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重生之电子风云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堂皇的荒唐

    童牧道:“别光说人家,你也瘦了不少。”

    胡一亭笑道:“我是长个儿了,不是瘦,再不长个,我可就追不上你了。”

    童牧也笑了:“我可不想再长个儿了,不然……”

    说话间两人已经走到童牧宿舍门口,胡一亭追问:“不然怎样”

    “不然你就抱不动我了。”童牧一边掏出钥匙开门,说完一开门就溜了进去,砰地把门反锁上了。

    胡一亭望着突然打开又突然关上的房门哭笑不得,心说这丫头真是长本事了,都学会挑逗了啊!

    正要转身离开,突然门又打开了,童牧快速叮嘱道:“明天早起,要去录谱,你别睡懒觉啊,快上楼吧。”

    胡一亭想往里挤,刚拱进个肩膀就被童牧推了出来:“讨厌!这么晚了让人看见!你再不听话我就告诉妈了。”

    胡一亭只得讪笑着转身离开,上楼还没几步,听见童牧又开门,于是他折回来,见童牧拿着脸盆和热水瓶去洗漱间。

    童牧见胡一亭又下了楼,哭笑不得地悄声道:“你干嘛呀老跟着我,我得卸妆。”

    胡一亭腆着脸道:“我想看你卸妆。”

    童牧白了他一眼,胡一亭觉得她浓妆虽艳,此刻却有风情万种。

    童牧在洗漱间里对着水龙头用毛巾擦拭着眉眼,胡一亭赶紧拿起脸盆里的镜子给童牧照着:“你今天真好看。”

    童牧闭着眼一边擦拭一边道:“你先前不是说这妆太艳了吗”

    “嗯,咋一看很惊艳,这一会儿功夫看习惯了,觉得挺美的。”

    童牧转首对他莞尔一笑,复又对着镜子继续擦拭:“舞台妆就是这样,要滟一点才上镜,不然一拉远景,观众就瞧不清楚演员长相了。”

    胡一亭点头:“原来如此,幸亏你没粘假睫毛,那玩意儿跟个笤帚似的,又假又俗,我不喜欢。”

    童牧一边搓毛巾一边笑道:“本来要粘的,可化妆说我睫毛本来就长,就不用粘了。再说假睫毛也是可以修剪的,修过就不会太长了,下次我粘一回给你看。”

    胡一亭笑道:“只给我一个人看才行。”

    童牧把妆擦完,倒了热水开始擦脸:“你别跟我这耗着啦,上去休息吧,赶紧洗脸洗屁股洗脚上床睡觉,明天可还要去录谱呢。”

    胡一亭正色道:“干嘛赶我走呀,我话没说完呢,袁阿姨之前跟你说的事你怎么想的”

    “你说来北都上学的事”

    “别的还能有什么事就这事,我说你怎么不答应啊”

    童牧踌躇道:“可我毕竟刚进师范,这段时间骆教授还经常给我开小灶辅导,对我特别照顾,你让我怎么对骆老师他开口啊”

    胡一亭闻言也有些犯难:“要不你先跟袁阿姨练一段时间,她不是说最近有空可以带你吗现在一




第275章 录歌、喝茶、约饭局、其乐融融
    接送胡一亭、童牧的军牌三菱帕杰罗一直开进总政歌舞团的大门,停稳后司机带着胡一亭和童牧来到袁鲁丽的办公室。

    这间办公室房间不大,但收拾的非常干净,房间里陈设简单,窗边摆着一张办公桌,桌后是堆满声乐书籍的高大书架,房间另一边的暖气片旁边,养着两盆滴水观音,有半人来高,长得翠绿喜人。

    见二人双双到来,袁鲁丽笑着起身迎接,她身穿一件白色粗毛线织就的棒针毛衣,上面厚厚地织着一大串一大串的葡萄和叶子,配上军绿色长裤和黑皮鞋,显得美丽温柔又大方得体。

    三人简短地问候之后,袁鲁丽便给二人泡茶,然后三人也不停留,端着杯子拎着热水瓶,径直来到琴房。

    进屋后,胡一亭打量了一下这里环境,见这间琴房相当宽敞,足有十五、六平米,墙上覆着特种吸音材料,上面又订了一根根条木,用以形成凹凸不平的表面,大概也是为了更好地隔音吸音。总之这里环境非常好,比起童牧当初在五中时待的那种巴掌大小的琴房,如同大象与骡子的区别。

    三人把杯子一一放在背后写字台上,童牧脱去那件深棕色毛呢短大衣,只穿一件白色高领针织毛衣在琴前坐下,翻开琴盖,随手弹了一段肖邦的练习曲。胡一亭在一旁望着童牧弹琴,想起这件旧毛衣是母亲白萍的,有不少年头了,甚至白色毛线都有些微微泛黄,也不知童牧为什么最近老喜欢穿它。

    童牧渐渐越弹越快,琴声淙淙如溪流过涧,待她觉得手热,便叫胡一亭演唱,袁鲁丽手拿一叠光洁的五线谱,站在琴旁开始记录。

    胡一亭一句句地唱了一遍之后,三人之间的磨合也变得熟练起来,录谱速度明显加快了,胡一亭靠着与童牧之间的默契,找准了各种配乐的谱调。袁鲁丽则飞快地记录,不时凝神,轻轻哼唱,有时还挥手打着拍子。

    大约过了十点,阎老师端着杯子找来琴房,进屋见三人正忙,便在一旁观看,与袁鲁丽对着五线谱一起,讨论乐器选择与配乐的旋律。胡一亭看得出二位老师对于自己在配乐上的构想很是满意,以至于时不时就要夸奖他两句。

    胡一亭只谦虚地以笑容回应夸奖,推说自己不过是听的音乐比较多,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罢了。

    十一点左右,《走进新时代》的曲谱已经录好,歌谱加上各种器乐伴奏谱,录了足有二十张之多。

    接着四人也不耽搁,连轴转地开始录《当那一天来临》。

    阎老师脱了外套和毛衣,只穿着衬衫,解了两粒扣,便声情并茂都跟着胡一亭一句一句的演唱起来,这么一来进度更快了,只用两个小时,这首歌便录完了所有旋律与器乐伴奏谱。

    眼看着两首歌全部大功告成,时间已近下午两点,桌上的茶水喝了又添,已近无味。

    袁鲁丽不由歉声道:“你看看我,只顾着使唤人,一干起来就忘点,胡一亭童牧你们都饿了吧”

    胡一亭连忙摆手:“不饿不饿袁阿姨,我们早上吃饱了过来的,真要说起来,还得怪我音乐素养太差,不然早录完了。”

    阎老师笑道:“你哪里知道,这就够快的了!按我原来的设想,这两首歌随便其中一首就得起码录个两三天,边录边创作,可没曾想你脑子里的作品结构已经这么成熟了,这可省了不少事。”

    袁鲁丽语带赞叹地道:“可不是嘛!现在一想,小胡昨天实在谦虚的过了头,你这两首作品成熟又洗练,完全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佳作!以后你可别这么谦虚了,有什么作品早点拿出来。最好是拿一个不成熟的出来,让我瞅瞅你所谓的不成熟的作品是咋回事儿。”

    此言一出大家都乐了。

    袁鲁丽又抬腕看表:“这会子饭店都打烊午休了,吃不到什么好东西,我办公室里有点面包,要不咱们先垫垫不行要不我们去对面吃碗面条”

    胡一亭童牧阎老师三人都道:“面包就行了。”

    袁鲁丽于是点头道:“那我们就先垫几片面包,然后再回来继续。待会童牧你还当伴奏,我和阎老师一句一句的过堂,胡一亭你负责审核。这回咱们早点结束,晚上我请大家吃饭。对啦,你们想吃什么啊”

    胡一亭:“我随便。”

    袁鲁丽眉心微皱果断摇头,笑着说道:“没随便这道菜!童牧你呢跟阿姨说真话。”

    童牧掩口而笑:“我想吃馄饨。”

    袁鲁丽哀叹道:“馄饨哪天不能吃啊,非赶着我请客你要吃馄饨,真要给你们吃馄饨,阎老师还不得骂我抠门啊。”

    阎老师笑着瞪眼道:“还是老战友了解我,今儿个你要真给我们吃馄饨,我这个月得谁一见面,第一件事就说你抠门。”

    袁鲁丽掩口哈哈大笑:“得了,得了,呵呵呵,别费神想了,我带你们去个好地方吧。”

    阎老师一竖大拇指:“我就知道你一准有好地儿,早这么说不就完了我们客随主便嘛。”

    袁鲁丽笑着带大家去办公室,拿了一袋白切面包出来给大伙垫饥。

    她自己只撕了半片,细嚼慢咽地道:“昨晚吃太油了。胡一亭你也点的太多!又都是很贵的菜。放着不吃吧我又觉得浪费,结果昨晚撑得都没睡好,直到现在都不觉得饿,今天中午咱就少吃点,留着肚子晚上使。”

    阎老师拿了一片面包塞进嘴里,就着茶水囫囵一口咽下,道:“你和我一样,无产阶级本色,穷日子过久了,不敢浪费吃食,不过我有个秘诀,晚上睡前去旁边公园走两圈,既能消食又有益健康。”

    袁鲁丽笑道:“我倒是也想出去走走,但老被人认出来,挺麻烦的。”

    阎老师:“带个墨镜。”

    袁鲁丽:“大晚上戴墨镜,跟个特务似的,道儿都看不清,回头再把自个摔一跤。”

    胡一亭和童牧在一旁听得直乐,袁老师笑道:“等童牧你上了这回春晚就知道了。”

    童牧腼腆一笑:“这次来北都,飞机上就有人认得我,我当时还挺高兴的。”

    胡一亭:“注意安全,歌迷也不全是正常人,见到眼神呆滞的和动手动脚的那种人,你赶紧跑远点。”

    袁鲁丽呵呵笑道:“你弟弟说得对,童牧你可长点心眼。”

    
    r />

    四人闲聊着吃了点面包,之后又回到琴房,袁老师和阎老师开始一句一句甚至一个词一个词的把歌细细地掰碎了唱,不时地问胡一亭这句的感情基础是怎样的那句的气势要亮一点还是厚一点这里的衔接是不是太紧了那里的结尾是奔放些好还是含蓄点好

    幸亏胡一亭记得清楚,这才能一句句对答如流。可两位老师还是有些不确定,毕竟胡一亭年纪小又是半个外行,他们便靠着经验,换了几种不同的唱法演绎,并把效果一一记录在曲谱上。

    一直忙活到下午五点以后,两首歌才被二位老师基本吃透,这时候大家忙活了一天,都觉得颇为疲惫,尤其感到口感舌燥。

    袁老师笑道:“终于忙完了正事,感觉轻松多了,这都到了下班的点,大家去我家坐一会吧,喝口茶歇歇脚,一会儿去吃晚饭。”

    阎老师也长吁口气:“行,咱们走吧。”

    于是袁老师带大伙从单位后门进了歌舞团小区,转了两个弯,进了一栋普通的



第276章 人生是不散的宴席
    车行路上,大伙聊着天,阎老师问:“这历家菜不是要提前好几天预订吗小袁你怎么订到的”

    袁鲁丽:“厉家开饭馆赚了钱之后,就买房搬出去住了,现在老房子改建之后就当成了饭店,原来的卧室也都改了餐厅,就不像以往只有一间屋可用,如今有三间屋,可以摆三桌。昨晚我到家就打了个电话,整好人家有一桌空着,说是原来一个月前有人订过,可后来取消了。”

    殷秀美握着方向盘:“这叫赶得早不如赶得巧。”

    阎老师:“还是咱们有口福。”

    童牧怀里抱着袁鲁丽送胡一亭的茶叶,好奇地问:“这个饭店很有名吧居然有人提前一个月预订”

    阎老师道:“既有名气也没名气,反正北都城里很多人不知道这地儿,但吃过的人都说值得一试。因为这厉家祖上是清宫负责御膳房的大臣,给慈禧太后伺候御膳,正二品的官!所以他家传的清宫菜谱可以说非常正宗。这厉家老爷子虽然是教授,可唯独好吃好做,84年北都电视台搞了个家宴邀请赛,全是家庭主妇业余选手,他闺女上去就拿了第一名,后来还得了个全国比赛的冠军。我去吃的那一回,听厉家老爷子说那墙上挂着的历家菜三个字,是溥仪他弟弟溥杰亲笔写的,说溥杰和两位前清的王爷和格格来他家吃饭时,说他家的菜有宫里的味道。”

    殷秀美道:“他家菜的确好吃,别人请我去过一次,可他家要订位置这可太麻烦了,有谁能提前一月或者俩礼拜知道自己要请客啊再说他家地方这么小,以前只有一个大屋里能摆一桌,想多请几个人都没地儿坐,还有就是他家厕所环境也不怎么样,味儿味儿的。”

    阎老师道:“主要是因为他那儿地方小,所以环境差了点,以后他家要是出去租个大门脸,生意准保红火。”

    袁鲁丽道:“那也不一定,人就是得吃不着才觉得香,真要是开成十几二十张桌子的大饭店,去了就能吃上,大伙也就不觉得新鲜了。再说了,一旦扩大规模,谁知道质量会不会走样,难保不变味。”

    童牧笑着小声道:“物以稀为贵,对吧袁阿姨。”

    袁鲁丽道:“聪明!就是这么说来着,其实他家菜谱上的菜如今可都不稀奇了,外面大饭店里全都有,北都城里作仿膳的饭店还少啊哪儿都是!其中不少还是家常菜,咱老百姓自己在家也能做,总之大伙今天去,就是图个神秘感,满足一下好奇心。”

    胡一亭知道这历家菜不一般,但自己上辈子去吃的时候厉老爷子已经作古,后人对菜的品质似乎并没有把握,味道不如美食家们说的那么好。当然也可能是像自己一样的后来人们平时吃了太多大鱼大肉大席面,已经对美食有了更高的要求。

    殷老师把车一路开到什刹海,在胡同门口找个了位置停下,大家一路往里走,看到一个门口挂着个白色三角灯箱,上面用红字印着“羊房11号”。

    袁鲁丽告诉服务员自己昨晚定了座,报了姓氏后被引进里面小屋。胡一亭看这天井收拾的还算干净,可院子面积实在太小,进屋后见里面那小屋更是不大,只刚好放下一张方桌而已,五人坐下便把桌子占的满满当当。

    坐下之后,胡一亭很识相的跑去找店里要热水,拿出袁鲁丽给自己的好茶泡上,给老师们沏茶。

    厉家饭店这年头的摆设还很简单,没有那么多噱头和排场,完全是家庭风格的饭店。阎老师用茶杯暖着手,熟门熟路地给胡一亭介绍道:“这儿不给点菜,席面是固定的,算是套餐,一个人88元,每道菜份量按人头多少有些增减。”

    袁鲁丽笑道:“老阎没少光顾这儿,我也是听了你介绍,上次才跟朋友来吃过一回。”

    因为菜谱是固定的,又提前预定了,所以上菜很快,不一会儿功夫,桌上就摆满了前菜,胡一亭开了红酒给老师们倒上。

    前菜共十个,分别是炒咸什、酱黄瓜、虾子芹心、芥菜墩、北京熏肉、凤干鸡、琥珀桃仁、桂花糖藕、玫瑰小枣、炒红果,量都不大,胡一亭一轮吃下来,感觉明显比前世味道要好得多。

    “果然是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位厉老先生水平就是不一样。”胡一亭边吃边赞。

    袁鲁丽高兴地道:“胡一亭你觉得好吃就行!我们几个老同志昨晚让你破费那么多,所以我才特地选这么个地儿,让你尝个新鲜。”

    说着袁鲁丽又给童牧夹了一筷子桂花糖藕:“童牧你也多吃点,我看你这些天清减了不少。”

    殷秀美老师道:“你们今天把两首歌全都录完了谱,那明天该轮到我了吧”

    阎老师端起高脚杯跟胡一亭对了一口,放下杯子道:“你明天早上把胡一亭接来我们团,还在琴房录呗,我和小袁明天找乐队合练一下,要有什么问题,正好可以找胡一亭商量。”
1...9192939495...18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