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玄甲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墨染千里雪
但是不舒服也没有什么用,谁叫他有一个皇后妹妹呢,对于自己的这个妹妹,长孙无忌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可以说她是一个合格甚至伟大的皇后,但是对待长孙家却未免有些刻薄了,作为外戚,虽然此时不比汉朝时候,但是长孙家的族人当官应该是很容易的,可惜有长孙皇后这个专心致志抑制外戚势力的皇后在,长孙家的族人多半都是担任着一些闲散的职位,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是却没有什么实权。
就像自己,本来妹夫都打算让自己担任尚书右仆射了,可惜还是让自己这个妹妹给搅黄了,在劝说陛下无果之后,她竟然是让自己去请辞,一想到这件事长孙无忌就牙酸,那可是尚书右仆射啊,就这么地被换成了什么权利都没有的开府仪同三司,长孙无忌请辞的时候差点没憋出内伤。
对于自己的这个妹妹,长孙无忌既是敬佩,同时又有些敬畏,反正把他放到这个位置上,他是肯定做不出这种事的,或许,这也就是为什么无论后宫里有多少美艳的嫔妃,但是李二总喜欢跑去立政殿的缘故吧。
现在宰相之位是和自己无缘了,自己想要上位恐怕是得等到房玄龄和杜如晦之中的一个告老还乡了,至于说他们会因为犯错而被贬,长孙无忌觉得自己还是不要抱有这种幻想比较好,会出现这种事情的也就只有总是能把皇帝陛下气得龙颜大怒的魏了。
长孙无忌也是洒脱,既然得不到那也就算了,他自然也不会站在这里怨天尤人,让得其他人看了笑话,想
第三百九十五章旱灾
“天不遂人愿”这句话很多时候都是可以拿来用的,老天爷似乎总是和人过不去,当你想要做某件事情的时候,它就是会莫名其妙地给你搞出一些麻烦事来。
而很显然,老天爷这两年似乎是看李二很不顺眼,或许是因为他干掉了自己的兄弟,关了老爹禁闭的缘故吧,亦或许是其他的什么原因,反正老天爷这两年就是和李二不对付。
就在去年,一场大蝗灾把李二彻底整顿山东豪族的计划给整得半途而废,自此这个尾大不掉的问题就要留到后世去解决,而就在今年李二君臣踌躇满志想要攻打突厥,一洗渭水之盟的耻辱的时候,老天爷又来给李二陛下搞事情了。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午后,一条紧急的消息被送入了皇宫之内,将正在杨妃宫中小憩的李二从床上给拉了起来,消息很短只有四个字——天下大旱!
老天爷的搞事总是猝不及防,就在李二还在高兴着今年风调雨顺的时候,老天爷用实际行动狠狠地为踌躇满志的李二浇上了一盆冷水。
李二一个翻身从杨妃殿内的软榻上跳了下来,顾不得交待杨妃什么,就大步流星地离开了这里,同时交待王全去传令文官武将中的那些个大佬去太极殿议事。
看到皇帝陛下在看过一个消息之后瞬间变得铁青的脸色,杨妃知道肯定是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而且这件事情对于大唐来说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想了想,杨妃觉得此事还是要告诉皇后娘娘一声比较好,当下整理了一下一群,就带着一众宫女往长孙皇后的立政殿走去。
而这边李二在前往太极殿的路上,正巧经过皇子和公主进学的地方,里面传来了一阵悠扬的读书声:“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也是运气使然,碰巧李二经过的时候正好读到了这里,听到这一段圣贤之言,李二急躁的心也是渐渐平静了下来,铁青的脸色也是稍稍有所缓解,他在这里驻足了一会儿,听着自己的子女把这一段书完全读完,然后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如此反复几次之后,李二才继续向着太极殿走去,只是现在他的步伐再次变得稳健起来,不在像之前那样匆忙。
太极殿内,等到李二走进大殿的时候,被召集的群臣已经在里面等着了,当然了,这不是说群臣从宫外跑到太极殿比李二从皇宫内走到太极殿要快,只是李二之前穿的是常服,所以在来之前他先去换了一套衣服,而且只有臣子等皇帝,哪有皇帝等臣子的道理。
李二走到御座之前,转身坐下,一挥袖袍,尽显皇者之态。在大臣们行礼之后,李二沉声说道:“诸卿平身!诸位想必也是得知了天下大旱的消息,朕如此急迫地召集诸卿过来,就是要好好商议一下此事,戴卿,你先说说具体的情况吧。”
“是!”戴冑点了点头,说道:“禀陛下,根据地方报上来的情况来看,如今天下各州郡均是有不同程度的旱灾,灾情严重的地方已有近两个月未曾下降雨了,此事必须要早日妥善地解决,否则恐怕会有更大的乱子产生。”
&nb
第三百九十六章忙碌的戴冑
事实证明,大唐的官员办起事来还是很有效率的,在房玄龄好和戴冑的主持之下,赈灾的事宜很快就落实了下去,相信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这一次的旱灾将会在造成太过严重的危害之前就能够得到解决,但是戴冑这两天却依旧是忙得焦头烂额,无他,就是在忙着完成李二交待给他的那个任务,调查粮食收成是否会受到这次旱灾的影响,影响有多大,会不会影响到对大军的粮草供给。
这显然是一项极其繁杂的工作,首先,大军需要的粮草绝对不是一个小数目,戴冑还必须要考虑战争出现僵持的这种局面,这也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粮草,很显然,这些粮草不是某一个州郡就可以完全提供的,需要从各地调集过来,而如此一来,戴冑就必须去调查那些个确定下来要负责供给大军粮草的州郡的收成是否会受到影响,这么多地方,就算是有着民部属官的辅助,戴冑也是忙得晕头转向,再加上戴冑还必须要衡量该州郡自身的需求,这就又给这个工作增添了许多障碍。
没办法,谁让这是李二陛下亲自下的命令呢戴冑是不可能跑去跟李二陛下说“臣无能,办不好这件事”的,如果他真的这么做的话,他这个民部尚书也就做到头了,李二会毫不犹豫地把他从这个位子上拿下去,换一个能办好这件事的人上来。
故而戴冑只能是咬牙工作,让得民部成了六部之中最为繁忙的机构,李二陛下要求他在几天之内要把结果呈上去,这个“几天”的概念很模糊,但是戴冑知道李二要的自然是越快越好,这也是皇帝陛下在考察自己这个民部尚书的能力。
好在自己还有着房玄龄的帮助,赈灾的事情可以全部交给房玄龄去办,有着之前处理蝗灾的经验,房玄龄肯定可以将此事办得妥妥当当,而自己就可以专心地处理这件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戴冑和其他民部官员的努力之下,终于是在五天之内得出了一个结果,根据他们调查的情况来看,这一次的旱灾虽然是覆盖范围很广,几乎是整个大唐都是受到了旱灾的影响,但是严重的程度却不是很高,这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而也正是因为如此,旱灾虽然对作物有着一些影响,但是还没有到伤筋动骨的地步,虽然说有着一些作物难以成活,但是大部分的作物还是勉力活了下来,再加上赈灾及时,这些作物的收成应该是不会有什么影响的,再加上如今距离秋收之期已经没有多久了,所以戴冑等人可以确定,作物的收成虽然会受到影响,但是这个影响不是很大,不会影响到大军粮草的供给的,也就是说,大唐出兵突厥的计划并不会因为这次旱灾而受到影响。
在得出这个结论之后,民部大堂之内,戴冑靠在自己的椅子之上,心里也是稍微松了一口气,他挥了挥手,对着大堂里的其他民部官员说道:“好了,现在此事已经是有了结果,诸位忙碌了这么些天,接下来也是可以好好休息一会儿,今日就早点回去吧。”
“多谢大人!”那些属官们应了一声,然后也是拖着有些疲惫的身子离开了。
&n
第三百九十七章出兵之期
太极殿内,李二坐于御座之上,他缓缓合上戴冑递上上来的折子,放到一旁,脸上也是露出了一些喜色,很显然,戴冑折子里写的东西是很合李二心意的,他看着底下的戴冑,说道:“戴卿,也就是说这次旱灾不会影响到我们对突厥出兵对吧”
戴冑点了点头,说道:“回陛下,确实是如此,若是旱灾来得更早一些,那恐怕此事就悬了,但是幸运的是这次旱灾爆发的时机太晚,所以对于收成也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自然不会影响到粮草的供给,此事是经过民部的多次核查之后得出的结论,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好!太好了!”李二猛地拍了一下膝盖,笑道:“哈哈哈,这算是这段时间一来朕最想听到的消息了,戴卿,调查这件事情朕也是知道很是繁琐,戴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将此事办好,定然是颇为损耗心力了吧,段卿辛苦了。”
戴冑摇了摇头,说道:“为陛下分忧乃是微臣的本分,何谈辛苦。”
李二满意地点了点头,说道:“戴卿,虽然你现在应该是有些疲惫了,但是还是要劳烦你在这里再等一下,朕已经派人去把其他的大臣们请了过来,朕也是要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戴冑自然是点头答应,在一旁坐着。
过了不久,其他的大臣也是鱼贯而入,本来他们还在疑惑着陛下突然叫自己回来是要做什么现在看到戴冑也是明白过来看来是之前陛下让戴冑查的事情已经清楚了,当下对李二行礼之后就各自坐好,等着李二发话。
李二眯了眯眼睛,说道:“今日突然把诸卿召回来,是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戴卿,你来说吧。”
“是!”戴冑应了一声,然后就把调查的结果再说了一遍,等到戴冑话音落下,诸位大臣们也是弄清楚了,这确实是一个好消息,当下也是一起恭贺李二。
李二点了点头,说道:“现在根据段卿所说,旱灾对于我们出兵突厥没有什么影响,朕现在想要听听诸位对此事的看法,诸卿觉得我们应该什么时候出兵”
大臣们低着头思索了一下,很快就有着人说道:“回陛下,臣觉得这出兵的时机可以选在秋收之后,待得粮草备齐之后再行出兵,不知陛下以为如何”
李二看了那人一眼,发现原来是李世绩开了腔,确实,李世绩的建议不错,秋收之后再出兵可以说是准备充足,万一遇到要打持久战的情况想来也可以应对,不至于出现粮草不济的情况,想到这里,李二说道:“李卿说的不错,秋收之后再行出兵确实是不错,其他人可有什么看法”
隔了一会儿,杜如晦开口说道:“陛下,秋收之后,即将进入冬季,北方的天气必然十分寒冷,这对于我军士兵来说定然是有些难耐的,不知是不是再考虑一下。”
李二想了想,杜如晦说的也没错,北方寒冷,若是秋收之后出兵,恐怕等到军队到达战场和突厥人作战的时候,就已经是进入冬季了,到时候士兵们要面对就不只是突厥人,还有那寒冷的天气了,,想到这里,李二正要开口,却见坐在李世绩旁边的李靖挥了一下袖子,开口说道:“陛下,依臣之见,曹
第三百九十八章突厥事
在大唐的紧急备战中,时间悄然地流逝,转眼之间,金秋之期已经是到来了。
自从经历了蝗灾,大唐的百姓们在苦苦期待中迎来了一个丰收的时节,本来之前的旱灾还让得他们担心粮食的收成受到影响,但是现在金黄色的麦田让得这些百姓终于是高声欢呼起来。
在热烈庆祝之后,百姓们也是迅速地收割着粮食,而在大唐皇帝的命令之下,一批批粮草也是从各个地方开始往北方集中,而将要出征的士兵们也是开始集结,将军们个个摩拳擦掌,大唐这头巨兽终于是准备向它的邻居露出锋利的爪牙了,而现在,大唐君臣还差的就是一个出兵的借口,而这个借口很快颉利可汗就会给他们送过来了。
东突厥,此时颉利可汗刚刚击败了他的侄子突利可汗,虽然有着唐军相助,但是颉利可汗占据的优势实在是太大了,在这种情况之下,突利可汗能够坚持那么长的时间已经是和很不容易了,而且对于大唐来说,他的任务其实已经完成了,拖延东突厥的目的已经达成,大唐已经是做好了开战的准备。
所以在后来,实在是抵挡不住颉利可汗的大军的突利可汗,终于是选择了败逃,再打下去,恐怕他就要全军覆没了。
对于突利可汗的逃亡,颉利可汗自然是不打算放过他,斩草除根这个道理他还是懂的,而且在这广袤的草原之上,说不准就还有愿意支持自己那个侄子的人,到时候这些人汇聚过去,突利可汗恐怕就又要东山再起了。
颉利可汗并不想再和这个侄子打一场大战,所以必须在这之前就把突利可汗给彻底消灭,所以颉利派了自己的一名心腹将军率军前去追杀败逃的突利可汗,务必要把突利可汗的脑袋带回来摆到颉利可汗的桌子上。
而打败了突利可汗,大可汗帐中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所以这些天突厥人也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庆祝大会,宰杀了大批的牛羊,数量庞大的篝火映得草原的夜晚亮如白昼。?然而,在庆祝之后,东突厥的情形却是不容乐观,与大唐的丰收相比,东突厥境内的景况却是颇为惨淡,牧草大量的缺失,使得突厥各部族的牲畜都是被饿死,再加上前些时间和薛延陀、回纥、突利可汗的战争,大量的物资被消耗,可是却是没有掠夺到相应的战利品,和薛延陀还有回纥的战争就不用说了,毕竟是东突厥这边输了,又怎么可能会有战利品,而和突利可汗的战争,等到突利可汗败逃的时候,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东西,都是在战争中消耗完了。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突厥人的牲畜根本不够,而且看情况今年的冬季会格外的寒冷,到时候又会有大批的牲畜被冻死,在牲畜极度缺乏的情况之下,这个冬天恐怕会有大量的牧民死去,而东突厥必然也会元气大伤。
作为大可汗,颉利可汗在知道自己的子民要面临这种惨淡之境的时候,自然是召集了那些个大贵族还有将军到金帐里商量应对之策。
&nb
第三百九十九章突厥事(二)
..大唐玄甲
颉利可汗看着被阿史那社尔问得哑口无言的那些个贵族,脸色也是有些不怎么好看,本来他还觉得那个贵族说的没错,但是现在听阿史那社尔这么一说,真的要是这么做的话,恐怕突厥的处境就要雪上加霜了。
想到这里,颉利可汗又打量了一下阿史那社尔,这个侄子能力还是有的,但是相对的他也是有着不小的野心,虽然他掩饰得很好,但是颉利可汗也不是完全地信任他,说到底阿史那社尔只是他的侄子,并不是他的儿子,不过现在还是可以用用他的,刀子握在自己的手里,要是他有什么异动,处理掉就是了。
颉利可汗看着阿史那社尔,说道:“社尔,既然你觉得他们的建议对突厥有害而无利,那说说你的看法吧,你应该是有着更好地想法吧”
阿史那社尔点了点头,想了想那个女人告诉自己的话,然后说道:“大可汗,我觉得与其把目光看向那些附庸的部族,不如把目光投向南边。”
“南边”颉利可汗皱了皱眉头,说道:“你的意思是想要去劫掠唐国”
阿史那社尔点了点头,说道:“正是这样,论及富裕,自然唐国远远地超过了那些部族,那些部族已经压榨不出多少地油水了,与其为了那一小点利益去逼迫那些部族,还不如直接去抢那个富裕的唐国呢,我可听说了,唐国今年可是大丰收,只要抢了他们,我们突厥的难关就可以度过了,而且,在我突厥的铁骑面前,唐国根本无力抵抗,只能任由我们自由来去。”
颉利可汗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可是前年我们才和唐国的皇帝立下了盟约,现在我们这么做恐怕会遭受非议。”
阿史那社尔摇了摇头,说道:“大可汗,我们只不过是去抢些东西,又不是要和唐国开战,算不上撕毁盟约,再说了,在我突厥的铁骑面前,唐国根本无力抵挡,这个盟约的主动权都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唐国人敢说些什么吗而且,大可汗不要忘记了,之前和阿史那什钵苾交战的时候,唐国可是派出了军队援助阿史那什钵苾的,是他们先发起的战争,这也证明了唐国已经开始对我东突厥生出不该有的念想了,大可汗,这种情况可不能够再忍下去了,不然长此以往,恐怕以后就是那唐国是我们出兵了,这不得不防啊。与其如此,不如我们先出兵,打得唐军不敢再有这种心思,让得他们再次畏惧我突厥铁骑,而同时这样也能让我们度过这个冬天,请大可汗同意我的建议!”
颉利可汗思索了一下,阿史那社尔说的很有道理,但是他还是有些犹豫,毕竟现在贸然和唐国开战,他感觉还是有一些不妥。
而这个时候,阿史那社尔又加了一剂猛料:“大可汗,击败唐国,那可是不小的功绩,足以让大可汗的威名在草原上传扬开来,到时候必然会引得各部族前来拜服在大可汗的脚下。”
“嘶。”颉利可汗轻嘶了一声,阿史那社尔的话正好点在了他心头所想之处,他猛地一拍大腿,说道
第四百章突厥事(三)
作为前隋的公主,这位义成公主对于隋朝可以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她的影响之下,东突厥对隋朝的态度还是很友好的,就算是先前围了隋朝的皇帝最后也是放了回去,而在隋朝灭亡之后,也正是因为义成公主,那些前隋的旧人才得以保住性命,甚至突厥人还帮他们在草原上建立了一个小隋朝,让他们管理草原上的汉人,而这个小隋朝的掌权者则是隋炀帝杨广的孙子杨政道,至于他爹还有两个兄长则是被宇文化及给干掉了。有义成公主在,这些前隋旧人的小日子还是过得挺滋润的,甚至之前处罗可汗还打算帮他们夺取并州来安置他们,可惜此事还没有做成,处罗可汗就去世了,此事也就被搁置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