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都狂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老周小王
薛兴原点头道:“是啊,苏星晖不是昌山人,却一心为昌山县的发展而打算,我们怎么能不支持他呢。”
纪涛点了点头,他又道:“这一次央视的摄制组到你们这里来拍摄风光纪录片,这对你们昌山县是一个非常好的宣传机会,你们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一次机会,把昌山县的自然风景、经济建设成就尽量的宣传出去,这对你们昌山县以后的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好处的。”
纪涛现在是宣传部长,所以他看问题也都是从宣传的角度来说,昌山县在峪林市的辖下,央视对昌山县的宣传,自然也是他的政绩了,所以他对这一次央视摄制组的到来非常重视,也希望昌山县委县政府也重视起来。
薛兴原点头道:“我们昌山县一定会提起最高的重视,配合央视摄制组完成这一次的摄制工作,这一点请纪部长放心。”
纪涛笑道:“现在我管着宣传口,所以也是三句话不离本行,看问题的角度都是从宣传的角度来出发,你们能够重视这一次的摄制工作,也就是对我的工作的支持,我也要谢谢你们了!”
薛兴原道:“纪部长这说的是哪里的话,应该说谢谢的是我们啊!”
纪涛道:“行,咱们也不要谢来谢去了,咱们一起利用好这次机会,让央视摄制组把这一部风光纪录片拍好,拍成一部精品,这就行了。”
央视摄制组在昌山县的第一站就去了大阜山,大阜山是昌山县旅游开发公司第一批开发的景点之一,现在有些景点已经初具规模了,所以也是比较适合进行拍摄的。
傅维平在苏星晖等人的陪同下一到大阜山,他就被这里美丽的风景给迷住了,他点头道:“这里的风景简直太美了!”
苏星晖微笑着说道:“傅导,这里不但风景美,还有很多人文景观,名胜古迹,您可以拍的地方很多啊。”
苏星晖向傅维平介绍了李母墓、李靖读书堂、洗墨池、红军洞、红军墓、红军医院等遗迹,傅维平听了十分兴奋,在这座山上,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景,还有这么多有价值的人文景观,这真的是一座天然的旅游资源宝库啊。
傅维平道:“你们这里有这么多好的风景和名胜古迹,我以前居然没有听说过,实在是太遗憾了。”
苏星晖道:“以前这里穷嘛,也没有人帮我们宣传,这一次您这样的大导演来拍这部风光纪录片,一定能够拍得非常美,让人一见就印象深刻,那我们昌山县一定能够名扬四海了。”
傅维平笑道:“也不是我拍得美,是你们这里风景本来就美。”
苏星晖道:“要说风景好的地方,我们昌山县还多着呢,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这样的风景胜地和名胜古迹,有着说不完的民间故事和历史传说,我看您到时修剪片子的时候一定会很烦恼,到底剪哪些留哪些呢”
傅维平道:“有这么玄乎吗那你说
第六百五十三章 调查结果
调查组在昌山县进行了为期十天的调查,调查了多家采石场被关停的原因,以及县里对采石场工人的安置情况,在取得了调查结果之后,调查组回到了峪林市,他们将会把他们的调查报告提交给市委市政府。
回到峪林市之后,调查组将他们的调查报告提交给了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在这份调查报告里,调查组的调查结果还是比较客观公正的,对整个事件的真相还是还原得比较好的。
调查组认为,昌山县委县政府在这次关停采石场的行动中,并无违规操作,被关停的采石场都存在违规开采的现象,昌山县委县政府对他们下达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可是他们都并没有执行,反而顶风作案,在责令整改期间进行开采作业,并与附近村民发生流血冲突,造成了极坏的影响。
因此,昌山县委县政府关停采石场的行为是合理合法的。
而在关停采石场的过程当中,昌山县委县政府也对采石场的工人进行了妥善安置,为他们安排了合适的新工作,这一点调查组也走访了大量的当事人,取得了证词。
至于那天发生在市政府门口的静坐行为,调查组对当事人也进行了大量的走访,走访结果可以证实,那些当事人确实是犯罪嫌疑人李平用金钱收买雇佣到市政府门口静坐的,而李平又是某采石场的老板左元志所指使的。
至此,可以将这起事件定性为一起有组织有预谋的对政府机关施加压力的犯罪行为,根本不是因为昌山县委县政府的违规操作而造成的。
调查结果提交给了市委市政府的相关领导,任贵胜等领导还是有一些不依不饶,非要说这起事件对市政府的形象造成了恶劣影响,不处分相关责任人不足以挽回影响。
最后,施德佑拍板,对昌山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进行口头批评,这个口头批评并不是对薛兴原和凌安国本人的,而是对整个领导班子的,任贵胜本来也就只是要找个台阶下下罢了,因此,他也就默认了这个处理结果。
这起事件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
傅维平带着摄制组在昌山县拍了一个月左右,他把昌山县的每个乡镇都给跑遍了,昌山县的美丽风景让他流连忘返,特别是大阜山、八卦山、隐龙山这几处地方他是拍得最用心的,这几处地方的风景确实美,而且名胜古迹太多,这几个地方每个地方他都拍了两三天。
昌山县不但自然风景好,名胜古迹多,其它的人文景观也不少,比如昌山县各个乡镇的那些古民居,就让傅维平看了之后如获至宝,这样的古民居,在现代社会真的不多了。
许多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有钱了之后就把过去的老房子给拆了,修起了新房子,虽然新房子看上去比较气派,可是也失去了老房子的那种古色古香。
而昌山县正因为经济不发达,比较闭塞,所以那些老房子基本上都还没拆,有的甚至是明清时期的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古意盎然,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人文价值和史料价值。
由于昌山多山,石头多,树多,所以昌山县的老房子主要的建筑材料都是青石和木材,辅以青砖、青瓦,这让这些老房子十分坚固,历经百年风雨而不朽,即使到了现在,许多老房子都还很不错。
特别是八卦山下的一处王家大屋,更是这些古民居的精华所在,这王家大屋,相传是三国魏晋时的大户王家的一支后人,在晋室东渡的时候,慢慢向南迁居,后来在明朝末年,他们的又一支后人为了躲避清军铁骑,迁居到了昌山县,建造了这么一幢大屋。
这幢大屋前后三进,占地七八亩,有房间一百五十间左右,天井都有几十个,大屋里家家相通,户户相连,在屋内周游,晴不戴帽,雨不打伞,在建筑上面有很高的成就。
大屋王家代代以诗书传家,人才辈出,直到现在,昌山县里也有不少干部出自大屋王家,比如县委常委王裕文,大石乡党委书记王重发,便都是从王家大屋里出来的。
傅维平对这些古民居也进行了着重的拍摄,特别是这王家大屋,他整整在这里拍了两天,在他看来,这幢大屋是中国明清建筑的瑰宝。
非常难得的是,由于昌山与外界联系不多,民风淳朴,在动乱期间,这些古民居都没有受到很大的破坏,保存得十分完整,由于经济不发达,这里也没有经过大的开发,所以现在保存下来的古民居至少还有百分之八十以上。
总之,在傅维平看来,昌山几乎是处处皆风景,他在这里拍摄了大量素材,不过真的像苏星晖所说,这些素材他每一条都觉得非常精美,哪一条他都舍不得下剪刀,这对他来说,真的是一种幸福的烦恼了。
傅维平决定回去之后跟台领导说一下,尽量加长这部风光纪录片的篇幅,大不了分成几集播放,也要把这些美仑美奂的景色呈现给广大的观众。
傅维平依依不舍的结束了在昌山县的拍摄,在他离开
第六百五十四章 想去昌山看一看
傅维平走后,苏星晖还是每天忙忙碌碌,不过现在有马升、吕向辉等人,他没有前几个月那么忙了。
一个周末,他回了一趟家,看了一下父母,当然还有陆小雅,从春节之后已经三四个月了,他也只回了一次家,主要就是因为太忙了,现在既然稍微清闲了一些,他当然要回家去看看,要不然也太对不起陆小雅了。
他是周五下午回去的,回到家里的时候,已经六点多了,陆小雅正在他家帮郭素华做饭呢,看到苏星晖回了,她满心高兴的说:“星晖,你坐一会儿,饭马上就好了。”
苏星晖答应了一声,便在客厅沙发上坐了下来,跟父亲聊起天来。
苏文军虽然很少跟儿子坐在一起聊天,不过这并不代表他不关心儿子,只不过因为他是个男人,并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一般都是倾听妻子和儿子说话,来了解儿子的情况。
现在父子俩有机会坐在一起聊天,苏文军也只是很平淡的问一下儿子在昌山县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没聊几句,陆小雅便端着菜出来了:“开饭了!”
父子俩起身洗了手,苏星晖到厨房帮着把菜端出来,一家人高高兴兴的坐在了饭桌边,吃起饭来。
饭桌上摆着的全都是苏星晖爱吃的菜,郭素华道:“星晖啊,这些菜都是小雅做的,她听说你今天要回,高兴得自己去菜场买了菜,下午还请了半天假,在家里给你做饭,什么都准备好了,估摸着你快回了,再下锅炒的。”
苏星晖看向陆小雅道:“小雅,谢谢你了!”
陆小雅道:“我就是怕你在昌山吃得不合家里的口味,所以给你多做点你喜欢吃的。”
苏星晖道:“我在哪里都吃得惯,昌山的菜跟上俊差别也不是很大。”
郭素华道:“我看你是乐不思蜀了,去了昌山那么久,才回来几次啊”
苏星晖道:“实在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妈您是不知道,这段时间又要搞畜牧业,又有好些企业到我们那里去投资,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我,真的是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总算是告一段落了,事情都已经开了头,后面就没那么难了,我以后估计能回得多一些了。”
郭素华道:“那还差不多,我们倒没什么,你反正自从上大学以来,回家就回得少,我是怕你冷落了小雅。”
苏星晖道:“再过两三个月,等我们新修的昌峪公路修好了,你们也可以去我们昌山县玩啊,昌山县的夏天可凉快了,风景也好,前些天央视都派了一个摄制组到我们那里去拍摄风光纪录片呢,估计再过一段时间,你们就能在电视上看到了。”
郭素华一下子感兴趣起来:“真的那电视上会不会有你”
苏星晖点头道:“应该有吧,傅维平导演在马头镇拍摄的时候,我一直陪同他的,我给他讲了马头镇一些名胜古迹的来历,当时有摄影师把我们的画面拍摄进去的。”
郭素华道:“那就太好了,我们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自己的儿子了。”
陆小雅对苏文军和郭素华道:“伯父,伯母,昌山县的风景真的很好的,就是路有些不好走,等昌峪公路修好了,我们真的可以去玩玩的。”
苏文军微笑着点头道:“好啊,到时候我们一起去看看星晖工作的地方。”
一家人吃完饭,苏星晖便陪着陆小雅出门逛街了,现在的上俊县,就算是晚上也很热闹了,晚上开门的店铺都不少,而上俊县的主干道上俊大道前几个月也被拓宽过,现在是一条对向八车道的宽阔笔直的道路,在街道两侧都有漂亮的路灯,晚上路灯一亮起来,把上俊县城衬托得格外美丽。
说起来,这还是苏星晖向张开山出的主意,起初上俊大道只有对向两车道的宽度,张开山想着趁旧城改造的机会把它拓宽成对向四车道,不过苏星晖说要把这条路修得更宽一些,才能适应今后发展的需要。
苏星晖是知道二十年后的情景的,二十年后上俊县的汽车不知道多了多少倍,那时候的上俊大道也是对向四车道,可是经常被堵得水泄不通,那个时候,县政府也一直想再次把道路拓宽,可是那个时候已经没有了拓宽的空间了。
作为城市主干道,上俊大道两边的店铺林立,都是很成熟的商铺,已经形成了商业中心,要拓宽道路的话,一次性需要拆迁几千家店铺,这需要何等的代价所以到那个时候,想要拓宽就根本不可能了。
于是,上俊大道就因为之前城市规划的眼光不足,一直保持着双向四车道,不但不能发挥主干道的作用,反而经常成为城市的肠梗阻。
苏星晖既然重生了,自然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他就劝张开山趁现在上俊大道两侧的店铺还不是很多,拆迁费也不是很贵的情况下,尽量把上俊大道拓宽。
其实按苏星晖的意见,把上俊大道拓宽成对向十车道都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张开山觉得十车道有一些太宽阔了,跟现在上俊县的繁华程度太不匹配了,于是,最终就拍板拓宽成了对向八车道。
第六百五十五章 钟鸣湖公园
侯光弼笑道:“听你这么一说啊,我越来越想去了。”
苏星晖道:“您别急啊,再过两三个月,路修好了,我专门回来接您。”
侯光弼高兴的点头道:“好,好,好!”
苏星晖道:“前段时间,央视还派了一个摄制组到我们那里拍了一部风光片,估计过段时间就能在电视上播出了,您可以先看看这部风光片,就知道我们昌山的风景有多么美了。”
侯光弼道:“那我一定得看看。”
苏星晖道:“昌山其实是个好地方,就是以前交通不方便,等以后我们把进出的路全都给修好了,昌山一定会迅速发展起来的。”
侯光弼道:“对了,你们修路还需不需要资金需要的话,尽管跟我说,现在侯氏集团手头上还是有不少资金的。”
苏星晖道:“如果需要的话,我不会跟您客气的。对了,听说侯氏集团在江城投资的项目已经开工了。”
侯光弼道:“是啊,不过我还是觉得,这个项目应该投到你们昌山县的。”
苏星晖道:“您这个项目投到江城比投到昌山更合适,更有利于侯氏集团的发展,江城的各方面条件都更适合搞这种高科技产业,昌山没有什么人才基础,在网络、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上与江城也是相去甚远,我不能因为一己之利,就让您去不适合的地方投资啊。”
侯光弼感慨道:“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真的是太少了啊。”
苏星晖笑道:“如果您真想投资到昌山的话,有一个行业倒是很合适。”
侯光弼问道:“什么行业”
苏星晖道:“那就是酒店业,现在昌山县的旅游前景非常好,可是县城里却没有一家与之相匹配的酒店,随着昌山县的发展,以后对酒店的需求肯定会非常大,这一行又是侯氏集团做熟了的行业,所以很适合在昌山去投资酒店业。”
侯光弼缓缓点头,侯氏集团的一项主业就是酒店业,他对这个行业当然是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昌山县这样的一个新兴旅游城市,以后酒店业的发展前途一定会是非常好的。
在这一点上,他很相信苏星晖的眼光,同样,他也相信自己的眼光。
侯光弼转头对侯达仁道:“达仁,你在法国的时候对酒店业接触得比较多,要不这个项目你去管理”
侯达仁点头道:“可以,那我这一次就跟星晖一起去吧。”
苏星晖点头道:“行,那我星期天下午跟您一起过去,这两天就麻烦您准备一下了。”
侯达仁道:“好,我星期天让司机送我过去,你就坐我的车一起去吧。”
苏星晖道:“那好,星期天下午我到这里来跟您一起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