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铁血路:八千里路铁与血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平淡的平
而不幸的是,很多新兵熬不过那艰难的第一个小时,要么死了,要么疯了、怕了,按现代的说法是得了战争综合症。
尽管在老兵的帮助下,七连的新兵还是在日军的大炮轰击下,伤亡很多;战场上
264. 死守青浦
306团撤退时候,全部轻装,以便快速突进,所以把大量的手榴弹留给了三营,至于什么重武器,也就剩下三四挺马克沁重机枪了,昨天一天被鬼子炸了大部分的重机枪。
还给了一门迫击炮给三营,本来是要全部带走的,这些宝贝可是步兵团的好火力,但是团长想着亏欠着三营那么多,就留下一门迫击炮下来。
这可是亏欠着三营几百条命啊,怎么弥补得了。老胡还是一直忍着没有告诉大家,306团已经撤走了,剩下的我们三营,就要和鬼子死磕在这里。
手下只剩这么点兵力,哪里还能扛得住鬼子一个大队的强攻,青浦失守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只是,看能不能拖着鬼子半天,那306团,估计就能安全撤退到昆山去了。
最好是能拖住一天,因为那样趁着黑夜,就能拉着三营也逃出生天了,也就不知道三营能不能熬得住半天时间。
即使熬得到晚上,估计也没几个人了,或是自己也怕过不了这一关了,想来自黄埔军校毕业后,从军十几年,虽然有很多次坎,也都逃了过去,就看这次能不能逃得过去。
为了不扰乱军心,老胡就是不告诉大家,我们是掩护全团撤退的部队,一来大家还以为后面还有团的主力,打起来还有些信心,特别对满是新兵的七连来说,更为重要。
再说,反正最后三营差不多要拼光了的,大家最后都要死的,就无所谓让他们知道真相了,知道与无,对结局没有任何改变。
……
等日军进入到青浦县内城阵地前沿时候,突然从三十米开外的“地底下”飞出了一阵的手榴弹,不断地在坦克和日军步兵之间开花。
怎么打坦克,大家都打过很多次了,非常熟悉了,而且这坦克在断壁残垣瓦砾废墟中视线受阻,随便猫个人也看不到。
日军的坦克履带还没发展到做防护罩,就是专门用手榴弹塞履带里炸,甚至有臭弹时候,没炸的手榴弹,都能卡在坦克的承重轮和履带之间,令之受阻。
坦克不能随意开动,只成了铁棺材了,那时的坦克视线死角太多了,在失去后面步兵的保护,随便跑到坦克的侧后死角处,就可以攀爬上坦克,用手榴弹炸里面的鬼子。
有的怕爬上去遭到远处敌人的射击,就用集束手榴弹炸坦克底部,也能把坦克里的人给震得半死不活的。
在巷战里,都有像大薯这样傻愣愣的人直接斜冲过去,把枪口对着坦克的瞭望孔、排气叶,朝里面射击,很管用。
当然,也有碰上不顺利的情况,有时候得要付出好几个人的命,才能打下来一辆,总之,坦克在没有步兵保护的情况下,就是个铁棺材。
这还在中国没有反坦克器材的那个时候,要是有肩扛式火箭(最早的是“巴祖卡”),面对失去步兵保护的坦克,打个坦克是件很轻松的事情。
等武装直升飞机出现时候,更是坦克的天敌,坦克打不到直升机,而直升机可以转着圈儿来打它。
所以,发展到后来,坦克不再单兵种的出现在战场上了,是要跟多兵种配合,才能发挥其效力。
二战时候,日军除了战争资源问题,舍不得花那么多的钢铁来制造坦克,因为是岛国,更多的是面向海洋,把不多的钢材大量用来制造军舰。
还有一点,他们的装甲作战思想一直很落后,反观欧洲战场上,早就发展成坦克集团冲锋战术了,日军还是只有几辆轻型坦克在主打。
 
265. 每一天,都是余生里最年轻的一天
还有一点很无奈的是,军令上没有说掩护主力撤退后,可以自行撤退,明显是拿三营当炮灰,来换大部队撤退的时间。
如果自行撤退,那就是逃兵了,逃回去还要以逃兵处分,也是死路一条,还不如在这里拼死算了。
但有一点,老胡不能明说,三营要是成建制的逃跑,肯定是算逃兵的,他这个营长绝对是要枪毙的。
但是,如果部队被打散了,各自突围,就不能算是逃兵;因为已经组织不起战力来抵挡敌人的攻势了,即使做零星的散兵抵抗,也属于无谓牺牲。
所以可以各自突围自寻活路,不算逃兵;或者可以选择投降,但在抗战初期,中日双方军队在战场上鲜有投降的。
作战双方的都憋着一口气在打,还没有完全分出输赢,互不服气,双方不愿意接受投降,再说日军士兵遵循武士道的牺牲精神,中**队遵循黄埔的牺牲精神,都是奔牺牲去的。
即使自己不投降,也很少接受对方的投降,中国士兵因为国恨家仇,即使抓到俘虏有奖励,也宁愿不要奖励,对战场上失去自杀能力的日军重伤员,从来不手软,直接补刀补枪干掉。
那些只要有自杀能力的日军士兵,在走投无路时候,都会选择自杀,自杀前还要销毁自己的枪支武器,实在是强悍冥顽。
而日军对付俘虏的残暴更是远近闻名,只要抓到中国士兵,不管有伤没伤,都是直接打死的,面对这种情况,反正投降也是被打死,还不如拼到底,老子死了也是站着死的。
说这么多没用,因为最后最关键的是,青浦已经被敌人包围了,在白天突围等于死路一条,现在就是看能不能熬到晚上,再化整为零分头突围。
能突出去一个算一个,不能把所有兄弟都绑在这里,做无谓的牺牲,也是对整个战局没有多大的作用。
……
中午日军也没有停顿下来,午饭都不吃了,也要把青浦打下来,围着青浦东北角不断地进攻,三营现在三个连,只剩下一个连不到的兵力了。
退守的地方越多,固守的地方就越少,人均占地的密度就越大,在炮弹面前的危险就越大,鬼子如雨点般的迫击炮和掷弹筒不断地曲射进三营最后的坚守地。
青浦东北角最后的一处阵地,说是阵地,其实也就是一片破烂房子了,三个连只剩一百来人,都疲惫不堪地退守到此。
两天一夜没有睡觉,一整天没办法吃饭,大部分人都受了伤,三营真的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
眼看着夜晚即将到来,敌军更是加紧了围攻,要说迫击炮和掷弹筒的冲天而落,以及好几挺九二重机配合着不间断地射击,压制得三营完全抬不起头来。
这些都还好,只要没被打死,只要还有活人,敌人就占不了阵地,因为最后还是需要鬼子步兵前去占领的,等鬼子步兵一来,三营就奋起还击。
就这样反反复复,三营就像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顽强倔强地存活着,连鬼子阵前指挥官都暗暗赞叹不已,这帮家伙,到底是什么材料做的人
三狗他们即使不断地有人在炮弹下伤亡,但这个还不是最忌惮的,最怕的是,鬼子迫击炮打下来的毒气弹。
傍晚时分,焦急万分的鬼子开始使用毒气弹,三营阵地被打下几十个毒气弹,一时间,阵地上烟雾一片。
大家都咳嗽不止,有毒气罩的赶紧戴上,没有的就到处找水来用毛巾衣服等来捂住鼻子,但这个鬼地方,哪来的水。
没水,就自己拉尿出来,蘸着毛巾捂鼻子上,臭一点无所谓,总比没命了好,可是,很多人都没有尿,一整天没有吃喝,身上要有点水分都出汗流走了。
那就几个人换着蘸有尿液的毛巾捂鼻子,换着毒气罩来吸气,先憋着,轮到自己就拿来吸一口气。
另外,三狗和大家一起在阵地里四处找一些木头门板稻草什么的,点燃起来,用火焰产生的气体,驱散毒气。
尽管如此,还是被毒倒了十几个兄弟,估计也是体力不济了或是受伤了,憋不住,吸了一点。
等毒气一散,鬼子又开始发动进攻,开始小心翼翼地靠近,想看看中国兵有没有被毒倒,结果第一批来看的鬼子,直接就把自己看上天了。
三狗他们假装被毒倒在地上,一动不动,当然是躲在各种临时掩护东西后面的,鬼子凑近了看时候,大家一齐开火,当场就撂倒了一片鬼子。
打得鬼子又是哗啦啦地退了下去,见到中**队这么能熬,鬼子也气急败坏了,估计上面的军令非常严酷,必须在今
266. 向死而生
阵地上不断地有光荣弹在响起,像一团团耀眼的烟花,努力绽放出生命中最后的闪亮,哪怕是闪亮后陷入永远的沉寂,也要努力发出最后的光亮。
九连连长黄隆德拼得全身都是伤口,身上流的不知道是自己的血,还是敌人的,反正成了个血人,依然屹立着不倒。
机枪手出身的黄连长,身材高大魁梧,手中的刺刀戳弯了戳断了,就挥舞着步枪,拿着枪管横扫,用枪托砸击,现在步枪也打断掉了。
双手空空的他,面对着好几个鬼子,挺着刺刀步步逼近,背后也有鬼子,已无退路了,黄连长仰头长吼一声,拉开光荣弹的弦,一头冲进鬼子堆里去,死抱着几个鬼子不放。
后面的鬼子急忙跑过来,不断地把刺刀刺入黄连长的腰背,也不能让他松手,看着黄连长怀里绑住的手榴弹在冒烟,被抱着的鬼子吓得脸色发白,挣扎着想逃走。
想逃没门,老子临死也要抓你们几个垫背;黄连长满嘴血沫沫,依然狂笑不止,像一个血肉模糊的恶魔。
恨不能自己长出一个血盆大口,一口咬死鬼子,就算是喝他血,吃他肉,也不能解去心头的大恨。
黄连长的狂笑在一声爆炸声中,戛然而止,犹如生命中最后的绝唱,最后一个音符,伴随着巨大的爆炸声,飘荡在无尽的夜空中。
……
民国二十六年(1937)十一月十日,在青浦县,74军51师306团三营,全营五百多将士,几乎把所有的血都流进了这片土地里。
三狗所在的七连,也是拼得最后只剩二十人左右,炊事班的强壮伙夫们也上阵厮杀,除了老李头,其他的也全部壮烈牺牲为国捐躯。
万幸的是,夜幕终于降临下来了,剩下不多的鬼子敢死队不想在黑夜里和中国兵厮杀,以免误伤,同时也被打怕了,也就撤出了战场。
这些中国兵如同疯狗一样,最后都是到处逮住日军就拉响手榴弹来同归于尽,这种打法,在近距离里,确实很震撼人,换谁都受不了,一不小心就会被炸死。
等敌人撤出战场后,三营最后剩下的几十人,如同风中残烛一样,再也支撑不住,纷纷瘫倒在地上。
大家连说话都无力了,坐着靠着躺着的,只能互相看着,良久无言后,缓过劲来的营长老胡,才开始发话,让大家报番号和名字,看还剩下多少人。
营部只剩老胡一人,八连九连的正副连长都牺牲了,甚至是所有的排长也牺牲了,每连只剩二十人左右的士兵。
倒是七连,连长牛牯和副连长三狗,已经四个排长都活着,只是受伤不一,虽然全连也是只剩二十来人,但整个指挥体系还在。
想着五百多人的三营,现在报上来的只剩下六十多人,老胡再铁石心肠也是受不了,不由得肝肠寸断欲哭无泪。
剩下这么点人,现在又是弹尽粮绝,再也经不起折腾了,如果还呆在这里,到明天,都不够日军一个冲锋了,根本抵挡不住。
今晚不走,这辈子再也没有机会走了,得要死在这里了,虽然不知道能不能突围出去,但总比留在这里等死,好多了。
于是,老胡交代下去,他自己领着八连剩下的二十来个兄弟,负责打扫战场,收集枪支弹药。
七连长牛牯调去九连做连长,现在拉着九连二十多个兄弟,负责四周的警戒,安排出明暗哨位和值班人员。
原七连副连长
267. 突围前的夜袭
黑夜里,三人交换了意见和看法后,一致同意这么做,其实在内心里,牛牯和三狗是不愿意分开的,七连的人也不愿意牛牯离开。
但是牛牯深知,老胡的做法是正确的,尽管这么做,大家也都有可能一个都突不出去,但还有希望,毕竟分头突围,鬼子搞不清楚哪里是真的突围方向。
如果不这么做,大家合在一起突围,基本上是没有存活的机会;现在能否活下去,也只能听天由命了。
只是牛牯担心三狗,他还年轻,是否能经得起在这么险恶的环境下,度过危机,找回老部队
但经过这几个月的磨练,三狗又成长的非常快,超乎他的想象,不管是作战、指挥、应急等,飞速增长,甚至水平已经超过他了。
三狗和狗腿打铁侬他们也担心牛牯,毕竟去带人都不是很熟的九连人,不知道能否搞得定,不过按牛牯的人格魅力,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只是离开了这个主心骨,大家难免有点心空空的。
牛牯把七连剩下的几位老乡叫在一起,叮嘱大家一定要团结,一定要拥护和保护好三狗,三狗是大家的宝,他学的一身本事,加上大家的配合,肯定是能逃出去的。
大家即使内心里和牛牯很难舍难分,但没有像电影里那样,要抱一抱啥的,只是定定地看着牛牯,牛牯也定定地看着大家,无数的言语,却说不出来。
这些都是一生的兄弟,过命的交情,从老家的挑夫江湖开始走起,一路风风雨雨到现在,都没有分开过,现在却要分开。
这一分开,不知道再相见在哪里,也不知道能不能再相见;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但是军令必须遵守,大家只能低头回头,走。
……
由于这次夜袭关乎到自己能否逃出去,大家拿起十二分的精神来,也幸好晚上吃喝了点东西,和睡了一觉,尽管时间不长,但也是非常宝贵的休息。
鬼子经常受中国兵的夜袭,也怕了,也学乖了,在他们阵地的北边,布置了好几班哨兵和巡逻。
三营都借着夜色已经摸了过来了,但还是不能靠近过去,老胡一看,就拉上牛牯和三狗,示意牛牯带着他的人留在原地不动。
等他老胡带人从西边绕过去、和三狗带人从东边绕过去,东西两边开始打起来时候,北边牛牯这边,再突入鬼子阵地里去,然后三伙人一齐向南突,半小时后再分头,按计划突围。
三狗一边带着大家沿着这几天刚熟悉的地方,绕了过去,一边也在想,真是胆大包天了,才几十人,连个预备队都没有,就敢偷袭人家大营。
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逼得大家这么做的,错过了这次机会,下辈子都等不来了;再说,偷袭讲究的是奇兵,不在乎人多,在乎个突然。
黑夜里,鬼子又不知道来了多少人,在青浦内城,本来驻扎不了那么多的鬼子,只要大家执行作战意图坚决,或许还能存在一丝的机会逃生。
日军对自己阵地与中**队相对的北面,防守得很严密,可是在两个侧面,则是很松散,几乎没有哨兵,只有两个人一组的巡逻,一会儿经过一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