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狂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周小王
有不少人都在问这种问题,不过也有人道:“咱们种了一辈子田,难道还需要别人来教我们怎么种田吗”
“是啊,这不是笑话吗”
苏星晖站了起来,他对大家说道:“大伙儿,我是镇长苏星晖,对,大家是种了一辈子田,可是你们现在的产量不也不高吗收入就更不提了,所以我们还是需要科学种田,还是要种一些经济附加值更高的作物啊!”
大家这才认出,这位就是那天在熊细妹家门口踢了他家狗的那位镇长,他们的声音一下子热情了起来:“原来是苏镇长啊,苏镇长,我们要感谢你啊!”
“是啊,苏镇长,你为咱们村里除了一大害啊!”
“苏镇长,中午上咱家吃饭去啊!”
彭玉文道:“那可不行,今天我跟苏镇长他们说好了,让他们都在我家吃饭呢。”
另一位老农道:“玉文啊,你就一个人在家,能做这么多人的饭还是让苏镇长上我家吃饭去吧,我这就让我老伴和我儿媳妇回家做饭去。”
彭玉文道:“玉贵哥,你可别趁火打劫啊!我都说好了的,大不了待会儿我去副食店买点熟菜去。”
那位老农还要再争,苏星晖笑道:“大家的心意我心领了,我确实跟彭大爷说好了在他家吃饭,这样,我今天在彭大爷家吃饭,下次来的话再到你们家吃饭吧。”
听苏星晖这么说了,那几位也只能点头道:“那苏镇长下次来了到我们家吃饭啊!”
苏星晖点头道:“就这么说好了,不过吃了饭还是得按规定给钱啊。”
大家都说道:“吃个饭给什么钱啊”
苏星晖道:“现在我们在镇里都这么规定了,下村吃饭的话,要按规定按人数给饭钱,不能给村民增加负担,你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如果不按规定给钱的话,那要挨批评、受处分的。”
刘拥军道:“是啊,现在镇里规定了,干部下村要么回镇里吃饭,要么在村里吃了饭交钱,这个规定就是苏镇长提出来的,要是苏镇长带头不遵守,那这个规定就执行不下去了。”
听了两人这么说了,这些村民们这才点头道:“行,那吃饭交钱。”
苏星晖道:“那现在大家先坐下,听专家们讲一下吧,你们有什么问题的话,也可以问这些专家。”
村民们一个个
第三百一十七章 种植蔬菜
彭玉文道:“那太好了,可惜您没早点来,要不然我们今年就能种上了。”
苏星晖笑道:“前段时间不是这彭家湾还乱着呢吗那时候这里都已经种上秧田了,专家们也没法来啊。”
彭玉文点头道:“这倒也是,都怪那些害人的玩意儿,害咱们耽误了一季庄稼啊!”
罗平道:“彭大爷,这常规稻啊,如果好好种,没有天灾,产量是不会比杂交稻低多少,而且米质好,比杂交稻好吃,不过啊,这常规稻也有不少不如杂交稻的地方。”
彭玉文道:“专家您给我们具体说说。”
罗平道:“常规稻啊,产量上还是不如杂交稻的,而且在抗性上也比杂交稻差,杂交稻能够抵抗不良的气候,抗病抗虫的能力也比常规稻要强,也就是说,杂交稻即使遇到天灾,也会有一定的产量。”
彭玉文道:“那您的意思,是让我们也种杂交稻”
罗平道:“我觉得杂交稻和常规稻可以一样种一半,或者杂交稻多种一些,常规稻少种一些,杂交稻可以用来交公粮,常规稻可以留做口粮。”
杂交稻产量高,抗性好,不过品质不如常规稻,而且种子公司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杂交稻是不能留种的,因此罗平的建议还是两全其美的。
彭玉文点头道:“专家您这个建议好。”
罗平道:“至于经济作物,我觉得可以种植蔬菜,现在全国都在搞菜篮子工程,老百姓也是越来越有钱,对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因此,种植蔬菜是一种比较合适的增加收入的副业。”
彭玉文道:“种植蔬菜啊那种植什么蔬菜合适呢”
罗平道:“由于是要越冬,大田蔬菜最合适的蔬菜是白菜和甘蓝,也就是包菜,有条件的农民,可以种植一些价格比较高的大棚蔬菜,供应冬季蔬菜市场,附加值比较高。”
彭玉文道:“这些蔬菜种了真能赚钱吗要是卖不出去该怎么办”
罗平道:“白菜和甘蓝的亩产量最少都在四千斤以上,有些高产品种亩产甚至能够达到上万斤,就算只卖一毛钱一斤,一亩地除掉成本之后的纯收入最少也有两三百块钱,无论如何要比种小麦强得多,要是大棚蔬菜,那收入就更高了。”
苏星晖道:“销路问题,镇政府会在这里建一个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吸引收购商到这里来收购蔬菜,还会积极的外销,另外,我们还打算建大型冷库,在蔬菜行情不好的时候,把蔬菜保鲜贮藏起来,等到行情好的时候再拿出来卖。”
围在苏星晖周围的村民们都十分兴奋,苏星晖描绘的前景太美好了。
苏星晖道:“还有,现在省里对这种农副业项目都有专项资金补贴,像菜篮子工程,就是有专门的补贴的,到时候你们种一亩地的蔬菜,有可能补贴几十块,建设一亩地的大棚,有可能补贴几百块。”
湖东省现在对农业非常重视,各种专项资金补贴让全省农民都得到了不少实惠,猛虎岭乡的农民就是最早受益的,苏星晖在猛虎岭乡的时候,这项工作就是他分管的,他自然是非常了解。
苏星晖一说有补贴,村民们就更加高兴了,彭玉文道:“那敢情好,我种地一辈子,也没听说过种地还有钱拿的道理啊。”
苏星晖笑道:“那你们以后就可以尝到种地拿钱的味道了。”
苏星晖和专家们的话,让村民们一个个兴高采烈的,看到时已近午,彭玉文道:“苏镇长,几位专家,走,去我家吃饭去。”
苏星晖站起身来,拿出钱来交给刘拥军道:“小刘,你去买点熟菜,咱们一起去彭大爷家吃饭。”
中午,苏星晖一行是在彭玉文家吃的饭,彭玉文用铁锅煮了一锅饭,然后煮了一锅锅巴粥,再把家里菜园里的蔬菜炒了几样,加上刘拥军买的熟菜,便成了一桌丰盛的菜肴。
彭玉文有些歉疚的说:“苏镇长啊,我说是请你们吃饭,可是还让你们买的菜,这真是不好意思啊!”
苏星晖道:“彭大爷,您就别不好意思了,我们干部下村来,是为了给你们帮助的,怎么能给你们增加负担呢”
彭玉文家境不好,如果让他自己买菜的话,那对他来说,这顿饭确实是比较大的负担了,苏星晖当然不能这样做,给钱彭玉文也不太好,因为镇里定的标准并不高,买这么多菜肯定不够,所以他干脆让刘拥军买了不少熟菜,吃不完的,彭玉文下午还可以吃一顿呢。
彭玉安十分感动,他的眼眶里泪珠在打着转,他说:“苏镇长啊,镇里来了你这样的好干部,看来我们的日子会越来越好过了!”
苏星晖笑道:“彭大爷,您就放心吧,您以后一定还有福享的。”
彭玉安笑呵呵的点着头,看上去别提多开心了。
第三百一十八章 打补贴资金的主意
苏星晖给大家算了一笔账,就算彭家湾镇一半的土地从事蔬菜种植,那就是五至六万亩,每亩地的平均亩产量只算五千斤,那总产量就是十二万到十五万吨。
这些蔬菜的平均单价只算一毛钱,那一吨就是两百块,那光是蔬菜种植的产值就可以达到两千五百万到三千万元了,加上周边产业衍生的产值,至少可以达到四千万元以上,几乎可以说是再造一个彭家湾镇了。
苏星晖还说,种植蔬菜省里还会给予补贴,如果种植五到六万亩的话,每年的补贴可以达到数百万元,这对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少的收入了。
苏星晖把这笔账一算,所有参会人员顿时一下子炸了,嗡嗡的讨论声一下子响了起来,苏星晖也不打断他们,让他们进行讨论,他也知道,自己算的这笔账太过于惊人了。
这几年彭家湾镇的总产值都不到五千万,苏星晖这么一算,光是这蔬菜产业的总产值就能达到四千万,而且这还只是一半的田地种植蔬菜,如果全部田地都种植蔬菜的话,那岂不是能够达到八千万
这也太让人感到振奋了。
东塘村的村主任刘铁钢大声叫道:“镇长,你这说的是真的每年真能达到四千万的产值”
杨华凯脸色严肃的说:“注意会场纪律,不要大声喧哗。”
苏星晖微笑着说:“没事,我刚才不是算了吗你们要是觉得有哪些地方算得不对的,可以现场算算。”
彭四平叫道:“种蔬菜真能一亩收五千斤”
苏星晖道:“专家已经介绍过了,大白菜和甘蓝一亩地可以定植两千五到三千棵,长成率在百分之八十五以上,也就是说,一亩地可以长成两千一百棵到两千六百棵左右,你们自己算算有多少斤”
台下的嗡嗡声又响了起来,一棵大白菜最少两三斤,一棵甘蓝,也就是包菜最少一两斤,照这样算,收个五千斤真的是没有什么问题。
苏星晖道:“这还说的是一般的品种,有些品种可以进一步密植,每亩地可以定植四千到六千棵,有的品种一棵菜的重量在五斤以上,这样的品种,产量甚至可以达到一万斤以上,你们再算算这值多少钱”
刘铁钢又问道:“那为什么不都种植这种高产品种呢”
苏星晖道:“因为产量不同的品种就不同啊,如果大家都种植这种高产品种的话,那就有可能十几万吨蔬菜在同一时间上市,那对市场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菜价会跌得多厉害说不定一分钱一斤都卖不出去,最后甚至烂在地里,那又是什么场面”
刘铁钢不是笨人,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十几万吨蔬菜啊,那不得堆成山如果同时上市的话,他真的有点不敢想象那种场面,他有些不好意思的点头道:“镇长,我明白了。”
苏星晖道:“一般早熟品种比较高产,可是早熟品种上市的时间在十二月份左右,那个时候,菜价不会很高,要是种晚熟品种,上市的时间一般会在春节前后,那个时候菜价高,就算产量低一点,收入可能还更高一些,这个账大家都会算吧”
所有人都点了点头说明白了。
苏星晖又道:“大白菜和甘蓝价格比较低,现在一斤也就几分钱,所以要搞一部分大棚蔬菜,大棚蔬菜价格高,如果是过年的时候,新鲜的黄瓜、辣椒上市了,大家想想,能卖多少钱”
大家听了都在点头,冬天的时候,这种绿色的新鲜蔬菜,可是稀罕物,价格比平时可高得多了,平时卖一两毛的菜,如果冬天上市,至少能卖出五毛,要是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舍得花钱,这种菜一斤卖上一块都是有可能的。
彭四平道:“那咱们为什么不都种大棚蔬菜呢”
苏星晖道:“大棚蔬菜一来投入比较大,以现在老百姓的经济水平,这么大的投入是承受不了的,二来这些蔬菜没有大白菜、甘蓝那么耐贮存,保鲜期短,如果短时间内卖不出去就有可能烂掉,风险太大了,所以,种植面积不能太大了。”
彭四平点头道:“哦,我也明白了。”
苏星晖道:“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吗”
所有人群情振奋的回答道:“没问题了。”
大家都想着早点散会,好回去开始动员工作呢,这蔬菜产业的前途太好了。
苏星晖道:“这动员工作呢,还有几个问题,第一,动员工作不能强迫,如果农民不愿意种的话呢,只能说服;第二,各种品种要平均分布,不能全都种一个品种,导致蔬菜集中上市;第三,种植蔬菜有省里的补贴,所以各村的村主任要把登记工作做好,不能出现太大误差,镇里会进行抽查的。”
所有的村主任都点头表示知道了。
苏星晖道:“另外呢,我建议各村都可以成立蔬菜合作社,以合作社为单位跟收购商签订合同,对蔬菜地进行统一管理,这样可以形成规模效应,以免出现恶性竞争的情况,猛虎岭乡在这方面就做得不错,大家可以学习一下他们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巡堤
从六月下旬开始,上俊县就开始连续下雨,而且雨还不小,不但是上俊县,长江中上游地区这段时间也一直在下雨,这样一来,长江水位很快就涨到了警戒水位。
水位涨到警戒水位之后,苏星晖就更不可能有休息日了,他跟戚健都必须要每天呆在镇政府里坐镇,不时还要上堤去巡视,以免守堤人员松懈,出现脱岗现象。
镇政府的全体工作人员也都要时刻待命,一部分人由分管领导带领上堤参加防汛抢险,其他人也要留在镇里随时准备接替,一天分成四班,每班六小时,堤上一秒钟也不能断人。
不仅防汛抗洪的工作不能耽误,其它工作也不能落下,特别是这蔬菜种植的事情,是彭家湾镇目前的头等大事,不能停滞不前,因此,现在彭家湾镇政府的所有工作人员都整天忙得连轴转,几乎脚都不能沾地,每天能睡五六个小时就不错了。
这一天傍晚,吃过晚饭后,苏星晖又上堤了,跟他一起上堤的还是刘拥军,这段时间,苏星晖去哪都带着刘拥军,这个年轻人的干劲和人品,苏星晖觉得不错,因此,他打算重点培养一下刘拥军,让他跟着自己,也好让他多学一点东西。
说起来,刘拥军跟着苏星晖这一个多月以来,他的气质也变得沉稳了不少,这应该是受了苏星晖的影响吧。
这让苏星晖很欣慰,年轻人必须要经历一些事情,才能变得沉稳,不毛躁,这一个多月时间虽然不长,可是刘拥军每天跟在苏星晖后面,他经历的事情可能比以往几年时间经历的还要多,自然成熟得要快得多了。
从镇政府往北走不到一公里路,就是干堤了,因此,两人也没有开车,就一人穿了一件雨衣,和一双雨鞋,就步行上堤了。
路上,刘拥军看着这连绵不绝的雨丝,皱着眉头道:“镇长,好像这几年都没有看到过下这么久的雨了。”
苏星晖点了点头,这几年确实都不像今年的雨下得这么久,一直都快下了一个星期了,还没有雨停的迹象。
不过,在他的前世,他可是经历过九八年那一次大洪水的,那一次他也上过堤,不过那时候他可不是什么镇长,就是一个普通工作人员,在堤上,他一连守了近一个月。
九八年那一年,也是从六月份开始下雨,一连下了一个多月都不带停的,他们在堤上也是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一个多月,险情不胜枚举,后来在全县最东头的大垸镇,干堤还决口了,那一次,在那里带队的县领导还因此被停职了。
跟那一年的雨水比起来,今年还算好的了,至少他是知道,除了九八年之外,上俊县还从来没有哪一年决过口,倒过堤。
苏星晖笑道:“小刘,你是不是有点紧张啊”
刘拥军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镇长,我是有点紧张,看着长江的水位一天比一天高,想不紧张是不可能的。”
苏星晖道:“小刘,你不用紧张,不会有事的,只要我们众志成城,不管多高的水位,我们都能顶得住的。”
刘拥军点了点头道:“镇长,我看你年纪跟我差不多大,应该也没见过几次这么高的水位吧你为什么不紧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