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平淡的平
骑兵队的指挥自然知道,胜负的关键就在这几秒的时间内了,冲过去了,就赢了,没冲过去,如果往后退,损失反而更大。
所以,不停的大喊着,催着骑兵队向前冲击,鬼子骑兵用骑靴跟部的马刺,狠心地用力刺着坐骑的肚子,手上的马鞭不断地狠抽着马屁股。
战马被刺得打得“咴咴”直叫,痛得不管前面的枪弹炮火,又开始死命地向前冲了过来;眼看着就要冲进三十米区域了。
都可以看见马背上的鬼子骑兵附身一手抱着马脖子,右手抽出马刀,准备最后的冲刺和砍杀了。
日本人个子小,所以他们花了几十年的时间,大量引入纯血的阿拉伯马、盎格鲁诺曼等优良马种,培育出达到欧洲战马标准的大洋马,国人都叫日本战马为“东洋马”。
日军骑兵部队配备的战马标准平均到了160厘米,在全世界的马匹里面,都属于高头大马了,弥补了日本人个子小的缺陷。
在当时,日本人个子确实不高,士兵里面能超过一米六的不多,大部分是一米五到一米六之间的身高;因此中国人以前叫日本海盗为倭寇,现在叫鬼子为小日本,都是因为小。
中**人虽然高一点,大概在一米六到一米七之间最多,可是有什么用呢,大部分是营养不良的豆芽菜,和小个子的日本兵拼刺,一点便宜都占不上,还打不过别人。
人家日本士兵战时每天的供应量有:精米650克(1.3斤)、精麦200克(4两)、罐头肉150克、干菜100克、酱油20克、盐10克、糖15克。
除了这些,身上还带着零食,包括奶糖、水果糖、饴糖、巧克力、果冻、柿饼、水果罐头、饼干等等。
而反过来看中国士兵,民国二十四年(1935),军政部制定了陆军战时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大米1.5斤,罐头肉4两、干菜2两、咸菜2两、食盐3钱、酱油4钱。
我去,真有这么好,那当兵的会瘦成豆芽菜这只是标准,当时**内部**严重,**士兵一般每天只能吃两顿饭,上下午各一顿,也就是说一天只有6两米果腹。
战时的伙食状况,只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战时应急伙食,一般是杂粮大饼,再有炒面。一块大饼或者一撮炒面,就着随身带的咸菜,就是一顿饭了。
平时炊事班出去买菜,买到青菜就吃青菜,买到萝卜就吃萝卜,要是啥都买不到,就用咸菜熬一锅汤,大家一人一勺凑合吃。
这还是好的,在战时紧张时候,大多数情况下连咸菜都没有,就是盐水泡饭。三狗他们属于甲种师,每天主食不超过9两米(450克),而且还是在战时,强制规定的。
为什么在这里吃的这么好,主要是上海市民送来
200. 拿血拿命换待遇的嫡系部队
大家掏了不少洞,要不是三狗的制止,可能还会挖更多,因为这种洞不能挖得太密,不然雨一下,人一踩,很快就塌陷了。
再者,太多了,不好伪装,容易被敌人发现,就失去了陷阱的作用了。
大家挖出好几斤肥美的泥鳅鳝鱼,拿到炊事班,用油和辣子一炒,美味至极,一下子就能干掉几大碗饭下去,没想到后几天也干掉了半个鬼子的骑兵中队。
而且大家这次获得了好几十匹死马,全都拉了回去,一个连处理消化不了这么多的马肉,牛牯就得意地分了一些营部、八连和九连。
炊事班叫上全连没有军事任务的兄弟们,一起处理,大家都没有吃过马肉,以为很好吃,一边含着口水一边处理着马肉。
可是,等煮的时候,就不好玩了,气味好臭啊,这马肉能吃吗能吃,得到三狗肯定的回答后,大家还是狐疑的看着碗里的马肉。
见到三狗大口地嚼着,大家才吃,味道很一般,而且肉丝很大,难以嚼断;但是在缺少新鲜肉食的境况下,有马肉吃就已经很不错了,而且马肉是很补身子的。
老李头舍不得全部做完这些马肉,就架起了大锅,把肉全部煮了,用盐腌起来,用弹药箱的防潮油纸包着放着。
老李头现在很像个饭店老板,开心的整天笑呵呵的,厨房里有足够的粮食,时不时来个加餐,犒劳下兄弟们,这小日子过得。
牛牯在送马肉去营部时候,送上了作战成果报告(这个当然是由三狗写的),即使不吹,和其他被鬼子打得灰头土脸的连队相比,战果非常可观了,都扛着战利品来了。
七连由于大部分士兵随身的子弹在今天都打光了,牛牯跟老胡要了一批步机弹回来,每人补发了五个基数的子弹。
当时步枪弹每个基数是60发,每个月(按5日计)300发,轻机枪弹每个基数是1000发,每月(按5日计)5000发。
但这个也只是理想状态下的规定,平时是不可能领到这么多子弹的,甲种师还好,在战时可以按实际消耗,领到比较足够的子弹。
如不在甲种师里,听说平时很多是被军官给卖了,卖到黑市上赚钱,得一塌糊涂,每个军官主官都是生意人,什么都要克扣,什么都敢卖。
这些蛀虫,打仗无能,先顾着自己逃跑,平时吃空饷喝兵血是一把好手,上梁不正下梁歪,下面的几层军官更是狠。
最苦的是兵,所以几乎没有多少兵会拥护上级的,真到一打仗,自然没人卖命,自顾自保命逃命去,这样的军队,战斗力从何谈起
不过中央军嫡系部队虽然补给相对充足,被杂牌部队羡慕甚至是大骂不公平,但是,在内部贪污**的现象没有那么不可救药,还是收敛很多的。
其实不存在着不公平,嫡系部队虽然吃得饱弹药相对充足,但每次到大战关键战时候,别的没什么战斗力的部队拉上去也是白拉。
还不是都是这些嫡系部队顶上去的,所以牺牲挨打的就比杂牌部队多多了,如果说,命比其他一切都值钱,那嫡系部队才不公平。
平时的小战役,虽然会有拿杂牌部队先上去当炮灰,和敌人拼的差不多时候,嫡系部队才派上去捡现成的胜利果子,这种事,是有。
但是一到硬仗时候,个个保命一把好手的杂牌油滑部队,是真的不敢拉上去,逃走还可以接受,有的甚至直接在阵前投降,反戈一击。
所以,军队里的长官
201. 轮换守第一防线
这几天58师也是和日军11师团打得没日没夜的,牵制住了大量的敌军,不然,11师团哪只会派出不多的部队来打三狗他们的阵地。
11师团也就2万来人,就这样都给分流出去了,到处都是紧要的阵地,到处都是寸土必争的阵地,都是丢一地而牵动全身的要地。
58师是俞济世在自己老家招的浙江子弟兵,效仿当年抗倭英雄戚继光,在义务、金华等地,招了很多彪悍的土著山民土民。
希望能复制戚家军的英勇,打败现在的倭寇日军,58师不但装备齐全,而且战斗力也强悍异常,在罗店的南线,和11师团打得难分难解不分胜负。
51师傍着58师的大腿,在战场上有了强有力的依靠和支撑,又有弹药补给的及时,所以也打的很不错。
主要是51师老兵很多,主官和各级军官大都是实打实干事的人,不是那些来部队做生意发财的**军官。
所以打仗除了强悍外,而且很灵活,三狗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快速地成长,从一个刚开始杀人都不敢的,到现在可以快速反应和做出合理应对办法的初级指挥了。
弹药虽然有补给便利,但是老胡还是告诉了牛牯,要注意省点用,一来我们的补给线老是断断续续的,被鬼子飞机炸得太厉害了,单靠晚上拉和背过来,还是供应紧张的。
二来,现在看来,这个仗不是我们刚开始想像的那么简单了,以为打一段时间就停止的,你看这鬼子一直没有松劲的样子,所以要做好长期打仗的准备。
三来,七连现在成为三营的支柱了,**两个连虽然打得也很英勇,一点也不含糊,但战果寥寥,甚至自身伤亡速度很快。
现在整个三营的阵地,就算七连打得最好了,所以,老胡对七连的要求,会尽量优先满足,当然,这点上,老胡不会跟牛牯说得太明显,自己去意会就行了。
反正要七连打出气势打出名声,三营的前途现在只能看七连了,这话说的已经很明显了,摆明了,如果三营打得好,以后老胡上去了,三营长这个箩卜坑,自然是牛牯的了。
……
鬼子在三狗他们七连这个突出部阵地,攻打了那么多次,都没有得手,损失了那么的兵力,今天又损失了差不多一个小队的骑兵,估计心疼死了。
三狗在学校经常看到骑兵的训练,比较了解骑兵这东西,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的,不是能骑马就行的。
还有很多很多马上的技术和团队配合的技术,特别是日军这么训练严格要求超高的骑兵部队。
听说在战前,民国二十年(1932),美国奥运会,有个日军的骑兵中队长,去参加马术比赛,竟然拿了块奥运会的金牌回来。
可见,日军骑兵部队的金贵,看看那些高大的东洋马,花了几十年配出来的优良品种,竟然一下子就在这里损失了好几十匹,三狗自己都看着心疼。
要是自己有这样骑兵部队,那还不得供着养着,轻易都舍不得派上战场这样硬冲,虽然日军的骑兵部队装备了步骑枪,骑兵联队还有小炮、重机枪等火力。
就是不知道日军这次怎么这么轻敌,那些重火力都不用,可能太高看自己了,认为中**队在骑术精湛的大日本骑兵面前不堪一击了。
冲锋之前的一顿重炮都把三狗他们阵地打成稀巴烂了,接下来,还有什么部队能组织起抵抗的力量,拉出骑兵一个冲击,阵地就得手了。
估计是上次没有完成
202. 豆战车来了
三狗没有马上看到阵地前线有什么,倒是听到了丝许的汽车马达声(步兵科在军校里是要学开汽车的,汽车的声音还是很熟悉的),难道鬼子要把汽车开到阵地上来
汽车开过来有什么用,那东西根本挡不住步机枪弹的打击,更不用说手榴弹了,要是打中它的油箱,一下子就废掉了。
注:现代影视作品中,躲在普通小汽车车门后,互相对着开枪,用手枪对射,还可以理解,毕竟手枪弹的有效射程才50米,很难打穿汽车门。
可是那些拿着步枪的对射,也敢躲在车门后,除非是防弹汽车,不然,只能感叹他的胆够肥的了,步枪弹不但可以轻松打穿一个车门,甚至可以连续贯穿两个车门。
即使是普通的ak47冲锋枪,有效射程也达到三百米,百米内打穿一个车门,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人躲在车门后面,暂时躲躲视线还可以,真的把车门当盾牌,则必死无疑,还不如趴在车边的地上更有效。
也许也是在追求该死的影视效果,但那些影视也太不负责任了,和平年代无所谓,大家消遣一下,真的如在中东那边的战乱环境里,会害死多少被误导的观众。
……
鬼子又不是傻子,自然是不会开汽车上战场兜风的,第一道阵地的2排,这个时候倒是傻眼了,很多人不知道对面来的是什么。
“铁老虎,铁老虎来了。”
那些个没见过坦克的新兵,惊恐地叫到,确实是有点像铁怪兽,全身都是钢铁,哼哼地喘着粗气,不断地向前爬了过来。
有几个见识过这种东西的老兵,更是惊恐,我去,鬼子动用战车了(注:当年称坦克一般叫战车,很少叫坦克的,有一些报纸会用到坦克的称呼,但在军营中,大部分是叫战车的。)
日军当时的战车是94式超轻型坦克,也叫“豆战车”、“小豆坦克”,长3.08米,宽1.62米,高1.62米,还没有现在的普通轿车大。
重3.2吨,差不多一个小货车的重量,最大速度40千米/时,最大行程208千米,车内乘员2人。
早期的主要武器是九一式6.5mm机枪,后期有九二式7.7mm机枪,只有少量的才装备了37mm火炮。
关键是装甲最厚处仅为6mm,可以使用炸药包、山炮、37战防炮打掉,甚至加装重头穿甲弹的马克沁(民24)式重机枪就能将其击毁。
注:对付这种超轻型的战车,如果没有重机枪重武器,最简易最经济最实用的克星可能是“莫洛托夫鸡尾酒”了。
“莫洛托夫鸡尾酒”是在二年后(1939)苏芬战争中芬兰人自制的燃烧瓶,用来对付苏联坦克,并且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出于对莫洛托夫(苏联总理)的仇恨,芬兰士兵随口就把这种燃烧瓶称为“敬莫洛托夫的鸡尾酒”,外国记者翻译走了样,燃烧瓶就以讹传讹地变成了“莫洛托夫鸡尾酒”。
严格来说,自制的反坦克燃烧瓶也不是芬兰人的发明。这种武器最早出现在1936年,首次亮相是在西班牙内战中。
在距马德里30公里的一个小镇附近,佛朗哥的士兵用燃烧瓶击退了共和军坦克纵队的攻击。
当对于封闭的**,很多人才第一次见到这种新式高端武器,按现代的我们,肯定是马后炮地说用这个打用那个治他。
换位思考下,假如现在我们碰见一个超过我们认知范围的新式高端武器,我们也会像当年**战士一样懵b的,也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去对付。
估计我们同样要付出很多代价,才能得出一定的认知和对付办法,然后过了个若干年后,我们的后代又在用超时代的认知,在马后炮的哔哔了。
……
当四辆铁老虎般的豆战车一步步地向2
203. 反战车战术
按理说,2排长菜头很是不错的了,物尽其用人尽其用了,手头上那点东西,已经是全部用到刀口上了。
可在第三道防线上的连长牛牯,现在为2排捏一把汗,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搞定几辆战车,同时也命令在后面防线的3、4排,也在做着和2排一样战术准备。
同时,让3排的机枪手伺机向前运动到阵地的侧翼,随时给2排以火力支援。然后问身边的三狗:能不能用迫击炮干他娘的战车
三狗绝望地摇了摇头,迫击炮打一个固定的目标都要校正一两发炮弹,才能打得中,打这个随时移动的战车,更难了。
除非真的有高手中的高手,猜中鬼子战车的运动轨迹和提前量,而且能一击必中的把握,才能打得中;或是有很多门迫击炮,乱打一气,说不定会中到一个。
“让我试试吧,即使打不中,也可以震慑一下鬼子吧,或是就算打偏了,万一打车后面的鬼子步兵,也划算啊。”
竹竿对三狗说,看着他欲欲跃试的样子,三狗不忍拒绝,再说,竹竿的说法也对的,总比现在在这里束手就缚好多了,就算是垂死挣扎,也要拼个鱼死网破。
跟他们拼了,三狗鼓励地点了点头,说:竹竿,这个就交给你了,打不中没关系,就当训练一次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