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平淡的平

    这些铁桥头堡,不但可以用坦克炮来轰炸山腰上的阵地和火力点,而且还可以为军的步兵提供一些堡垒的隐蔽作用。

    三狗想到这些危害后,不得不命令三个步兵连,派出爆破兵,去炸军的坦克,炸坦克的战术演练已经很熟练了,而且在祥符观的阵地上,新兵们也有实战的经验。

    机炮连的迫击炮打出烟雾弹在敌人坦克周边,也把高爆弹打在军坦克的后,去炸军步兵。

    进入两百米区域后,步兵排的掷弹筒兵也把榴弹打在坦克周边,破坏坦克边军步兵的保护。

    经过这么几轮的炸后,坦克周边的步兵,也差不多被炸得七零八散的,没有之前那么多的人来保护坦克的视觉死角了。

    当然军坦克的37炮,也调转起来,对着三狗他们山腰处的疑似迫击炮发点,开炮打击。

    三狗严令现在不管军如何的火力侦察,所有的火力点,都不准开火暴露自己,而迫击炮的阵地,是修在很隐蔽的坑道口边上。

    加上迫击炮发时候,眼很难判定发点,就算发现了,单凭坦克炮那点瞄准度,很难打得准。

    军坦克一边开炮,一边按着既定的节奏速率向前开动,尽管边保护的步兵越来越




1012. 日军试探性进攻
    其实坦克是很怕被烧着的,在三狗的三营里,除了常备的炸药包和手榴弹外,还备用了一些自制的燃烧弹。

    当时的汽油比较稀少,大部分都是进口来的,一般的步兵部队里,很难见到,但也有其他的燃油的。

    比如常见的煤油,还有农村的桐油、菜油等,甚至高度的烧酒也行,反正制作燃烧弹很简单,只要找足玻璃瓶就可以了。

    当时市面上已经有一些玻璃酒瓶或是其他的瓶子了,再不济,小瓦罐也行,装上这些各种各样的燃油,用棉花棉布什么的封上瓶口。

    到要用的时候,把瓶口的棉花棉布条子浸湿,点上火,扔出去就行了,只是这么扔没有什么效果,几乎很难烧着敌人的步兵。

    但是烧坦克就很管用了,一点着瓶口后,把瓶子瓦罐直接摔在坦克的车体上,瓶瓶罐罐砸碎后,里面的燃油就淋在坦克的钢板上了。

    坦克的钢板一旦被烧着,很快就会损坏里面的部件,再说,里面的人也受不了这样的炙烤啊,如果坦克一直被这种燃烧弹攻击着,一直在烧着,里面的人没多久就会受不了。

    如果有外置的油箱,很快就会被烧爆炸开来,这个就更麻烦了,油箱里的燃油,也跟着火燃烧起来,最后坦克就会成为一个大火团,被烧成爆炸。

    即使不爆炸,也会成为爆米花机,里面的人如果不逃出来,会成为爆米花了,或是焖红薯了。

    因此,日军进攻到山脚阵地的这些坦克,不断地被中的爆破手们搞得乱七八糟,大部分都烧了起来。

    里面的坦克兵实在是受不了,纷纷打开舱盖,从里面跳出来,宁愿出来被一枪打死,也不愿意被烤死在里面。

    当然,这些坦克兵,大部分是被打死了,那么高的位置和目标,加上毫无隐蔽和保护的,只要露个头,就被乱枪给打爆了。

    坦克兵又不是飞行员,飞行员跳伞在半空中,有国际战争法保护,是不能打的,只能落地后去抓和打。

    当然在遥远的东方战场上,不管是禽兽般的日军,还是怀有血海深仇的中,都不会拿什么战争法当回事。

    连毒气弹都明目张胆地发射的,连俘虏都杀的,日军甚至连平民都随意枪杀的,那些什么战争法,都不放在眼里。

    三狗现在成为营长了,虽然心底里很不喜欢日军的俘虏,也想亲手杀了这些禽兽,但迫于上级的命令,不能动手。

    但在他审询后,交给手下押送到上级部们去时候,都会默许这些手下们,以各种理由来杀死日军俘虏。

    有好几次,彭长华和杨承祖他们这些人,都用日军俘虏要逃走的理由杀死他们,操作的手法很简单,就是给俘虏兵松开绳子,示意他走人。

    那鬼子以为长华他们要放他走了,兴高采烈地跑了起来,结果后面的长华一枪就打穿了鬼子的后背。

    其实活抓一个日军的俘虏兵,可以领到几十块元钱的奖励,如果是军官,那是要翻倍的了,但长华他们不想要这点钱,宁愿饿肚子没钱吃饭,也要杀俘虏。

    当然在抗战初期,鬼子俘虏兵非常少见,很少有见到没受伤自己投降的鬼子,大部分是伤兵,动不了了,才会被抓到。

    在万家岭围歼战时候,三狗他们最后的敢死队碰见过几个鬼子要投降的,不过那个时候,大家不可能带着几个俘虏走,实在是太累赘了,就一枪干掉了。

    再说,大家那个时候都打疯了,只要看见鬼子,只要是活的,全然不顾是投降还是顽抗的,全都杀掉,不留一个活



1013. 军官补充
    ?大部分的事情,都是熟能生巧的,射击也是一样,除了那些天赋异禀的人外,只要训练和实战多,会总结等,基本上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射手。

    七连一排的战士们,现在他们的射击精准度,让日军的散兵要疯了,不管是怎么的战术规避动作,都有可能被击中。

    这些枪声听起来稀稀拉拉、有气无力的,实则不然,几乎是枪枪到肉枪枪要命啊,一看就知道这些中国兵,都是经验老道的老兵射手。

    七连的见习官王信嘉,现在驻队在一排,也是抱着一把中正式步枪,盯着三四百米开外如蚊子一般大小的鬼子,屏着呼吸,猜着鬼子下一个动作。

    小王很年轻,也就二十岁不到,和三狗一样,在陆军中央军校毕业,他小三狗两届,民国二十六年入的学。

    也就是在三狗刚毕业,王信嘉刚入学,刚考入南京中央军校,就遭受到了日军飞机的空袭了,算是在国破山河碎的时候进入军队的,不是在和平年代想进入军队混个资历的人。

    当时南京军校刚接收了新的一期新生,就开始迁校了,沿着长江溯江而上,在武汉住了一段时间,后来武汉会战紧要时候,接着往四川迁徙。

    最后今年夏天王信嘉在成都毕业,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本部从此就定在成都了,不走了。

    本来军校是要读三年的,现在军队急需大量的军官,就把课程缩短成两年,所以小王两年就学成毕业了。

    除此之外,中央陆军军官学校,还在各地开了多所分校,算起来有第一到第九的九个分校

    分别是在洛阳、武汉、江西瑞金、广州、昆明、南宁、西安、湖北均县、新疆迪化这九个地方。

    严格来说,黄埔军校早在全面抗战前,就陆续开有八个分校了,是潮州、南宁、长沙、武汉、南昌、洛阳、广州、成都八个分校。

    全国统一后迁都南京后,黄埔军校的本部就由广州长洲岛迁到了南京,三狗和王信嘉都是在南京本部入学的学生,现在南京沦陷了,本部就迁到成都了。

    每次兵员补充时候,三狗都希望上边能多分配几个军校生下来,不管学生兵怎样,但在当时的军队内,这种有知识、学过军事的军校生,无论到哪个部队,都是香馍馍。

    相对比大部分文盲庄稼汉的士兵,军校生在掌握武器性能、训练、作战实操、分队指挥上,确实很容易上手。

    尽管有些军校生确实比较贪生怕死,但这个是人之常情啊,谁不贪生怕死慢慢适应和习惯了战场,这个局面就好多了。

    三狗当时刚上淞沪战场,也是如此,吓得要死,极度的不适应,现在这几个新来的军校生见习官也是如此。

    但现在大家都熬了过来了,慢慢适应后就会习惯成自然了,没有人一出生就能说话走路的,都是一步步来的。

    其实按照人数概率算起来,黄埔军校毕业生还是比普通士兵勇敢多了,在一些普通的部队,普通士兵做逃兵的,十之三四,而黄埔军校生做逃兵,十分之一都没有。

    当然在74军51师三狗他们的部队,逃兵现象极为少见,部队待遇好,兵员素质高,经常能打胜战,即使在危急时候,也很少被抛弃。

    黄埔军校最初创办时候,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培养军事指挥人员,大部分是进行革命的思想教育。

    &nb



1014. 军队派系
    ?当年51师还是补充一旅的时候,在江西差点被何系和土木系吃掉,幸得王耀祖四处活动才能保留下来。

    后来王耀祖在赣东北和俞济世的浙江保安团合作,俞是委员长的老乡兼远亲,做过委员长的侍卫长。

    结识了这个可以通天的人物后,补充一旅才算是在派系林立的军队内保存了下来,没有被人家吃掉。

    后来也是通过各种关系,补充一旅扩编成51师,去参加淞沪会战时候,因为和俞济世之前就合作过,两人的关系一直维持得不错。

    就和58师在罗店继续合作,并肩作战共同抗敌,互相掩护,配合得不错。

    后来随着抗战的发展,兵力越来越多,师级单位的部队也越来越多,为了便于指挥和联合作战,就增加了很多的军级单位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抗战军心的一部分组成了。

    因此51师和58师就合并成74军,军长由58师师长俞济世来担任,后来俞专门担任军长,58师师长由冯胜法来担任。

    这样下来,74军不断地通过勇猛作战和彪炳的战功,逐渐成长为一个强劲的铁军,自成一系,没有成为其他派系中的一员,但成了委员长手下的战略预备军。

    真的要算,那74军算是委员长嫡系部队中的嫡系了,因为隶属于国防委下面的战略军。

    除了中央军内部的派系,还有地方上的江浙、西北、广西、广东等派系,这些大部分是属于以前的军阀部队,不太听中央指挥,现在国难时期,才团结在一起抗战。

    在各个军队派系里,还有一些军校出身的派系,比如保定系、讲武堂系、黄埔系。

    所以,一定要给三狗他划个派系的话,他应该属于黄埔系的,黄埔系相对其他的军校系统,还是属于很年轻的派系。

    毕竟黄埔军校成立到这个时候,才十来年事情,十来年的军校毕业生,最多做到中将级别,也还是在战争动荡的年代里才有这个可能。

    但黄埔系得利在于,目前的最高领袖是该系的创办人,目前中国虽然是统一了,但也只是名义上的统一。

    也就是纸面上的统一,大部分的地方部队和政权都不理会中央,中央也难以管到地方上去,离真正的统一还远着呢。

    所以,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必须先把地方部队给分化、稀释、改编掉,其中之一的方法,就是派出大量的黄埔毕业生进入这些军队的内部。

    虽然成效缓慢,但还是在进行着,但在这个当口上,日本开始侵略中国了,本来纸面上统一的中国,又被日本这头外来的狼给撕扯成碎片了。

    这么一块大蛋糕,本来大家都有份,虽然和中央不断地抵触和对抗,但大家都有分享到一些。

    现在不行了,日本人来了,这块蛋糕大家再争夺下去,最后可能都会掉入日本人的嘴巴里去了。

    因此大家全部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蛋糕宁愿暂时不吃,也不能让日本人抢去,所以,各派系的斗争,就相对减缓了下来,甚至是团结在一起了。

    这些都是高层大佬们的关系走向,作为底层,还是有派系分别的,像三狗这么年轻的人,能做到营长这个职务上,除了军功和做人外,很大的程度,还是依仗着黄埔系的作用。

    51师创建人王耀祖本身就是黄埔四期的,他很喜欢使用黄埔系的人,就在补充一旅时候就开始布局了,三狗当时去南京考军校时候,还亲自接见了。

    毕业回来



1015. 东方战场雏形的狙击枪手
    ?当年日本先进的军工,完全可以造出连发子弹的单兵武器,比如冲锋枪、轻型机枪,但他们就是很少生产,很少配备给部队。

    原因就是觉得那种连发子弹的单兵武器,太浪费子弹了,也会给士兵带来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愿意去提高自己的射击精准水平,老是想着用子弹来搞定。

    所以他们的单发的三八步枪非常流行,装备日军已经很多年了,改版升级了好几次,就是不给装上连发装置。

    三八枪质量好,枪膛严密,枪管长,膛线耐磨,所以这种枪初速快,子弹打得很远。

    弹头在枪管膛线的引导下,旋转得很充分,射得很准,接近那个年代出现的狙击步枪的性能了。

    因此日军训练那些优秀射手,就是用普通的三八步枪,效果很好,可以让这些射手在战场上随时都可以用步枪来射击。

    当然,训练这些人,子弹可是用的不少,虽然他们为了节约子弹不装备冲锋枪,但在训练士兵和优秀射手上,还是很舍得的。

    三狗听说有的日军士兵在日本训练时候,曾经一年打过上万发子弹出去,乖乖,这是个什么概念,很多中有时候一个连队的全部子弹都没有这个数。

    实在是太阔绰了,这种训练量,连74军的战士都没有这个待遇,更别说中其他的杂牌部队了。

    很多杂牌部队,连枪都发不齐的,子弹也就每人几发,一些北边的红色部队,也是如此,打几枪就要开始冲锋的,再不冲锋,没子弹打了。

    听说还有严格的规定,每次战斗,不能超过五枪,也就是不能消耗五发子弹,超过了,要受严格的惩罚。

    没办法啊,战争物资的极度缺乏,不允许战士们放开肚皮去打。这对于日军来说,简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除非在微小的局部战场上,失去后勤保障了。

    日军的普通士兵,在中内,射击水平估计都会到优秀射手的级别了,更别说日军他们的优秀射手。

    因此,七连一排马上就遭受到了空前的压力,一边要顶住日军轻重机枪扫射带来扇面火力的压制,一边要堤防日军射手的定点精准射击。

    好在是躲在堑壕后面,有一定的工事保护,鬼子大部分的子弹都打在战壕顶部的沙包和泥土里,尽管如此,战壕上面也是尘土一片,子弹咻咻地擦着边缘飞到后面去。

    大部分的士兵都不敢抬头,只要一露人头,子弹就想泼水一样泼过来,只有不停地转移射击位置,才有可能打上一枪。

    但这种一边转移一边开枪射击的精准度,就大大下降了。鬼子的散兵,见中被压制了,马上就加快了向前移动的速度。

    到了这个时候,七连前沿阵地的班用轻机枪,就不得不要开火了,由于这些机枪掩体比较隐蔽,所以刚一开火,就撂倒了好几个日军散兵。

    日军的机枪马上被中国机枪火力点给吸引过去了,特别是重机枪,对着中的轻机枪发射点,进行压制性的对射。

    轻机枪在初速、射速、射程上,都在重机枪之下,关键是轻机枪打不到重机枪,只有挨打的份,所以,在火力上,是没法比的,很容易被压制。
1...239240241242243...294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