王安垂手站在一边,细细的听着,不敢错漏一个字,这都是人生经验,都是自己以后的财富。听到徐德如此说,王安笑着接口道:都是干爹教导有方。

    徐德淡淡的笑了笑:过了这一步,那就有机会为皇爷办差了,咱家教你的就是这个。

    这给皇爷办差,记住一点,首要的事情就是把差事办好,差事办不好,说其他的都没用。办好差事之后,剩下的才是报功啊!争宠啊!这些事情。

    刚刚给皇爷办差,切记出风头,不要让老人觉得你目中无人,觉得你争功抢权。

    虽然宫里面有咱家护着你,可是如果谁都要害你,没人知道你会栽在什么上面。这功劳该分润就分润,分润出去的功劳,也分润出去了风险。

    王安心中一动,难道干爹这一次就是为了分润风险?

    等着一次回京之后,咱家就会向皇爷保举你,给你争取一个独当一面的机会。徐德笑着说道:记住咱家今日的话,别乱出风头。

    见王安点头,徐德继续说道:至于咱家这一次为什么如此做事,你现在别想那么多,先跟着看吧!

    是,干爹!王安点了点头,恭敬的说道。

    对于徐德来说,这一次的功劳立了怎么样?自己还能再升一步?当然不会,自己已经升无可升了。张宏那个老家伙不死,谁都动不了。

    差事办好了就可以了,没必要出这个风头,这一次的案子太大,有人顶缸再好不过了。

    紫禁城,文华殿。

    朱翊钧翻看着自己手中的密折,眼睛微眯,伸手敲打着奏折,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这个赵廉有点意思啊!

    这个时代的鸦片虽然提纯程度不高,可是一旦成瘾也不是那么好戒掉了,居然能够靠着意志硬抗,这是一个狠人啊!后世有人说过,能戒烟的男人对自己太狠,可是这个能借鸦片的赵廉,对自己更狠。

    在奏折上,王用汲详细的写了赵廉硬抗的过程,这一点从徐德的密折上也得到了证实。

    唯一不一样的地方是王用汲在奏折上保举了赵廉,王用汲认为赵廉也是受害者,对福寿膏有毒的事情并不知情。王用汲认为赵廉是一个人才,可以戴罪立功。

    朱翊钧倒是不以为意,事实上他对禁烟都没报太大的希望。

    比起这个时代的人,朱翊钧对的大烟的了解更深,这玩意是从海外流入的。如果不能从源头掐断他,那么在国内想要禁绝是不可能的。

    朱翊钧之所以让查这件事情,一方面是为了将来做准备,二来则是为了查走私,查海贸。

    虽然鸦片这东西危害很大,可是在这个时代的贸易之中,这玩意的地位会越来越高,而且它的价格也是居高不下,可以说是非常非常昂贵的海贸商品。

    能够有渠道弄到鸦片,并且有渠道在大明贩卖,实力绝对不可小觑,绝对是大海商。

    朱翊钧原本还琢磨着怎么对付这些家伙,走私的证据不好查,这些人在大明根深蒂固且势大财雄,真的下手抓人,麻烦会很大,鸦片给了自己一个机会。

    给皇上进献毒药,这件事情太大了,或者说这个帽子太大了,大到没人能带的动。

    借着这件事情,快刀斩乱麻,直接将东南的走私商人给搓圆捏扁。大明虽然商人不少,当官经商也很普遍,可是真正的大商帮,有能力左右大势的商帮却没那么多。

    著名自然就是晋商,这些人靠着盐政起家,同时与关外贸易肥己,到了后来就是走私,倒卖军用物资,没什么是他们不敢倒腾,不敢卖的。

    后面就是徽商,在这个时代,徽商的实力非常的强劲。

    如果说晋商是与朝廷牵扯最深的商帮,很多家族都出过大官,那么徽商就是商而优则仕,乡村里的私塾基本上都是自己办的,都是民办的,都是商人捐资办出来的。

    与晋商和徽商不同,浙商则要单纯的多,他们大部分都是单纯的商人。

    在晋商徽商浙商之外,还有闽商,粤商等等。

    朱翊钧很清楚的知道,这个时候这些商人已经开始抱团了,一个个大的商帮正在形成,代表性的事件就是会馆的设立。会馆最早出现是建于永乐年间的北京芜湖会馆,只不过到了现在,这种会馆更多了起来。

    商人出资建立,收买同乡读书人,使其抱团,形成官商党派,然后将大明拖入深渊。

    朱翊钧对于这一点在清楚不过了,借由扬州的食盐整肃,自己狠敲了徽商和晋商一棍子。在西北的边贸也调动了徽商和晋商,使得他们不得不屈服于内务府之下。

    接下来自己要针对的就是浙商和闽商,他们还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称呼:闽浙海商!

    朱翊钧对海贸是支持的,他当然知道海贸意味着什么,他也需要海商,甚至需要殖民海商,可是他需要的不是现存的这些海商,这些人是不合格的。

    他们的良心早就坏了,为了钱,他们能够勾连倭寇,什么买卖他们都敢做。

    不杀一批,不打倒一批,自己的海贸计划非得让他们给弄黄了。

    原本朱翊钧还琢磨着找什么理由收拾他们,没想到他们自己撞上来了,天予不取,必受其咎,这么好的机会,朱翊钧怎么可能放过。

    只不过原本朱翊钧是准备让徐德干这件事情的,没想到现在有人跳出来了。

    张鲸在扬州的干的事情,使得这位东厂的厂公恶名昭彰,事实上如果不是没办法,朱翊钧不想用太监去做一些事情,他的影响是不好的。

    一旦太监出手,很多人都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

    无论事情的真相是什么样子,阴谋论必然会出现,就像后世某些丧失了公信力的行业一样。太监也是如此,在这个时代,太监代表的可不是什么正义。

    只不过这种事情文官没人愿意干,你让他去,他也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绝对不会下手去做。

    这个赵廉倒是让朱翊钧眼前一亮,这是一个狠人,至于他的追求朱翊钧还不知道。不过无外乎钱权美色或者名声,从王用汲保他来看,这个赵廉应该不是贪图钱财美色之人。

    那么剩下的就简单了,无论是喜欢权力还是名声,自己都能给。

    当官是会上瘾的,这一点朱翊钧很清楚,为了一个官位,什么没下限的事情都干得出来。陈炌张四维无一不是如此,只不过他们在为朱翊钧所用的时候,私心太重。

    如果他们单纯的追求权力,追求官位,朱翊钧还是会养着他们的。

    这个赵廉倒是可以培养一下!

    反正南京有徐德在,出不了什么问题,想到这里,朱翊钧抬起头看向了张鲸,然后开口说道:让内阁拟旨,加南京工部侍郎赵廉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彻查福寿膏一案。

    事实上朱翊钧前面还没有把这件事情公开,可是现在朱翊钧准备公开了,大张旗鼓的查。

    张鲸躬身道:奴婢这就去内阁传旨!说完之后,快步的向外走了出去。

    内阁的大学士见到张鲸来到的时候,心里面就是一沉,事实上张鲸现在的名声很不好,这倒是其次,关键是每一次张鲸来就准没好事。

    申时行见到张鲸之后,笑着问道:张公公来内阁,可是陛下有了旨意?

    张鲸点了点头,沉声说道:陛下着令内阁拟旨,加南京工部侍郎赵廉为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彻查福寿膏一案。

    听了张鲸的话,申时行顿时一愣,给一个工部侍郎加左都御史的职衔,这个就很奇怪了,彻查福寿膏一案?这福寿膏一案是什么案子?完全不懂啊!

    张公公,这福寿膏一案是?申时行看着张鲸,有些疑惑的问道。

    张鲸也不隐瞒,直接将事情和申时行说了,从崔福进献福寿膏,到发现福寿膏有毒。对于朱翊钧的心思,张鲸很清楚,既然皇爷让人来传圣旨,自然就是准备公开了。

    听了张鲸的话,申时行脸色就变得很不好看。

    无论什么时候,给皇上下毒那都是大案子,唯一让申时行庆幸的就是干这个事情的是一个太监。即便是如此,申时行也不敢怠慢,谁知道会牵扯出谁来。

    山东白莲教的案子刚过,现在又闹出了一个谋刺案,这是大事情啊!

    如果这是有人图谋不轨倒好了,就怕是有人在里面搞事情啊!

    只不过现在什么也不知道,申时行也没办法做出精准的判断,事情究竟如何,以及后续人如何发展,现在也没头绪,只能静待以后。不过为何让南京一个工部侍郎查这个案子?

    申时行不知道,但是他也不准备问,这件事情没牵扯到内阁,索性就放开。

    现在去找陛下,那绝对是触霉头的事情,谋刺案啊!

    请张公公回禀陛下,内阁马上拟旨,然后六百里加急送往南京。

    申时行这个时候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张鲸回宫了,这个消息瞬间就传遍了京城,整个京城大哗。

    有人想要谋刺皇上,这是大案子,只不过这和大部分人没关系,他们也不在意,可是有些人却坐不住了,尤其是一些江南的官员,因为他们也用了福寿膏。

    太医院那边很快就公布了福寿膏这种毒药的药性,以及如何检验是否中毒了。

    于是当天晚上,京城有很多人没有吸食福寿膏,不少人瞬间就惊恐的发现自己中毒了。这个案子瞬间就轰动了起来,这次是真的闹大了。

    无数人开始上折子,要求彻查此案,一时间舆情汹汹。

    太医院那边也给出了解毒的办法,那就是停止吸食福寿膏,在想要吸食的时候,可以把自己给绑起来。当然了,有没有人按照这个去做就不得而知了。

    六百里加急的圣旨很快就送到了南京,传旨的是一个小太监。

    过程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圣旨的到来让赵廉仿佛得到了一阵强心剂。原本还很虚弱的身子,这两天已经好了不少了。后面虽然又犯了几次,可是远没有第一次那么激烈。
1...189190191192193...260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