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梦绕大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大东南

    可以说这个时候李治感觉到自己被背叛了,我把你当自己人,你却在背后捅我一刀!这种恨意一旦升起来,就很难熄灭。

    既然不是一路人,那你就下地狱吧。

    于是对于许敬宗的弹劾,李治想都没有就直接让人着手调查。

    不管真和假,你上官仪都该从朝堂上消失了。

    可以说从李治登基开始,他就一直处于深深的忧虑之中。因为他面对的现实情况很不乐观。如果他是一个没有雄心的皇帝,那么李家留下的这一切他可以坦然的享受,所有的事情都交给那些大臣做就行。

    到问题是,李治是一个很有进取心的皇帝,这一点从他后来数次的对外战争就可以看出来。

    这是一个不甘寂寞的皇帝。

    他想摆脱李二的影子,开创一个属于他的大唐。

    所以他才想换掉那些老臣,换成更有魄力、更有激情的年轻人。

    这么多年过去了,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老臣终于被他清理的差不多。就在他准备喘口气的时候,发现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居然还有一个颇具实力的老臣,想左右他李治的思想。

    这是他不能容忍的。

    必须干掉,即使他有再大的功劳也不能留。

    所以许敬宗的弹劾正中李治的下怀。




第二十四章月满则亏
    我们有理由相信,许敬宗在弹劾上官仪之前一定和武媚进行过反复的推演,李治此刻的表现武媚和许敬宗一定考虑过。

    而李治之所以会下这样的决心干掉上官仪,武媚的参与是不离开的。

    正是她的话引起了李治对上官仪的猜疑。

    对上官仪的指控是迅速而有效的,许敬宗找出来的证据足已把上官仪推向无底深渊。

    虽然说那些证据都是无中生有,但是谁在乎呢

    没有人提出质疑,因为他们看的很明白,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都准备杀死上官仪,这个时候跳出来为上官仪鸣不平,纯粹是找死。

    况且上官仪在群臣中的威望并不高,人缘也不好。

    一代名臣,最终落到这步田地,实在令人唏嘘。

    上官仪被斩首了,他的家人都被罚入掖庭为奴。

    对于这一点我感到蛮奇怪的,掖庭可是宫里啊,李治杀了上官仪,又把他的家人弄到宫里,这实在有悖常理。

    难道他就不怕上官仪的家人伺机报复

    当然,进入宫里的,都是上官仪的女家眷,男人全部都流放了。

    而且这些家眷里面,有一个名留青史的人物,上官婉儿。

    此刻的上官婉儿还是一个婴儿,不足三个月大。谁能想到,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日后会成为权倾一时的最强女官,连狄仁杰都要让她三分。

    但是此刻,她的苦日子刚刚开始。她的爷爷上官仪死了,父亲被流放了,母亲和她被罚入掖庭干活。

    豪门大族的上官家,轰然倒塌。

    上官婉儿此刻完全感受不到命运的坎坷,她还依偎在母亲的怀里,欢乐的吃着奶水,时不时露出一个满足的微笑。

    武媚再次取得了胜利,她长长的出,一口气,又一次,危机化解了。

    可是她很累,这种单打独斗的感觉实在太累了。

    她算了算,这次的事件,她能派上用场的,只有许敬宗一个人。

    手下没有可用之人让武媚感到异常的烦躁,大唐人才济济,怎么可能没有人愿意投靠我

    如果按照正常发现可用之人的套路,武媚要费很大的功夫,而且效果也不一定好。

    为了用最快的速度在自己身边笼络一批人,武媚想到了一个合理的理由,修史。

    这是发现人才最好最快的办法。

    修史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还都是饱学之士,只要把这些人拉拢过来,从中挑选,定然能找到一批人为自己所用。

    全部投靠她是不可能的,事实上只要有十分之一大人投靠,那就是她武媚巨大的胜利。

    而且,现在正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李治没有精力关注修史的事。

    因为现在的李治,几乎所有的注意力都用在了对外用兵了。

    国家正在打仗,李治作为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哪里有心思修什么史。

    这正是武媚梦寐以求的机会,你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我有啊,我有大把的时间来操作这件事。

    李治不好拒绝武媚,毕竟修史确实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历朝历代,很多皇帝都会进行修史的工作。删掉对自己的帝国不利的东西,再抨击一下前朝的丑恶,赞颂一下本朝的伟大。

    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官方的宣传。

    既然这样,那武媚你就负责吧,反正你精力旺盛,就当打发时间了。

    得到李治同意的武媚立刻着手此项工作,因为她实在等不及了。

    李义府死了,现在上官仪也死了,但是朝中宰相的位置被刘仁轨、郝处俊、李敬玄给占了。武媚并没有沾到多大的便宜。

    因为这三个人里,没有一个是她的人,并且还都明里暗里的和她作对,让武媚很没脾气。

    费了半天劲儿,给他人做了嫁衣,太亏了。

    这让武媚明白,仅仅是靠高压政策是不行的,把希望寄托在那些老臣身上也是不行的。想要有人可用,就必须组建自己的班底,这些人必须是由她武媚发现并且升迁,这样才能把他们捆绑在自己的战车上,打上她武媚的印记。

    事情已经迫在眉睫,因为她手下只有一个许敬宗,许敬宗虽然厉害,但是一个人毕竟势单力薄,而且,许敬宗年纪不小了,谁知道他还能撑几年如果许敬宗死了,到时候她武媚还没有其他的可用之人,那她即使再厉害也成为了没牙的老虎,只能任人宰割。

    所以借着修史的机会,她要尽可能的寻找人才,掌握在自己手里,以对抗朝中的大臣们。

    许敬宗对于武媚的做法很赞同,毕竟他已经老了,身体大不如以前。作为一个官员,许敬宗很清楚,自己的仕途之路已经达到了巅峰,他已经位极人臣,地位尊崇,不可能再有更大的作为了。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这个道理千古不变。

    能保住目前的权势,是他的当务之急,他自己对权势追求的热情已经大大减退,他现在考虑的,是自己的子孙们。

    他回想着自己走过来这些年的风风雨雨,吃了太多的苦,受了太多的罪,终于熬到这这个位置。他不想他的子孙再走他的老路,他已经给他们铺好了道路,只要他许敬宗不犯太大的错误,他的子孙就会享受荣华富贵,子嗣绵延,爵位永享。

    在人生最后的这几年,他要尽力的帮助武媚完成她地位的巩固。只要武媚不倒,他许敬宗的后人就能有一个辉煌的前途。

    许家从一个寻常之家成长为现在大唐顶级的勋贵之一,全部都是他许敬宗一人的功劳。

    他有资格骄傲。

    现在他是整个许家的家主,他的那些亲戚全部都对他服服帖帖,把他视为许家的参天大树。

    这种感觉是美好的。

    可是他真的老了,如果可能,他想在许家寻找一个可以顶替他的新一代有为家主。

    很多年了,许敬宗换了一个又一个人,都不能让他满意。不是才略不足就是没有胆识,要不就是目光短浅,严重缺乏政治嗅觉。

    许敬宗很失落,他知道,整个许家找不出一个可以担当大任的人了。



第二十五章宽容
    许家在他死后,也会不可避免的衰落,能不能再次崛起,就要看后辈的造化了。

    对于这样的情况许敬宗也是十分的无奈,家庭教育是一方面,后代子孙的主观努力是另一方面,两者缺一不可。

    他的孩子年轻的时候他自己都不如意,为了不断的往上爬他几乎耗尽了心力,根本没有多余的心思教育。等到他终于有了一定的权势,在朝中站稳脚跟的时候,回过头再来看,他的孩子已经长大成人。父爱的缺失让他们少了很多童年的乐趣,更少了悉心的教导。再加上几个孩子根本就不思进取,只知道吃喝玩乐,根本就不是做官的材料,这让许敬宗很头疼也很无奈。

    不过这也没办法,连房玄龄这样的家庭在教育上都极其失败,更不要说别人了。

    许敬宗现在要做的,就是不让他们许家重蹈房家的后撤。

    所以他坚定不移的站在武媚这边。

    只要武媚不倒,他许家就会平安无事。

    而且,他看的出来,现在朝中大事的决策权,正在逐步的向武媚倾斜。

    虽然不明显,但是还是有迹可循。

    李治虽然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但是有些事他还是太犹豫了,而且,他的身体现在不是很好,纵然有心,也是力不从心。

    大唐这几年的对外征战,极大的消耗了李治的心神,他正在加速衰老。脸色憔悴,老态龙钟,根本就没有一点中年人应该有的强悍身体。

    要不了多久,整个权力,就会被武媚全面接管。

    这一点没有人看出来,甚至连武媚自己都没感觉到。

    所以现在正是最好的时机,他许敬宗不遗余力的帮助武媚,功劳越大,以后他许家就越安全。不用担心功高震主什么的,他许敬宗没有后台,没有背景,更是年纪一大把,身体大不如前,也许过不了几年他就要死去。

    趁着现在还能动,多帮帮武媚吧。

    修史之事迅速的开展,按照武媚的指示,这次参与修史的人很特别,都是一些有才华但是官位又不高的人。换一句话说,都是一些郁郁不得志的年轻人。

    他们有才华,有激情,有进取心,却没有背景,没有家世,得不到领导的赏识,看不得升迁的希望。

    在一个位置上待了很多年还是没有动一动的痕迹。

    如果再这么下去,他们就会和大多数人一样,庸庸碌碌的过完一生,胸中的才华永远得不到施展。

    这些人里都有谁呢,元万倾、刘炜之、周思茅,还有其他一些牛人。这些人后来都是大唐宰相级别的人物。刘炜之后来还是唐睿宗李旦的老师。所以说这些人的才华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因为当时这些人没有人赏识,又没有后台,所以在仕途上一直很坎坷。

    官位最好的元万倾,也不过是一个五品官,还是一个闲职。

    长时间的不得志使得他们对大唐的政治体系产生了严重的怀疑,并且对大唐的勋贵和重臣很不满。正是这些人阻挡了他们的晋升之路,使得他们满腔的才华得不到施展。

    武媚伸出的橄榄枝,犹如黑暗中的一道光,使他们看到了希望,所以纷纷来投,趋之若鹜。

    短时间之内,在武媚的身边就聚集了一大批的才学之士。

    这个时候武媚才发现,原来大唐根本就不缺少人才,缺少的只是发现人才的人。

    现在大唐的朝堂已经被那些老臣垄断,新人根本就没有出头的机会,至于那些寒门出身的人,就更没有逆袭的一天。

    大唐出了一个马周,一个许敬宗,已经算是奇迹。

    既然这样,那就让我武媚来做这个伯乐吧。

    这些人被武媚委以重任,虽然说是修史,但是这些人的工作更大程度上,是作为武媚的智囊团而存在的。

    当然了刚开始的时候是不能做的这么明显的,毕竟这些人是奔着修史的目的来的。这也是朝廷给他们的任务。如果现在武媚说你们这些人来这里其实不是修史,而是给我做参谋,估计很多人都会被吓退。

    饭要一口一口吃,路要一步一步走,收买人心这种事急不来。因为这些人,武媚并没有接触过,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心思,总要进一步的筛选才行。

    可用之人自然留下,不能用的趁早赶走。

    对于这些人,武媚表现出了极大的宽容和耐心,要人给人,要钱给钱,吃的好,住的好,待遇好。

    而且为了表示关心,她几乎每天都要来一次,借着观看修史进展的借口,顺便试探一下那些人可以为自己所用。

    此刻的武媚已经超过了皇后所能做的事,因为李治把修史的事交给了她,所以在一定程度上说,这件事的牵头人就是她。

    但是她是皇后,总不能每天抛头露面的出现在皇城吧,那些都是百官办公的地方,她实在不适合去。

    为了方便武媚,所以就在内城找了一个地方办公。这些人直接从玄武门进入,不和百官一起。

    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方便武媚督促修史进展。一方面告诉这些人还有那些大臣,你们和别人是不一样的,有深深的武媚的烙印在里面。

    这些人每天从玄武门进到办公室,自尊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试问整个朝堂,有几个人有资格从玄武门进入的

    这座充满政治意义的大门在所有人心中都有着不同寻常的地位。能够从这里进入,本身就代表着皇帝的信任。

    这次修史虽然是皇后主持,但是能得到皇后的信任,同样令人激动,不是吗

    他们已经被冷落了太久,不管是皇帝还是皇后,他们根本就接触不到,一年下来能远远的见到两次已经算是运气。

    哪能像现在这样随意出入内宫,还能经常见到皇后。

    武媚如沐春风的微笑和宽以待人的心胸都令他们感到温暖。

    以前经常听人说皇后是一个心狠手辣之人,什么坏事都做的出来。现在看来,那分明只是谣言,根本就不可信。




第二十六章做梦去吧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原来皇后并不是别人所说的那样不堪,那样狠辣。相反,她仪态万千,让人沉迷,使人信服。这样一个平易近人的皇后,根本就是别人说的那样嘛。

    我们这些不得志的人在受到了极大的尊重,皇后不在意我们的出身,不嘲笑我们的卑微。在这里,只有你有真才实学,一切都有可能。这里不看出身,只看学识。
1...96979899100...10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