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带着机器狗去唐朝

时间:2023-05-23  来源:  作者:南山堂

    不是唐太宗问的话过于义正词严,没法反驳,也不是捡了一条命之后的侥幸所致。只是现在物是人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力继续反抗。

    纵然再做出些所谓的热血之举,不过是徒然加速自己的死亡,没有意义。倘若不愿屈服,不如当时战死在阵上,又何必四处逃跑,现在还是要受此屈辱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颉利被俘,东突厥被灭




第442章 冰释前嫌
    贞观四年的春天,一切都尽如人意。

    在连续三年干旱之后,今年的春天可以说是风调雨顺,该下雨的时候就下雨,该出太阳的时候就出太阳。

    出征突厥的六路大军已经全部停止了前进,开始班师回朝。

    颉利被俘的消息也已八百里加急的方式快速的传到了铁山、定襄、马邑和长安。

    南北朝时期,阿尔泰山附近,突厥人正悄然崛起。他们是一个新兴的游牧民族,最开始的时候,因为实力较弱,突厥被柔然降服。

    当时的柔然是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人之后的又一个强大国家。不过,突厥并没有甘于臣服于柔然之下。

    他们开始吸收其他部落,最终击败柔然,甚至消灭了柔然,建立了一个以漠北为中心的强大国家。

    这个国家在最鼎盛时期,疆域从辽河上游到里海,从贝加尔湖到阿姆河,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强大的国家。

    曾经威震大漠的东突厥汗国在唐朝的强大军事打击下,不到半年的时间就土崩瓦解了。这使得整个分布在大唐边境上的国家和部落全体震骇。

    他们猛然意识到,自己身边出现的是一个无比强盛的政权。

    遥想当初西汉自白登之围后,历经高祖、惠帝、文帝、景帝、武帝五朝方才战败匈奴,而唐朝从建立到消灭东突厥只用了十三年的时间,实在是太可怕了!

    对于如此强大的中央政权,唯一明智的选择就是倾心投靠,在大皇帝的庇护下生活。

    于是,各部落酋长、君王纷纷亲自出马,或者派遣心腹,前往长安城,表示归附的意思。

    这个时候,颉利也在苏定方的押送下,来到了长安城。

    这一趟出征,功劳太大了,不管是李靖也好,张华也好,李世民都很难再给他们立马提升爵位,这么一来,如果张华或者李靖亲自押送颉利回京,反倒是会让李世民难做,所以张华果断的让苏定方来办这件事。

    自己却是但这两百多名热气球营的将士去了榆林城。

    俘获了颉利这么重要的敌人,礼部准备了一个规模宏大的受降典礼,苏定方亲自押送着颉利上了顺天城城门。

    “你依使父兄基业,荒淫残暴,罪一;与我型,又不背叛,事二:持强好战,尸碳追野,罪三;践踏庄移,掉我人民,罪四;我故你罪过,迁延不来,罪五。自从便桥以来,有大举入意,这是不杀你的原因。”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你的罪行有五条,第一,你们突厥以前内乱纷纷,靠着隋朝的力量安定下来,你却不知道珍惜祖辈留下的局面,反而依仗自己的力量,放纵自己的,荒淫横暴,自取灭亡。

    第二,你和我国结盟不止一次,却不断违背盟约,骚扰我国边疆。

    第三,你自以为强大,喜爱战争,致使枯骨遍野,内外都十分怨恨。

    第四,你不断践踏我国的庄稼,掠夺我国的人民。

    第五,我赦免你的罪过,你却寻找诸多借口,拖延不来朝见。我不是没有杀你的理由,只是考虑到你自从上次在渭桥和大唐结盟后,不再大举侵略,因此饶你不死。你可好自为之!

    作为胜利者,李世民自然是要表现自己的大度,这也几乎是中原王朝的普遍作风了。

    已是阶下囚的颉利可汗唯有痛哭流涕,悔恨自己的罪过,叩谢皇帝的大恩。

    长久在大漠横行无忌,桀骜不驯的颉利可汗为何如此温顺

    不是唐太宗问的话过于义正词严,没法反驳,也不是捡了一条命之后的侥幸所致。只是现在物是人非,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无力继续反抗。

    纵然再做出些所谓的热血之举,不过是徒然加速自己的死亡,没有意义。倘若不愿屈服,不如当时战死在阵上,又何必四处逃跑,现在还是要受此屈辱事到如今,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颉利被俘,东突厥被灭



第443章 怎么安排
    东突厥灭亡的消息,是长安城这段时间所有人的话题。

    受降仪式搞了,紧接着就是怎么安排突厥的降将和兵马了。

    定襄城俘虏的五万来人,已经被张华派去了华亭县,当然,这是经过李世民同意的。

    铁山的那一批人,还在马邑看守着,等待处理。

    张华人虽然没有回长安,但是奏折却是早早的送到了李世民面前,与此同时,他也给房玄龄和程咬金他们写了信,表达了自己对突厥俘虏的看法。

    与此同时,大唐朝廷也在讨论怎么处理突厥人。

    所谓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虽然大唐花了半年时间就把东突厥给灭了,但是后续怎么处理,怎么确保长治久安,却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陛下,突厥狼种,不可以仁义教,不可以刑法威,杀尽其酋首,分散其子民于大江南北。”

    魏征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把东突厥部族拆散,分别遣送到各地,把他们从游牧民改造为耕田织布的农民,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好战的性格,使塞外成为真空,这虽然能够解决突厥人的问题,但是把突厥人从阴山那个地方移过来,阴山那个地方怎么办

    那地方派汉族人去驻守,谁都不愿意。如果放弃那个地方不要,被别的游牧民族占领的话,如何保证占领该地的游牧民族一定跟唐朝是友好的”

    长孙无忌立马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杜如晦:“微臣觉得应该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简单的说就是突厥的可汗贵族都是在长安居住,但让当地人任都督,管辖当地自己的部落。等于大唐败了你,但是必须还让突厥人当官,还让突厥人管辖,就跟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以夷制夷。”

    长孙无忌:“陛下,微臣建议在原先的北方突厥故地,设立顺州、佑州、化州、长州等四个州,以及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共同负防御突厥部众。投降的东突厥人在上述地区内生活,作为边境的屏障。”

    长孙无忌的建议原本应该是最符合李世民的心思的,历史上李世民也是采取了长孙无忌的提案。

    但是李世民想到了前段时间张华在奏折中说的内容,心中有所犹豫。

    张华对突厥人,对草原的独特看法,李世民很早就见识过了。

    到现在为止,张华提出来的和草原相关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虽然这次张华在奏折中提到的方案在李世民看来有点离谱,但是李世民还是认真考虑了。

    “陛下,不管是把突厥人迁到内地,还是让突厥人给大唐守边,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短时间内来说,这两种方法都是恰当的,但是从长远来看,都有其风险。”

    房玄龄结合张华给自己的信,开始发表观点。

    “把突厥人迁移到关中,那么阴山附近就会形成新的权利真空,如果大唐不派驻大军,那么就一定会有其他部落占领这块肥沃的操场,日积月累之下,草原上很可能又会新崛起一个汗国。”

    “如果把突厥人继续留在原地,让他们守卫大唐的边疆,短时间内来看,这是最省事的一种方法,被打怕了的突厥人也不敢闹事。但是,陛下,微臣说一句诛心的话,谁又能够保证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大唐的君主还能够像陛下一样圣明”

    “而突厥人依靠大唐,不再需要连年征战,



第443章 怎么安排
    东突厥灭亡的消息,是长安城这段时间所有人的话题。

    受降仪式搞了,紧接着就是怎么安排突厥的降将和兵马了。

    定襄城俘虏的五万来人,已经被张华派去了华亭县,当然,这是经过李世民同意的。

    铁山的那一批人,还在马邑看守着,等待处理。

    张华人虽然没有回长安,但是奏折却是早早的送到了李世民面前,与此同时,他也给房玄龄和程咬金他们写了信,表达了自己对突厥俘虏的看法。

    与此同时,大唐朝廷也在讨论怎么处理突厥人。

    所谓打江山容易,治理江山难,虽然大唐花了半年时间就把东突厥给灭了,但是后续怎么处理,怎么确保长治久安,却是需要花费一番功夫。

    “陛下,突厥狼种,不可以仁义教,不可以刑法威,杀尽其酋首,分散其子民于大江南北。”

    魏征首先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把东突厥部族拆散,分别遣送到各地,把他们从游牧民改造为耕田织布的农民,从根本上消除他们好战的性格,使塞外成为真空,这虽然能够解决突厥人的问题,但是把突厥人从阴山那个地方移过来,阴山那个地方怎么办

    那地方派汉族人去驻守,谁都不愿意。如果放弃那个地方不要,被别的游牧民族占领的话,如何保证占领该地的游牧民族一定跟唐朝是友好的”

    长孙无忌立马站出来表示了反对。

    杜如晦:“微臣觉得应该全其部落,顺其土俗,以实空虚之地,使为中国扞蔽。简单的说就是突厥的可汗贵族都是在长安居住,但让当地人任都督,管辖当地自己的部落。等于大唐败了你,但是必须还让突厥人当官,还让突厥人管辖,就跟诸葛亮七擒孟获一样,以夷制夷。”

    长孙无忌:“陛下,微臣建议在原先的北方突厥故地,设立顺州、佑州、化州、长州等四个州,以及定襄、云中两个都督府,共同负防御突厥部众。投降的东突厥人在上述地区内生活,作为边境的屏障。”

    长孙无忌的建议原本应该是最符合李世民的心思的,历史上李世民也是采取了长孙无忌的提案。

    但是李世民想到了前段时间张华在奏折中说的内容,心中有所犹豫。

    张华对突厥人,对草原的独特看法,李世民很早就见识过了。

    到现在为止,张华提出来的和草原相关的看法都是正确的,所以虽然这次张华在奏折中提到的方案在李世民看来有点离谱,但是李世民还是认真考虑了。

    “陛下,不管是把突厥人迁到内地,还是让突厥人给大唐守边,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从短时间内来说,这两种方法都是恰当的,但是从长远来看,都有其风险。”

    房玄龄结合张华给自己的信,开始发表观点。

    “把突厥人迁移到关中,那么阴山附近就会形成新的权利真空,如果大唐不派驻大军,那么就一定会有其他部落占领这块肥沃的操场,日积月累之下,草原上很可能又会新崛起一个汗国。”

    “如果把突厥人继续留在原地,让他们守卫大唐的边疆,短时间内来看,这是最省事的一种方法,被打怕了的突厥人也不敢闹事。但是,陛下,微臣说一句诛心的话,谁又能够保证五十年后,一百年后,大唐的君主还能够像陛下一样圣明”

    “而突厥人依靠大唐,不再需要连年征战,



第444章 经济手段
    众观历史可以看到,其实一个国家控制另外一个国家的方法其实无非就是那么几种。

    包括政治手段、军事手段和经济手段。

    这个世界就是这样,没有绝对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利益才是一切的主宰。

    张华制定的草原战略,其实也就是政治、军事、经济三个手段相结合的一种方法,而大唐朝堂上不管是长孙无忌还是魏征,亦或是杜如晦他们,提出的方案都只是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考虑的,没有人往经济手段方面靠拢。

    “陛下,微臣的方案和刚才大家讲的有所雷同,但是又有所不同。”

    房玄龄理了理自己的思路,开始陈述草原长治久安的方案。

    “弓与犁,草原与中原,大家都是熟读历史的人,大概都知道草原民族都是中原王朝很重要的一个外患。

    始皇帝的战略是修长城,再到那边开荒种地,企图建立军农合一的边军,结果看不到结果。

    汉朝以刘邦最弱,其他北境诸国能防匈奴,唯独刘邦不行,送女儿和财富买和平。

    武帝决定硬碰硬主动开战,最后劳民伤财只是伤了匈奴元气,最后还是宣帝与匈奴谈判和平。

    不管是首次实现大一统的秦朝,还是国力强盛的汉朝,都没有真正解决草原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草原民族为什么不断的侵犯中原王朝”

    房玄龄陈述的观点和大家的切入点都有所不同,所以没有人打断他说话,包括李世民在内都认真的听着。

    房谋杜断,房玄龄的谋略才华是得到公认的,大家也都想见识见识房玄龄怎么解决秦皇汉武都没有解决的问题。

    “在我看来,草原民族进攻中原的最主要一个原因就是草原的生存环境不好。草原上生活的都是游牧民族,他们的食物供给自产的只有牛羊以及奶制品之类的。

    虽然谷物也有,但产率不高;加之牧场需要周期性迁移极其容易受到自然条件影响,他们的食物供给注定就就不如中原的农业大国稳定。”

    “只要来一个大雪灾,几乎就会有草原民族出兵侵犯中原边疆,所以不解决这个问题,草原就永远都没有宁日。”

    “那么怎么解决呢我们当然是不可能把自己的粮食免费提供给人家,在这之前,我也很困惑要怎么办,后来张华给我提供了一个思路。”

    房玄龄的这个方案,很多都是张华提出来的,以他的品格,自然不会什么都把功劳放在自己身上。

    “去年冬天比较寒冷,我想大部分人应该都穿过羊毛衣。这羊毛衣的羊毛,在草原上,原本是废物一般的东西,一点用处都没有,但是经过特殊处理之后,却是成为了上佳的御寒物资。

    现在长安城中,以羊毛纺织等相关事情为生活来源的人,已经超过一万人,如果把这个范围扩大到整个大唐,至少有五万人依靠羊毛生存,这背后就是五万户大唐家庭。

    再把目光放到全天下,草原上靠着大唐的羊毛购买而生活的牧民,数量一样不会少。在榆林周边,各个草原部落现在几乎都把精力放在了养羊身上,已经有将近两年没有战事了。”

    “牧民负责养羊,然后把羊毛减下来卖个大唐商家,换取食盐、铁锅、布匹等生活用具,现在榆林周边的草原牧民,是整个草原最富裕的一个群体。”
1...124125126127128...154
猜你喜欢