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驾到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青橘白衫
第六十二章 考成法
《状元媒的演出很成功,老妈很喜欢,现场的气氛也很好,朱翊钧眯着眼睛看着台上,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对于这个戏班他是有安排的,可不是单纯的戏班子。
看戏,中午吃饭,一家人其乐融融,慈宁宫的笑声就没断过。
吃完了午饭,众人又闲谈了一会儿,朱翊钧就让人把武清伯一家给送回去了,毕竟今天是过年,在留他们在这里就不合适了。下午就到了宫里面活动的时间了,各个宫的娘娘们也都过来了。
下午安排的戏是《锁麟囊,这种戏在这个时代价值观没的说,正确的很。
解危济困,知恩图报,整部剧的基调非常的好,关键是这是一部女人戏,将的就是两个女人的故事。这种戏拿出来给老妈看在合适不过了,中老年妇女最喜欢。
虽然自己的老妈只有二十八岁,可是心态早就是中老年妇女了,当然,这也和这个时代人的寿命有关系。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古来稀。这个年代四十多岁死的很多,五十死的就不算夭亡,到了六十岁死,那就算是喜丧了。
如果计算平均寿命的话,估计也就三十多岁,这个时代的人心态早熟,因为活的短。
果然,下午的《锁麟囊很受欢迎,自己的老妈和陈太后都很喜欢,也得到了太妃们的一致喜爱。晚上的守夜也进行的很顺利,大家吃的开心,聊的也开心。
从过年到上元节是朱翊钧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过得最开心的日子。
不用读书,不用上学,不用整天看奏折,也没有尔虞我诈。
日子一天天过,朱翊钧的心情也变得更好,大年十六衙门开衙上班,朱翊钧也召开了大朝会。只不过大朝会很好过,也没什么人在这个时候出来挑事。
一直到到出正月,衙门才会渐渐的走入正轨,朱翊钧也跟着混日子,除了每天锻炼身体之外,朱翊钧还给自己做了一个新年的规划。
先从自己做起,以后可以推行到朝廷,一步一步來。
刚出正月,朝廷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张居正的京察开始了,同时张居正上了一份奏折,震撼了整个大明官场。
张居正的奏折主题很明确,就是尊主权,课吏职,信赏罚,齐号令,凡事务实,勿事虚文!,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那就是考核官吏。
在奏折的后面,张居正详细的写明了自己准备怎么做,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考成法。
考成法一出,官场震动,无数奏折飞向了皇宫,最多的时候都是用车拉。朱翊钧看都懒得看,直接让司礼监把这些奏折选出来,然后直接烧掉。
反对考成法的理由,无论是什么,朱翊钧都不想去听,也不想去看。
这世上会说的人多了,可是会做事的人却没有多少,大明朝马上就会出现一个嘴炮党,就是大名鼎鼎的东林党。这些人除了嘴炮,什么事情都不会干。
口号喊得震天响,但是依旧掩盖不了他们龌龊的本质。
张居正不喜欢他们,朱翊钧更不喜欢他们,虽然他们的口号包装的很漂亮,可是就是结党营私,就是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发言人。
东林党的口号是:廉正奉公,振兴吏治,开放言路,革除朝野积弊等等。
听起来十分的高大上,可是也只能是喊一喊,没一个人提出具体怎么做,张居正的考成法才是做这些事情的方法,东林党就是嘴炮。后世都讲究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东林党都不光是空谈了,他们左右舆论,干扰朝廷施政,在朱翊钧看来就是祸国乱政的乱党。魏忠贤怎么没全杀光了,全杀光了大明也不至于灭亡的那么早。
当然,东林党也不是不做事,他们做了,而且做得非常好。
东林党竭力反对皇帝派遣矿监税使到各地进行疯狂掠夺横征暴敛。主张既重视农业,也重视工商业,要求惠商恤民减轻赋税垦荒屯田兴修水利。反对屡见不鲜的科举舞弊行为,主张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
听着都挺高大上的,但是朱翊钧知道他们最实际的主张一直都在赋税。
废除矿税,废除工商税,减免农税,当然了实在不行的时候,加征农税也是可以的,但是矿税和商税不能加。矿和工商都是官绅把持着,他们一个个富得流油却连税也不想交。
农税,这些人都是免税的,加征农税也加征不到他们的头上来,只能是自耕农,最后导致的就是流民遍地,遇到灾祸就烽烟四起,最后酝酿出了规模宏大的明末农民起义。
至于后面的什么兴修水利,垦荒屯田都是闹着玩的。
兴修水利是好事情,可是田地都是他们的,他们还不交税,然后让朝廷兴修水利去灌溉他们的田地。朝廷没有税收,用什么兴修水利?
开垦团田,说得好听,开垦的田地都不够他们吞并的,开垦多少,他们就能获利多少。
后面的什么取士不分等级贵贱,按照个人才智,予以破格录用。这种说法一方面收买人心,另外一方面是在给自己谋福利。按照个人才智破和录取,什么人有才智?还不是他们说的算。
看着高大上的口号,其实都是掩盖他们见不得人的目的。
等到万历死了,通过三大案,他们的努力终于实现了,废除矿税,降低了商税和关税。只不过泰昌皇帝只活了一个月就死了,他们根本没来得及做更多。
上来的天启皇帝根本不理这些嘴炮党,而是任用魏忠贤,建立起了阉党,也就是在三大案之中被打趴下的那些人。
不过东林党背后有江南集团的支持,底蕴深厚,在天启皇帝死后,搬倒阉党的过程中,他们又崛起了,或者说是忽悠住了崇祯皇帝。取消或降低了海外贸易税矿税盐税茶叶税等税种的税负。
有事情就管崇祯皇帝的内库要钱,要不就加征农税,最终整个搞乱了国家的经济体制,崇祯皇帝穷的都要卖裤衩子了。等到大明灭亡之前,崇祯皇帝才想起大哥的话,想起魏忠贤。
崇祯皇帝才会让人收敛了魏忠贤的尸骨,才会喊出那句文臣误我,文臣皆可杀!
第六十三章 关于科技书的幻想
作为一个后世来的人,朱翊钧当然清楚官员考核的重要性,别说官员了,公司都是绩效的。后世的官员为了政绩什么办法都想的出来,可是这个时代的官员,收受贿赂,钻营拍马才是主流。
让张居正先用考成法试探一下,并且好好教训他们一下,朱翊钧觉得没什么不好。
考成法虽然闹腾的厉害,可是没什么用,奏折送进皇宫大内就向石沉大海,内阁张居正一言九鼎。考成法在一片哀嚎之中通过了考核,京察之后便开始进行。
万历元年,大明朝的内阁首辅大学士张居正野心勃勃,准备大干一场。
朱翊钧则是在皇宫里上学,学宫里面再一次开学了,经过一个寒假回来之后,这些家伙的状态明显不太好,所以朱翊钧这几天一直都在操练他们。
同时今年朱翊钧准备开一门新课,这门课程的名字就叫民生。
对于学八股的学子来说,民生基本上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夸夸其他可以,五谷不分的才是大多数。朱翊钧想要培养的是更加懂得民生的官员,也要教导他们什么是发展。
这些人都是朱翊钧以后要用的,从现在开始教导正合适。配合着算学,用数据说话,朱翊钧相信效果会非常好。
武清伯那边已经把望远镜研究了出来,已经开始给各军的将领装备了,当然了,也只是顶级的将领。每一只都有严格的编号,保密非常严格。
这也是朱翊钧的一个尝试,以后自己要弄的东西多了,保密制度要先建立起来。
乾清宫,朱翊钧正在见自己的姥爷武清伯。
皇上,派出的人都回来了!武清伯看着朱翊钧,开口说道:皇上让找的作物已经找来了,地瓜和土豆倒是没费什么力气,玉米就费了不少时间和功夫。
幸好都收集全了,他们还带回来了不少会种植的农夫。
朱翊钧点了点头,这个倒是可以有,收集到了就好,朱翊钧笑着说道:派去的人还是很用心的,姥爷要替我多多赏赐他,为皇家办事,不能亏待了。
皇上放心,臣明白!武清伯李伟点了点头。
关于那些洋人,倒是有些问题!武清伯李伟开口说道:那些红夷人倒是找到了,只不过咱们这边派去的人不得他们信任,可能还需有些时日。
朱翊钧摆了摆手,开口说道:这件事情姥爷就不用管了,朕会派其他人去做。
葡萄牙人现在就在濠境,也就是后世的澳门,最初葡萄牙人是来殖民的,大明和葡萄牙打了好几仗,最后大明打赢了,葡萄牙人才打消了殖民的念头。
只不过那一次的战斗也让大明朝看到了红夷人的火器犀利得很,于是开始仿制,于是有了佛朗机炮,有了红衣大炮。明朝君臣的远见是有的,可是被经济拖了后腿。
自己老爹开海,也造船,甚至还能和葡萄牙人干一仗。
加上那个时候还有戚继光俞大猷这样的名将,也是底气十足。等到后来东林党上台,东南海上贸易和走私都被他们垄断,不让朝廷伸手,大明的出海之路就彻底完蛋了。
朱翊钧想接触葡萄牙人,要他们的科技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海图。
拿出一张纸画世界地图朱翊钧没问题,可是真的具体到航路,那就不行了。哪里有暗礁,哪里有漩涡,哪里有岛屿能补给,这些大明都没有。
至于造船造炮什么的,朱翊钧根本不用找葡萄牙人。
他知道战船是怎么发展的,知道大炮是怎么发展的,知道该怎么弄才可以,甚至他还能画出图纸来。前世他可没少研究这些东西,差的只是材料而已。
这件事情交给武清伯去做也是没办法,那个时候实在是没什么人能调动。
可是现在不一样了,自己有东厂在手,这种事情让东厂去做最好了。派人,给钱,朱翊钧相信东厂一定能办好,毕竟海外殖民竞争激烈,而且什么人都有,清教徒,逃犯,海盗,他们的原则性可没那么强。
想要弄出东西来不费力气,毕竟他们现在什么都敢卖,你不卖有人卖。
佛朗机炮和红衣大炮不就是这么来的,后来的徐光启还特意跑到洋人那里去学习,为此还加入了天主教。朱翊钧也感叹,自己手下要是有一个徐光启那样的人才,那就省老心了。
徐光启现在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要等他长大成才,鬼知道会等到什么时候。
想到这里,朱翊钧的心里面就一动,为什么自己不把他找过了。他去和那些洋人学,还不如跟着自己学。自己能教他的东西,那可比那些洋人多多了。
想到这里,朱翊钧心动了,点科技树光靠自己可不行,是时候培养一些科技人才啊!
朱翊钧可不想搞什么一步一步来的,他要搞的是大跃进,就是后世研究飞机一样。我现在用的是二代战机,但是我能做出三代我也不换装,上也是直接上四代,甚至四代半。
上了三代还是落后,完全没必要,花那么多钱的装备,最后全都浪费。
在朱翊钧的心里面,无论是火绳枪还是燧发枪,全都不顶事。只有真正的金属定装弹药后装膛线枪那才是真正的枪,最差也要是汉阳造的水平。
如果能弄出汉阳造,那么现代化的军队才能建立起来,否则没什么用。
拳打倭国,脚踹欧美根本就没办法实现,反正大明现在这样我打不出去,别人也打不进来,索性就憋着劲搞一把大的。等老子做出来汉阳造,不打的你们爹妈都不认识,我就不叫朱翊钧。
朱翊钧又走神了,武清伯李伟坐在旁边悠闲的喝茶,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遇到这种状况了。
自己的这个皇帝外孙走神都快成为习惯了,或许是太聪明,想的事情太多,武清伯李伟是这么想的。
见朱翊钧再一次看向自己,武清伯知道这位外孙这是回过神来了,便笑着说道:这些人和种子臣都安排到皇庄去了,开春就开始试种。
第六十四章 布局
安排到皇庄也好,朱翊钧点了点头,对于武清伯的安排表示满意。两个人又谈了一些生意上的事情,朱翊钧主要交代了渠道的问题,作为一个后世人,当然知道渠道的重要性。
这个时代可没有网购,也没有什么线上渠道,只能做线下的实体通路。
用朱翊钧的话说,那就是尽快打通全国的销售渠道,要和更多的本地商人合作。
在这个时代,一个外地人想做自己的直营渠道,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官商勾结,本土保护,那绝对不是说说的,不想让你进去,那你就进不去。
一个铺遍全国的销售网络,对于朱翊钧来说,绝对不是经济利益那么简单。
虽然这里面经济利益大的没边,毕竟掌握销售渠道的人,那就是握住命脉的人。后世的大企业哪一个没有完善的销售渠道,好莱坞大电影制片厂,那都有自己的发行渠道。
没有发行渠道和销售渠道,你只能被人攥着,说话都不硬气。
后世的地产公司,比如万达,进军影视行业先做的就是院线,有了院线就能做发行,然后在做制片。没人敢反对,人家捏着院线,捏着发行,你反对一个试试。
等到朱翊钧掌握了全国的发行渠道,那就是这个渠道发挥威力的时候,没人能够抵挡自己的脚步。在配合上行政命令,绝对是碾压式的优势。
官商勾结的确无敌,可是面对皇商勾结,呵呵,他们就是一个笑话,后世国企。。。。。。
武清伯听得一愣一愣的,当然也很认真,他现在对自己这个皇帝外甥的话,那真是的奉为神谕一般。这都是以往的经验告诉的,自从听从了自己的外甥皇帝的话,自己现在那是赚的盆满锅满的。
这里面不光是的钱的事情,还有就是地位的提升。
以前的李家是什么?只是依仗着太后的外戚,虽然很多人当面敬畏着自己,可是背后不一定怎么编排自己。那些勋贵,那些皇亲国戚,几个看得上自己的?
人家是世世代代的勋贵,是世世代代的皇亲贵族,李家是什么?
论爵位,一个伯爵罢了,大明这么多年,多少皇后,多少自己这样的伯爵。怎么把李家变成真正的勋贵,那才是关键。自从开始和外甥皇帝做生意,武清伯仿佛找到了这条路。
这年头,有钱说话就硬气,不是有一句话说得好,钱能通神!
送走了武清伯,朱翊钧又把张鲸给找来了,这位东厂厂公这些日子一直都在东厂,前几天才回来,连过年都没怎么休息,一直在理顺东厂的事情。
张鲸当然知道皇上对东厂的看重,这是他表现的机会。
现在的张鲸信心十足,也十分的希望能够更进一步,张宏年纪大了,等到张宏死了,那就是自己接任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时候了。这个世上没人文臣不想当内阁首辅,同样没有太监不想当司礼监掌印太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