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墨染千里雪
苏九笑道:“这个就不用你们担心了,前段时间为了酿酒堆积了不少粮食,撑到明年开春应该是可以的,所以你们呢现在就好好地在庄子附近住下,等到明年开春把新的粮食种下去,不要想太多的东西。”
老头点了点头,却是有些苦涩地说道:“爵爷说的是,可是到了开春恐怕我们也是没有什么钱去买种子来种啊,到时候可怎么办啊”
苏九安慰老头道:“老伯,你也不要担心,要是到时候真的没有办法去买种子,出钱帮你们买种子就是了,等到丰收的时候你们再把钱还我就是了,也不收你们的利息,而且估计过段时间我庄子上的工坊也要开始工作了,你们可以去那里帮忙,我付给你们工钱,这样一来到了明年开春的时候你们也就有钱去买种子了,所以你们也不要担心,日子总会变好的。”
听到苏九这么说,那几个老头都是感激涕零,纷纷对苏九表示感谢,看着这些老泪纵横的人,苏九心里也是有些触动,他从怀里掏出几块白娟递给他们让他擦了擦眼泪,然后把自己手里端着的粥递给了其中一名老汉,站起来拍了拍屁股上的会灰,然后说道:“老伯,今天就先聊到这里吧,你们安安心心地在这里住下,不要再去担忧,我还有些事情,就先走了,你们有什么需要的都可以去和李大娘还有刘管事说,我不在的这段时间这里都是他们两个管着。”说完,苏九缓缓向着在那边等着的罗一等人走去,留下几个老汉默默地看着他离去的背影,眼中闪烁着些许光芒。
走到罗一旁边,苏九随手抓过罗一他们手上提着的包裹,收进了乾坤戒里,然后翻身上马,脚轻轻在马腹一磕,战马就迅速地奔驰而去,罗一他们虽然惊讶于苏九刚才的神奇做法,但是他们也知道这应该是仙家法术,心里对于修仙的向往也就更大了,他们迅速地爬上战马,催动战马紧随着苏九而去,扬起了一阵烟尘。
不知跑了多远,苏九渐渐放
第三百二十五章殿议
苏九点了点头,说道:“很好,等回去的时候我会去看一看的,还有,就是我拿给你的那两个法术你们修炼得怎么样了”
罗一迟疑了一下,说道:“火球术我差不多已经是能够施展了,过施展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威力还有些不足,应该是不熟练才导致的,所以还需要再多练练,至于御剑术,我还没有看,这几天都是在练火球术。”
坐在一旁的罗五点了点头,说道:“我的情况也差不多是这样,对于火球术掌握了一些,但是御剑术还没有看。”
苏九挑了挑眉,说道:“其他人的情况也是这样吗”
罗一思索了一会儿之后也是点点头,说道:“应该都是这样,我们是一同开始修炼的,所有人都是先修炼了比较简单的火球术,而把比较困难的御剑术放在了后面。”
苏九认为罗一他们的选择倒是没有什么问题,他修炼法术自然是由简到繁,如果一开始就去修炼比较困难的御剑术,估计罗一他们现在估计连入门都没有。苏九想了一会儿,开始向罗一和罗五讲解自己修炼御剑术的一些心得,罗一和罗五听得很认真,把苏九说的每一个字都记住了,当然了,苏九并不是一个合格的老师,他只不过是把自己的一些修炼御剑术的想法说出来,不过这些对于罗一两人来说已经是很有用了,至少可以让他们在修炼御剑术的时候不会走太多的弯路。
而就在苏九传授罗一两人修炼御剑术的心得的时候,长安城内,太极殿中,李二坐于御座之上,用手撑着额头,他的脸色有些难看,而在下方,文臣和武将中的几个大佬都是满脸忧愁地站着,哪怕是程咬金此时都是一脸凝重之色,平时的笑容早就看不见了。
而能够让这些人脸色如此沉重,很显然是有着一件非常不好的事情发生了,而入对于李二君臣来说,现当下最要紧的自然就是山东豪族的问题。
很快,房玄龄开口说道:“陛下,您刚才说山东豪族已经准备要发难,不知这个消息是否可以肯定”
李二把手放下,说道:“百骑司的人告诉朕,今天下午的时候,他们看到了山东豪族的那些个大儒坐着马车进了长安城,房卿,你告诉朕,这些人如果不是为了找朕的麻烦,还有什么原因会让得他们一同前来长安,你可不要告诉朕他们是来访友的。”
房玄龄张了张嘴,似乎还想要说些什么,但是看到李二那深邃的目光,房玄龄叹息了一声,又退了回去。
李二轻轻地用手指敲击着自己的大腿,他缓缓说道:“诸位爱卿,你们都是我大唐的栋梁,今天朕把你们召集到这里来,就是想让你们商议出一个应对此事的办法,山东豪族一直是一个不安分的因素,他们的存在对于大唐来说是一个威胁,朕不希望他们一直掌控着士族的力量,而现在,因为朕打算削弱他们的势力,他们就迫不及待地在这种危急的
第三百二十六章犹豫
李二的声音在大殿里回响,群臣们皱着眉头,思索着应对之策,李二既然已经把底线规定在了那里,大臣们现在考虑地就是如何在底线之上让得那些山东豪族的人回去,不过这明显比之前要好了一些,李二妥协了一些,可以不再继续对山东豪族下手,只不过是不愿把之前做的事情否决掉,这就让得他们有了谈判的余地,不然你一点让步都不做出,那些山东豪族凭什么会自己退去。他们是为了自己家族的利益才站到李二的对立面的,在这个家族利益大于天的时代,为了他们的家族,哪怕是和君权对抗这些人的眼睛都不带眨一下的。这些豪族深深扎根于这片土地,自诩为规则的制定着,他们不可能会让自己的这种地位丢失的。
等了很久,不见大臣站出来说话,李二的心里也是颇为烦躁,眼中的寒光也是越发的强盛,而就在李二终于压抑不住心中的烦躁,想要发飙的时候,房玄龄整理了一些有些皱褶的官服,站了出来,说道:“陛下,山东豪族来势汹汹,现在我们的急于要处理赈灾的问题,硬和他们对抗不是一件正确的事情,不妨我们此次避让一些,看他们会提出怎么样的条件,如果合适,那就先答应他们,如果不合适,咱们再想办法解决,不管怎么说,臣等都会把他们的要求控制在底线之上,臣等誓死会维护陛下的威严。而等到这次的事情过去之后,对于山东豪族尾大不掉的问题,我们可以再徐徐图之,一点一点地解决,尽量不要再爆发大的冲突。陛下以为如何”
李二皱了皱眉头,从心底来说,他显然是不想要这么做的,对于山东豪族的削弱不过是刚刚开始,只是略微起了一些成效,现在就遇到山东豪族这么大的反弹,可见山东豪族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可不解决的地步了,所以李二下定决心要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天公不作美,一场肆虐整个关中的大蝗灾让得李二的计划全都泡了汤,对于山东豪族的削弱计划显然是不可能再继续下去了,而这一次过后,想要再对山东豪族动手就很难了,要彻底地解决这个问题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李二叹息了一声,缓缓说道:“房卿说得有道理,就按房卿说的去做吧,只是如果朕做到如此地步了,那些老顽固还是不答应又怎么办呢房卿,你应该也猜得到,那些山东豪族的人最后一步就是以死相逼,以天下士族相逼,如果到了这一步,又该如何应对呢”
房玄龄犹豫了一下,说道:“山东豪族的人如果是要这么做的话,那就是再用陛下仁德的名声来逼迫陛下退让,那么不如这样,臣有一个计策,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只是这么做的话恐怕会有损陛下的名声。”
李二皱了皱眉,然后说道:“房卿有话就直说,朕的名声朕自己也清楚,好不到哪里去,再损点儿也没有什么。”
房玄龄拱了拱手,说道:“陛下,那些人敢以死来逼迫陛下,无非就是认为天下士族难
第三百二十七章李二的决定
太极殿外,群臣顺着长长的台阶向着底下走去,房玄龄愁眉苦脸地走着,不多时,杜如晦跟了过来,说道:“老房,怎么愁眉苦脸的,如今有了应对山东豪族的办法,蝗灾也可以解决了,不是应该高兴么”
房玄龄瞪了杜如晦一眼,说道:“办法是有了,可是如果不实行的话那又有什么意义,不过是纸上空谈罢了。”
杜如晦低声说道:“怎么,你觉得陛下不会采纳你的意见”
房玄龄点了点头,说道:“老夫确实有此之忧,陛下的性子你也不是不知道,陛下爱惜羽毛,自然不想让自己的名声有所损害,现在看来,陛下恐怕是不愿意按照我说的去做的,如此一来,只怕我们得做最坏的打算了,一旦出了问题,恐怕就是天下大乱的局面,还是要早做准备,未雨绸缪啊,我大唐现在可不能乱啊!”
杜如晦拍了拍房玄龄的肩膀,笑道:“老房,你也是聪明过人之辈,怎么会如此的看不清啊,陛下爱名不假,但是你觉得陛下是不顾大局之人么陛下很清楚,现在只有按照的你的计策去做才是最正确的,陛下不会为了自己的一点仁德的名声就置这李唐江山于不顾,只不过现在陛下一时之间没有想透彻,有些犹豫罢了,等到陛下细细考虑之后,自然会做出最正确的决断的。咱们这位陛下啊可以说是英明神武到极致了,断然不会在这种事情上犯糊涂的,老房你就放心吧,与其在这里思索这件事情,不如好好想想赈灾的事宜,陛下把如此重要的事情交给你我二人来主持,我们可不能辜负了陛下的信任啊!”
房玄龄闻言愣了一下,然后也是想明白了,不在愁眉苦脸,笑道:“克明说得不错,是老夫想多了,陛下这么多年来何曾做过错误的决定,走吧,去官署,我们好好商量一下赈灾的事宜,这件事极其重要,我们可绝对不能出任何的纰漏。”
“走!”杜如晦点点头,两人并肩向着官署走去,一边走一边讨论着各自关于对关中各地赈灾的意见。
而在皇宫之内,李二回到甘露殿,换下繁重的朝服,想了想之后,就往长孙皇后所居的立政殿走去,不多时,李二走到了长孙皇后的寝殿内,在长孙皇后的行礼声中靠在了软榻之上,李二抬手示意长孙皇后坐到自己身边,殿内的宫女自觉地退了出去,皇帝有事情要和皇后谈,这谈话的内容自然不是她们可以听的,“知道得越多死得就越快”这句话是这皇宫之中每个人都懂得的道理。
李二拉着长孙皇后的手,轻轻地拍了拍,说道:“观音婢,还是你这里好,每次朕烦躁了,只要一来你这里,就能平静下来,不像去其他人那里,只会让朕更加的烦躁。”
长孙皇后低声说道:“二郎这是怎么了,之前你不是在太极殿和大臣们议事么又烦躁了,莫不是哪个大臣说错了话,惹怒了你,陛下心胸宽阔,还是不要和他计较了。”
李二摇了摇头,说道:“这倒不是,今天就是那魏征也是没有给朕
第三百二十八章下旨
李二下了决定,自然就不会拖泥带水,次日早朝,在一众大臣期待的眼光中,李二把自己的决定宣布了出来,决定当着天下人接见那些山东豪族的人,让大臣们和他们辩驳。
见到李二这么决定了,房玄龄暗着对着杜如晦挑了一个大拇指,杜如晦隐晦地笑了一下。
李二把手搭在腿上,缓缓说道:“如今既然已经这般决定了,就把旨意宣告出去吧,至于具体的事项安排么,房卿和杜卿都要忙着处理赈灾的事情,那这件事就交给辅机来办吧。”
长孙无忌上前一步,说道:“臣遵旨,只是这地点要选在什么地方可是要选在城外”
李二皱着眉头思索了一下,说道:“就在朱雀门前的广场上吧,那里也足够宽敞了,至于城外就就不必了,免得到时候又出什么乱子。”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说道:“是,那这件事就交给臣来筹备了,陛下还请放心。”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那这件事情就这么决定了,辅机你准备好后就来告知朕一声,好了,今天就先议到这里,诸卿都先回去吧,退朝!”
“臣等告退!”
殿中大臣如潮水般退去,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并肩前行,就在他们要走下太极殿前的台阶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在叫自己,转头看去,却看见李二身边的王全正向着自己两人走过来,当下两人转身站定,等着王全走到近前,房玄龄拱了拱手,说道:“王公公,不知叫住我两人有什么事情”
王全恭敬地行了一礼,说道:“两位大人,不是我要找你,是陛下说要两位大人去偏殿,两位大人还是快些去吧,其他几位大人和将军都已经去了,就差你们两位了。”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了一眼,心里都是起了些许波澜,李二召集重臣,肯定是有大事要商量,但是现在山东豪族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怎么又出了大事了房玄龄对着王全说道:“王公公可知道陛下找我们有什么事情”
王全摇了摇头,说道:“这个陛下自然是不可能告诉我的,两位大人还是赶紧去吧,去了自然就知道是什么事情了。”
房玄龄也清楚从王全这里得不到什么消息了,就和杜如晦迅速地往偏殿走去,而那些没有得到召见的官员,有看到这一幕的心知大唐又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了,不过也不敢多嘴,知道这件事不是自己该知道的,赶忙加紧脚步离开。
走进偏殿,房玄龄发现果然如王全所说,一些比较重要的大臣都已经坐在了偏殿之中,李二端坐上首,脸色却并不难看,看来要商议的这件事对于大唐来说应该是好事,不过长孙无忌倒是没有在。杜如晦用手顶了一些房玄龄,两人连忙对着李二行了一礼,然后就坐到了文臣那一边,而在他们对面坐着的就是那些个武将。
见到人都到齐了,李二轻轻拍了拍手,偏殿的大门就缓缓关上了,随着大门缓缓关上,殿内群臣的心里都是震动了一下。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诸卿,把你们叫到这里来是有一件重大的事情要和诸位商量,至于辅机,他要忙着处理接见山东豪族的事
第三百二十九章突利求援
杜如晦皱了皱眉头,说道:“陛下,那突利可汗的使节可说了求援的原因”其他的大臣也是看着李二,他们也想知道那个使节说了什么。
李二说道:“诸位不要着急,那个使节是今早才到的,所以朕也并不是很清楚,这样吧,让那个使节直接来说明具体的情况吧。”李二轻轻拍了拍手,站在一旁的王全走了出去,不多时就带着一名穿着唐装的汉人疾步走了进来,那名汉人对着李二恭敬地行了一套觐见汉人皇帝的礼仪,看起来颇为熟练,只是有一些僵硬,显然是装门练过的,他的样貌很是普通,只是一双眼睛很小,一眯起来就只能看见一条缝。看来突利可汗为了让这个人能够混进大唐来也是煞费苦心,特意挑了一个汉人过来,虽然说突厥人会有使用汉人谋士的习惯,但是在突厥中,汉人还是比较少的,这可能就是那为数不多的汉人中的一个。对于这样的人,殿内的大臣自然不会给什么好脸色看,个个都是冷着脸,如果不是有话要问这个人,恐怕他早就被人给杀了,估计李二也不会说什么,不管什么时候,背叛种族的人总是被人所鄙视的。这名使节也不恼怒,面对诸位大臣的冷眼,他依旧是笑眯眯地报上了自己的名字——郑孟新。
李二淡淡地看了这个郑孟新一眼,说道:“你说突利可汗派你来向朕求援,不知道突利可汗发什么什么,需要向朕求援详细地说说。”
突厥使节,哦不,是郑孟新缓缓说道:“回陛下,您也知道,这突厥大可汗之位本应该是突利可汗的,但是却被颉利可汗给抢了,只封突利可汗为小可汗,虽然说属地宽广,牛羊遍地,但是比起大可汗来说还是差了不少,而且颉利可汗一直对突利可汗怀有戒心,觉得突利可汗想要争夺大可汗之位,所以总是想着要限制突利可汗的权力,甚至剥夺突利可汗的权力,所以突利可汗在突厥的处境并不怎么好。之前奚、霄等数十部大多叛变突厥投降唐朝,颉利可汗因此而大加责备突利可汗,甚至有废黜突利可汗的想法,只是最后并没有实行,在突厥中还是有一些人支持突利可汗的,颉利可汗有心对突利可汗下手,但还是受到了有些掣肘,最后也只能放弃。
而在薛延陀、回纥起兵反叛突厥,并打败欲谷设后,颉利可汗派遣突利可汗前去讨伐,很可惜,面对薛延陀和回纥的联军,突利可汗不幸战败,只有自己逃了回来,颉利可汗因为这件事情大怒,将突利可汗囚禁了起来,一连囚禁了十多天,并且每日用鞭子鞭挞突利可汗,突利可汗经过此事之后,对于颉利可汗的怨恨已经难以抑制了,开始想着要反叛颉利可汗。前段时间,颉利可汗向突利可汗征兵,此时突利可汗已经下定决心要反叛颉利可汗了,自然是不肯答应,颉利可汗大怒之下率领军队前来攻打突利可汗,一开始我们还能够抵挡得住,但是颉利可汗能够调集的军队太多了,作为突厥的大可汗,忠于颉利可汗的部族显然是要超过突利可汗的,所以现在突利可汗已经难以支撑下去了,无可奈何之下只能派我来大唐,向陛下求援,突利可汗说了,只要陛下肯出兵援助他,他
第两百三十章决定出兵
李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陛下,现在派兵攻打突厥,只会让得他们重新团结在一起,与其如此,不如隔岸观火,让颉利和突利不断内斗,消耗突厥的实力,我们可趁此机会解决国内的问题,待得时机成熟,再大举进攻突厥。”
李靖的说法很合理,李二也清楚,一大唐现在的情况,根本不足以发动一场大的战争,而且正如李靖所说,突厥虽然处于内乱之中,但一旦大唐派兵过去,恐怕为了抵御大唐,突利和颉利反而会联手,面对双方的联手,大唐派去的军队恐怕难以抗衡,反而会为大唐招致兵祸,使得大唐本就不好的情况雪上加霜。所以李二此时也已经准备要采纳李靖的意见了,而就在李二要开口表示同意的时候,坐在一旁的兵部尚书杜如晦出声反驳:“陛下,卫国公所说颇有道理,但是臣对于此事有着不同的看法,臣认为,既然突利可汗派使节来大唐求援,我们不妨派出一支军队去帮助他,这样对于我们来说还是支撑得住的,而且我们出兵是为了援助突利可汗,他自然不会和颉利可汗联手对付我们,当然了,就算我们出兵援助,也是无法帮助突利可汗战胜颉利可汗的,作为突厥的大可汗,颉利可汗所拥有的优势还是太大了,不是我们出兵就可以抵消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