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平淡的平
注:影视剧里,有很多镜头,阵地战中,那些手拿着手枪驳壳枪什么的军官或主角,与士兵一起,和拿着步枪机枪的敌人对射,而且还一枪一个的打死敌人,非常的拉风。
其实这里面,有很大的不合理性,首先手枪的有效射程50米,而步枪达到400米以外,怎么对射除非是遭遇战、堑壕战、近战等,才会用到手枪。
正常的对攻战,步兵一旦运动或冲锋到接敌50米区域内,几乎马上要开扔手榴弹了,手榴弹这东西,不需要精准瞄准,一扔一炸一大片,谁还用单发步枪来打移动的目标除非有冲锋枪机枪等连发武器的步兵。
扔了手榴弹后,差不多就面对面了,马上得上刺刀进行拼刺了,谁还有闲工夫进行压子弹、瞄准、击发,等你磨磨蹭蹭的这些动作还没做完,早就被敌人一个刺刀刺成对穿了。
在阵地战对攻战时候,拿手枪和步枪对射,这人不是脑子有问题,就是不了解手枪的性能(一个佩带手枪的军人,连手枪的性能都不知道,可能吗),要么就是胆子小,开枪给自己壮胆的。
&nb
第149章 147. 制式手枪(驳壳枪)
当年不管在民间还是在军队里,对手枪有一些通俗的统称,比如在北方大部分叫手枪为“撸子”,南方叫“曲尺”,
“撸”字本身就是北方话,本意是指“快速地拨动”,短小的手枪出枪快、上膛快;所以,“撸子”则因“撸”这个动作而得名。
各种手枪的名字就有如:德国撸子、马牌撸子、花口撸子、鸡腿撸子(南部王八盒子)、罗锅撸子(卢格p08)等等。
南方的“曲尺”说法,是从手枪外形来形容,“曲尺”是木匠所用的一种测夹角的工具,手枪的套筒和握把类似一把打开成一定角度的“曲尺”的尺身和尺柄,因此得名。
由于世界上大部分的手枪在当时的中国有出现,对于比较出名的手枪,有一些民间的评比,如有“一枪二马三花口,四蛇五狗张嘴蹬”的叫法。
“一枪”是勃朗宁m1900型手枪,该枪在握把护板上方和套筒座左侧都有一支小手枪的图案,所以被称为“枪牌撸子”。
“二马”是指美国柯尔特m1903型手枪,柯尔特(colt)的字面意思就是指小马,所以该公司以一匹前蹄跃起的立马作为商标,在其生产的手枪套筒、握把等位置上,一般都有这样的标记。
三花口”则是指勃朗宁m1910型手枪,该枪的枪口帽前端加工有一圈滚花,目的是在取下枪口帽时手指不致打滑,所以也被称为“菊花口”手枪。
“四蛇”是指德国索尔袖珍手枪,其握把护板上的商标图案中有两个叠在一起的美术体字母“s”,并特意设计成蛇(其实是豹尾)的形状。
“五狗”是西班牙产袖珍手枪的代表作之一,自称是“最好的自动手枪”。该枪口径为6.35毫米,在握把护板下方有奔跑的狗的图案。
“张嘴蹬”,是指后来的德国m1934型7.65毫米手枪,特点是套筒前端完全敞开,枪管上半部分暴露在外,从前面看起来好像张着“嘴”一样。“蹬”则是形容该枪抛壳干脆利落。
关于自己土造的手枪名字,大部分是自编的,比如土撅手枪在发射后要将握把向下撅开以便退壳,又称为“两撅枪”、“撅把”、“撇把”枪。
这类土枪一次只能发射一发枪弹,所以又被叫做“单打一”;突出的击锤末端形状类似牛角,又把这种土造手枪称作“独角牛”。
这些土枪口径也是五花八门,有的发射手枪弹,有的甚至发射来源广泛的步枪弹,多数没有膛线,是滑膛,只能在近距离内使用;虽然没有膛线,但由于使用步枪弹,近距离内威力还是很大的。
除了进口、仿造、土造外,还有是在抗日战场上缴获的,主要是日军下级军官主要配备南部十四年式手枪,因为所配用的皮制枪套,翻盖部分特别大,看起来有几分像乌龟壳,被中国人蔑称为“王八盒子”。
日本南部十四的枪管细,就显得枪把很大,看上去像个鸡腿,因此,北方人除了“王八盒子”外,也叫南部十四为“鸡腿撸子”。
一般人总认为“王八盒子”是一支威力小、不可靠的手枪,甚至有人说日军军官用它自杀都往往不能得逞。
因为南部十四初速不高、枪口动能小,作为军用手枪弹性能只能算勉强合格,用作自卫时,枪弹和手枪的体积重量又嫌稍大;还有,它的抛壳窗是正上方设计,打枪很容易伤到自己。
但“王八盒子”并非一无是处,它的后坐比较柔和,枪口噪声也较小,击发手感比较柔滑,扳机护圈大,方便冬季带厚手套时射击,握持自然且舒适,射击时也较稳定,很适合一些女军人使用。
……
到了民国十九年(1930)后,国府开始整军,武器也开始通用化,选中德制毛瑟1896自动手枪(驳壳枪、盒子炮等名),来装备营连排级别军官,以及警卫部队、特种部队;营以上中高级军官使用勃朗宁手枪。
注:那时的特种部队不是现在的特种部队,那时特种部队一般指战车、工兵、卫生、通讯等部队,还有是担任特殊任务的人员,如侦察员、秘密工作人员以及侦探等;有时候炮
第150章 148. 勃朗宁
高级军官配备的勃朗宁,旧译“白郎宁”,主要由比利时的fn国营兵工厂、美国的柯尔特武器公司及雷明顿武器公司制造。
比利时勃朗宁m1900手枪,是世界上第一种有套筒的自由枪机式自动方式手枪,1900年后,开始量产,该手枪被比利时军队列为制式手枪,流入中国后,被称为“枪牌手枪”。
除了m1900式外,勃朗宁设计的手枪还有m1903、m1910、m1922等型号;在中一般是m1900为多。
勃朗宁的自动过程是:击发后,火药燃气推动弹头向前,同时也推套筒向后,完成抽壳、抛壳等动作,并压缩复进簧。
套筒后坐到位后,复进簧伸张,套筒复进,将次发弹推人弹膛,击针尾端则被击发阻铁所阻停止前进手枪呈待击状态;现代自动枪支大部分也沿用了这个原理。
勃朗宁m1900口径7.65mm,初速290米,有效射程30米,容弹量7发,全枪长162.5mm,全枪重(不含弹匣)615克,发射7.65mm手枪弹。
可见,勃朗宁比驳壳枪威力小多了,但也小巧了很多,便于携带、藏匿,而且在面对面的近距离,也有致命的杀伤力,还是有自卫、暗杀等功能的,所以配备给高级军官和特工人员。
也是因为火力和携弹量等问题,下层军官和士兵更加信赖一枪多用的驳壳枪,50米左右的距离,可形成快速的密集射击。
勃朗宁未能成为军队的普遍装备还有一个因素是价格,当年进口的原装勃朗宁售价曾高达80至100元。
就连上海兵工厂仿制的勃郎宁手枪每支都要卖30到42元,而同期进口的德国原厂毛瑟“盒子炮”连同全套附件和500发枪弹不过70元左右。
枪械教官用了好几节课给大家介绍了各种手枪,也拿了把驳壳枪,亲自拆开,对每个零部件分解和说明。
之后每人发了一把,和步枪训练一样,先是要练习快速的拆装(以便在战时,可以单人排除简单的故障和简单的修理),附带擦枪;之后是熟悉手感(轻重快慢等),为瞄准射击做准备。
手枪的很多零部件和步枪有很多相似,枪管长短的差异比较明显;但是瞄准射击有一些明显的不同。
25米标准胸环靶的瞄准点为下8环正中,右眼通视缺口瞄准,使准星尖位于缺口中央并与上沿并齐,指向瞄准点。瞄准时,应集中精力于准星与缺口的平正关系上。
用右手食指的第一节均匀正直的向后扣压扳机,余指力量不变。当瞄准线接近瞄准点时,应预压扳机,并减缓呼吸。
李教官教了一个握枪方法,即把枪放在手里,用力握紧,直到握枪的手颤抖,然后放松一点,手腕一定要绷紧。
接着的扳机控制,需要指头力量和手臂力量训练,见效最快的是抓提石头和俯卧撑;经过训练,扣动扳机的时候,发力才会均匀。
在射击之后,子弹激发的一瞬间的声音和后坐力其实对射击准度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弹头在枪膛内运动时间极短,所以弹头在脱离枪口之前,手枪的后坐距离不大。
而枪手感觉到的后坐,主要是二期后坐,是弹头已经脱离枪口后后推力量,因此在单发慢射的手枪里,后坐影响不大,每一枪后都有时间再调整。
但是在快射连发的情况下,后坐的影响还是很大的,需要枪手不断练习和调整手部的力量,来适应后坐的力量。
如果是女性、或是有机会有时间慢慢瞄准的话,可以采取双手持手枪射击,侧身站姿,握枪手基本伸直,
第151章 149. ZB-26
大正十一式轻机枪,因其枪托为了便于贴腮瞄准而向右弯曲,所以在中国俗称“歪把子”机枪。
歪把子口径 6.5mm(通用三八步枪弹),重10.2kg,全长1100mm,初速736米/秒,实际射速120发/分,有效射程600米。
歪把子的供弹很特别,采用5发/弹夹共6个弹夹,装在一个30发/弹斗里,这个对副射手来说,很忙碌也很危险,要是在移动时候射击,换弹更为麻烦。
上一章有介绍,zb-26捷克式轻机枪初速830米/秒,射速500发/分,表尺射程1500米,有效射程1000米。
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对比看来,歪把子在初速、射速、射程、装弹上都弱与zb-26捷克式机枪。
如果zb-26捷克式轻机和大正十一歪把子同时对射,歪把子会被捷克式压制的抬不起头来。
就射速来说,捷克式是歪把子的三四倍,真的对射压制,歪把子打一发子弹出来,人家捷克式已经打出三四发子弹了。
歪把子的有效射程才600米,捷克式1000米,完虐了,人家捷克式可以退至900米,照样可以造成致命的火力攻击,你歪把子可能连人家毛都搞不定。
从精度来说,初速快、射程远的枪弹,精度肯定高于初速慢射程短的枪弹,捷克式和歪把子对射的结果,可想而知。
很多时候都形成不了对等的pk,被火力压制是轻的,重的后果,直接给捷克式打哑了,不管是机枪射手被打死,甚至是机枪,也会被打坏了。
这么不对等的攻击,很多时候,会让敌人无可奈何到绝望,其实在轻武器上面,在抗日战场上,基本是不输于日军,很多的装备甚至是强于日本。
那又为啥老是打败仗这个很好解释,的飞机和重武器全面落后,即使有部分的轻武器优于日军,但这种好武器不多,装备的部队也不多。
制空和重武器虽然决定着一场战斗的天平,但最后决定胜负的还是人,可偏偏是,的士兵又是全面落后于日军的士兵,不管是单兵素质,还是群体配合的战术。
所以,抗战早期双方硬碰硬的结果,一路败退是注定了的事情,只不过是悲壮败退还是窝囊败退的区别而已。
在抗战中后期,在血的教训中,在大失河山的耻辱中,改变战略战术,战争局面才有所好转,不至于兵败如山倒了,至少能站得住脚了。
所以,在一些小型战斗里,在日军没有配备重炮和战机的战斗力,轻武器的优势就发挥出来了,以至于后期的日军在战场上捡到捷克式,不用歪脖子,改用捷克式。
日军在实战中吃尽了捷克式的苦头,很快模仿捷克式造出了自己的7.7mm口径的96式和99式轻机枪,外形基本和捷克式一样,性能则要相差一些,但总比歪把子好多了。
不过捷克式也有几个小缺点,比如20发子弹弹匣的容量,对于轻机枪来说仍显得装弹量过小,作为火力支柱的机枪火力即使必须中断,间隔也要越少越好。
但是由于更换弹夹过于频繁,造成火力的中断次数过多;有经验的敌军老兵往往会乘机冲锋打掉机枪。
针对这点,有经验的机枪射手经常在还有三四发子弹时,突然更换弹夹,让敌军无法估计更换弹夹的时间。
还有是zb-26轻机枪采用枪身上方装弹匣影响了射手的视线,其瞄
第152章 150. 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民24)
注:很多影视里面,机枪手高大英武,一激动起来就双手抓着机枪,横扫千军的样子,很帅气很解气。
其实这样做,机枪射手是很危险的,在战场上,机枪历来是步枪甚至的狙击枪重点盯防的对象,都恨不得一有机会就射中机枪手。
躲在机枪掩体里,又其他战友的步机枪的保护,敌人对你无可奈何,可是你如果要站起来,我想只要不傻的敌人,第一时间就是要射杀这个机枪手。
就算是退一万步说,你有金刚护体,敌人打不到你,但你的手也受不了啊,机枪的枪管可不是步枪枪管,有护木,也不烫。
机枪打久了,枪管甚至会热的变色,你赤手一去,直接就成烤肉了,还能抓住拎起来扫射难道是铁手
除非是手提机枪,有个提把的,但那样子没有影视里的拉风啊,有的即使一手抓住机枪的支架,双手离开那么远,机枪强大的后坐力,一只还要扣扳机的手能抓的稳那真的是高手中的高手了。
……
枪械李教官最后一个重头戏,就是重机枪了,还叫人从仓库搬来好几架重机枪,如同自己的宝贝一样,骄傲的跟着大家诉说着各个宝贝的优缺点。
重机枪相对于轻机枪来说,射速快,射程远,连续射击长,威力大,主要用于射击集群的有生力量、火力点、轻型装甲目标和低空飞机。
重机枪发射的子弹像流水一样,半分钟内可以连续发射几百发子弹,能形成一股强大的火力网。
既可以用来压倒敌人的火力点,封锁敌人的行动路线,还能大批杀伤集团目标,支援步兵冲锋陷阵。
世界上第一挺重机枪是由美国工程师马克沁在1883设计成功的,所以取名为马克沁重机枪,枪管用水冷却。
李教官讲的第一个,就是“三十节式重机枪”,这架重机枪,是民国十年(1921)由汉阳兵工厂仿造美国勃朗宁m1917式重机枪的。
汉阳厂于当年10月10日开始量产,由于这一天是民国十年十月十日,所以被称为卅节式机枪,由于其水冷套由黄铜打造,故又称为“老黄牛”。
该枪在当时属于相当精良的武器,口径7.92mm,枪身重15.5kg,枪架重23.5kg,初速824m/s,射程2000米,理论射速500-600发/分,250发帆布弹带供弹。
现在军队里基本是装备卅节式重机,国内有的军队也少量装备了m1914哈其开斯重机枪(导气式机枪)、m1910索科洛夫重机枪、勃朗宁m1917重机枪。
民国八年(1919),广东兵工厂仿制守瓦兹洛瑟重机枪成功,称为“粤式六八水冷重机枪”,装备部分粤军。
日制明治三十八年式重机枪(日本仿制的哈奇开斯机枪),之前东北军、 29军等部队有装备,东北和山西等地的兵工厂曾仿制过。
让李教官兴奋的是一架全新的重机枪,号称真正的尖端武器,是不久前开始成为制式重机枪的二四式马克沁重机枪,仿制德国7.92mm 08式马克沁重机枪而成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