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败家子王康林语嫣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天香瞳
诸国争霸,该如何自处!
这就是此次赵皇所出的策论之题!
听了这题,洛川南轻松了口气,他原本以为赵皇会以削贵平藩为题,这个就有点难堪了,还好是这个题。
此题并不算偏难,可以说是普通,但越是这样的题越难答,因为必须要答的出彩才可。
从这个角度来说,赵皇也并没有偏向伯爵府,毕竟伯爵府这边上场的可是王鼎昌的那个败家儿子。
洛川南心中安定,此场必赢!
虽然在第二场的作画比试中,王康大放异彩给了他们所有人一把掌,但他依旧不看好王康。
作画算是雅好,而策论则是手底下见真章,是议论当前的时政,向朝廷献策。
一个败家子,他哪懂什么时政,诸国争霸,他连大陆上有几个国家恐怕都是不知道吧,还如何论策行文。
他知道的应该是哪里有好玩的地方,哪个姑娘俊俏吧!
要作这篇策论,不但需要了解大陆情势,还要结合本国国情,还需要有自己的见解。
要以论点为写作的中心,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才算是良策!
而这只是第一步,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行文,这就需要写者要有一定的文学功底……如此种种才是策论。
董乾显然也是明白这点,他不屑的看了王康一眼,跟我比策论,简直是不知自己几斤几两,还在之前大放厥词,等结束之后,看你如何收场!
但他却不知王康早已经胸有成竹!
在这之前,他就已经想着押题!
作为前世经历过高考的人,试前准备必不可少。
他一直就在猜想赵皇可能会出什么题
当下最敏感的自然是平贵削藩了,但这个题肯定是不会出的,尤其是比试就是因此而起那更不可能。
那剩下的就很容易猜出了,王康看着一脸得意的董乾,心头冷笑不已。
董乾,这次我就要明白,在我王康面前,你什么都不是!
随即他提笔,在纸上直接写了起来……
第一百六十二章 教战守策
诸国争霸,该如何自处
这就是赵国如今面对的最大困境,大陆之上列国纷争,赵国位于大陆中部地带,四周被各国环绕。
北边越国虎视眈眈,在两年前已经对赵国用兵发动战争,若不是赔款割地,恐怕也不会退兵。
西边游牧蛮夷拥有强大骑兵,不时骚扰进犯!
南边……
东边……都是如此!
战争是必不可避免的形式,这才是赵皇出此策论的原因。
民生、教化、水利、建设、刑罚……王康为此他猜了十多题,而这个也在其中,所以他是真的胸有成竹!
题目一出,一篇策论就瞬间出现在脑海,“教战守策”
这是由古代著名文学大家苏轼所作,是散文名篇,也是一篇绝顶策论!
北宋神宗熙宁二年,王安石积极实行变法,苏轼因政见不合,自请外调,在杭州等地任地方官。
宋仁宗嘉祐年间,苏轼就向朝廷进献了《教战守策》,根据当时战争必不可避免的形势,建议早做准备,以免发生不测之患。
当时情形就与现在类似,所以王康首先想到的就是这篇。
他没有任何犹豫的就开始下笔。
夫当今生民之患,果安在哉在于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其患不见于今,而将见于他日。今不为之计,其后将有所不可救者……
董乾看了王康一眼,心中更加的不屑,刚知道题目你就开始写,这说明完全没有构思的过程啊!
策论是这么好写的吗
一篇精彩策论哪是这么容易写出的,虽说时间是比较紧,但总得想一想吧,你这分明就是胡写,瞎写,乱写一气啊!
你是如此,我可不同,董乾眉头皱起,这个得好好构思,哪怕是知道自己必赢,也要写出一篇绝顶策论,彻底的碾压王康。
而且,他还要凭借着这篇策论,在父亲的运作下,当新奉县的县令!
对他来讲,这就是一场考试!
台上李济同等人也是看到了这一幕,有你这么答题的吗刚知道题目就开始答了,这么做的只有两种,一种是学霸,一种是学渣。
伯爵府的败家少爷肯定不可能是学霸了,那只能是学渣了。
这是破罐子破摔了吗洛川南与宣平侯使者相识一笑,一切尽在不言中……
李济同微皱着眉头,他紧张了,能不紧张吗三场比试只剩其一,赢了这场就是胜利啊!
在这么苛刻的规则之下,还胜了,先不说什么封不封地,这本身就是在那帮老牌贵族脸上狠狠地打一巴掌啊!
你们不是不要脸么两大行省总督连名上书阻挠,结果怎样
还不是没有作用
只是不知道这个家伙,能不能再像第二场那么给力,李济同看着王康,心头也有了几分希冀。
这时董乾也构思完了,也开始了沾墨写作,他也再没看王康一眼,没必要啊,完全无视!
策论是自己强项中的强项,这些年跟在父亲身边出谋划策,外界所传刺史府一半政令,出自他手,此话一点也不假。
所以他从来没想过自己会输!
王康也不理会他人的心思,等结果出来,一切自有分晓,他仍在奋笔疾书,没有丝毫的停顿!
天下苟不免于用兵,而用之不以渐,使民于安乐无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则其为患必有不测。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劳,此臣所谓大患也……
这篇就是最好的模板,当然也不能完全一字不改的誊写,有些内容还是要结合赵国形式改动的,但问题不大!
房间里只有笔墨书写的声音,尤其是王康这边,唰唰唰的。
只是这字就有些不敢恭维了,毛笔他还是用的不习惯,时间久了,手腕很困。
上面几位大人也是正定而坐,不出一言,不动一步,他们也没有走下来,看两人所写,因为要避嫌啊!
不多时,王康收笔停下,将笔放在一边,轻舒了口气,终于是写完了。
而现在时间,也才是过了半个小时。
王康直接站起来,向着李济同问道:“我写完了,可以出去了吧”
这里四周密封,真的是太闷了,让他无所事事的坐着,他才坐不住。
“你写完了”李济同愣神问道。
“对啊!”王康理所当然的点点头。
看到这一幕,洛川南差点没笑出了声,这个败家子啊,一篇策论写半个小时……
用脚趾头想想也该知道写了什么吧,定然是胡写一气。
赢了,这场赢定了!
董乾抬头愕然的看着王康,你不但不审题,你还早交卷
就这还敢放之前的豪言
他摇了摇头,有些失望,本以为对手是个白银,没想到还是高估了,他竟然是个青铜。
“你确定你写好了”李济同的脸色有些难看,一字一顿道。
他的潜意识很明显,再好好考虑考虑,再想想……
“哎,我说李大人,既然已经写完停笔,又想离开我们怎能阻拦”洛川南笑着道:“你可以出去了!”
闻言,王康向几人点点头,直接走出去了。
“这……”李济同低叹了口气,文试策论怎能如此儿戏,就是今科状元也不敢说在如此短的时间写出一篇策论吧!
就算写的出来,那还能看吗
洛川南此刻倒是觉得王康不是那么可恶了,反而还有点可爱。
王康离开,他的作答就在桌上,等着董乾写完,一同评判。
而董乾反而是更踏实了,你写的越垃圾,我就要写的越好,这才能突显出我的优秀啊!
这时,王康已经出了内堂,大厅里还是那几个人,王鼎昌,董易武,别驾,司马几人。
他们不时的看着内堂入口,等待着最后的结果!
看到王康,几人都是一惊,这才半个小时就出来了,什么情况
“康儿,你咋这么快就出来了”
王鼎昌问道。
“哈哈!这还用想吗定然是他根本不会答,苦坐而写不出一字,这才是提前出来!”董易武大笑着道。
此刻,真的是舒心之极。
王康却是理都未理他,走到王鼎昌旁边坐了下来,笑着道:“因为我已经写完了!”
:第二更,对于前几章,杨修文几人传染花柳病,有不知的,自行百度,求票
第一百六十三章 评定开始
“哈哈!”
听了王康之言,董易武顿时激烈的大笑起来,像是听到了最大的笑话一样,甚至都笑得直不起腰。
他指着王鼎昌道:“富阳伯,你这个儿子可是真的……”
这一番让得周边人都讶然的看着他,就连别驾于兴业,司马郑启功也是如此,刺史大人一向老练稳重,何曾如此失态过。
不过也可以理解,前两场比试都输了,而这已经是封地之争的最后一场,若是再输,那可就是完了。
现在王康这么早的出来,想必也是胡写一气,败局已定!
这么想着,他两也是笑了,他们都是属于刺史一系,跟着董易武在打压伯爵府上可没少出力。
若是伯爵府崛起他们可是没有好下场的,尤其是还有柳山,李钰这两个先例在前!
而王康跟其父王鼎昌,也是被董易武此刻的样子看的一愣,像是看傻比一样的看着他。
正大笑着的董易武,见得周边怪异的目光,也是觉得自己有些失态了,干咳了一声,重新坐下。
他强忍着笑意问道:“你说你写完了,那我问你,你知道什么是策论么半个小时一篇策论,你写了多少字”
“据我所知,你连毛笔都不太会用吧!”
“我写的什么自然是不用刺史大人操心,”王康冷笑着道:“你只需要知道一点,你儿子写的肯定不如我!”
“哈哈!”
闻言,董易武几人又是大笑起来,这个败家子,不但狂妄的没边,也天真的没边啊!
王鼎昌却是一句没问,他不想给自己儿子压力,本身能走到这一步,已经出乎意料了,结果如何,由天而定吧……
这般又过去了一个多小时,从内堂董乾大步走了出来,他昂首挺胸一副自得模样,显然是胸有成竹!
见得董乾走出,董易武忙着问道:“如何”
董乾暼了王康一眼笑着道:“必将拿下!”
“好!”董易武没有丝毫的怀疑,又是问道:“赵皇所出的策论之题,是什么”
“诸国争霸,该如何自处!”
这个题董易武略微沉思,心中更是笃定,若论了解国家时政,十个王康怕也是比不过一个他儿子。
在这几年里,他儿子董乾早已经开始参与政务,对于自己儿子的水平,没有人比他更了解。
必局,必赢!
虽然过程有些曲折,但结果总算是好的。
“恭喜刺史大人!”
“恭喜啊!”
“经此之后,董大人必将得到总督大人赏识,再进一步轻而易举,到时可要多多提携我等啊!”
“如此,便以茶代酒敬刺史大人与董大少一杯!”
“年轻有为,后生可畏啊!”
身边几人都忙着恭维道,董易武听得也是喜上眉梢,那股得意劲根本就掩饰不了。
茶杯相碰,其乐融融!
“哎,我说评比结果还没有出来,你们是不是得意的太早了”王康看不下去了,开口问道。
“结果如何并不重要,因为结果早已经注定!”董乾笑着说了一句,而后坐下。
“哈哈!”几人又皆是笑了起来。
是啊,结果已经注定了,王康怎么可能赢啊!
而就在此刻,内堂的评审已经开始!
李济同身子沉重的走到王康二人的桌上把两人所写的策论拿上。
不怪他如此,王康写了不过半个小时就离开,能写出什么
“我们四人交叉看吧!最后定论,如何”正文公开口道。
“自当如此!”李济同应道。
两份策论放在面前,不看内容第一眼就能看出不同,董乾所写整齐工整,行距,字距完美如一,如是印刷出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